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近年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9932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近年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近年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近年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近年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近年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近年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x

《毕业论文近年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近年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论文近年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x

Keywords:

OilShipping,PetroleumImport,Tanker,Sea-laneSecurity,ContingencyMechanism

前言……………………………………………………………………………………………

(1)

一、背景…………………………………………………………………………………………

(1)

(一)石油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1)

(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1)

(三)海洋运输在我国石油运输中的地位……………………………………………………

(2)二、石油海运市场分析…………………………………………………………………………

(2)

(一)全球石油海运市场分析…………………………………………………………………

(2)

(二)中国石油海运市场分析…………………………………………………………………(5)

三、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8)

(一)船舶运力、船队结构不合理……………………………………………………………(8)

(二)石油进口地区集中、政局不稳…………………………………………………………(9)

(三)石油泄漏应急反应机制的缺失…………………………………………………………(11)

(四)船员素质落后……………………………………………………………………………(12)

四、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安全对策分析……………………………………………………(12)

(一)快速打造超级油轮,提高“国油国运”比例…………………………………………(12)

(二)要提倡“国轮国造”,为本国造船企业提供发展机遇……………………………………(13)

(三)促进国有石油公司与国有海运企业合作………………………………………………(13)

(四)促进地区沟通,强大军事机制…………………………………………………………(13)

(五)加快应急反应机制建立………………………………………………………………(14)

(六)提高船员素质,提高高级船员供给……………………………………………………(14)

结束语……………………………………………………………………………………………(14)

参考文献…………………………………………………………………………………………(15)

前言

石油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我国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的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安全直接关系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安全,使中国国防和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的重要方面。

作为石油安全的重要部分,石油海运行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石油安全。

中国进口石油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石油海运航线上的很多石油咽喉要道都被外国控制,再加上这些地区政局动荡,我国石油进口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作为世界石油消费进口大国,我国目前的油轮船队并没有跟上石油进口的需求,油轮运力严重不足,我国国内油轮船队运输的进口石油量仅占38%,与日本美国的自主运力差距甚大。

船舶结构存在严重问题,超大型油轮缺乏,船龄较大。

同时作为石油海运行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船员的素质较低,高级船员缺口量大,我国急需提高目前船员的素质,减少船舶失事的人为因素。

本文试图这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安全问题进一步探讨,并对提出其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安全对策进行分析。

一、背景

(一)石油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是一个国家军事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在当今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形式。

能源供应不足或供应来源受到威胁都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在当今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形式,加上作为不可再生的先导资源和战略物资,从20世纪60年代起,石油在世界消费的比例上升到40%以上,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争夺和控制的焦点。

毫不夸张地讲,国家经济的振兴、工业的发展、农业的丰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不与石油的开发和利用息息相关。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和“黑色的金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国防等方面,除了被制成各种成品油作为燃料外,还是一种宝贵的化工工业原料。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大,2012年石油对外依存度更上升至58%,据预测2013年会超过60%的对外依存度。

石油以及石油产品作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以及现代工业的重要资源,其供给对我国各行业、企业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实力。

(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1965年,全中国石油消费量仅一千一百多吨,远远低于其他石油消费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等)。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石油消费开始加速增加,1999年超过2亿吨,2002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建设现代化社会工程的不断进行,社会活动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

十年来我国GDP增长近四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0%。

随着GDP的增长,石油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至2013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突破5亿吨,,不久的将来石油消费量更会超过美国,这使我国石油对进口的进口变得迫切。

(三)海洋运输在我国石油运输中的地位

目前国际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有海洋运输、管道运输以及铁路运输。

其中海洋运输由于其运量大、通过能力强、运费低的优势,是国际石油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2000年,通过海上运输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50%左右。

由于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东南地区,所以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渠道是海上油轮运输。

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和利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石油海运行业的稳定发展更成为重中之重。

二、石油海运市场分析

(一)全球石油海运市场分析

(1)博斯普鲁斯海峡

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共同构成了黑海与地中海的通道,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博斯普鲁斯海峡在战略角度上更为重要。

里海储有大量石油,这些石油必须经过黑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才能达到外部环地中海市场。

每年约有5万艘船舶,包括5500艘油轮通过海峡,通过能力达到饱和。

随着里海油田的开发,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石油运输近年来稳定增长,2003年达到每天280万桶。

(2)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北起塞得港,南到苏伊士城的陶菲克港,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湾,穿越苏伊士地峡,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条没有船闸的运河。

