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抗战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34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抗战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抗战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抗战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抗战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docx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抗战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抗战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抗战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docx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内蒙古抗战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

■文/部良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

抗日战争以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促进了伟大的民族觉醒,形成了空前的民族团结。

内蒙古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凝心聚力、奋勇抗战,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内蒙古地区和蒙古民族对于全国抗战有着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抗战为中华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同仇敌忤、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分裂我国的阴谋

日本侵略者觊觎内蒙古的企图由来已久,自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就积极着手侵略“满蒙”。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沦陷,使内蒙古东部区的各族人民和东北同胞首先蒙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1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抛出早已准备好的《中国问题处理方针纲要》,纲要卑劣地提出:

“诱导满蒙从支那(中国)政权中分离……逐步具备一国家之形态。

”“要把满蒙作为对俄对华作战的第一线。

”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分裂中国,进而达到侵略奴役全中国的目的彰显无遗。

中国共产党极其清醒地认识其丑恶面目,最及时、最坚定地团结蒙汉各民族开展全民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国际支援下,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

在内蒙古西部地区,1936年初,以德王为首的

一批蒙奸开始着手策划蒙古“独立”“自治”,投降日寇,出卖民族利益。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乌兰夫等人对“蒙政会”保安队开展了艰苦细致的工作,发动了著名的百灵庙暴动,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阴谋炮制的“独立计划”。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了集宁、归绥、包头等西部重镇,直接威胁我国大西北地区。

大青山地区是通往我国大西北的咽喉,如果日军突破了大青山地区,就会向大西北进军,以实现其建立“伪回回国”的企图。

中共中央、毛泽东亲自指示部署,及时领导创建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八路军联合国民党等抗战力量组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抗击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这一阴谋。

在抗战最艰苦的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抗日联军在1939年底至1942年三进呼伦贝尔,树立起各族人民共同抗日的旗帜,扩大了抗联活动区域,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牵制了大量日伪军。

为反攻时期配合苏蒙联军迅速解放东北发挥了作用。

1940年,冀东根据地党组织和八路军派部队在承(德)平(泉)宁(城)一带活动,逐步建立起了以宁城为中心的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成功打开了伪满洲国的西南“国境”,打击了伪满洲国的殖民统治,扰乱了敌人后方。

抗联三进呼伦贝尔和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给在伪满洲国统治下的各族人民打了一针“强心剂”,支撑起东北人民救亡图存的希望,坚定了东北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同时,为抗战反攻阶段八路军、新四军挺进东北打下了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抗战为正确解决中国民族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初步奠定了基础,加速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进程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抗战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决议方针,为解决民族问题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共中央先后针对内蒙古的民族问题、抗战问题等作出了一系列决议、指示、宣言,其中有1935年12月20日毛泽东发表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内蒙古人民宣言》、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内蒙工作的指示信》等等。

每提及民族问题,必会首先提及蒙古民族问题。

特别是1940年7月,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代中央拟定的《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

提纲是对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发表的民族工作总方针和基本政策的具体化,提纲从蒙古民族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实现蒙古民族彻底解放的正确政策。

这些政策不仅对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此后制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初步奠定了基础。

这些政策在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都得到了实施。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帮助蒙古民族建立自己的抗日武装,为蒙古民族解放和融入中华民族解放的大潮注入了有生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重视发展蒙古民族抗日武装,始终认为在内蒙古建立抗日武装,特别是蒙古民族抗日武装,是内蒙古民族解放的重要条件。

《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中明确指出帮助蒙古的抗日队伍,组织和扩大抗日武装。

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开展了对“蒙政会”保安队的工作,这支队伍是新3师的前身。

新3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内蒙古最大的一支蒙古族抗日武装,为阻击日伪军南进、守卫陕甘宁边区的门户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6月,共产党员杨植霖、高凤英等人在大青山附近组建了蒙汉抗日游击队,活动于大青山南麓、平绥铁路沿线及归(绥)武(川)公路两侧。

这支部队是在国民党部队溃败之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规模不大但有着重要意义的抗日武装,是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日斗争发展的标志。

1939年秋,又在绥西组建了蒙古抗日游击队,这支游击队的抗日行动在蒙古民族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发挥了号召与团结蒙古民族抗日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绥远敌占区工作的决定》指出:

