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马列学院思想政治讲义10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2663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大学马列学院思想政治讲义10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东大学马列学院思想政治讲义10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东大学马列学院思想政治讲义10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东大学马列学院思想政治讲义10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东大学马列学院思想政治讲义10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大学马列学院思想政治讲义10Word格式.docx

《山东大学马列学院思想政治讲义10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大学马列学院思想政治讲义10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大学马列学院思想政治讲义10Word格式.docx

科学的方法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还是具体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座“桥”。

而为了较好地运用方法,就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哪些具体方法,各种方法各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及适用范围,针对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更有效,随着历史条件和教育任务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有什么样的变化等等,以便科学地选择和运用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各项具体任务也与过去有所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以选择适宜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圆满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

第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和创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总结、创造、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些传统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继承这笔财富并结合新的情况有所创新。

而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离不开对这笔财富的“清理”即研究。

必须认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哪些是具有普遍意义而在今天仍可运用;

哪些在当时的条件下行之有效,而在今天的情况下不太适用,需要加以改进;

还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历史条件和党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规律性。

只有对此进行理性而科学的分析,才能恰当地继承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

也才能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情况加以发展创新,因为方法的发展也是历史性的,在继承前人在方法上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才会有真正的创新。

显然,对方法进行这样深入的研究,会从一个方面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

不仅如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还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应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进行。

“方方面面”自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就是要使实际上也使得方法的运用符合“两个规律”,具有科学性。

这就从一个方面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意义当然不只是以上两点,但由此可以看出,方法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学习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

(一)说理引导法

说理引导法,是指运用正确的理论,对受教育者进行耐心地正面说服教育,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朝正确方向发展的方法。

它是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为前提的,是坚持民主原则的具体体现。

它包括很多具体的形式,如讲课、作报告、演讲、个别谈心、对话等。

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人们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而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说服,不能压服,“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62页。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思想性质问题,采取抓辫子、打棍子、扣帽子的错误方法,只能伤害同志,挫伤人们的积极性,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因此,说理引导法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

运用说理法要注意下列问题:

说理引导法,就是说服,就是用充分有力的理由,通过语言信息的传递,来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以学校为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学生时,离不开“说理引导”这一行为方式。

“说理引导”是一门学问。

要想取得理想的说服效果,说服者除了应具有良好的素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外,还必须掌握和运用说服的艺术。

在说服学生的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运用了高超的说服艺术,能说得学生心悦诚服,反之,说服工夫不到家,即使说得口干舌燥,学生也无动于衷,或者口服心不服,甚至十分反感。

可见,说服有无艺术性,直接影响到说服的效果。

(二)比较鉴别法

比较鉴别法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进行对比,引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方法。

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作用主要有:

第一,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

客观事物总是存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分。

有比较才有鉴别。

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别通过比较,孰优孰劣,孰好孰坏,就鲜明地摆在人们面前。

通过比较,就能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第二,有助于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比较可以使人看到自己的国家、地区、单位以及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从而激发人们努力奋斗,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比较鉴别法大致可分为如下两大类:

异质比。

有两种情况:

一是把在不同时间内的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如解放前后的比较即属此种。

二是把两种不同空间的本质不同的事物加以比较,从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目前这种方法用得最多的是把中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较。

同质比。

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把两个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本质相同的事物的差异性进行比较。

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之比即属此种,通过比较,使人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各方面成就,从而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改革的信心。

二是把本质相同的同一类别的两个事物在同一时期内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比较。

如当代大学生与老山英模、抗洪英雄等的比较即属此种。

通过比较使大学生找到自身的差距,并受到激励。

运用比较鉴别法必须做到:

第一,要有可比性。

比较是有条件的,拿来作比较的东西必须是同类的,即用来比较的事物在性质上应有某种联系,否则比较就缺乏科学性。

第二,要全面、多层次地进行综合比较。

首先,比较必须全面,因为事物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只有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才不至于产生片面性,其次,比较必须由现象深入到本质,多层次进行,不能只对事物的形式和现象进行比较,而应深入到对事物的内容和本质进行比较,最后,要注意所比较事物的发展,即注意对事物的动态过程进行比较。

