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剖析自然灾害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3379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剖析自然灾害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剖析自然灾害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剖析自然灾害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剖析自然灾害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剖析自然灾害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剖析自然灾害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剖析自然灾害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剖析自然灾害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剖析自然灾害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①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既是自然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②自然灾害的防治既要依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也要依靠社会科学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进步。

(4)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①难免:

原动力是自然所固有,难免发生。

②可防:

认识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进而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1.我国西南山地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区,东部平原是洪涝、干旱频发区,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何种属性?

【提示】 我国西南山区多地质灾害,东部平原多旱涝灾害,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

西南山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系统的形成说明三者之间存在着联系,因而体现了自然灾害的联系和分异双重性特点。

自然灾害的规律

1.研究意义:

是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

2.分布规律

(1)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①表现: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灾害、不同的灾害组合和不同的灾害后果。

②控制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

(3)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突出表现是“灾害链”现象。

2.所谓“十年一遇”、“百年一遇”描述的是自然灾害的什么规律性?

【提示】 “十年一遇”、“百年一遇”体现了自然灾害的时间分布的规律性,即周期性和阶段性。

自然灾害的本质

1.本质

(1)是自然进程与人类发展矛盾冲突的产物,是人地关系的冲突。

(2)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

(3)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2.人类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1)人类诞生前,本无自然灾害。

(2)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规模,开始占据自然领地、改变自然进程时,出现自然灾害。

(3)人类无节制地自我扩张并改造自然时,自然灾害加重。

3.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

(1)直接原因

①世界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

②气候变暖。

③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和相对滞后的防灾体系建设。

(2)根本原因

在于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造成的人地关系失衡。

4.认识自然灾害本质的意义

在于强调人类在利用自然的活动中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

【问题导思】 

1.汶川地震和华北干旱哪一个经历时间长,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提示】 华北干旱,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2.2018年10月28日,台风“山神”登陆海南,海南省政府及时预报和转移民众,使灾害的损失大大降低,这体现出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提示】 难免和可防双重性3.我国不同的地形阶梯主要的自然灾害各有哪些?

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规律?

【提示】 第一阶梯以平原为主,自然灾害以旱涝灾害、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等为主;

二三阶梯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灾害则以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为主。

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4.台风能引起那些自然灾害?

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规律?

【提示】 台风能引起大风、暴雨、风暴潮等气象灾害,还能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反映了自然灾害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1.自然灾害的特点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说明自然灾害的特点

(1)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水土流失年复一年从长时间尺度上表现为渐变的特点,但在年内主要集中在降水较多的6~9月份,而且在此期间往往几场暴雨就能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2)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但提到黄土高原最典型的灾害便是水土流失。

(3)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其土壤特性、降水密不可分,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

(4)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由于黄土高原地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特点决定了水土流失的难免性,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从这一方面来讲,水土流失又是可防的。

2.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主要规律

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有规律可循,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规律

表现(含义)

举例

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群聚)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灾害、不同的灾害组合和不同的灾害后果

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主要分布在山区,洪涝、干旱、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

时间分布的规律性(群发)

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各种自然灾害总是表现出在某些时间发生或增多,而在另一些时间不发生或减少的不均匀分布现象,并且这种变动的时间间隔往往是有规律的,表现为周期性和阶段性

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的变化与太阳黑子变化的11年、22年周期相关,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地震发生频率的变化存在活跃期和相对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成因机制的规律性(链发)

成因机制上的规律性的突出表现是“灾害链”现象,即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在它们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常常诱发出一系列次生灾害

台风除带来大风外,还会带来暴雨,暴雨引起洪水和水土流失,暴雨和洪水引发泥石流和滑坡;

滑坡和泥石流又可能阻塞河流,破坏堤坝,并造成洪涝灾害;

洪涝还可能引发作物病虫害和人畜瘟疫等灾害

(1)认识自然灾害时间上的群发规律和空间上的群聚规律,可以在减灾中明确自然灾害的多灾期和多发区,从而更有效地防灾减灾。

(2)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2018年第13号台风“鲇鱼”的中心于10月23日在福建省漳浦县沿海登陆。

“鲇鱼”登陆台湾时,造成许多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苏花公路塌方,20名大陆旅游人士失踪,受其影响,广东、福建、浙江、海南等局部地区出现30~60毫米的降雨。

(1)台风经常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季节是(  )

A.春夏        B.冬春

C.春秋D.夏秋

(2)上题中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规律?

(3)台风登陆之后还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

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哪个特点?

