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习题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0448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习题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习题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习题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习题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习题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习题3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习题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习题3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习题3Word文件下载.docx

D.为使制取H2的速率加快,可向稀H2SO4中加少量CuSO4溶液

A错误,加入硫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时会得到硫酸银白色沉淀,干扰溴离子的检验。

B错误,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会使滤纸破损,使过滤失败

C错误,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乙酸,不能加入NaOH溶液,因为酯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D正确,制取H2时,可在稀H2SO4中加少量CuSO4溶液,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铜和锌形成原电池,能加快制取H2的速率

4.下列是摘取学生实验报告单中的语句,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日常生活中不能用粥汤检验碘盐中是否含有KIO3

B.将铁屑、浓溴水、苯混合可制得溴苯

C.用蒸馏方法除去乙醇中的水

D.洗涤沉淀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得沉淀表面上的杂质溶于水中解析:

选A。

粥汤只能检验碘单质的存在,而不能检验KIO3的存在,故A项正确;

B项,制溴苯需要液溴而不是浓溴水;

C项,须加入氧化钙后,再进行蒸馏方可除去水,否则会形成乙醇、水二元恒沸体系;

洗涤沉淀不能搅拌,否则会捅破滤纸,故D项错误,正确操作是向沉淀中加蒸馏水,使水没过沉淀,等水流完后再重复操作几次。

5.2.(2015·

湖南岳阳一中月考)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

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④B.①②⑥

C.①③⑤D.③④⑦

66.解析:

①普通漏斗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不能用于物质分离;

③蒸馏烧瓶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④天平是称量一定质量的物质的仪器,不能用于物质分离;

⑤分液漏斗可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⑥滴定管是滴定实验中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用于物质分离;

⑦燃烧匙是进行物质燃烧反应的仪器,不能用于物质分离。

故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①③⑤。

C

6.3.(2015·

武昌元月调研)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

A.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管口约三分之一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C.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D.实验时不慎打破温度计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本题考查了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制备乙酸乙酯时,应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B选项错误。

7.4.(2015·

陕西一检)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装置Ⅰ: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装置Ⅱ:

测定未知盐酸的浓度

C.实验装置Ⅲ:

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D.实验装置Ⅳ:

定容

本题考查了实验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记忆能力以及运用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装置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发生变化,说明不漏气,A项设计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

氢氧化钠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装置Ⅱ中所用滴定管为酸式滴定管,B项实验装置设计不合理;

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利用酸性:

H2CO3>

H2SiO3可以证明非金属性:

C>

Si,但装置Ⅲ利用稀盐酸制取的CO2中可能含有HCl,会影响H2CO3和H2SiO3酸性的比较,此外装置Ⅲ并未涉及硫元素与碳、硅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实验,C项实验装置设计不合理;

定容时容量瓶中的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D项实验装置设计不合理。

A

8.下列关于实验原理及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盐析法分离氯化钠溶液和淀粉胶体

B.乙醇脱水制备乙烯的实验中,可选用浓硫酸或P2O5作反应的催化剂

C.味精是常见的家用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玫瑰色

D.用碱式滴定管量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先用该NaOH溶液润洗3次,然后加入NaOH溶液,排除橡皮管中的气泡后,注意调节液面需位于“0”刻度

A.淀粉胶体的溶解度不受氯化钠溶液的影响,且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备乙烯,可用浓硫酸或P2O5作反应的催化剂,故B正确;

C.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谷氨酸与双缩脲试剂不反应,故C错误;

D.使用滴定管时,液面不一定在0刻度,可在0刻度以下,故D错误.

故选B.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

A.结晶时,若溶质的溶解度越大,或溶液的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大

B.用移液管量取液体,吸取液体后,将移液管垂直放入容器中,管尖与容器内壁不得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

C.在温水瓶中加入Na2CO3溶液泡浸后加入盐酸能除去内壁CaSO4

D.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mL无水乙醇和1.5g苯酚固体,再加等量等体积的钠,比较乙醇、苯酚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

A.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越快,或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小,反之越大,故A错误;

B.有些移液管有刻度,应根据所需体积大小量取,有时不能全部放出,故B错误;

C.CaSO4可转化成价位疏松的CaCO3,CaCO3可溶于盐酸,故C正确;

D.应将苯酚溶解在乙醚中,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实验操作或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将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时,可分离出NaCl晶体

B.溶剂蒸发的速度越快,或浓缩后的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大

C.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时,需要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

D.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实验中,点样后的滤纸需晾干后,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可以通过加热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实现氯化钠和氯化钾的分离,故A正确;

B.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大,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或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小,故B错误;

C.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实验中,需要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故C正确;

D.如果不晾干就展开,铁离子和铜离子易溶于水,水会影响扩散速度,故D正确.故选B.

