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3114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课件出示句子:

思援弓缴而射之。

(1)学生自读句子,结合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

根据理解再读句子,试着给句子划分节奏。

(2)指名读句子,师纠正,读出正确的停顿:

思/援弓缴/而射之。

(3)齐读(相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一起来读,还读的不好的同学也努力地把这句读好,齐读!

(4)学生小结学法,师给予补充。

2.课件出示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1)根据上面学法,小组自主学习。

(2)指名汇报句子的意思,理解整个句子为设问句,指名读,自评,他评。

(3)男生读前句(反问语气),女生读后半句(肯定语气)。

(4)齐读。

3.出示剩余的句子,根据学法,小组学习。

4.学生反馈。

5.在理解全文意思后,请学生扮演角色,体会文中二人学习时不同的态度。

6.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全文的意思,再来理解文中几个“之”就不难了。

(1)以课件出示练习: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人虽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

(2)指名反馈“之”的意思。

7.学生总结学法,教师点拨,让学生知道:

对于一字多义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对字词的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意思。

(三)、讨论明理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引导学生用原文来表达。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四)、深化认识,联系实际,抒发真情。

1.你在学习上有过与弈秋的两个徒弟相同的经历吗?

结果怎样?

(学生交流,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的重要性。

2.师小结:

是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才能把事做好,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五)熟读成诵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做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文言文就像古诗一样,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意境优美,你们想不想背出来?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根据你的理解反复诵读,指名读课文,他读得怎样?

(哪里值得你学习,哪里你认为不够,该怎样读?

2.配乐朗读,指名,男女生分读,齐读,试背。

四、总结拓展,滋生新疑

1.课堂小结: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

同学们,弈秋诲二人弈,一人    ,惟;

一人,一心,。

则前者(强、胜),后者    (弱、败)也。

2.学了这篇文言文,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五、作业超市

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给你的身边的人听。

2、运用这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课外的文言文。

六、板书设计:

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

课后记:

两小儿辩日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两小儿辩日》,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一、复习整理,交流质疑

(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引导:

“三人行,必的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

(孔子)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老师出示课件孔子的头像,并简介孔子。

4.交流质疑:

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们想知道吗?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请大家跟老师读课题。

1.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

(课件出示全文,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

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

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4.听老师范读。

(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语速、语气。

5.全班放声齐读课文。

(一)通读课文,了解句意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生回答,师板书:

一儿、孔子、一儿、日初出、日中。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组织交流。

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线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4.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再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1)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a.问其故。

b.及其日中如探汤。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孰为汝多知?

(2)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问题。

a.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b.太阳在不同时候的大小问题。

c.太阳的不同时候的冷热问题。

(3)对这一问题,两个小儿的看法截然想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画出来。

(4)小儿的理由各是什么?

分别用()和()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

5.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注意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

6.分组齐读3、4小节。

7.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

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

(不能决也)(生回答,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

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而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孩子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

2.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学无止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4.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1.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2.课件出示:

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3.小结。

我们可用这样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这里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

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抄一抄背一背。

2.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

一位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遥远的古代,巧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

3.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

4.写读后感:

读《两小儿辩日》后所想到的。

板书设计:

日初出日中

一儿:

近(大)远(小)

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

一儿:

远(凉)近(热)

 

2匆匆

1、会写“挪、蒸”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涔涔、潸潸”等词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1.谈话启发,唤醒已有的生命体验

师板书:

“勿”,读什么?

什么意思?

板书:

“匆”,读什么?

“匆匆”什么意思?

生活中你有没有匆匆过?

(生畅谈)课文里说什么“匆匆”?

同学们,你认为时间是什么?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用一个打比方来说说。

2.师过渡语:

同学们对时间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很好!

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在他24岁时写下《匆匆》这篇文章,他对时间又有一番怎样的感悟呢?

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匆匆,感受岁月的脚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1)注意“涔、潸”的读音。

(2)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

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

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

有什么感受?

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四、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一)整体切入

1.谈话过渡:

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都从哪些事物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

2.引导交流,师生总结,形成板书课文结构图。

(二)局部赏读

1.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1)引导学生自由读、个别读

(2)引导学生思考:

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

(3)重点句子点拨: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c.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

(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d.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点拨:

a.“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b.对话交流:

“八千个日子”有多少年?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c.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教师可范读)

3.指导背诵一二段。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回顾本可出现的生字:

挪、蒸

2.交流“蒸”的写法。

3.板书指导。

1.回顾本课,请学生谈谈学习收获。

2.交流还想知道的?