(每天约78艘),每天平均处理55艘船舶约2万吨货物,约占全球海上贸易量的15%。

每天石油运输量达310万桶,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欧洲和美国。

(3)曼德海峡

曼德海峡控制者进入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印度洋和红海的战略通道。

每天石油运输通过量达到33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总贸易量的10%,出口的目的地主要是欧洲和美国。

(4)霍尔木兹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油田、阿曼波湾和印度洋的战略通道。

波斯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出口到亚洲、西欧和美国石油的88%,日本进口石油的75%都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

现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通过量1540万桶/日,出口地主要是日本、美国、西欧,是迄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出口点。

(5)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欧洲与亚太间海上大宗货运输的主要通道,因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水道。

每年约有5万艘船舶通过,世界贸易的30%、日本海上货物的80%从此通过,也是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重要的石油通道2004年每天约有1170万桶石油通过海峡运输,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日本、中国、韩国,日本更称之为“海上生命线”。

世界石油海洋运输要道

(1)航线A:

波斯湾—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日本线:

路线为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新加坡-太平洋-南中国海-日本(东京、横滨、神户、大阪),它是日本的主要供油航线,年运量高达1亿吨以上,是世界上第二大海上石油运输线,日本进口石油的80%以上经由这条航线,年运量约3亿吨。

(2)航线B:

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线:

路线为印度洋-好望角-挂靠南非(德班或开普敦)-南大西洋-西欧(利物浦、鹿特丹)-北大西洋-美东(查尔斯顿、纽约、诺福克),该航线主要是巨型油船VLCC和超级油船ULCC所使用。

它是西欧、北美石油消费区的主要供油航线,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运输线。

此线约承担输往西欧石油的70%和输往美国的45%,最高年运量曾高达6亿吨。

(3)航线C:

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

路线为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意大利(热那亚、拿波里)-法国(马赛)-西班牙(巴塞罗那、瓦伦西亚),它主要是为西欧供油的航线,部分原油输入北美。

世界石油海洋运输航线

(1)世界石油的供需情况

从整个世界来看,从1991年开始到2011年为止,整个石油的探明储量是不断增加,特别是最近十年,,从2002年到2011年,平均每年全世界石油探明石油储量增加50亿吨。

而从2002年到2011年,全世界每年的石油产量一直在36亿吨到40亿吨之间波动,储量远远高于产量的增加,所以世界石油供给还是充足的。

全球石油储量表

年份

全球储量,亿吨

同比增长,%

欧佩克原油产量,亿吨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虽然由于中国、中东、中美、南美及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石油需求持续增长带动,全球石油需求仍然处在上升通道当中,但是因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等导致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如图三所示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的石油进口量从2008年开始不断下跌。

由于世界经济不乐观的前景,能源情报署(简称:

EIA)在2012年11月6日发表的《短期能源展望》下修了2012年和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估值。

近年来日本、美国、欧盟石油进口量

(2)世界石油海运市场分析

1)石油海运市场的特点

由于国际能源结构的改变,石油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之一,是海上运量最大的货种。

油轮运输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世界原油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是一个被公认运作规范、专业化程度高、信息完整、公开透明的成熟行业。

它受世界经济政治影响巨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专业性极高,但是又具有很高的风险性。

石油海运市场呈现垄断格局,目前油轮船队的运作方式及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船队附属油公司;

另一种是船队属于独立的航运公司。

先独立进行经营的油轮船队是油轮市场的中间攻击力量,其份额超过石油航运总运力的80%。

但是石油公司在整个运输体系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多数集中在几个固定的石油公司和油商,这导致整个市场呈现买方垄断的格局。

2)石油海运市场的供需状况

但是在日本、美国、西欧等石油进口需求不振和运力持续增长的影响下,2011年以来国际石油运输市场持续低位波动。

2013年一月份一个月中,超大型油轮VLCC的过剩运力已超过两百万桶,该型油轮的总运力比实际货运需求高出24%。

由于2007年和2008年的订购潮,超大型油轮船队迅速扩张。

马士基集团称,超大型油轮供过于求情况严重,需要至少三年才能恢复。

过去四年,超大型油轮运力扩张28%,目前市场上过剩的超大型油轮已经达到70艘,而今年会再有50艘巨型油轮交付。

供需矛盾“突出”是目前整个航运市场的关键词,与油轮市场而言,尤甚。

(二)中国石油海运市场分析

由于我国原油供需不均衡的结构性缺陷,我国自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有缺口不断扩大。