第三,要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比较。

比较不仅要借助于说理,而且还应该也可以采用图表、图画、幻灯、电视等形式,做到更为直观生动,一目了然,从而增强比较鉴别的效果。

(三)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教育人们,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的方法。

榜样示范法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榜样示范法在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仍然要坚持运用这一方法教育广大群众。

运用榜样示范法,必须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必须实事求是地树立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首先在于真实,因而榜样的事迹一定要先进而又真实,切忌任意拔高,一俊遮百丑,把榜样搞成可望不可及的“高大全”式的人物。

否则,就会人为地把榜样与群众隔离开来,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还会引起群众的不服或不满。

第二,学习榜样重在学其精神,学其思想,不能就事论事。

宣传榜样,不是说榜样曾经做过什么事,要求大家也都去做这件事,而是要求人们努力学习榜样的先进思想和崇高精神。

要促使人们将榜样的先进事迹同本人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发扬光大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创造新成绩。

第三,要尽可能让先进人物现身说法。

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守纪律的人讲纪律,有牺牲精神的人讲牺牲精神,这样就会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也更能打动人心,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最近几年开展的英雄模范人物巡回报告,就是让先进人物现身说法,这些报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果。

实践证明,这是榜样示范法的一种好形式,需要继续坚持下去。

第四,要培养、关心、爱护榜样。

一是要不断地帮助先进人物继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教育他们切忌骄傲自满或脱离群众,使其在先进的跑道上再创新成绩。

同时,对先进人物也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注意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是要给先进人物少安排一些社会活动,避免使其成天泡在应酬与会议中弄得疲惫不堪,影响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三是要营造当先进光荣、学先进光荣的舆论氛围,保护先进分子的积极性,使其始终在组织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4、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指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和教育者的身教等因素所创设的教育情境,寓理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对人们进行熏陶感染,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觉悟的方法。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它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催化剂”。

列宁说: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列宁全集》第20卷第255页。

)因此,陶冶人们的情感,是培养人们追求真理的品质,搞好教育的重要因素。

情感教育与说理教育不同,它偏重于寓理于情,以情动人,表现出隐蔽性、非强制性等特点,更容易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收到实效。

情感陶冶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具体的运用要求也各有不同,现分述如下:

第一,关怀体贴,以情育情。

人是有感情的。

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使人高兴、快乐;

有些事使人惊恐、厌恶,这就是感情。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物质需求是可以用物质手段得到满足的;

精神需求要用精神内容才能得到满足,它有时比物质需求更持久更强烈,有时强烈到可以牺牲一切物质的东西——甚至生命。

需求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也是感情产生的基础。

感情对人的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谓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是用感情去感染人、教育人,引起对方感情上的共鸣,建立起诚挚的人际关系,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它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

(1)要研究人的感情,懂得人的感情,用感情感化人,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感情的建立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其工作对象情感共鸣与沟通的过程。

(2)要注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感情,增强他们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激励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取。

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开发人的潜能,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运用好这一方法,就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3)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需要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

过去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卓有成效,是因为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但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尤其是“文革”期间,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在对人的态度上总以阶级划线,对人的一切言行都要进行阶级分析,所谓“一切离不开纲和线”,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为前提,动不动就给人带上政治帽子,进行批判和斗争,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假、大、空”。

对此人们是深恶痛绝的。

这样的教训我们也要时刻牢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经济建设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新的形势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以适应经济文化建设的需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从不平等到平等的转变。

由于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不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摆到了不平等的位置上,认为二者是“教育与被教育”,“我教你听,我导你从”的关系。

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和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同志式的主动合作关系,即使对那些缺点较多的同志,在批评、教育他们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

不尊重对方人格,就会遭到对方的不满,何谈调动其积极性?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平等态度待人,尊重对方人格,把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自由、平等权利放在首位,从关心人、爱护人出发,做到情感相通、情理相融,也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人。

切不可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板起面孔训人,更不能搞无情打击,残酷斗争。

其次,从教育型向服务型转变。

要想教育人,除了“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应树立起服务于人的思想。

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居高临下,摆出一副教育人的面孔,盛气凌人的架势,沿袭“我打你通,我教你听”这种简单、生硬的方法,那么,是难以适应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俗话说:

“爱火不爱柴,火从哪里来?