五、作业超市:

1.熟读课文。

2.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日子一去不复返

匆匆八千多个日子洗手、吃饭、默默时

第2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

3、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1、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2、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一、复习导入,交流质疑

1.引导回忆: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

谁能说说。

(主要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去说)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紧扣重点,多元解疑

(一)品读课文2、3自然段

1.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匆匆而过,作者面对自己无意间溜走的“八千多个日子”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他会说些什么?

学生想象发言,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或:

你体会到什么?

你理解到什么?

(2)谁也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3)引导学生体会惋惜之情的重点句子: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为何“头涔涔”?

为何“泪潸潸”?

(4)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让我们一起再读读,好吗?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

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精读:

我的日子到底是怎样匆匆而逝的呢?

老师和四组同学接力读。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

谁来说说。

4.随着学生的交流。

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特别对“挪、移、跨、飞、闪”的重点词语的朗读,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5.是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小事:

吃饭、洗手、睡觉、沉默时,赋予时间以生命,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形象地表达出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的时间都在什么时候,从哪里溜走的?

6.课件展示画面:

聊天场景、看电视画面、玩耍情境……然后出示句式,学生仿写,交流。

出示:

聊天时----(),看电视时----(),玩耍时----();

……

写得多好啊!

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品味一下吧。

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

(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

7.作者没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但我们仿佛从每一句话中又都感受到了。

这就是作者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吧。

再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写法的巧妙。

8.是啊,日子就是这样匆匆,它会从你手中“溜去”,它也会在你不经意间“过去”,它还能“跨”能“飞”,作者除了运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你们还想读吗?

(好)那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

(二)精读第4自然段。

1.作者面对如此匆匆而逝而又了无痕迹的日子觉醒了么?

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自责、后悔……)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能读给大家听吗?

把觉醒读出来。

2.依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引导:

在这段话中你还读明白了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明白下面两句话: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3.师:

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

我们再来朗读,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内心的自责、茫然、后悔和伤感。

4.面对时光的匆匆,作者心情怎样呢?

文中哪一个词可以准确地表达他的感受?

(叹息)

引导:

我们想象一下一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会发出怎样的叹息呢?

他在叹息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你可以用声音、动作,甚至眼神来演绎这个词吗?

5.作者一声长长的叹息穿越时空,幽幽地回响在我们的耳际。

朱自清先生叹岁月匆匆,叹时光无情,悔平生无为。

请大家再读一读:

课件出示语段: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又剩些什么呢?

6.课件出示:

微风吹轻烟,初阳蒸薄雾图景,问日子除了“如轻烟”、“如薄雾”还像什么?

你能说出更美的句子吗?

(仿写)

7.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背诵。

三、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指导学生扩展阅读梁实秋的《时间即生命》。

2.组织谈话:

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

你想说些什么?

4.在同学们的提问交流中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感受了时光的匆匆。

关于珍惜时间,历来就有不少的名言佳句,请听《明日歌》。

5.我们学了这篇散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你对以后的日子有新的认识和打算吗?

能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吗?

6.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

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

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作业超市:

1.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

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

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推荐学生阅读:

《荷塘月色》、《背影》……

2.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故事,准备交流。

3.以“日子”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五、板书设计:

2、匆匆

   一去不返

匆匆  无影无踪  珍惜时间、力求上进

来去匆匆

教学后记:

3桃花心木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理解种树人的话一、复习整理,交流质疑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

结合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谈对桃花心木的了解。

2.交流质疑:

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美丽的桃花心木,需要怎样的培育过程?

3.这样美丽的桃花心木,它是怎样培育成的呢?

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

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

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5.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方法:

围绕课题,抓住文中人物。

师生小结

1.出示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文体会我的心情。

引导交流总结,我的心情起初感到奇怪。

2.引导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引导学生交流。

引导总结我的心情变化:

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动

4.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回顾本可出现的生字,交流重点字的写法。

“萎”字上面是草字头,中间的“禾”最后一笔是捺。

“锻”是金字旁,中间部分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1.回顾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谈学习收获。

2.学生交流还想知道些什么?

2.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奇怪

桃花心木     越来越奇怪

         更加奇怪

         非常奇怪

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一、复习导入,交流质疑

1.作者说:

“种树人的一番语,使我非常感动。

”听了种树人的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第三课。

二、紧扣重点,多元解疑

(一)学习4到10自然段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