当今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

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攀升,再加上石油勘探难度越来越大,我国主力油田产油量总体已进入递减阶段,我国原油产量已近高峰,产量已再难增长,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石油的供应量;

但与此同时,我国仍处于积极发展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我国以重化工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及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率大幅度上升,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比例也不断增加,我国石油的消费量也与日俱增。

鉴于这种种原因,我国石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呈现供不应求态势。

~2012年我国石油产量与消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003~2012我国石油产量与消费量

近几年我国石油进口量

据统计,,石油储采比不到10年,2011年石油消费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2012年达到58%,预计2013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

这迫切的石油需求量使得我国必须保证我国石油海运行业有序稳定地发展,这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成长,是我国现阶段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原油承运份额

在原油承运份额方面,国际上一般遵循4:

4:

2原则,分别由本国派船、对方派船和市场租船,这样,至少40%的进口原油由本国船东承运,实际上,市场租船的20%承运份额也基本控制在本国船东手上。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12年我国原油依存度已经达到58%,能源运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安全,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直到2010年我国也仅有38%的海上进口原油由中国油轮船队承运,国外油运企业承运高达三分之二,同时我国本国承运的石油主要集中在中东航线上,西飞航线和东南亚航线市场份额更少。

而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由于没有自己控制的油轮船队,大部分海上业务是由国际油轮联营体、环球航运、韩国现代等海外邮轮公司租船承运,缺乏安全的石油进口运输机制,成为我国石油战略安全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这样的状况使得我国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社会政治动荡、资源国或地区政局不稳,我国石油海上石油运输安全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2)我国石油进口地区

中国石油进口地点主要是中东、非洲、东南亚、东南亚等地,这样的海外进口石油产地分布决定了海洋运输比例比管道、铁路、公路运输比例要高。

我国石油进口分为三条路线:

中东石油从波斯湾出霍尔木兹海峡,经马六甲海峡到国内;

非洲石油则从西非过好望角,经巽他海峡回国;

东南亚石油直接经过马六甲海峡运回国内(如图六)。

其中中东航线所占比例最大,2012年中国从中东进口原油总量占总进口量的51%。

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等地区,都是中国海运的咽喉要道。

然而,中国对这些海上地区的控制力十分有限,一旦这些咽喉被扼,发生能源危机将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石油进口路线图

(3)我国油轮运力和船员状况

由于中国进口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运距较长,对船舶的性能要求高,在相当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大型油轮。

国际上原油运输的主力船型是VLCC和ULCC,其中超大型油轮VLCC载重量一般为20~20万吨,相当于200万桶原油的装运量,在海上原油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期待的作用。

然而,据统计,2012年承运中海原有的公司中,36%的船是15年以上的老船,35%以上是单壳油轮。

而在国际贸易中,15年以上的老船已经不被市场所接受,加大了油轮运输的风险。

主要石油进口国大都拥有规模庞大的船队,本国油轮承运比例高。

日本本国船队承担了80%~90%的进口石油运输量,其他国家很难进入日本油运市场;

美国本国油船运输的进口石油比例也高达70%。

然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我国目前没有一家船东油轮运力规模排在世界前10位,全球第一的挪威大型油轮公司前线拥有的VLCC数量达到50艘左右,比起我国所有船东所拥有的VLCC总量还要多,关乎中国能源安全的中国原油进口大多数只得由国外船东运输。

由于国际海运行业的高速发展,大量新船投入使用,导致船员需求出现严重短缺,特别是超大型船舶的高级船员。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船员市场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至2015年,,。

近年来,上海等国内大港的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屡创纪录,我国航运企业遍及世界各地,国际船员需求大增。

,但目前9600箱以上级别的集装箱轮仍由外籍海员驾驶,我国海员只能胜任8500箱级的箱轮驾驶。

三、中国石油海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船舶运力、船队结构不合理

1.油轮数量、运力有限

作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美国石油运输船队至今仍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日本最高时的油轮船队规模超过300万吨。

相较而言,中国油轮数量就比较小,运载能力严重不足。

世界海运总运力7亿吨,油轮运力约占1/3,而中国油轮船队运力仅600万吨,%,目前由中国船东控制的超大型油轮都只有10条左右,每年的承运能力也只有3000万吨至4000万吨,而中国的原油进口已经超过8000万吨。

航运界专家认为,从国家石油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大型油轮船队的规模至少要保证能承运50%以上进口原油。