11.5.(2015·

超级中学预测卷)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用图①装置除去NO2中的少量NO

B.用图②装置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

C.用图③装置制取少量Cl2

D.用图④装置做喷泉实验时观察到产生白色喷泉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装置的分析能力。

NO2与水反应,NO2被消耗,A错误;

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不能采用过滤操作,应采用分液操作,B错误;

制取氯气必须用浓盐酸,1mol·

L-1的盐酸不能与二氧化锰反应,C错误。

D

12.6.(2015·

昆明二检)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装置制取金属铁

B.用图2装置称量NaOH固体

C.用图3装置蒸干CuCl2饱和溶液制备CuCl2晶体

D.用图4装置制取氨气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和实验操作,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及对某些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应用能力。

图1为铝热反应,Al还原氧化铁生成单质铁,A项正确;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应该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且NaOH属于腐蚀性药品,称量时需要用烧杯或称量瓶盛装,B项错误;

加热可促进CuCl2水解,故直接加热蒸干CuCl2饱和溶液得到的是Cu(OH)2,C项错误;

实验室制备氨气常将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图4直接加热NH4Cl,NH4Cl分解后遇冷又重新化合为NH4Cl,无法收集到氨气,D项错误。

13.(2015·

武汉二月)下列有关对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缓慢地将NaOH溶液倒入测定装置中——测定结果无影响

B.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前无气泡而滴定后有气泡——测定结果偏高

C.测定溶液pH的实验中,用干燥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测定结果无影响

D.现需90mL1.0mol/LNaOH溶液,称取3.6gNaOH固体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误差分析,意在规范实验操作及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若缓慢地加入NaOH溶液,则会造成热量损失,会使测定结果偏低,A项错误;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前无气泡而滴定后有气泡,则消耗标准液读数偏小,会使测定结果偏低,B项错误;

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其pH,否则测定结果不准确,C项错误;

需要90mL1.0mol/L的NaOH溶液,要用100mL的容量瓶来配制,应称取4.0gNaOH固体,D项正确。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检验失去标签的乙醇、丙三醇、乙醛、乙酸四瓶无色溶液

B.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将氯乙烷硝酸进行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来检验,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来判断是否存在氯元素

C.摩尔盐制备过程中铁屑要先用碳酸钠溶液浸泡洗涤,使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有利提高去油污的能力,最后分离溶液和固体时不可以用倾析法

D.由于苯酚与溴水发生反应时,副反应多,所以只能利用溴水对含苯酚的废水作定性检验,不能用作定量测定

A.乙醇、丙三醇、乙醛、乙酸四瓶无色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的现象为:

无现象、绛蓝色溶液、砖红色沉淀、蓝色溶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正确;

B.氯乙烷中不含氯离子,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加硝酸进行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来检验,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来判断是否存在氯元素,故B错误;

C.摩尔盐制备过程中铁屑要先用碳酸钠溶液浸泡洗涤,使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有利提高去油污的能力,最后分离溶液和固体时使用倾析法,故C错误;

D.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沉淀,可定性检验苯酚,也可定量测定,故D错误;

故选A.

15.(2015·

百校联盟领航卷)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锥形瓶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实验必须重做

C.实验室将HCl气体溶于水时,倒扣的三角漏斗口与烧杯内的水面不应该相互接触

D.分液操作分离出下层液体时,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和烧杯的内壁不应该接触

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锥形瓶装标准溶液前,不能先用该溶液润洗,故A错误;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实验必须重做,故B正确;

漏斗能防倒吸,所以漏斗口与烧杯内的水面可以接触,故C错误;

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应与烧杯的内壁接触以防止液体飞溅,故D错误。

16.(2015·

河南省级示范性高中联考)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的保障。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操作①:

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检验氢气的纯度

B.操作②:

使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需打开活塞使分液漏斗内气体放出

C.操作③:

吸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并防止倒吸

D.操作④:

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A项,该装置可以防止点燃不纯氢气时发生爆炸,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

B项,打开活塞使分液漏斗内气体放出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

C项,水层在下层不能防止倒吸,应该使用四氯化碳和水,该操作不正确;

D项,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操作正确,但这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

本题选D。

17.(2015·

长春二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Fe(NO3)2溶液时,为了防止Fe2+水解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

B.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Ksp(BaCO2)<

Ksp(BaSO4)

C.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D.已知I2可溶于KI形成KI3,向两支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说明KI3溶液中存在平衡:

I

===I2+I-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若加入稀硝酸,则Fe2+会被氧化成Fe3+,A项错误;

