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2997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图12009~2013年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

在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数量减少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一方面表现在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中,在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数量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数量增加,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数量减少。

2012年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有92家,较2011年增加60家;

区域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有1678家,较2011年减少113家[1]。

2013年,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有143家,较2012年增加51家;

区域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有1624家,较2012年减少54家。

这无疑是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市场准入许可的政策调整和集团化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内部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三类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占比发生了变化。

2012年以来,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数量虽然仍然保持绝对优势,但占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总数量的比重呈现递减趋势,由2011年的71.38%下降到2013年的69.98%,而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的比重相对提高(见图2)。

图22009~2013年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占比

保险专业中介市场结构的变化是保险专业中介规模化发展、兼业代理专业化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专业中介机构内部结构的优化。

2.注册资本金及总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资本实力彰显

2012年,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总计达160.75亿元,较2011年增加45.19%;

共有40家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和35家保险经纪机构的注册资本达到5000万元,比2011年分别增加28家和12家。

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总资产为230.49亿元,较2011年增加34.84%[2]。

截至2013年底,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总计达223.92亿元,同比增加39.30%;

总资产314.53亿元,同比增长36.46%(见图3)。

图32009~2013年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及资产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金的增长,是2012年以来保监会关于保险中介机构准入政策调整的结果。

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中介市场准入的通知》规定,保险中介机构设立的最低注册资本金从1000万元提升到5000万元,且发起股东限定于汽车相关企业、银行邮政企业、保险公司三大类(保险中介服务集团除外),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准入门槛得以提高。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总资产规模的增长,体现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力的提升,是我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有效管理资产的结果。

3.中介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业务结构进一步调整

2012年以来,在兼业代理专业化、专业中介规模化发展背景下,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持续增加,2012年同比增长10.8%,2013年同比增长13.96%。

2013年,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148.33亿元,较2012年增长13.96%;

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6.67%,较2012年提高0.16个百分点。

其中,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增幅达到22.40%,较保险经纪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的增幅2.19%高出20多个百分点。

公估机构业务规模扩大最为明显,2013年的估损金额的增幅高达24.09%(见图4)。

图42009~2013年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收入(估损金额)

从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收入的构成看,呈现财产险业务持续增长、寿险业务萎缩的局面。

2013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的财产险保费收入为1027.87亿元,较2012年增长30.32%;

寿险保费收入为120.46亿元,较2012年减少40.55%。

全国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实现代理保费收入718.05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641.37亿元,同比增长43.00%;

寿险保费收入为76.68亿元,同比减少44.50%。

全国保险经纪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30.28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6.50亿元,同比增长13.60%;

寿险保费收入43.78亿元,同比减少32.64%。

4.营业收入增长,经营效益呈现差异化

在对专业中介机构加强清理整顿,促进中介业务规范化、专业中介规模化的政策引导下,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营业收入得到增长,经营效益彰显。

2012年,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共实现营业收入181.45亿元,较2011年增长20.44%。

2013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28.49亿元,较2012年增长25.92%。

其中,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营业收入增长趋势更为明显。

2012年,全国保险专业代理机构营业收入为102.09亿元,较2011年增长25.22%;

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30.99亿元,较2012年增长28.31%,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5%。

经纪机构实现营业收入78.13亿元,较2012年增长22.69%。

公估机构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9.37亿元,较2012年增长23.53%(见图5)。

图52009~2013年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营业收入

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各类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经营效益也呈现较大差异。

总体来看,2013年,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共实现净利润10.53亿元,较2012年增长36.05%,较同一时期营业收入增长率25.92%高出10.13个百分点。

其中主要是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经营效益突出,2013年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实现净利润0.26亿元,较2012年增长115.20%,较同期营业收入增长率28.31%高出近87个百分点。

保险经纪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的效益相对较差。

2013年保险经纪机构实现净利润10.01亿元,较2012年只增长8.92%,低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长率22.69%近14个百分点;

