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强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1633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强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强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强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强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强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强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强化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强化版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强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交换

开放性和进取性

近代社会的标志

易错点:

1,西周受封诸侯对土地享有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买卖;

2,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标志着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3,井田制下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无权支配劳动产品;

个体农耕下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

4,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与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飞钱是汇票,不是货币。

山东历史:

1,春秋时期齐鲁的税制改革,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

2,农业书籍:

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代王祯《农书》;

3,手工业:

齐国盐铁纺织业发达;

西汉设“三服官”;

西汉丝绸之路的源头;

4,商业:

战国秦汉时临淄和陶是著名经济都会;

 

考点一:

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小农经济成为封建基础

组织形式

土地私有,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结合,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

3,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千耦其耘

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

奴隶制贵族土地国有制

春秋战国以后

铁犁牛耕

封建土地所有制

个体农耕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历程:

时期

表现

春秋

公元前7世纪齐国相地而衰征

公元前6世纪鲁国初税亩改革

承认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井田制瓦解

战国

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北魏至唐

均田制(授田官)

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封建统治;

唐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

宋朝

田制不利,不抑兼并

土地兼并严重

明朝

政府编制登记土地使用情况(黄册和鱼鳞图册)

土地买卖盛行,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1,铁犁牛耕,开垦私田;

2,战争频繁,遭到破坏;

3,税制改革,承认私有。

土地兼并:

原因:

土地私有制度和土地买卖制度

影响:

政治上政府收入减少,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王朝走向灭亡;

经济上农民普遍贫困,工商业者买田置地,影响工商业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小农经济成长因素:

有利因素:

1,生产工具的使用:

铁犁牛耕;

2,封建政府的扶植:

重农政策;

3,农民自身的努力:

拥有生产资料,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耕作技术,提高单产产量。

不利因素:

1,规模小,条件差,剥削重;

2,天灾人祸,土地兼并,人口增加,威胁破产;

3,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的农业,始终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表现:

1,分散性:

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

2,稳定性: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3,封闭性:

老死不相往来;

4,脆弱性:

容易受政策、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影响;

5,落后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

小农经济的影响:

1,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我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2,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3,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漫长。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的成就:

1,14-18世纪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衣食结构变化:

双季稻的扩种与增产,玉米番薯的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

3,赋役制度变革:

明中后期一条鞭法;

清前期摊丁入亩,标志着赋役制度的成熟;

4,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大量增长;

5,农业科技进入经验总结阶段。

考点二:

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金属冶铸业

纺织业

制瓷业

商周

青铜时代,青铜用作社会上层奢侈品和兵器

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汉晋

汉代开始用煤冶铁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得“丝国”称号

东汉晚期出现青瓷;

南北朝出现白瓷

隋唐

唐代缂丝技术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品

两宋

北宋用煤冶铁普及;

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

宋末元初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

景德镇成为“瓷都”;

五大名窑

元代

黄道婆改进推广棉纺织技术,松江成棉纺织业中心

进入彩瓷时期

明清

明代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明代青花釉里红技术;

清代粉彩技术

官营、私营与家庭手工业的异同: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特点

作用

官营

政府经营,职业世袭(征役制到雇募制),集中大作纺生产

专供皇家和政府使用

政府制定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工艺精湛,

有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有利于提高手工业技术

私营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民间消费,商品流通,

生产范围日益扩大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

农户自主经营

家庭消费和缴纳赋税,

很少进入市场

维护了小农经济;

技术落后,生产分散,阻碍市场

手工业由官营为主转为私营为主的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农业生产的进步;

3,商品经济的发展;

4,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5,官营手工业陈旧的模式阻碍了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考点三:

商业发展的成就:

城市

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货币

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唐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周朝“工商食官”,集中设官管理

春秋战国

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商品贸易繁荣,中外贸易频繁,丝绸之路兴盛

宋元

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

在城郭和乡村允许置市贸易;

出现夜市晓市草市;

出现瓦肆等娱乐场所

元广泛流通纸币

农产品大量商品化,白银成为广泛流通货币,商业市镇兴起,形成商帮,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商业发展的特点:

1,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

2,商业贸易影响城市发展;

3,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

4,受政府商业政策影响大;

5,出现柜坊(银行)、飞钱(汇票)和纸币。

考点四: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条件:

1,发达的农业。

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提供了充足原料。

2,发达的手工业。

冶铸业、纺织业和制瓷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3,发达的商业。

大中城市兴起,农产品手工业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繁荣。

4,充足的货币。

大量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途径:

组织者

转型方式

史实事例

生产关系

丝织中心苏杭

手工业者

扩大生产规模

机户开设“机房”,

雇人进行集中生产

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关系

雇人进行生产

棉纺中心松江

富有商人

暑袜店主购进原料,

分给居民分散生产

打入生产领域

资本主义萌芽特点:

1,区域和行业:

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纺织行业;

2,表现:

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3,程度:

个别地区的个别行业,十分微弱;

(弱小性)

4,地位:

长期处于萌芽状态,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缓慢性)

5,进步性:

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6,革命性:

冲击了自然经济,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催生了反封建民主思想。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

1,自然经济: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重农抑商:

官府限制打压,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3,闭关锁国:

严格禁私,限制对外贸易;

4,土地兼并:

地租沉重,工商业者利润多用于买田置地,限制了扩大再生产;

5,官府剥削:

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

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的异同:

目的和原因

表现和内容

意义和影响

维护封建统治

压制商品经济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重农抑商

压制商人势力发展小农经济维护封建基础

商业垄断,贬低商人

限制经营,征收重税

前期促进农业发展,

后期阻碍生产力和资本主义萌芽

闭关锁国

防止内外勾结抵御殖民侵略维护自然经济

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只准官方对外贸易;

严禁国人私自出海,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维护了国家安全;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了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