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Word格式.docx
《诗词赏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赏析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宫女宫怨诗---男子作闺音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宋代
内人内子老婆
外人外子老公谦称
首句说宫内树梢上的月亮在不断地移动着位置,这表明时间已经过了很久。
而一位官廷妇女还没有休息,她那双漂亮的眼睛,什么都不看,只盯着双栖的燕窝,这表明她对正常的家庭生活的渴望。
三、四两句通过对她拯救飞蛾的细节描写,使我们联想到她的命运同飞
蛾一样,被选入宫被送进了黑暗的地
,没想到却
救自己呢。
这两句诗充分地表现了她对自由的向往。
而这些内容全都隐藏在具体的诗歌形象中。
文学作品赏析(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浩然山水坐看云起时
山居秋暝
莫砺锋诗歌唐朝
王王维维
画中有诗佛禅趣
王、孟
自可留。
【注】王孙:
原指。
26.)
诗歌分类山水诗
咏史山水田园咏物爱情
27.首联的“新”字用得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3分)
炼字?
新字写出了山雨初停后万物为之一新的清新气象,为世人归隐山林打下铺垫。
”一联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4分)
仰视与俯视视角。
以景写情,情景
幽清明净的自然美正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的追求。
(6分)赏析:
---竹莲渔舟浣女
----动静结合,清幽如画
----竹林中走出的浣女,莲叶下漂出的渔舟。
竹喧莲动,浣女
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恬淡纯朴生活的理想。
语言节奏-----二一二清新明丽
表现手法:
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
竹林里传来了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一些无邪的姑娘们洗罢一副笑逐着归来了;
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以动衬静。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内容+写法+主旨)简单翻译+写作技巧,书面语言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21——24小题。
你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
我不是归人,是……
【注】跫(qió
ng):
脚步声。
21.请从诗中列举4个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2分)\'
莲花
\'
、\'
柳絮\'
马蹄\'
春帏\'
,\'
东风\'
22.怎样理解“美丽的错误”?
重点词语解释
“我”达达的马蹄声给“你”希望与惊喜,但我不是你要等待的人
23
语言节奏结构特色(建筑美)新月派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不来,不飞,不响,不揭相同句式。
是
你底心你底心
小小寂寞的城
如
小小的窗扉紧掩对称句式。
晚掩押韵
24.请赏析“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一诗句,字数在100字左右。
(8分)
内容--《错误》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
诗中主人公"
我"
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
的归来。
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
所以,她的心"
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没有"
东风"
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
柳絮"
;
所以她的心是"
小小的窗扉紧掩"
,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
跫音"
,甚至连帷幕也
之情含蓄不露,又悠长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
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因为"
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
归人"
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
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
到,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
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
马蹄声
一片寂静的。
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用了一个
小倒装句。
修辞---比喻
意象---莲花
意境——开--落清新脱俗的女子形象,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孤独寂寞闺怨怨妇
赏析:
以比喻的修辞描写了一个女子漫长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
程。
她因“马蹄声”以为心上人归来而个“过客”从门前经过而失望,这
,但又因为知道只是一的变化也是寂寞的思妇
的表情的变化如“莲花的开落”。
(内容+手法+主旨+原因)赏析文章300字
三大段第一段定性
绝句律诗这是一首·
·
诗,描绘了·
季节·
时间诗人做了一件·
事,描绘了一幅图。
第二段逐句赏析
第三段总结全诗
一、知人论世
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的而不是牵强地把握主题。
古诗大致分为社会政治和作家个人境遇两个方面。
飘逸
李白的
,杜甫的深沉,苏辛的
,易安的婉约,凡此等等,
多种不同的
异彩纷呈;
陶渊明的
,杜工部的忧国伤时,
陆放翁的爱国之志。
譬如说杜甫:
现实主义的手法,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旅居四川时也有些描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清新之作。
李白:
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的手法。
辛弃疾:
抗金复宋的大业,气势雄壮的主调,王维诗含蓄生动,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
有诗。
维摩诘
的遗憾。
伤今。
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怀古诗为主,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吊古对比
温庭筠
以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诗作,
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
李煜词颓糜伤感却又细腻感人。
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
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描写边塞风光,表达思乡、反战、建功立业等主题。
苏轼
词情真意切,
陆游的诗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
另外的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二、品味语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词性改变下榻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春风又绿江南岸
形容词—动词
要详加分辨。
淡
悦
例如: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山光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
鸟性,潭水木,演漾
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
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以上各句中的“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炼字,注重一字传神,情真意切。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力争一字传神。
炼字这种修辞手法在很多情况下属于活用、比拟、夸张等。
如: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愈燃。
(杜甫《绝句二首》之二)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唐·
齐己《早梅》)一字之师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四首》之三)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
林逋《山园小梅》)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王国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楼》)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郎》)
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寄水部张员外
上面第一句中的“燃”字,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