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CO

)很大,加入少量的硫酸钡粉末,只要满足c(CO

)·

c(Ba2+)>

Ksp(BaCO3)即可生成BaCO3沉淀,该反应消耗了Ba2+使BaSO4的溶解平衡右移,从而使BaSO4逐渐转化为BaCO3,这与两者Ksp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B项错误;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单质铁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不会生成氯化亚铁,C项错误。

18.【2015山东理综化学】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答案】D

【解析】A、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钠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可燃烧甚至可能爆炸,错误;

B、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有水生成,如果试管口竖直向上,水倒流使试管炸裂,错误;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掉,不能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错误;

D、制备乙烯时加入碎瓷片,可防止爆沸,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以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基本常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考查了高中化学重要实验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

【名师点睛】实验安全为化学实验的主要内容,本题涉及了重要物质和实验的安全问题,包含了金属钠着火时的灭火、固体反应的加热装置、浓硫酸的使用安全和加热液体时需加入沸石,体现了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考生应熟练掌握重要化学实验的基本仪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记住实验基本操作及其原因。

19.下列实验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往新配制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显蓝色,用CCl4不能从中萃取出碘B.当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此现象可作为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被反应掉的依据

C.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D.提取海带中碘元素时,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应过量

A、而因为形成的是络合物,在蓝色的溶液中实际上已经没有碘单质,而四氯化碳只能萃取碘单质,所以不能萃取了,故A正确;

B、锌与铁在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速率较大,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故B正确;

C、蒸发结晶时不能将溶液蒸干,否则会导致温度过高而使溶质分解而变质,故C正确;

D、H2O2或新制氯水可以把碘单质氧化成碘酸根离子,应适量,故D错误;

故选D.

20.【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

将铜粉加1.0mol·

L-1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mol·

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

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考点定位】中学常见实验、常见反应的定性考查;

难度为一般等级

【名师点晴】这种题主要考查考生读题获取的信息是否完整、是否抓住了关键词(A项中的“过量铁粉”、B项“有黑色固体出现”、C项“液态铝滴落”、D项“不再有沉淀产生”等)。

学生的决断力也有考查,如看到B项“有黑色固体出现”,考生要坚信自己所学的Cu和Fe3+的反应而判断B项错误。

【注】本题同时分类于专题5、13

21.3.【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答案】C

【解析】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因此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A正确;

B.粗盐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可采用沉淀法除去,所得氯化钠溶液可采用重结晶等过程提纯,B正确;

C.工业生产常选用来源更广泛、价格更便宜的石灰乳作为沉淀剂,用氢氧化钠不经济,C错误;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SO2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氧化,因此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以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为载体重点考查了粗盐的提纯、海水提取溴、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操作、试剂的选取等,题目难度中等。

【名师点晴】本题从知识上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考查了学生对知识了解、理解、掌握和分析、综合运用的情况。

明确常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

【注】本题分类与专题6、13

22.4.【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解析】A、氢氧化钠是强碱,碳酸钠是盐,因此盐酸首先中和氢氧化钠,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最后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CO2,A错误;

B、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反应很快同志,看不到红棕色NO2气体,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是过量的,滴入氯化铝生成偏铝酸钠,当氢氧化钠完全消耗后,再滴入氯化铝,铝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C错误;

D、草酸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草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涉及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铝及其化合物、钝化、氢氧化铝制备、浓硝酸、草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名师点晴】该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充分体现了金属元素化合物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考查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能更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注】本题分类与专题5、13

23.5.【2015浙江理综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C.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SO42-或SO32-

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答案】B

【解析】A、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可氧化pH试纸上的指示剂而使颜色变浅或褪色,测定结果不准确,A不正确;

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暴沸,如果忘记加入,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B正确;

C、若该未知溶液中含有Ag+,滴加BaCl2溶液可生成AgCl溶液,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C不正确;

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的正确操作是: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D不正确。

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涉及氯水性质、pH测定、蒸馏实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氯离子检验、氯化钠提纯等

【名师点晴】化学实验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萃取、分液、蒸馏、重结晶等都是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基本实验操作都是高考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也是必须要求掌握的知识。

该类试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性质、实验现象的掌握情况,结合物质的性质考察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的特点。

24.6.【2015重庆理综化学】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装置、试剂、基本操作的分析与评价。

【名师点晴】实验室制备物质必须首先明确该物质的性质,以及选择试剂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气体的收集,一般应操作简单、安全,验证物质的生成还应考虑干扰气体的除杂等,将Fe(OH)2的制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室制取氨气和乙烯联系起来,注重了化学实验基础,延续了近年高考化学实验考查的命题特点,陌生度较低。

25.7.【2015四川理综化学】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解析】A、视线应平视,俯视使浓度偏大;

B、氯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