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雨霖铃 寒蝉凄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雨霖铃 寒蝉凄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雨霖铃 寒蝉凄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总结:
学习古诗词必须多读甚至多背才能真正进入诗境,才能真正走近词人的情感世界。
4.提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共同解决。
二生积极提出问题:
(1)“念去去”中的“去去”何意?
(2)“更那堪”中的“堪”如何理解?
三个学生帮助解答,老师适时引导,然后小结,这首词比较简短,借助注释,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大家再朗读一遍,加深理解。
5.整体感知,思考:
最能表现诗歌内容主旨的是哪一句?
大家一块回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那么那三个字最能体现词人此时的心境?
(伤离别。
6.
(1)找出最能体现伤离别的语句,体味感受其美妙之处(学生找的非常准确)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请大家大声朗诵两遍并背诵,然后师生一起深情背诵这两句。
然后请大家抬起头,轻轻闭上眼睛。
老师神情朗诵这两句,要求同学们在脑海中描摹离别的画面。
学生沉浸其中。
同学们请睁开眼睛,能把你脑海中的画面告诉老师吗?
所有的人都发言让我听到你的声音,好吗?
(此时学生表现热烈,目地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脑海中的画面肯定都不一样,你能告诉我你的画面吗?
找一个同学展示。
(4班的同学描摹的真好,确实认真预习了!
我没有叫出任何一个名字,但他们真的表现积极,我很感动,)
老师点拨“无绪”何意?
为何无绪?
“催发”二字点染了两人什么样的心境?
除了难舍难分之外还有什么深层情感?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好在哪里?
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境界?
(这些题目比较简单,学生能很快根据老师的点拨就能积极主动的站起来说出比较准确的答案:
因为依依难舍所以面对美酒佳肴毫无心情:
除了依依难舍还有矛盾纠结,因为任何人都想和自己心爱的人长相厮守,但为了生活为了仕途为了发展不得不离开此地,是一种痛苦无奈的矛盾纠结之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让我想到了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处却是“执子之手,与子相离”!
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西方人表达感情热烈直接,东方表达感情人委婉含蓄。
这就达到了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言有尽而应无穷!
两人此时也只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无绪”“催发”“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各属于什么描写?
明确:
心理、动作、神态描写
这几句对于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这是细节描写。
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大屏幕显示。
请同学再次朗诵这几句,深深体会其作用。
(2)高考提醒:
细节描写的作用在诗歌鉴赏中很容易被忽视,但我要告诉大家高考已经考过,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从高一开始就应该有高考意识和基本的答题思路。
大屏幕展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08山东)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
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案: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心理)变化。
(老师此时提示标准答案答题步骤分三步走,所有的诗歌鉴赏题最后一步一定要联系作者的感情,请同学们牢记)
7.“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词人除了借助细节描写来表达感情外,还通过令人潸然泪下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丰富独特的情感,请大家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进行自赏,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给大家时间,写在学案纸上。
品三幅画面,析情景交融(此处学生自主鉴赏,课件相机出示)
有6位同学主动起来展示了自己的答案,虽有瑕疵,但感受基本到位,最后一句一些同学不敢说,老师帮忙分析并出示课件后人的评价加深理解。
该句无一个字写情,而又无一个字不在写情。
整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
师小结这句:
这句历来被称为“千古俊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极致。
(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此情境之下,为何作者的离别之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大家已经阅读了预习学案,这个问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也就是知人论世)此问题有难度,大家抬头看着老师,我给提示一下:
苦难寓悲情,文章憎命达。
皇帝老儿主宰一切的封建王朝埋葬了柳永的入世理想和惊世才能,他虽有绝世才华,却只能生活在浅斟低唱的楼台歌馆里,瓦栏勾肆的欢乐闲愁和仕途的凄凉心酸虽造就了柳词的无上辉煌,但也造就了他孤独寂寥,命途多舛的一生,那么此时作者与红颜知己的离别仅仅是小儿女的短暂离别之情吗?
是不是还渗透着其他更深层的痛苦呢?
(此时学生陆续站起来有说身世之苦的,有说怀才不遇之苦的,还有说仕途不顺一生之苦的等等。
基本理解到位)
总结大屏幕展示:
此番离京,词人心情黯淡,虽有绝世才华,怎奈命途多舛,仕途坎坷。
因而前程未卜,归期难料;
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不是短暂分离,犹如生离死别。
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通过景物描写作者的情感一步步升华,最后达到情感的高潮: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等同虚设,千种风情无处倾诉。
为何?
因为你,我亲爱的人那,不在我的身边啊!