保险公估机构实现净利润0.25亿元,较2012年减少3.85%,低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长率23.53%近20个百分点。

5.积极参与“五大领域”建设,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

2012年以来,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变革转型中注重发挥人员、专业、技术等优势,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积极参与“五大领域”建设,在管理特殊风险、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促进农业保险发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积极充当风险咨询顾问,深度参与保险产品创新

2012年保监会制定了鼓励经纪公司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创新保险产品的政策,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充当风险咨询顾问,参与保险产品创新。

江苏无锡于2011年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保险经纪机构承担了风险的评估、监管及事后处置协助工作,在实现经纪公司和保险公司优势互补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怡经纪公司与国内保险公司联合设计了“25年期光伏组件质量及功率补偿责任保险”,降低了核保门槛。

(2)创新服务,积极参与新型养老、大病保险和农业保险模式的探索

在各地探索新型养老及大病保险和农业保险模式的过程中,一些保险经纪公司发挥其专业和信息优势,进行了多方位的参与。

如恒泰保险经纪无锡分公司从2012年开始协助无锡市民政局开展“慈福”系列民生保险项目的探索,启动无锡市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和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

安诺保险经纪公司成为云南省2012~2014年度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纪人,长城保险经纪公司参与海南橡胶集团橡胶树风灾保险的统保项目,江泰保险经纪公司联合北京市果树产业协会组织了果农互保组织,韦莱保险经纪公司参与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大连獐子岛渔业保险项目。

(3)发挥独特的身份优势,协助政府创新社会管理

近年来,一些保险公估机构利用其特殊的“公证人”身份,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提高了社会管理效率。

2012年,江苏方正保险公估公司作为独立第三方,参与设立“南京保险理赔工作室”,简化了人伤案理赔程序,有效化解了理赔纠纷。

此外,保险经纪机构还采用不同方式,协助政府创新社会管理。

如恒泰保险经纪无锡分公司通过代理政府采购商业保险业务,促进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相继启动无锡市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农村住房保险、智能交通设施财产保险、干警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的政府采购招标代理工作。

江苏东吴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参与苏州市民政局各项惠民工程,参与的民生保险已扩展到三城区民生综合保险和苏州计生委的优抚对象住院护工保险等5个险种[3]。

(二)兼业代理在改革中艰难前行,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有待加快

1.兼业代理机构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调整

近年来,我国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数量持续增长,银行、邮政、车商类仍是最主要的三大支柱兼业机构(在同期兼业代理机构总量中的比重为85%左右)。

2012年,全国兼业代理机构有206310家,较2011年增加10792家;

2013年进一步增加到214619家,较2012年增加8309家。

其中增加的主要是银邮类兼业代理机构。

2012年,银邮类兼业代理机构有144973家,2013年进一步增加到161582家。

汽车企业及运输类兼业代理机构受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影响,波动较大,且在汽车企业兼业代理专业化改革背景下,2012年机构总量为30902家,较2011年减少1572家,2013年进一步下降到24929家,较2012年再减少5973家,减幅达到19.33%(见表1)。

表12009~2013年全国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数量

单位:

家,%

年份

银行

邮政

车商

运输

其他

机构总数

银邮占比

车商占比

2009

85019

17543

18049

2572

25788

148971

68.85

13.84

2010

113632

24845

23859

2606

24935

189877

72.93

13.94

2011

140322

25282

7192

22722

195518

71.77

16.61

2012

116161

28812

30902

30435

206310

70.27

14.98

2013

161582

24929

28108

214619

75.29

11.62

资料来源:

《中国保险中介市场报告》(2009~2013)。

|

Excel下载

2.兼业代理业务进一步调整,市场份额降低

在我国保险中介市场上,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业务是保费收入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兼业代理业务结构进一步调整,其中寿险公司的业务呈现下降趋势,而财产保险业务呈现上升趋势。

2012年全国寿险公司通过兼业代理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为4276.19亿元,较2011年下降8.5%;