(4)简要说明台风引发灾害的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思路点拨】 本题以时事材料考查自然灾害的特点、规律及成因。

解题关键是了解台风的发生时间、危害、分布及特点、规律和成因。

熟识台风灾害链如下图:

【解析】 第

(1)

(2)题,我国夏秋季节多台风,体现了自然灾害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第(3)题,台风带来的大风能引起风暴潮,暴雨能引发洪涝灾害,在山区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第(4)题,自然灾害的原动力是自然所固有的,人类无法改变。

但人类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其危害。

【答案】 

(1)D

(2)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3)洪涝、风暴潮、大风、滑坡、泥石流等。

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4)引发强降水的天气是自然存在的,目前人类无法改变其进程。

但是,我们可以认识它发生、发展的规律,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进而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因此该天气系统引发灾害具有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图表展示]

教材P12图1-2-2 台风灾害链

[解图精要]

该图表明了与台风有关的次生灾害,并共同组成了较为复杂的灾害链,在阅读时要理清这种关系。

原生灾害与次生灾害间的关系可简单理解为因果关系,原生灾害是因,次生灾害是果。

台风会引发暴雨、大风、巨浪、风暴潮,这些灾害又会引发其他的灾害,形成灾害链。

[图表应用]

(1)台风的原生灾害有哪些?

【答案】 

(1)原生灾害有暴雨、风暴潮、大风、巨浪。

(2)台风的次生灾害有哪些?

【答案】 次生灾害有洪涝、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崩塌、决堤、结构破坏、电路故障、机械故障等。

(3)图示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哪种规律?

【答案】 体现了自然灾害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教材第12~13页活动

可画出如下由干旱引发的灾害链示意图

教材第15页活动

1.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柱状统计图,如下图

2.自然灾害是自然进程与人类发展矛盾冲突的产物,其本质就是人地关系的冲突,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和科技加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出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

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所造成的人地关系失衡。

3.人类诞生至今,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

由于人类无节制地自我扩张,盲目地、大规模地改造自然,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同时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和防灾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使自然灾害的风险和损失程度都大大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协调好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不断探索和掌握自然发展的规律,调整发展的战略,趋利避害,用最小的自然风险换取最好的人类发展。

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加强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018·

淄博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题。

亚太地区近来连续发生多起自然灾害,是全球灾害热点地区。

全世界1998年到2018年期间遭受的自然灾害中,有42%发生在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居民遭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几率是非洲居民的4倍,是欧洲和北美居民的25倍。

1.材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的特点是(  )

A.联系性

B.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C.区域性

D.严重性

【解析】 亚太地区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答案】 C

2018年5月29日,新德里消息:

近日热浪袭卷印度,西北部德里地区27日高温达到44.4摄氏度,再创新高,奥里萨省气温直逼47度,据报道已造成81人热死,南部一处野生动物保护区干旱缺水,已有23头大象死亡。

据此回答下题。

2.印度每年高温酷暑的灾害性天气都出现在5、6月份,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  )

A.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B.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C.空间分布的规律性D.突变和渐变的双重性

【解析】印度高温酷暑的灾害性天气都出现在5、6月份,这体现了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的规律性。

【答案】 A

3.阅读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

地震

水灾

热带风暴

死亡人数

0.72万

15.1万

17.3万

74.5万

(1)写出在成因机制上有联系的自然灾害: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明显不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热带风暴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原因。

(4)四种灾害中渐变性明显的是________,在我国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火山爆发能诱发地震,热带风暴能引起暴雨洪涝。

四种灾害在不明确发生地区的情况下,其灾情的大小主要是与致灾因子有关。

热带风暴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既与发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关,也与灾害本身的特点有关。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因多暴雨,又因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 

(1)火山爆发 地震 热带风暴 水灾

(2)致灾因子强度 (3)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多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低纬度地区;

热带风暴发生频率高。

(4)水灾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4.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下图为“5·

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灾害按表现特征属于________灾害,按成因属于________灾害。

(2)汶川地震主震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体现了自然灾害具有(  )

A.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B.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C.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D.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3)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解析】 本题以给我国带来重大灾难的地震为背景,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自然灾害的特点、规律及识图、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第(3)题,从材料中堰塞湖的概念和图中信息可以得出汶川地震引发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导致了堰塞湖的形成,并得出极重灾区沿河谷呈长条带状分布的特征。

【答案】 

(1)突发型 地质

(2)A

(3)沿河谷呈长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一、选择题

  2018年1月1日开始,江西、湖南、重庆、贵州等地自北向南出现持续雨雪天气,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部分县市遭受寒潮冰雪灾害。

截至1月4日17时,灾害共造成383.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冻害14.2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5亿元。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自然灾害最基本的特点是(  )

A.对人类具有危害性   D.联系和分异的双重性

C.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D.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2.寒潮冰雪灾害可使农作物遭受冻害,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

A.空间分布的规律性B.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C.时间分布的规律性D.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解析】 由材料可知,持续雨雪天气已造成近400万人受灾,农作物遭受严重冻害,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体现了自然灾害对人类具有危害性的最基本特征,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灾害间在成因机制上的规律性,即出现“灾害链”现象。

【答案】 1.A 2.B

2018年6月19日,广西百色的隆林、西林等县出现新一轮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

灾害发生后,当地民政部门全力组织搜寻失踪人员,扎实做好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的基本生活安排工作。

据统计,截至6月20日下午3时,本轮强降雨灾害累计造成受灾人口5.1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188.5万元。