8.总结艺术手法:
任何感情的抒发都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本次除了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之外,还借助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念”字为标志,念之前全是实写,念之后全是想象,构成虚实相生的境界,这种手法大家课后品味其妙处。
9.聆听经典名曲,再次感悟缠绵悱恻。
让我们聆听经典名曲,再次柳永的感悟缠绵悱恻。
(播放童丽的歌曲《雨霖铃》声音真的很美,学生陶醉在音乐之中)
10.小结:
千年过去,透过历史的风尘,柳永的独特风采依然熠熠生辉。
正如梁衡所说,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河畔,遥望那个令人肝肠寸断的黄昏,感悟了柳永那依依难舍的离愁别恨,体味了他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感谢柳永为我们留下了令人感动的经典瞬间,感谢柳永为我们留下了经典传世之作《雨霖铃》,感谢柳永为我们留下来千古俊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最后感谢大家今天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10.布置作业
(1)有些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柳永的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是消极的,为何却能流传到今天呢?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2)借助所学方法,赏析柳永《八声甘州》
雨霖铃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沂水一中高一年级的学生,这里的学生诗词鉴赏的基础相对差,但对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
在初中时已有接触,高一时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和《采桑子·
重阳》,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雨霖铃效果分析
1、
学生课堂表现比较积极活跃。
2、
学习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3、
自己通过本节课,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A、
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B、
通过各种手段,注重学习过程,使学生学有所得
C、
教师的组织、引导更为重要
D、
必要的提升,尤其是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重要环节。
雨霖铃教材分析
《雨霖铃》属于新课程教材必修4第单二元。
重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诵读和鉴赏评价能力,包括朗诵技巧、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学习本词能让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雨霖铃》预习学案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柳永
(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柳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字耆卿,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
他北宋第是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由于他生活环境及其他各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
“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自己是:
“奉旨填词柳三变”。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和影响:
他制作了大量慢词长调,使词从以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的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表现方式。
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柳永的词对秦观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创作上也有影响。
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有词集《乐章集》。
写作背景:
柳永一生才情卓著,但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歌伎们在一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二.提出并思考问题,读懂诗歌,尝试赏析
1.对照注释疏通原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最能表现诗歌内容主旨的是哪一句?
3.这首词的上阙那几句最能体现伤离别?
体会其妙处。
4.三句令人潸然泪下的写景句,你最喜欢那句,说出原因。
5.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为何作者的离别之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6.有些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柳永的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是消极的,为何却能流传到今天呢?
三.相关链接
有关柳永的秩事:
(一)苏东坡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有一幕士很善于唱曲讴歌。
苏东坡问他:
“我的词比起柳永的词来怎么样?
”幕士回答:
“柳郎中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妙龄女郎,手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你的词,必须是关西大汉手握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听了这番话,很是受用,满意得拍案叫绝。
”这两首词风格一婉约,一豪放,分别是柳永、苏轼的代表作。
(二)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总统林肯接见了斯托夫人,称她为“写了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柳永也酿成了一场大战。
游历杭州,有感于都市繁华与自然美景,他写成了著名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就是此词酿了大祸。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金主完颜亮读柳永的《望海潮》,抵挡不住“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诱惑,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完颜亮灭宋因《望海潮》而起只是传闻,虽不可靠,但柳词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三)柳永是福州崇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茶景村)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祖父以儒学著名,父亲曾任工部侍郎。
按家世,按影响力,柳永在当时理应算“大腕级”人物,可能是掌管正史的正统文人看不惯他的浮华作风,《宋史》并未为他立传,而关于他的确切的生平行止至今仍是个谜。
比较可信的是著名学者唐圭璋考证的,生于公元985年,卒于公元1052至1053间。
关于柳永的葬地,有葬襄阳、枣阳、仪征、润州(今镇江)等说法,学术界基本认同润州(今镇江)说。
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明确说柳永“死,旅殡润州僧寺”;
明代正德《丹徒县志》有“屯田郎柳永墓在(丹徒)土山下”,万历《镇江府志》不但有同样记载,而且记载了在土山下发现的柳永墓志铭残碑的部分内容。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
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
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这是柳词《凤归云》的后半阕,也是对自己一生辛酸遭遇的总结。
四.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⑴潇潇,下雨声。
一说雨势急骤的样子。
清秋,清冷的秋景。
⑵霜风:
指秋风。
凄紧:
凄凉紧迫。
⑶残照:
落日余光。
⑷是处:
到处。
红衰翠减:
指花叶凋零。
红,代指花。
翠,代指绿叶。
⑸苒苒(rǎn):
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渐渐(过去)的意思。
物华:
美好的景物。
休:
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⑹渺邈:
远貌,渺茫遥远。
⑺归思:
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⑻淹留:
长期停留。
⑼佳人:
美女。
古诗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怀念的对象。
颙(yó
ng)望:
抬头凝望。
⑽误几回:
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
语意出温庭钧《望江南》词: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天际,指目力所能达到的极远之处。
⑾争(zěn):
怎。
处:
这里表示时间。
“倚栏杆处”即“倚栏杆时”。
⑿恁:
如此。
凝愁:
愁苦不已,愁恨深重。
凝,表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
雨霖铃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优点:
1.教学设计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节课学生活动地比较充分,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理解词的感情,达到背诵的程度。
2.品味讲解诗歌,师生共同融入美的意境之中,在鉴赏时,学生能用优美恰切的语言诠释对此诗的意境。
3.鉴赏思路清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缺点:
1.由于本课容量大,学生预习不太充分,所以上课时间较紧张,没有更好的理解作者深层的思想内涵。
2.由于对多媒体教室操控不熟悉,故出现许多失误,导致课堂时间把握不准确,今后要避免教学受多媒体影响,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3.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加大。
雨霖铃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背诵本词
2、品味意象,体会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深深的离愁别绪。
2、学生根据意象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词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画面。
⒊,鉴赏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分析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古人伤离别、重真情的情怀。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