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微观的生命世界》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7课全含网上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9751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5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微观的生命世界》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7课全含网上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版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微观的生命世界》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7课全含网上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版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微观的生命世界》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7课全含网上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版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微观的生命世界》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7课全含网上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版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微观的生命世界》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7课全含网上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微观的生命世界》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7课全含网上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版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微观的生命世界》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7课全含网上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微观的生命世界》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7课全含网上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微观的生命世界》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7课全含网上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在人体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外界接受的信息最多。

那么请你们猜一猜人的肉眼能看清的最小物体有多大呢?

(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放大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放大镜,放大镜是怎样使用的。

二、活动1:

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

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能帮助我们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学生思考:

使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进行观察,会有哪些不同?

1.出示放大镜,对于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谁能介绍一下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呢?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4.小组合作,使用不同倍数放大镜观察七星瓢虫,会有哪些不同?

5.交流:

A.我发现放大镜的倍数越大,图像就被放得越大,但观察到物体的范围变小了;

B.我还发现放大镜的倍数越大,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很多细节,而且还很清晰。

6.小结:

放大镜的倍数越大,我们就可以观察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三、活动2:

还能放得更大吗?

1、思考:

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能否提高放大倍数?

(出示图片)

2、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一下。

3、探究实验:

探究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能否提高倍数

实验器材:

两个相同倍数的放大镜、实验观察物等。

实验步骤:

(1)一只手拿着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保持不动;

(2)另一只手拿另一个放大镜,上下移动;

(3)通过移动其中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图像。

4、思考:

通过实验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交流

A、我观察到图像缩小了,有些看不清

B、我观察到图像被放大了,而且细节更清晰了

6、得出结论:

只要找好距离,组合放大镜可以将图像放得更大更清晰

思考:

组合不同倍数的放大镜,也能得到同样效果吗?

四、师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

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放大镜,感受放大镜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

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

有谁了解过放大镜的结构?

谁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预设学生回答:

1.中间厚,边缘薄;

2.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

3.放大镜具有放大的特点。

教师总结:

我们使用放大镜时,是把物体放在焦距以内,这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在1倍焦距以内)。

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中间需要有一个凸起的、透明的透镜,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凸起的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五、实践:

用放大镜组合观察

用纸筒和胶带等固定调整好的放大镜。

使用自制的放大镜组合观察身边的物体,看看是否能将它放得更大,看到更多的细节。

观察记录表

物品倍数

肉眼

5倍

10倍

20倍

皮肤

西瓜虫

叶子

作业本

六、课堂小结

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信息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第8课《科学观察工具——显微镜》教学设计

《科学观察的工具——显微镜》是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微观生命世界”单元的第2课,学生讲了解显微镜的组成,并学习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认识显微镜”,帮助学生认识光学显微镜是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并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

“怎样使用显微镜”,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规范使用显微镜,并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永久装片。

1.知道显微镜的基本组成结构;

2.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知道显微镜可以能帮助人们观察更细微的结构。

1.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2.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图像。

对自然界中一些未知事物产生不懈探究的精神。

感知显微镜对人类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事物的细微结构。

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物体的物象。

PPT课件、显微镜、动植物永久装片

一、问题引入

1、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在实验室用显截镜观察标本,引出疑问。

问题1:

图中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她们在观察一些微小生物。

问题2:

你知道小女孩使用的观察工具是什么吗?

(小女孩使用的观察工具是“显微镜”。

问题3:

显微镜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吗?

显微镜我们平时可能见过,但是很少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那么显微镜该如何使用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科学观察的工具——显微镜》(板书设计)

认识显微镜

1.光学显微镜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是由荷兰人詹森父子共同制作的。

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他就是光学显微镜。

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进,现在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

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旋转器)简称“旋转器”、镜台(载物台)、调节器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光学部分:

目镜、物镜。

显微镜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

即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

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2.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英文名ElectronMicroscope(简称EM),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装置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之上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μ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也就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缩写为STM。

它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

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4K)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因此它在纳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怎样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在使用时应遵守操作规范。

按照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观察、收镜等顺序,学习使用显微镜。

取镜:

将显微镜从镜箱取出。

安放:

把显微镜平稳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

安装目镜和物镜。

对光:

调整反光镜,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放片:

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观察: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用目镜观察,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再略微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收镜:

观察完成后,将显微镜还原收回镜箱。

注意事项:

不能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四、讨论

用显微镜观察室,在目镜里看到的物象与标本的上下左右正好颠倒。

怎样调节载玻片的位置,才能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引导。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归纳小结:

在显徴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斯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徵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当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应注视着目镜,直到到达合适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学显微镜是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显微镜由光学部分、机械部分和照明部分组成;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依次为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观察、收镜。