第二句中的“一”字,说明了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了一个“早”字。
第三句中的“含”字,以户看到外面的自然景象,
的手法说明诗人是在屋内通过窗尽收眼底。
第四句中的“浮”,以有形之态状无形之物(“暗香”)给人一种梅花馨香微微荡漾,沁人心脾的感觉。
化静为动
浓郁的春意
第五句中的“闹”字十分传神的把
让人进入一种勃勃生机,春意盎然的意境。
点染得生动别致,
第六句中的“老”字为使动用法,突出了在阵阵秋风中梧桐绿叶凋零萧索的样子。
第七句中的“老”字照应了后句中的“白发多”(即风掀起的层层白浪),以一个“老”字形象的描绘了洞庭湖波浪翻滚的样子。
第八句中的“点”字不仅形象的把湛蓝天空下排成“一”字的大雁描绘出来,而且突出了这个“一”字不是一条连续的线,而是由一只只大雁“点”成的,这样就准确而传神的特定意境表达出来了。
点染出了大雁飞行的神态,凸显了大雁飞行的断断续续。
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简洁明丽。
①清新: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深意。
朴素
②平淡(质朴、自然):
其语言力求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
,不追求辞藻的华丽,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③绚丽:
其特点是有如杜甫的《观山水
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
,奇幻的情思。
悬薜荔长”辞藻华丽,
画面。
委婉(含蓄)
④: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
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
之悠悠,独
⑥如
而涕下。
,立意奇特。
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
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⑦奔放:
直率有气势
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沉郁:
⑧
用一种
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
,而在所描绘的
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配之相适应的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慨时光生命
三、意象意境
月---
思乡举头望明月怀人海上生明月
忧伤月有阴晴圆缺
我寄愁心与明月又闻子规啼夜月
清新幽静明月松间照
念
诗歌的意象也就是指诗歌的景物形象,涵盖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了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剪裁,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色彩描写等。
景象是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的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那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意的事物,蕴含着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称之为意象。
“意”是
作者的主观情感,“象”是生活中的客观事物。
而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就叫做“意境”。
“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境”则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
柳
“柳”、“留”
(1)
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折柳送别
二字谐音,表现离愁别绪。
“昔我
,yu(下)雪霏霏。
”《诗经·
采薇》
李白《劳劳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
桑梓
(2)高楼万里愁,蒹葭
桑梓故乡
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似汀洲。
”《咸阳城东楼》唐·
许浑
(3)柳絮漂浮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浮萍
杜鹃啼血杜鹃花
古代神话中,古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思归或冤魂悲鸣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随风直到夜郎西。
”北宋秦观《踏
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suo行》“可堪孤馆闭春寒,
声里斜阳暮。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猿哀鸣。
”凄凉环境—孤苦伶仃
常见的评价意境特点的词语——注意词意的轻重、侧重点等细微差别:
壮阔阔远(阔大悠远)雄奇优美雄浑苍劲雄浑壮观富丽堂皇瑰丽明丽淡雅恬淡自然
恬静安谧幽静
和平生机勃勃繁华热闹深远幽深奇险
迷濛迷茫飘渺虚幻暗淡幽暗昏暗
荒寒肃杀萧条萧索冷落孤寂(孤独寂寞)落寞
(冷落寂寞)
悲凉慷慨悲壮悲壮苍凉凄凉凄惨例如: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
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
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
在诗人
看来,
离他而去。
“尽”“
”“”“闲”
等词,表现了诗人。
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
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四、诗歌鉴赏题要点及方法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遣词的妙处,有以下角度:
1、这个字或词是什么意思;
2、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如颠倒、活用、用典等;
3、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表达出什么样的意境;
5、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是否具有音韵美。
鉴赏诗歌造句的妙处,有以下角度:
1、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2、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4、蕴含了什么样的理趣。
【典例1】阅读下面这一首诗,完成试题。
华子岗裴迪盛唐田园山水诗派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睎。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家。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答:
“侵”字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消退的过程,和诗人在夕阳西下时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
“侵”和“拂”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到山色清翠可爱,柔和多姿,表现出诗人对云光山翠的眷念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和留念。
【典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试题。
更漏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
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
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
点出了词的内涵。
该句写人之所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那一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苦”正是离情的道不清说不明的真实况味,是全词的词眼。
要点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要熟练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技巧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2、表达方式: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和描写
(正面、侧面、细节、动态、静态描写)。
3、表达手法:
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等。
【典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
清高、报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
对比(与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典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有美堂暴雨宋代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渐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锵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惊。
这首诗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表现了“雨字暴”这一主题?