”爱护人,才能达到团结人、教育人的目的。

再次,从“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转变。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若是只要求别人“全抛一片心”,而自己却“话到口边留三分”,那就容易形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僵持局面。

因此,感情的信息不能单面流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同工作对象进行感情上的交流。

只有以心换心,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才有可能进行思想交流;

只有从深厚的感情出发,有良好的愿望、正确的态度,才能理解别人的心理和处境,才能正确对待别人思想上的反复。

而一旦通过双向交流打开了感情之门,使双方的感情产生“对流”,就能由情入理,情理交融,进而启发诱导,说服教育,从而达到转变思想、提高觉悟的目的。

(4)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需要把握原则方法

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应把握以下几原则方法:

首先,对同志要有深厚的感情。

感情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内心体验。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人的认识和行动都是在感情驱动下完成的。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理解工作对象的感情,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真心对人,爱护人,帮助人。

这样才会使工作对象得到感情上的满足,他们会因为感激和信任思想政治工作者而乐意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

反之,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总抱着“治治他”的态度,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那么他们纵然说得对,也使人难以接受。

带着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但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而且可以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千方百计去做好工作。

诗人郭小川讲:

“舒心的酒,千杯不醉;

知心的话,万言不赘。

其次,对同志要以诚相待。

思想政治工作者尊重工作对象的感情,必然会赢得工作对象的信赖和拥戴,而架起两者感情的桥梁则是“真诚”。

只有真诚,才能打开人的心灵的窗口,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才能促进人们思想的转化,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这种真诚关系的建立,需要感情的积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与人说话态度要诚恳,要出于关心和体贴,诚心诚意地帮助人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工作对象的理解和支持。

有位教职工说得好:

“今天要的是领导对我们的真诚,明天我们还给领导的是干劲。

再次,踏踏实实办实事。

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并不是说感情可以代替一切,而是要在建立感情的基础上,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工作要满足工作对象的不同需要,就要避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就必须具备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为工作对象办事,对于他们的思想情绪、情感、意愿要给予关心照顾;

对于他们的正当利益、合理要求,要尽量予以满足;

对于他们的不合理要求,则应加以引导,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待个人需要。

最后,用信任消除逆反心理。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看到“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在青年身上表现得更突出。

应当承认,逆反心理的产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素质有很大关系。

在很长时间内,我们对青年人的要求不太符合实际,总是以自己的想象去强加于青年人,习惯于用固定模式去衡量青年人,忽视了时代对青年的影响,使部分青年在心理上产生了消极对抗情绪。

曲啸、李燕杰的报告之所以受到青年的欢迎,是因为他们和青年在感情上是相通的,在心灵上是共鸣的。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人的思想工作时,特别是对青年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青年人的思想距离,用信任去消除他们的戒备和逆反心理,使双方有共同语言。

(4)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的社会效果。

最近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指出:

“同经济工作要讲效益一样,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注重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感情投资”和物质投资一样,会产生效益,但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是一种内在力量的积累,起着渐进的、持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那么,一个单位、一个学校或者个人的精神面貌就会发生很大改变,学校就会获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能促使人们树立主人翁意识与增强责任感。

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感情的共鸣,能使他们同甘共苦,进而使学校教职工树立起“学校兴我荣,学校衰我耻”的概念,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把自己的命运与学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学校领导交给的任务当作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去办。

当学校有困难时,教职工会挺身而出,主动为集体排忧解难,为学校领导献计献策。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中,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以这种“以情育情”来调动和激发工作对象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去吸引感召工作对象,为教育事业和“四化”建设尽心尽力。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能促使人们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从经济学角度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对矛盾。