2013年为4098.03亿元,较2012年下降4.17%。

2012年,全国财产保险公司通过兼业代理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为1600.99亿元,较2011年增长15.8%;

2013年增加到1789.44亿元,较2012年增长11.77%(见图6)。

图62011~2013年全国寿险(财产险)公司通过兼业代理公司实现的保费收入

受近年来兼业代理专业化发展的影响,2012年以来,兼业代理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

2012年全国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为5877.17亿元,较2011年减少176.83亿元,占总保费的37.90%,较2011年减少4.32个百分点;

2013年实现的保费收入较2012年增加10.3亿元,增幅为0.18%,但占总保费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到34.19%(见图7)。

图72009~2013年全国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数量及占比

3.兼业代理专业化改革进行中,车企、银邮的改革“热度”不同

随着《关于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和部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中介市场准入的通知》《关于支持汽车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经营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管理规定的出台,大型汽车销售维修类企业对兼业代理专业化改革的积极性增加,众多汽车经销商开始向专业化转型。

2012年全年,汽车企业投资成立的专业汽车保险代理(经纪)公司达到了62家。

2013年,由汽车销售维修类企业独资或合资设立的保险专业中介公司不断涌现,如吉林省广达汽车代理公司、北京祥龙博瑞汽车保险代理公司、陕西众锐汽车保险代理公司、浙江康桥诚安保险代理公司、湖南永通保险经纪公司、颖海保险代理公司等。

车企与保险公司合作成立专业代理公司的尝试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江西佳和佳汽车保险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采取“3+1”股权合作方式:

3家车商股东和1家财险公司)。

改革一年多来,车企兼业代理专业化的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2013年,全国新设冠名“汽车”字样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就有27家,其中注册资本达5000万元的有6家[4]。

针对在寿险保费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银邮兼业代理机构,保监会也提出了专业化的改革思路,但银行、邮政对此的热情远不及汽车企业。

《2012年上半年保险专业中介经营情况》显示,2012年上半年,广东、内蒙古、西安、厦门、湖北等省区的保监局进行了摸底调研,部分区域性商业银行显示了较高的改革热情,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并进行试点;

而全国性商业银行对此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2012年保监会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基本达成共识,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出资设立保险销售公司,实现保险代理业务的专业化发展。

目前山东省邮政公司已在全省推行了代理保险业务的专业化经营,通过设立专业部门、打造专业营销队伍、实施专业化的考核管理促进代理保险业务的增长。

(三)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业务规模持续增加

1.保险营销员数量减少,人均实现的保费收入增加

近年来,伴随着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保险营销员数量呈现负增长。

2013年,全国保险营销员有3004686人,同比减少20.63%(见表2)。

与保险营销员总数减少相反,保险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持续增加。

2013年通过保险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达到6803.97亿元,较2011年增加1334.08亿元,增幅达到24.39%。

保险营销员数量的减少与实现保费收入的增加,使保险营销员实现的人均保费收入增加,产能增长。

2013年,保险营销员的人均保费达到22.64万元,较2011年的16.29万元增加了6.35万元,增幅高达38.98%。

表22009~2013年全国保险营销员数量及保费收入

营销员总数(人)

寿险营销员(人)

产险营销员(人)

总量增幅(%)

寿险营销员占比(%)

实现的保费收入(亿元)

人均保费收入(万元/人)

2905804

2576680

329124

13.50

88.70

4126.91

14.20

3297786

2879040

418746

87.30

4682.08

3357037

1.80

5469.89

16.29

3785528

12.76

6010.16

15.88

3004686

2595278

409408

-20.63

86.40

6803.97

22.64

2.保险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中,寿险业务占绝对比重

2013年,保险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39.51%,较2012年的38.80%增加0.71个百分点(见图8)。

其中,寿险公司通过保险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持续增加。

2012年,寿险公司通过保险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为4835.08亿元,较2011年增加13.3%;

2013年进一步增加到5495.90亿元,较2012年增长13.67%。

2012年,财产保险公司通过保险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为1175.08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7.59%;