作者通过侧面烘托、比喻、夸张、联想、想象等手法表达了“雨暴”这一主题。
前三句为侧面烘托,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描绘了暴雨欲来的景象。
第四句写雨大,“飞”过大江,极状其势。
五、六句运用比喻,把雨后西湖水比喻成一只盛满美酒的杯,将要溢出,又把雨比喻成敲鼓之声,极状其“暴”。
后两句发挥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由眼前暴雨联想到李白“泉洒面”,丰富奇特。
要点3分析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两个方面。
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常见的有:
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放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忧国忧民、泪湿青衫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却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
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
爱惜人才的形象(如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的表现在字里行间);
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始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等等。
诗歌景物形象安排的一般方式有三种:
1、一组意象这类诗歌往往摄取一组自然物象,和谐统一的组成自然生活图景。
这图景传达着一种气氛或情调,或就是抒情主体个人感情的载体。
这组物象被赋予了深厚的诗意内涵,并构成了意象群。
它反过来不断强化抒情主体的情绪体验。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通过一组物象描绘了一幅苍凉萧瑟的秋景图,强化了诗人孤寂痛楚、凄怆欲绝的思乡情感。
2、一个中心意象这类诗歌往往通篇运用隐喻象征或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集中笔墨描绘一个中心意象。
这类意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有人格化的物,它既体现出客观物象的特殊性,传达物象的精髓内蕴,也能抒发抒情主体的主观情思,它或者是某种理想人格的象征,或者直接是抒情主体的化身。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写梅花风雨侵袭的处境、卓然不群的风骨,象征了词人不同流合污,虽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的可贵人格。
3、叙述片段、生活场景成为意象这类诗歌通过具体的生活片段、细节场景来表现抒情主体的无限情思或微妙的心理。
即使有个别的客观物象,但那仅仅是为抒情主体设置的背景。
如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通过“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这些叙述,反映作者心情的安然自乐,农村生活的恬静闲适,同时给读者留下大幅度的想象空间。
【典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南宋陆游
茅檐人寂,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寂”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
有什么作用?
(2)词中“林莺燕巢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2)运营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孤独和悲切。
“总无声”衬“常啼”,而啼声则引出下句“催成清泪”,映“孤”字。
【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物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试简述“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的景物的特点。
以“千障”“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立体
的塞下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气质。
要点4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题之前,必须要了解以下基本知识: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注意题目、注释和前面的序,了解年代、创作缘由和背景;
3、借助诗歌的形象、意境、风格、体裁,利用含蓄的语句或用典,领悟和把握诗人的观点和态度。
解题格式:
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哪个意象的什么特点,表现或突出了哪种思想感情,起到了哪种作用。
【典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试题。
玉鞍。
水寒。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骆宾王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
满月临弓引,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空歌易
【注】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
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等贵族集团,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
郑少府此时远赴边疆从军。
骆宾王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榆塞:
边防要塞
(1)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谁?
他有哪些特点?
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2)诗中有倒装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1)诗中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