据此完成3~4题。

3.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洪涝灾害具有(  )

A.联系和分异的双重性B.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C.空间分布的规律性D.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4.由于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性,防治的措施是(  )

①依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②依靠发展经济

③依靠社会科学和人思想观念的进步

④依靠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3题,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动力是自然所固有的,目前人类还无法改变其过程,但是通过一定措施可以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这体现了自然灾害难免和可防的双重性。

第4题,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既是自然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自然灾害的防治既要依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又要依靠社会科学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进步。

【答案】 3.B 4.C

读“不同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表”,回答5~6题。

5.图中

、②、③、④表示的自然灾害依次是(  )

A.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

B.火山喷发、台风、泥石流、洪涝

C.滑坡、寒潮、风暴潮、洪涝

D.泥石流、地震、飓风、干旱

6.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诱发出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自然灾害。

下列灾害链表达错误的是(  )

A.寒潮→低温→霜冻

B.台风→风暴潮→洪水

    崩塌

   

C.地震→滑坡→泥石流

       

干旱

D.飓风→暴雨→洪水泥石流洪涝

【解析】 第5题,自然灾害中,干旱持续时间最长,地震持续时间最短。

每6题,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与暴雨有关,C选项中干旱诱发泥石流表述错误。

【答案】 5.A 6.C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着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和承灾体的易损程度,对灾情的变化有“放大”和“缩小”作用。

据此回答7~8题。

7.同样程度的自然灾害发生时,人烟稀少地区损失小,而人口、经济密集地区的损失大,这表明了(  )

A.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B.自然灾害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C.自然灾害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D.自然灾害防御措施不同

8.同一次灾害中,能缩小灾情的行为是(  )

A.迁入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B.到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地的活火山附近种田居住

C.在洪水的高风险区开垦荒地

D.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

【解析】 第7题,不同地区的灾害类型不一样,造成的损失也因经济、人口状况而存在差异,反映了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第8题,A、B、C三项均是人类进入了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这样能增大灾情,在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可有效地减小灾害的影响。

【答案】 7.A 8.D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刘宁2018年6月18日主持召开防台风异地视频会商会议,宣布启动Ⅳ级应急响应防御台风“古超”和“泰利”。

据此回答9~10题。

9.台风灾害除直接的风力破坏以外,还会带来暴雨,暴雨又会引起洪水和水土流失等,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灾害(  )

A.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B.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C.成因机制的规律性D.联系和分异的双重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

B.台风灾害在人类诞生之前即存在

C.人类社会越发展自然灾害越严重

D.世界人口和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是人类加重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

【解析】 台风除直接的风力破坏外,还会诱发其他自然灾害,表现出“灾害链”现象,这体现了自然灾害成因机制上的规律性。

在人类诞生前,因无承灾体。

因此,无所谓灾害;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使灾害频率和损失增加的同时,也会开展减灾救灾活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是造成人地关系失衡的根本原因。

【答案】 9.C 10.A

二、综合题

11.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8年以来全球发生的部分地震

材料一 2018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二 2018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

(2)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分布于太平洋的边缘,图中①②③④⑤都位于此带上;

而⑥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2)题,依据③、⑤分别位于亚洲东部和北美洲西部,可判断③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⑤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注意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属于印度洋板块,则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材料中显示一系列地震的发生及其危害,结合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特点,可分析回答自然灾害的特点。

【答案】 

(1)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①②③④⑤

地中海—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

(2)印度洋 亚欧 美洲 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任答两点即可)

12.读下列材料,回答

(1)~(4)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1日至3日,3天内云南盈江县共发生大小地震92次,受灾人口14.8万人,受损房屋23645间。

材料二 2018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场近百年来罕见的8.9级强烈地震,地震引起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沿岸国家数万人丧生。

材料三 罕见地震海啸袭击多国示意图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地震和海啸是否都为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试对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地震进行分类。

按成因属于________灾害

按表现特征属于________灾害

按发展过程属于________灾害。

(3)材料二、三中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

(4)2018年印尼海啸发生时,斯里兰卡比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距离震中远,但遇难人数却是后者的几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以地震、海啸发生的时事材料为背景,综合考查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特点及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解决该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题,判断是否属于自然灾害要从自然灾害的两大要素(即①致灾因子为自然异变,②承灾体为人类和人类社会)是否完备入手。

(2)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方法。

第(3)题,熟知自然灾害的特点,最基本的特点是对人类具有危害性,还有突变和渐变双重性,联系和分异双重性,自然和社会双重性,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第(4)题,同一次灾害给不同地区带来不同的灾害后果往往是由两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综合影响所决定的。

【答案】 

(1)属于自然灾害。

形成灾害要具备两大基本要素:

致灾因子(自然的力量)和承灾体(人类和人类社会)。

这两次地震都是由自然界的异变(地壳运动)引发的,都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因而属于自然灾害。

(2)地质 突发型 原生

(3)危害性、突变性、联系性、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4)斯里兰卡地狭人稠,苏门答腊岛人口稀少,承灾体的数量和密度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