请同学课后收集更多的关于显微镜的知识,并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第9课《用显微镜来观察》教学设计

《用显微镜来观察》是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微观生命世界”单元的第3课,学生将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动植物细胞,并学习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帮助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吗”,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各类动植物玻片,说说组成它们的细胞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理解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知道不同倍数镜头下的物象是不同的;

2.知道制作玻片标本的步骤;

3.知道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掌握制作玻片标本的方法;

2.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并描述自己看到的图像。

对大自然中生物的组成结构产生浓厚兴趣。

感知动植物结构组成的奇妙。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

能够自己完成玻片标本的制作。

PPT课件、显微镜6台、动植物细胞结构玻片、玻片制作工具。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关于显微镜的知识:

1.一个放大镜和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物体的特点;

2.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3.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室,只有让光透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看清物象。

因此,在观察生物材料前,要将其处理得薄而透明,并制成玻片标本。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两种倍数观察,第一组采用目镜倍数10X,物镜倍数10X;

另一组采用目镜倍数10X,物镜倍数40X。

分别观察两种倍数的细胞状态,并记录。

教师提醒学生操作注意事项:

1.安放:

右手握住镜壁,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焦: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4.观察:

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针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像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知道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

6.仔细观察表皮细胞,并绘制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学生观察,并用图文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种类记录

文字

图形

100X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

400X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

三、实践:

制作植物表皮玻片标本

给学生分发提前准备好的新鲜的茎、叶、果实、种子等材料,尝试制作植物器官表皮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注意提醒学生安全。

1.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小刀在观察物体内壁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去下“井”中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提醒学生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能有气泡。

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

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

4.从盖玻片的一边加入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玻片标本做成可以进行观察。

6.观察制作完成的玻片标本。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2: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吗?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都是由各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的。

1.观察:

说说叶片与根部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我发现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都是由各和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的。

)出示叶片结构示意图和根尖结构示意图

2.讨论:

动物体是否与植物体一样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3.出示显徵镜下动植物各部分结构形态图片。

4.结论:

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身体也是由数以亿计的细胞组成的。

五、讨论

提出假设,学生分组讨论。

六、科学史教育

细胞的发现者:

罗伯特·

胡克。

胡克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他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他所设计和发明的科学仪器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

他本人被誉为英国的“双眼和双手”。

他曾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于1665年发现了植物细胞(实际上看到的是细胞壁),并命名为“cell”,至今仍被使用。

七、总结延伸

同学们。

今天我们共同观察了动植物的各种细胞,理解了细胞的概念,那么下节课我们一去微小的生命世界探索吧。

第10课《微小的生命世界》教学设计

《徵小的生命世界》是《科学》五年级下册“徵观生命世界”单元的第四课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一滴取自自然水体的水,认识生活在水中的形态各异的做小生物,了解生命世界的多样性。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水滴里的生命”,要求学生从池塘中取一滴水制成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形态各异的微观生命世界:

活动2“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发现徵小生物的形态多种多样,种类和数量极多

1.知道自然水体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

2.知道生命世界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认识一些常见的微生物。

1.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认真仔细地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并进行记录和描述;

2.能通过资料对微生物进行简单的识别。

对微生物产生继续研究的兴趣,感受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对自然界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知道微小生物是生命世界的组成部分,认识一些常见的微小生物。

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认真细致地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并进行记录。

PPT课件、池塘水、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一、情境导入

情境:

妍妍和琪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茶几上摆放着一个金鱼缸、科学课本和观世界的课外书。

问题:

鱼缸里的水怎么变绿了?

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发表看法。

水滴里的生命

PPT出示池塘照片,请学生自习观察池塘中有什么?

预设:

鱼、鸭子、水草、石头等。

提出问题:

除了大家所说的这些还会有其他什么吗?

会不会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如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去验证一下吧。

思考:

在用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命之前要做什么?

(取水样制成临时装片)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水样等)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

我发现用显微镜观察自然界的水体,可以发现自然水体中有许多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微小生物。

肉眼看不见的生物

池塘中生活着众多微小的生物,它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除了少数如水螅、水绵等肉眼能勉强看到的生物外,绝大多数是肉眼看不见的。

借助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

提醒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到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4.轻拿轻放。

学生分组制作水样样本玻片并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用图文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汇报交流:

说说自己小组观察到了什么?

是什么样子的?

看到了很多小虫子一样的东西,还会来回的游动。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板书:

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微生物中,最常见的就是水藻了,有蓝藻、团藻、金藻等。

刚才我们看到的会游动的微生物中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是不运动的,有球形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多媒体展示水中常见的各种微生物。

四、讨论:

在微小的生命世界中,有哪些是由单细胞组成的生物?

