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强调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知识相联系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强调利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相联系
D.强调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与学生认知需要相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7.下列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是()。
A.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B.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C.苛勒的顿悟说
D.杜威的分阶段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
8.教师在班会上对一个同学的不诚实行为进行批评,这对其他同学而言是一种()。
A.直接强化B.惩罚性强化C.替代性强化D.间接强化
【答案】C。
替代性强化是指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9.下列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
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
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
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校英语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于本身对学习的兴趣和喜欢而学习,源于内部需要的求知欲。
10.如果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称之为()。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强化的目的是使目标行为概率的增加,正强化强调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后,给以愉快刺激,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负强化强调消除某种厌恶刺激,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惩罚和消退都强调目标行为的概率的减少。
11.全球化描述的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和过程,全球化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A.国际理解教育B.外语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多元化教育
【答案】D。
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为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
故本题答案为D。
12.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下列不属于教育公平内容的是()。
A.起点公平B.过程公平C.资源公平D.结果公平
教育公平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不包括资源公平,故本题答案为C。
13.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一观点是教育的()。
A.神话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孟禄,主要观点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4.在对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我国学者认可()。
A.劳动起源论B.模仿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这种理论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苏联的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15.《学记》: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
A.教学相长B.藏息相辅C.长善救失D.启发诱导
题干中“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反映了长善救失原则。
16.某班50人,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设计了别致的教案,这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
A.教育低龄化B.全民教育C.教育民主化D.教育个性化
题干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个性设置教案,体现了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17.教育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有(多选题)。
A.教育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B.教育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学生安全
C.教育信息公开有利于遏制教育腐败
D.教育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
【答案】ABCD。
教育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保障学生安全、有利于遏制教育腐败、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
18.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发展必须依靠教育。
(判断题)
【答案】√。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本质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之中。
教育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并随社会的变革而发展。
社会生产和生活越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越迫切。
故本题答案为√。
19.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等。
20.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观点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答案】×
。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个方面。
21.一名调皮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让他抄写班级规则10遍。
教师运用了()。
为了降低目标行为的概念,给予个体一个厌恶刺激叫正惩罚,正惩罚属于惩罚。
题干描述属于正惩罚。
22.下面哪种论述是学习与教学的认知观点的最佳例证?
()
A.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是最重要的
B.学生能够得到对与错的即时反馈是最重要的
C.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快乐最重要
D.学生能够理解并储存所学知识最重要
A、C两项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B项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23.当学生改正错误行为时,教师不再限制课间自由活动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
题干中撤销一个厌恶刺激(限制课间自由活动)以增加学生行为(改正错误)发生的概率,体现了负强化。
24.下列各种情况中,发生了学习的是()。
A.小黄从室内走到室外,视野扩大了很多
B.小马取得好成绩后心情好转
C.小刘喝完功能饮料后继续熬夜看球D.动物园的猴子模仿游客嗑瓜子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A属于生理自然反应,B是情绪变化,C是短暂性行为,不属于学习。
故选D。
2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思维发展B.道德发展C.情感发展D.自我实现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我实现”的动机,以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6.某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这位教师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故选B。
27.学习前的状态对学习的影响是()。
A.效果律B.准备律C.练习律D.强化
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8.从学习意识水平来说,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B.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C.内隐学习和外显学
习D.言语学习和技能学习
本题考察各种学习分类的提出者。
A、B是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D是加涅的学习分类。
29.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题干中能够分辨词汇是刺激的分化。
故选C。
30.“杀鸡给猴看”是()。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负强化D.替代强化
A选项,直接强化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B选项,自我强化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C选项,负强化是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行为。
D选项,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题干是一种替代强化的表现,故选D。
31.关于活动课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杜威对活动课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课程的排列重视逻辑排序
C.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进行教学
D.儿童从活动课程中获得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无连贯性,有较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学科课程注重课程的逻辑排序。
32.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课程改革B.教材改革C.方法改革D.途径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的课程属于()。
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
古德拉德对课程概念体系进行了划分,得出了不同类型的课程:
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
