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3379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复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复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复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Word格式.docx

《高考复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复习Word格式.docx

物质的结构简式A:

M:

2、物质A的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为:

3、N+B—>

D的化学方程式:

4、反应类型:

A--->

B,D--->

高分子涂料

答案:

1、A:

CH3CH2CH2CHOM:

CH2═CHCHO

2、

3、

4、加成加聚

例题3、X、Y、Z、W为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已知:

①X可分别与Y、W形成X2Y、X2Y2、XW等共价化合物;

②Z可分别与Y、W形成Z2Y、Z2Y2、ZW等离子化合物。

请回答:

(1)Z2Y的化学式是

(2)Z2Y2与X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滴有酚酞的溶液的ZW饱和溶液,C(Ⅰ)、C(Ⅱ)为多孔石墨电极。

接通S1后,C(Ⅰ)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

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未脱离电极),断开S1,接通S2,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此时:

C(Ⅰ)的电极名称是(填写正极或负极);

C(Ⅱ)的电极反应式是。

(4)铜屑放入稀硫酸不发生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X2Y2,铜屑可逐渐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⑴Na2O⑵2Na2O2+2H2O==4NaOH+O2↑

⑶负极Cl2+2e—==2Cl—

⑷Cu+H2O2+2H+==Cu2++2H2O

20.(12分)硫酸亚铁(FeSO4·

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

实验室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

7H2O晶体:

①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3遍;

②向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在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④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⑤将制得的FeSO4·

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加热的作用是。

(2)实验步骤②明显不合理,理由是。

(3)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

(4)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FeSO4·

7H2O、FeSO4·

4H2O和FeSO4·

H2O。

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仅在56.7℃、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

温度/℃

10

30

50

56.7

60

64

70

80

90

溶解度/g

14.0

17.0

25.0

33.0

35.2

35.3

35.6

30.5

27.0

析出晶体

FeSO4·

7H2O

4H2O

H2O

 

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

(5)若需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

4H2O,应控制的结晶温度(t)的范围为。

(12分)

(1)除油污升高温度,溶液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

(2)应该铁屑过量(或反应后溶液中必须有铁剩余),否则溶液中可能有Fe3+存在

(3)用冰水洗涤可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

7H2O的损耗

(4)如图

(5)56.7℃<t<64℃

例题4、已知A、B、C是短周期元素形成的三中中学常见单质,M、X均由A、B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X不论作为氧化剂或还原剂,都不会给溶液反应体系带来新的杂质,它们之间反应的关系如下:

试问:

(1)写出化学式:

AH2BO2

(2)、写出X的电子式

(3)、分子Z是极性分子(填极性和非极性)

(4)、写出①②反应化学方程式2H2S+SO2=3S+H2O

H2S+H2O2=S+2H2O

例题6、A、B、C、D、E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五种化合物,它们分别有两种元素组成。

甲、乙、丙、丁是单质;

甲、丙、A、C、D常温下为气体,B是液体,E是黑色固体,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反应条件均无注明)

(1)写出下列物质的分子式:

甲B

(2)在以上反应中充当还原剂的物质有(填写化学式)

(3)写出化合物A的电子式

(4)写出单质丁跟化合物B反应生成化合物E的方程式:

(1)甲O2BH2O

(2)H2;

CO;

H2S;

C;

Fe

(3)

(4)3Fe+4H2O=4H2+Fe3O4

例题9、已知A、B、C均为常见的单质,其中A为金属,B、C为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产物已经省去)。

(1)若在常温下B、C均为气体,D为黑色晶体,E的电子式为

,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4H2+Fe3O4

(2)若常温下B为气体,C为黑色固体,则构成金属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E的结构式为O=C=O,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例题:

甲、乙、丙、分别是短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它们之间两两反应可生成正盐和水,甲和乙生成正盐X;

乙和丙生成正盐Y。

X的水溶液呈碱性,焰色反应为黄色;

乙受热分解产物主要成分为W。

(1)乙的化学式为Al(OH)3,丙可能的化学式为HNO3;

H2SO4;

HClO4Y的水溶液呈酸性

(2)X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AlO2乙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

(3)写出W和甲中所含的阳离子的碳酸盐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题9、2004年是俄国化学家马科尼可夫(V.V.Markovnikov,1838-1904)逝世100周年。

马科尼可夫因提出不对称烯烃的加成规则(MarkovnikovRule)而著称于世。

①CH3CH2Br+NaCN

CH3CH2CN+NaBr

②CH3CH2CN

CH3CH2COOH

  ③CH3CH2COOH

CH3CHBrCOOH

有下列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有机反应的类型:

B→C。

(2)下出下列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D          ,

E→F(F为高分子化合物时)。

(3)F可以有多种结构。

写出下列情况下F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式为C7H12O5;

②分子内含有一个七元环。

(4)上述哪一步反应遵循不对称烯烃的加成规则。

例题10、2004年是俄国化学家马科尼可夫(V.V.Markovnikov,1838-1904)逝世100周年。

(1)写出C、E的分子结构简式:

CE

(2)写出反应类型:

①②⑦

(3)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⑧

(4)①在过氧化物的条件下生成A的另一中产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例题10、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伊夫·

肖万和美国化学家罗博特,以表彰他们在提出烯烃复分解反应作出巨大贡献。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催化下的碳碳双键的切开和重新结合的过程。

它包括:

(1)烯烃的歧化:

(2)环烯烃的开环聚合成高聚烯烃

(3)环烯烃低聚生成大环烯烃:

下列图中A是一个无支链也无甲基的链状化合物,1molB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烯烃的歧化,生成1mol环状化合物D和1molC,已知C是植物生长的调节剂,D在一定条件下,可开环聚合成高聚烯烃E,也可在一顶条件下,二聚合成大环烯烃F,已知F中含12和碳原子。

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1)B生成C和D

(2)D生成E

(3)D生成F

已知有下列有关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0

78.0

0.7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学生在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ml的大试管中按体积比1:

4:

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乙酸溶液。

②按右图连接好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装有混合液的大试管5-10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的产物后停止加热,撤除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试题:

(1)配制该混合物的主要步骤:

(2)上述实验中饱和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

A.中和乙酸乙酯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水中小,有利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加热操作,其主要的理由:

⑷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

分离乙酸乙酯后,一般用饱和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洗涤,可通过洗涤出去杂质;

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

AP2O5B无水Na2SO4CNaOH固体D碱石灰

(5)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装置已省去,)与上图装置相比有哪些主要的优点:

B→C取代。

C→D   ,

(4)上述哪一步反应遵循不对称烯烃的加成规则合成反应第一步。

(1)

(2)①加成②取代⑦酯化/取代

(4)

量取浓硫酸、乙醇、分别为1ml、4ml、4ml。

在试管中先加入乙醇后分别依次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边加入边振荡。

(2)上述实验中饱和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B、C

减少乙酸和乙醇的挥发,提高其转化率

⑷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溶液上层有油状物生成,并且红色变浅或褪色。

分离乙酸乙酯后,一般用饱和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洗涤,可通过洗涤出去碳酸钠和部分的乙醇杂质;

B

主要的原因有:

能控制反应的进程;

用冷凝管的冷却效果比空气冷凝好;

温度计能控制加热的温度,控制气体的沸点温度使得反应向合成物方向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