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090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命题人高一地理备课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流动。

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1.若甲、乙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B.劳动力C.信息D.观念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B.资金C.工业制成品D.技术

【答案】1.B2.A

【解析】试题分析:

1.城市提供的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吸引我国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箭头①由农村指向城市,可能是劳动力。

2.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水平低,往往以出口农、矿产品为主,箭头②由发展中国家指向发达国家,可能是矿产品。

考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自然条件 ②市场需求 ③农业技术 ④地价高低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②河网密度变大

③环境污染加剧 ④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3.C4.D

【解析】

3.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促使郊区农业类型发生转变,近郊地价高,宜发展产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产品。

4.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和工业集中,排放的废弃物增多,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省与乙省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

A.水循环类型B.植被类型C.气候类型D.土壤类型

6.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5.A6.C7.A

【解析】

5.甲是山西省,乙是台湾省。

甲乙两省从水循环类型上看,都属于海陆间循环。

6.台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不利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而山西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煤炭资源,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

7.大量产业转移到山西,利于山西劳动力的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压力。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是水源、光照充足

B.乙地区农业为绿洲农业,但灌溉不当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C.丙地区因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发展河谷农业

D.与丁地区相比,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9.戊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下列与这些灾害产生无关的因素是(  )。

A.气候温暖B.暴雨频繁C.地质复杂D.植被破坏

【答案】8.C9.A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

8.从位置看,图中A地位于宁夏平原,灌溉水源充足;B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发展绿洲农业应注意防止出现土壤盐碱化;C地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在青藏高原上因该处地势相对较低,水热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发展了河谷农业;D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F地位于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9.E地位于我国的横断山区,地质灾害频发,主要与其地质条件复杂、降水多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有关。

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省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土壤肥沃B.雨热同期C.人均耕地多D.可垦荒地多

11.近十几年来,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B.雨热同期C.市场扩大D.交通改善

【答案】10.C11.C

【解析】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均占有的耕地多,是我国重点建设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其主要的制约因素。

目前该省的水稻在市场扩大的因素影响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和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箭头若表示制造业近几年的迁移方向,则箭头的含义是(  )。

A.资金、技术B.劳动力C.工业制成品D.资源

13.图中表示的现象将对乙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激活市场,带动乙地区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B.增加就业机会,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

C.使乙地区同类工业部门受到严重冲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D.促进乙地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答案】12.A13.C

【解析】

12.读图可知,图中箭头的迁出地区是制造业比较发达,人均收入比较高,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A);迁入地区制造业发展比较落后,人均收入比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B);在此迁移过程中,A地区向B地区投入资金技术,利用当地廉价充足的劳动力和资源进行制造业的生产,降低成本,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C项,A地区的属于经济比较发达,工业制成品物美价廉,进入B地区后,会导致B地区的制造业萎缩,B地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故C项正确。

A项、B项、D项,图中所示现象将为B地区带来大量的企业,促进了当地的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度,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B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些都将对B地区带来积极影响,故A项、B项、D项均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甲)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图甲

图乙

14.图甲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环渤海地区D.闽南地区

15.图乙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

A.制造和研发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

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

【答案】14.C15.B

【解析】试题分析:

14.IT产业是高新产业,靠近经济发达及知识密集地区;根据与台湾、韩国的地缘关系,结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布状况可确定①、②、③分别为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靠近韩国,可就近接受产业转移。

选C正确。

15.处在金字塔底层的是产品附加值最低的,处在顶端的是附加值最高的;图B金字塔自下而上依次为加工组装、营销运输、研发与核心技术环节;c是品牌和核心技术,主要在发达国家。

选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产业转移。

图甲为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乙为2002—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甲

图乙

16.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

 

①2000—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②2000—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0亿公顷以上 ③2002—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④2003—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7.2002—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

①建设用地增加 ②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③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④未利用地增加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②③

【答案】16.B17.C

【解析】

16.由图甲可知,我国耕地面积从2000—2007年持续减少,故①错误;从纵轴坐标可以读出2000—2007年耕地面积在1.20亿公顷以上,故②正确;2002—2003年之间,线段斜率最大,下降最快,故③正确;2003—2007年五年之中各段斜率略有不同,并非一条直线,故④错误。

故②③正确,答案选B项。

17.由图乙可以看出,林地增加最多,其次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也很明显,故①③正确。

故答案选C项。

下图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草场载畜量指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1950—1975年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市场D.放牧

19.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20世纪60年代——降水偏少B.20世纪80年代——过度放牧

C.20世纪90年代——牲畜太少D.21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

【答案】18.B19.B

【解析】

18.近年来,由于气候变迁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环境恶化、土地沙化、草场退化,草地产草量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草场载畜量也随之而发生波动。

在1950年~1975年期间,对草场的人为破坏还较小,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

当时的市场受国家计划经济管制,并没有政策放开,所以市场对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影响很小。

当时天然草场面积广大,而放牧牲畜量有限,因此1950年~1975年期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19.据图中可知20世纪80年代草场载畜量最低,而实际放牧量最高,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

这一时期由于牧区人口的增长较快,人们开始追求经济效益,实际放牧量急增,过度放牧,草场破坏严重,造成草场载畜量急剧下降,人地关系紧张。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0.读世界某水域变化示意图,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变暖B.泥沙淤积C.用水量大D.破坏植被

【答案】C

【解析】过度取水使注入咸海水量减少。

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交通、水源、能源等方面对人类意义重大。

下图为某国水系示意图及部分农业用地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乙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势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河流流量大且稳定 ⑤河流无结冰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

22.甲河流从源头到河口,除了上游一座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的高80米的大坝之外,其余18座都为低坝,其优势不包括(  )。

A.淹没农田面积小B.移民数量小甚至不用移民

C.不会阻挡鱼类洄游D.溃坝带来的威胁小

23.据图中信息可以分析出甲河河口易出现(  )。

A.臭氧层空洞B.水土流失C.土壤盐渍化D.酸雨危害

【答案】21.D22.C23.C

【解析】

21.经济发达不属于自然条件,水能资源丰富与航运无明显关系。

22.低坝同样会阻挡鱼类的洄游。

2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河注入地中海,河口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发展葡萄种植而大量灌溉水源,因此河口处极易出现土壤盐渍化。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M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