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干群之间是新型的同志式的关系。

领导者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以情育情”,就会使被领导者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分工合作的同志关系中,只有职务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有利于建立、形成充满民主、和谐、宽松、舒畅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

第二,创造环境,以境育情。

即有目的的选择和利用环境因素,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陶冶。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良好的环境氛围能促使人们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境教育是指在教育中以情感为基础,通过某种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环境或气氛中接受教育。

情境教育可以强化受教育者的自主式认知态度,合理调整情感因素与教育内容的内在本质联系,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抑制、转化消极性情感,使积极情感成为教育对象选择、认知教育信息的内在尺度和驱动力。

情境教育不同于情感教育,它不仅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双方的情感交流,而且突出了教育系统内在要素整体情感的功能作用,更强调营造一种能引发受教育者思想波澜,产生共鸣与震撼的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教育改变了过去较偏重理性对感性的制约作用,发掘人的情感因素,促成教育对象自身内容的参与,突出人的主体范畴的因素对客观外在的制约,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情感与理性的平衡中寻求最佳支点,完善教育内容体系。

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重视情境、运用情境、设置情境。

(1)语言描绘设置情境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工具,是思想直接现实反映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

“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道理,以科学的真理,在当代特别是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启发和教导人们。

因此,说理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诸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88页)这说明语言描绘和表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和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说理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讲出来会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有的人尽管讲得口干舌燥,也难以打动人心。

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语言阐发其内在的抽象理论,也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构设情境,创设出一种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理论信息的环境状态,营造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受教育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因此,教育者要尽可能将教育内容,用语言栩栩如生地表述出来,给受教育者以情真意切之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首先,语言描绘要形象。

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可以展开受教育者联想的翅膀,达到引人入胜的教育效果。

要使语言描绘形象具体,就必须不断丰富形象化描绘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素材,就不会产生形象化的语言。

一方面语言要源于群众还于群众,并在不断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以有效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辉;

另一方面要注意典型事例。

常言道:

“事实胜于雄辩”。

在语言描绘中要善于寓理于事,尤其是发生在身边典型事例的收集,通过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描绘出来的情境,可以使模糊的道理清晰、深奥的道理浅显明白,增强说服力。

此外,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个“对接”问题,如果两者和谐一致,则教育过程与描绘情境浑然一体,能收到预期效果;

反之,则会产生背离倾向。

其次,语言描绘要生动。

生动的语言能够调动教育情绪,活跃教育气氛。

白居易说:

“感人心者,莫行乎情。

”加里宁则认为:

“要使你的语言感动别人,那么就应当在其中注入自己的血液。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教育者对理论的坚信与否也直接体现在语言中注入的情感。

因此,要让受教育者产生震撼,必须使自己的语言充满情感。

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挖掘教育内容的情感因素,提高语言的“含情量”:

另一方面要使情感描绘情绪化。

教育者要根据“人皆有情”这一特点,善于运用语言描绘对善者扬、恶者贬,美者慕、丑者鄙,真者亲、假者远,形成自己鲜明的立场观点。

并且要善于利用面部表情的渗透作用和手势的强调作用,扩散移植自己的爱憎。

同时,要从情节和细节的有机结合上把握语言的整体描绘效果,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2)典型实践显现情境设置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大都以一种怀疑或不肯定的心态看待纯理性教育,他们都怀有“耳闻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的心理态势。

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就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其置身于典型实践环境之中,以自己的亲身感性认识产生丰富真切的情感体验,又通过个体间情感的感染、反射,使受教育者的情感爆发,并定向成境。

此时的环境已非一般的环境,而是外部环境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和谐统一,可以让人时刻感受到理性知识的力量所在。

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典型人物的参观、访问、调查和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酿成显示的特殊氛围。

其途径包括有榜样法、比较法、形象感染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见贤思齐”,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之一。

榜样法能够使受教育者置身于其中,清除思想定势的干扰,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评价能力;

比较是认识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有效方法。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通过对典型实践的科学比较,有助于受教育者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具体地认识其特点和属性。

比较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