2013年实现保费收入1305.13亿元,占比与2012年持平,为7.58%。

在寿险业,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更是接近人身险保费收入的一半,且近5年来比重有增加的趋势。

在财产险市场,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仅次于兼业渠道。

尽管受监管层中介业务检查及新兴渠道业务的影响,产险公司营销员的业务收入呈减少态势,但产险公司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在财产险保费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仍达到了20%以上(见图8)。

由此可见,保险营销员仍是保险中介中的重要力量。

图82009~2013年全国保险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比

3.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不断深入

2012年以来,保监会进一步加大了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继2010年9月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后,2013年又发布了《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推进营销员体制改革的要求,包括六项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同时鼓励各地区、各保险机构在营销队伍建设中大胆创新,选择适当时机和地区先行试点,用3年、5年和更长时间,分别实现阶段性目标和整体目标。

在此背景下,各家保险公司加快了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有的保险公司成立了保险销售公司,如信泰人寿、华泰财险、紫金财险、安邦保险、阳光人寿、阳光财险、浙商财险、中国平安、大众保险等;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探索设立专属销售公司,保险“产销分离”进程全面提速;

还有的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试点员工制,如太平洋寿险、恒安标准人寿、新光海航人寿等。

此外,一些保险中介机构,如泛华保险销售服务集团、大童、华康等专业保险中介也采取“双重”制度,与大部分营销员签订代理合同,与小部分营销员签订劳动合同。

这种“员工制”改革是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四)保险中介监管持续发挥规范与引领作用,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

2012年以来,保险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市场行为监管,完善监管的规章制度,深入开展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和兼业代理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探索推进专业中介规模化、兼业代理专业化和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效提高了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中介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1.开展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规范中介市场行为

2012年以来,保监会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工作,加大检查和处罚追责力度。

2012年,36个保监局共派出42个检查组,投入人力285人次,通过对104家保险基层机构、80家保险中介机构的专项检查,查实违法违规套取资金5553.59万元,涉及保费2.68亿元[5],依法处理了保险公司各级各类管理人员90名、保险机构56家、保险中介机构29家[6]。

2013年,保监会加大检查力度,共投入人力332人次,检查保险基层机构92家,查出保险公司虚挂中介业务、套取费用2900万元,处罚保险公司24家,罚款238万元[7]。

随着中介业务现场检查的不断深入,基层保险营业机构中介业务合规意识增强,中介业务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2.清理整顿保险代理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优化市场环境

2012年以来,保监会继续加强对保险中介市场的清理整顿,并将重点由专业中介机构转向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2012年,各保监局共重点检查313家保险代理机构,清理6178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及222家保险专业代理机构。

处罚保险代理机构103家,罚款600多万元;

处罚各级各类管理人员67名,罚款104万元[8]。

2013年,保监会下发《关于2013年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和保险兼业代理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及《2013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深入清理整顿保险兼业代理市场,着力查处汽车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一年来,全国36个保监局投入人力332人次,共检查中介机构522家,对违法违规中介机构罚款150余万元。

检查汽车企业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49家,注销或不予换发许可证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共计3253家[9]。

3.推进兼业代理专业化、专业代理规模化和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

2012年,保监会采取“堵疏结合、退进并举”的原则对保险代理市场进行了治理。

引导汽车销售和维修企业等兼业代理机构逐步转型成为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积极探索银邮兼业代理专业化试点。

此外,监管层贯彻落实《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监管办法》,推动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兼并重组、上市融资;

对全国性代理(销售)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在审批过程中予以政策倾斜,引导保险代理公司规模化发展。

2013年发布了《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推进营销员体制改革包括六项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通过市场改革,中介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合规经营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促进了整个保险中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保险中介制度建设,为行业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在已有的保险中介制度体系下,2012年以来,为顺利推进保险中介行业转型,保监会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保险中介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其中,5个是关于保险中介的部门规章,包括《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办法》《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的决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的决定》《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

13个是关于保险中介的规范性文件,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