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讲师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也即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包含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等相关内容。
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体验到的东西,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基础而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特定的理解,不同学生听同一堂课会有不同的体验或是学习经验。
34.课程设计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的活动。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教材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系统化的活动。
题干考查的是课程设计的概念。
35.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多选题)。
A.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B.发展学生潜能
C.私拆学生信件
D.体罚犯错学生
【答案】AB。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故选AB。
36.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多选题)。
A.基础型课程B.普通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研究型课程
【答案】ACD。
根据课程任务划分:
基础课型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7.根据课程功能的角度进行分类可分为(多选题)。
A.工具性课程B.知识性课程C.技能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
根据课程功能的角度划分:
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38.下列哪些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
(多选题)
A.把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的研究上
B.教育应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
C.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
D.课程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国家和民族利益
【答案】BC。
学生中心课程论主张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
A项是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主张,D项是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张。
39.学制具体规定着(多选题)。
A.学校的性质与任务B.学校之间的关系C.入学条件D.修业年限
学制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与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学校之间的关系等。
40.新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品德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我国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1.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的是()。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泛化与分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可以区分得开相类似刺激,分化能区分开相类似刺激,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
42.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机械的发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机械的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3.下列选项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当小刚犯错时妈妈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B.小红乖乖吃药后爸爸就不让去医院看病了
C.老师通过惩罚小明警示其他捣乱的学生
D.小王不做作业爸爸就不让他玩游戏
负强化是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发生的概率。
B选项就是典型的负强化;
A和D选项属于负惩罚,是指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发生的概率;
C选项属于替代强化。
44.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衡量人们思想品德的标志是道德行为。
4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
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
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46.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是()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强调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调强化的作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强调模仿的作用,因此选A。
47.在人际交往中关注别人的言行举止,并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自己言行的认知方式类型属于()。
A.场独立型B.外倾型C.内倾型D.场依存型
场依存型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48.下列选项中,属于惩罚的是()。
A.小明帮妈妈做家务得到了想要的玩具
B.一名学生为了赢得比赛而努力练习
C.心情不好的同学通过运动来调节
D.闯红灯的人被留在路口执勤一小时
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9.在概念学习中,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的“汽车、轮船、飞机”等会有助于上位概念“交通工具”的学习,从迁移发生的层面来看,这种学习方式是()。
A.横向迁移B.一般迁移C.特殊迁移D.纵向迁移
根据题目中“有助于上位概念的学习”可知是不同抽象水平概念的迁移。
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前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50.“闻一知十”出自《论语》:
“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闻一知十”体现的是()。
A.学习创造B.学会学习C.学习迁移D.学习方法
“闻一知十”指的是能够举一反三,根据先前的学习能够触类旁通,属于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是一种经验对另一种经验的影响,属于学习迁移。
51.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基础型课程B.创新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态度。
52.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A.读、写、算B.读、写、画C.长、画、读D.背、写、算
三基是指读、写、算的能力。
53.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课程理论是()。
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B.要素主义课程理
C.社会中心课程理论D.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提倡以儿童为中心,提出活动课程。
54.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以分科课程为主的学段是()。
A.学前B.小学C.初中D.高中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5.课程有不同分类标准,根据任务分类()。
A.国家、地方、学校B.必修、选修、活动
C.相关、广域、核心D.基础、拓展、研究
根据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56.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专家泰勒提出()。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CSE评价模式
泰勒看重目标的重要作用,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评价模的不足,提出新的评价模式,即“目标评价模式”。
57.以下不属于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
A.强制性B.普遍性C.双重性D.基础性
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普遍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强制性:
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
普遍性: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基础性: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
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
故此题选C。
58.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包括(多选题)。
A.潜在性B.非预期性C.有害性D.多样性
【答案】ABD。
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有潜在性、非预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隐性课程潜存于显性课程背后,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影响,而不带任何“逆反性”。
隐性课程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影响,但其本身不带有有害性,教育者若能按一定目的进行规划设计,必将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
59.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实行的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结构包括(多选题)。
A.前言B.课程目标C.内容标准D.实施建设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故选ABCD。
60.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本题考查的新课改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新课改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因此本题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