“以进步蒙人为骨干建立蒙古的抗日游击队,以之作为号召与团结蒙人的旗帜,是可以允许的,党应该从政治上组织上帮助它。

”这是中共中央对蒙古抗日游击队的充分肯定和政治上的高度评价。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抗战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蒙古族干部,为解决民族问题奠定了人才基础。

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蒙古族干部的培养。

在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战的过程中,把有计划地培养少数民族革命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根据中共中央和西北工委的指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3年中先后动员9批蒙古族青年到延安学习。

跟随那素滴勒盖起义的30多名伊克昭盟蒙古族青年也编入陕北公学学习。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又在陕北公学的基础上成立了延安民族学院。

延安民族学院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大批量正规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标志,是民族干部教育培养史的里程碑。

仅在延安民族学院学习的蒙古族学员就有150多人。

抗战时期蒙古民族干部的培养,为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人才基础。

第四,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抗战中与蒙汉各族群众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为解决民族问题奠定了群众基础。

团结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联合抗日,是中国共产党抗战政策的重要内容。

由于中国共产党一向倡导践行民族平等的政策,真心维护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利益,在大青山游击根据地,蒙古族群众真心地拥护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党、八路军形成了亲密团结的关系。

在内蒙古最东端的呼伦贝尔,东北抗日联军与达斡尔、鄂伦春族部落建立了兄弟般的感情。

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朝鲜、蒙古、汉族群众和抗联战士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内蒙古最西端的额济纳旗,周仁山等共产党员团结争取蒙古族上层参加抗日,并使一部分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的抗日斗争中,重视蒙古民族工作,联合蒙古民族抗日,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在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指示,并着手建立内蒙自治筹委会组织。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政策,在抗战胜利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践。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和打通国际交通线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军战略反攻阶段的前沿阵地

抗日战争中,大青山地区对敌我双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大青山地区是伪蒙疆政府统治的中心地带,是日本侵略者向西向北进攻的前沿阵地,向南会威胁陕甘宁边区,对晋西北根据地形成包围态势,一度被日伪强调为“蒙疆防共隔绝地带”。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从全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需要出发,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亲自部署指导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形成了晋西北根据地的外翼,对保卫陕甘宁边区发挥了屏障作用。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同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曾开辟了多条通往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内蒙古是国际交通线的重要节点。

特别是通过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延安——大青山——乌兰巴托交通线。

1940年在毛泽东、朱德的指示下,在任弼时、李富春、陈云等领导下,开辟了途经大青山地区的国际交通线。

从1941年2月到1942年,这条交通线传递了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苏联的许多重要文件,同时承担了护送领导同志、运输物资等重要任务。

1942年后,中共中央又建立了由延安经伊克昭盟、宁夏、阿拉善盟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国际交通线。

1945年初,国内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朝正义的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

在此形势下,党中央和晋绥分局对大青山地区的全面反攻进行了一系列部署。

党中央和毛泽东指示:

晋绥边区今年要扩大一倍,主要发展方向是雁北和绥远。

这一指示表明党中央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时所构想的“反攻前沿阵地”正在形成,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了。

中共七大后,解放区各战场按照中央指示连续发动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

1945年6月中旬,塞北军分区各部队从平绥铁路南北两线,向日伪展开了进攻和围挤。

在我抗战军民的强大攻势下,日伪军被迫放弃大部分据点,退守主要城镇和平绥铁路,实行苟延残喘的所谓“重点守备”,日军以及伪蒙疆政权在绥蒙的统治开始摇摇欲坠。

8月9日24时至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七道命令,其中四道命令涉及绥蒙地区,命令我军向绥察热挺进,并配合苏蒙联军作战。

正由于我党我军在大青山地区长期坚持抗战,大青山地区迅速成为我军进行战略反攻的前沿阵地,配合苏蒙联军作战的重要战场,阻止国民党反动派东进侵占抗战果实的坚实堡垒。

随着伪满洲国、伪蒙疆政府的垮台,8月底,我晋察冀部队与苏蒙联军在商都、百灵庙、张北等地会师。

至此,内蒙古沦陷区各族人民从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获得了解放。

内蒙古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重要启示:

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要始终维护民族团结;要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这些精神财富和启示必将对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系内蒙古党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责任编辑:

康红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