是否有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生物?

微生物都有哪些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归纳小结:

在这个微小的生物世界中,既有单个细胞组成的植物和动物,如衣藻、草履虫和硅藻等,又有一些多细胞生物,如水绵、水螅等,单细胞生物进化成了多细胞生物。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用显微镜观察了池塘水中的微小生命世界。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第11课《发面的学问》教学设计

《发面的学问》是《科学》五年級下册“徵观生命世界”单元的第五课。

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发面食品入手,在亲自动手发面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面团发酵是酵母菌在起作用。

课文通过图文资料介绍了酵母菌的形态和特点,同时也介绍了其他常见的徵生物,如蘑菇、木耳等真菌,此外还介绍了细菌和病毒丰富学生对徵生物的了解。

活动1“发面团”,引导学生尝试发面团,并比较加了干酵母粉和没加干酵母粉的面团有什么不同:

活动2“发酵的秘密”,引导学生探究发酵的过程有气体生成,帮助学生了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并认识到酵母菌是一种徵生物,与蘑菇、木耳等同属于真菌。

1.知道酵母菌能使面团发酵;

2.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1.通过发面团实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大型真菌。

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对发酵的生活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通过发面团实验,认识酵母菌能使面团发酵。

通过发面团实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

PPT课件、面粉、干酵母粉、水、木耳、蘑菇等。

厨房里,妈妈在发面团。

琪琪在旁边观察。

为什么小面团会发得那么大?

任务:

经历发面的过程,了解微生物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

发面团

在生活中,人们常通过发酵的方法,将面粉制作成各种食物。

在两个碗中加入等量面粉,期中一个添加少许干酵母粉。

再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揉成面团。

将揉好的面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两块面团的变化,比较经过发酵和未经过发酵的面团有什么不同。

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碗,在两个碗中加入等量面粉,期中一个添加少许干酵母粉,另一个不加;

2.在两个碗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用筷子分别搅拌均匀(两个碗中的筷子不要混用);

3.将两个面团充分揉捏,直至面团成型;

4.将揉好的面团放置一段时间。

请同学们观察与比较:

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按一按、切一切”等方法观察与比较。

实验现象:

1.加入干酵母粉的面团会明显膨胀起来。

按一下,面团很松软;

切开观察,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空隙;

闻一闻,气味有点酸。

2.没有加入干酵母粉的面团,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按一下,较硬;

切开后也没有那么多空隙;

闻一闻,没有酸味。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团面粉有这么大的不同?

是干酵母的缘故,管酵母粉可以使面团发起来。

发酵的秘密

发面过程中加入的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

资料:

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徵生物一一酵母菌。

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促使面团的体积膨胀,使面团变得松软

讨论:

根据资料,分析干酵母粉里酵母菌的作用。

汇报:

分小组整理并汇报信总,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

小结:

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容易生长,空气中、土壤中水中、动物体内都存在

解释:

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

真菌属于微生物,一般来说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但自然界中正有些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大型真菌,能直接用肉眼音到,你知道它们吗?

自然界中有一些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等,它们是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常见的食用菌

使用菌是指可供人们使用的大型真菌。

到菜市场里进行调查,了解有哪些常见的食用菌。

食用菌也是一种微生物,微生物不只是在水中有,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对于人类的影响至关重要,比如:

1.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酒、制醋、面包、馒头等食品。

2.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美容:

肉毒梭菌的毒素。

3.利用益生菌微生物调节人体免疫增加抵抗力的口服液:

双歧杆菌等。

4.制作酸奶和奶酪:

乳酸柑橘。

5.芽孢杆菌产生的蛋白酶:

加酶洗衣粉。

并且,我们常吃的蘑菇和木耳也是微生物,虽然它们很大,但是那不是它们的一个细胞,而是很多细胞共同组成的子实体,它们几乎每一个单独的细胞在适应的条件下都可以逐渐发育成为一个新的子实体。

五、科学阅读

细菌和病毒

细菌

细菌是一种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单细胞生物。

并非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人体内就有一些有益菌。

例如,生活在人肠道内的嗜酸乳杆菌,可助消化,抑制致病菌,提供营养素。

许多致病细菌可产生毒素而损伤细胞致人生病。

另些细菌可直接侵入和破坏组织。

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有:

链球菌性咽炎、肺结核、感染。

病毒

病毒比细胞小得多。

最简单的病毒中心是核酸,外面包被着一层保护性外壳,称为衣壳。

病毒进入人体,侵入细胞后才能复制繁殖,在这个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