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947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淇滨高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1、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2—5题: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3.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

4.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

5.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

6.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塔里木盆地黄土广布                                B.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

C. 云贵高原地形平坦                                   D. 长江三角洲土壤盐碱化严重

7.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B. 东北地区酸雨危害严重

C. 华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D. 华南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

8.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9.图乙为测得的图甲中L河流一水文站连续两日流量变化图。

导致L河流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的主要原因(   )

A. 连续暴雨           B. 气压变化            C. 气温变化                       D. 连续阴雨

10.沼泽地开发的合理做法是(  )

A. 向沼泽要粮,加速大规模开垦沼泽

B. 禁止开发沼泽,保护沼泽调节气候的功能

C. 东北沼泽土壤内水分过多,潜在肥力不大,不利开发利用

D. 沼泽开发,应坚持有利于保护沼泽、改善农业条件和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

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投资1264亿元发展新疆电网,重点建设哈密南——郑州、哈密北——重庆、淮东——四川三天特高压支流配送云河,到2005年形成3000万千瓦“疆电外送”能力。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疆电外送”工程主要输送( )

A. 火电和地热发电    B. 核电和火电  C. 水电和太阳能发电   D. 火电和风电

12.随着新疆能源资源开发不断加大,最容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A. 土地盐碱化          B. 土地荒漠化           C. 湿地萎缩            D. 水土流失

13.“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 加快产业向外转移        B. 促进工业化进程        

C.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        D. 有效缓解空气污染压力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 宁夏                           B. 青海                 C. 陕西                        D. 新疆

15.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②生态移民③合理载畜④抽取地下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16—17题:

16.“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17.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18—19题:

1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19.“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20.下列地表事物不属于湿地的是( )

A. 鱼塘                   B. 冰川                  C. 洞庭湖                     D. 沼泽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该企业设想:

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据此,回答21—22题:

21.该厂产品可能是()

 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C.建筑陶瓷 D.工程机械

22.该工厂布局首先考虑靠近()

 A.海港 B.航空港  C.公路枢纽 D.铁路枢纽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23—25题:

23.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24.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D.资金密集型工业

25.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B.技术C.交通运输D.原料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回答26-27题。

26.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A.主要由于水分差异造成B.主要由于热量差异造成

C.主要由于地形差异造成D.主要由于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造成

27.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荒漠化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28.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

该工程启动时,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A.地下水位下降B.土壤盐碱化C.水质污染D.河道淤积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回答29-30题。

29.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②滩涂③黄河④渤海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30.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资源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31.(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图中数字①②③处表示我国三个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这些地方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4分)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6分)

 

3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太行山脉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其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的大走廊。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正式通水。

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

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至少两例)。

(4分)

 

(2)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

(4分)

 

(3)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6分)

 

33.(13分)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西省结合全区_____________等资源优势,围绕_______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简述山西省能成为全国能源基地的条件有三: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山西省将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

(4分)

 

答案

1-5CADBC6-10BADCD11-15DBADB16-20CABAB

21-25BBAAA26-30ABCDD

31.

(1)新疆;内蒙古;甘肃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

(3)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2.

(1)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2)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技术难度大;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

(3)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或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33.

(1)铁矿、煤炭.铝土矿,能源,煤→焦→化(各一分,共3分)。

(2)一是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二是市场广阔;三是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各一分,共3分)

(3)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