2.船舶结构存在问题

我国石油运输船的船型偏小,单船平均载重不到10万吨,而国际市场已普遍采用27-30万吨左右的大型油轮。

目前中国远洋运输企业中,相对于集装箱和散货船航运,中国的油轮运输规模并不大,且以单壳船、小船、旧船居多,油轮船队明显存在吨位小、船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及长期以来形成行业分割、资源整合不利的情形。

目前中国拥有的承运进口原油的6万吨级以上的油轮运力现状:

招商集团306万载重吨;

大连远洋50万载重吨;

中海油运60万载重吨;

大连海昌40万载重吨;

南京油运7万载重吨,总原油运输能力518万载重吨。

这一系列的数据都表明中国油轮的承载能力极弱。

VLCC和苏伊士型油轮是承担原油远洋运输的主力船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VLCC数量从11艘增长到60艘,增幅445%,我国海上原油的运输能力得到了提高,,船队结构不合理,这也会影响我国原油进口运输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3.石油公司和油轮公司缺乏合作,没有建立起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服务于国际市场,仅承运中国进口石油200多万吨,占船队总运量的7%多一点。

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是中国三大石油进口集团,进口的原油占中国进口总量的绝大部分,但三大集团没有自己的船队,加上因国内油轮规模小,运力有限,不能满足大量原油运输的需要。

因此,三大石油进口企业不得不大量地雇用外国油轮。

中远洋、中海运、中长航和招商局是中国四大航运集团,以石油航运业务为主,由于经营理念和方针等因素,其一半以上的运力放在国际市场上。

再加上高昂的油船造价,限制了各油运企业更多地打造适用于长距离、大运量的超级油轮,只能以小油轮、二手船和租赁船与外国大船东进行“不对称”性的竞争。

中国各企业之间未能整合力量参与竞争,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自的经营成本,减少了公司的收益,而且也未能以“中国的企业”这一优势占领国油国运的市场,无形中还增加了中国石油进口运输的风险。

(二)石油进口地区集中、政局不稳

从石油进口来源看,中国的石油进口过于集中,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和非洲,这种进口结构风险很大。

作为中国石油进口主要地区的中东和非洲地区,一直都是世界热点地区。

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内战不断;

中东地区长期处于混乱局面、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美伊战争结束后,美国加强了对中东的控制,实际上也间接地控制了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一旦石油供给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而中断,将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灾难性打击。

近几年,海盗日益猖獗,海盗袭击事件不断发生,数量十分惊人。

,为445起。

2012年共有297艘船只受到袭击,低于2011年的439起,为最近五年海盗袭击数量最少的一年。

然而数量的减少,海盗袭击事件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统计显示,海盗使用的武器中枪支数所占的百分比在逐年上升,甚至使用上了火箭炮,海盗的重武器化也使得海上护航问题需要得到迫切解决。

由于中国石油进口地区的高度集中,使得一些地区成为我国石油进口航线上的咽喉要道,其中最主要的有:

(1)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之一,是全球石油、石油制品和液化天然气的主要输送通道,运输能力已处于饱和状态。

目前,海峡年通过大型、巨型轮船约7万船次,输送量约为5-6亿吨。

根据预测,到2020年通过海峡的物资需求量将达到10-12亿吨,这将大大超过海峡的运输能力。

如此繁忙的运输线上一旦发生航运事故或遭受袭击,将严重威胁海峡的航行安全。

然而,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海盗活动最多的海峡之一。

据统计,全球60%的海盗袭击都发生在这里,每年因马六甲海峡海盗活动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达160亿美元以上。

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由于种种原因,尚有3/4的海盗案件因为没有接到报案而没有统计在内。

马六甲海峡海底平坦,水流平稳,泥沙容易淤积,因此水下形成了不少的浅滩和沙洲,这样大型油轮经过时需要非常谨慎,很容易发生搁浅。

我国海上石油进口航线主要包括中东、南非、北非及东南亚航线,但各航线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口原油的80%左右要通过马六甲海峡。

长期以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对马六甲海峡实行共管,局面复杂,新加坡防务依赖美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与中国有岛屿争端,因此我国海上石油运输缺乏有效保护,是我国石油海上运输航线最脆弱的部分。

(2)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

曼德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是连接中国与北非的重要海上要道,较前几年而言,最近一段时间,索马里海盗猖獗,劫船越货事件频发,地区政局动荡。

从我国能源战略看,对西非的原油进口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且北非进口量相对较小,这对曼德海峡及苏伊士运河的依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