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一 图表类考试试题多为中考第7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97115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一 图表类考试试题多为中考第7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一 图表类考试试题多为中考第7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一 图表类考试试题多为中考第7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一 图表类考试试题多为中考第7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一 图表类考试试题多为中考第7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一 图表类考试试题多为中考第7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一 图表类考试试题多为中考第7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一 图表类考试试题多为中考第7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一 图表类考试试题多为中考第7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B)

ABCD

【解析】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不是交叉关系,故A项错误;

化合物包括含碳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包括有机物,故B项正确;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项错误;

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故D项错误。

对应训练2(2011,河北)图Z13①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则在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可能符合图②所示变化关系的是(D)

图Z13

A.甲B.乙C.丙D.丁

【解析】根据图②可知,向一种物质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溶液由碱性逐渐变成中性,最后变成酸性,即一种物质显碱性,另一种物质显酸性。

甲中相邻的两种物质Na2CO3和Ca(OH)2都显碱性,不符合要求;

乙中相邻的两种物质Na2CO3显碱性,H2O显中性,不符合要求;

丙中相邻的两种物质H2O显中性,H2SO4显酸性,不符合要求;

丁中相邻的两种物质Ca(OH)2显碱性,H2SO4显酸性,符合要求。

类型三 图形、模型、表格类

例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图Z14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图Z14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__混合物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化合反应__。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__分子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_2_∶1__。

【解析】

(1)观察图示可知,物质C中含有

两种分子,每种分子构成一种物质,故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肯定属于混合物。

(2)由于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

,说明该分子没有完全参加反应,反应前后抵消(如下图所示):

故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如下图所示:

该变化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物质B是两个

构成的分子模型

,故是由分子构成的。

(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2∶1。

对应训练3(2019,陕西)“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图Z15甲、乙、丙是三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D)

图Z15

A.三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

B.图示的所有物质均为化合物

C.三个变化前后原子、分子、离子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D.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

【解析】在甲的变化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项错误;

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在乙的物质中有单质,不全是化合物,故B项错误;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三个变化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离子的数目均发生了改变,故C项错误;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是水分子,故D项正确。

对应训练4(2019,武威)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如图Z16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图Z16

A.X是N2B.分离空气属于物理变化

C.尿素属于氮肥D.煤与氧气的反应吸收热量

【解析】空气主要含氮气和氧气,所以X的化学式为N2,A项正确;

分离空气属于物理变化,B项正确;

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项正确;

煤与氧气反应是一个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错误。

一、选择题

1.(2019,唐山丰南区一模)下列选项符合图Z17所示从属关系的是(A)

图Z17

选项

A

B

C

D

X

可燃冰

石墨

氯化钾

玻璃棒

Y

新能源

混合物

氧化物

导体

【解析】图中所示从属关系为Y包含X,新能源包括可燃冰,故选A。

2.(2019,咸宁)下图是某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后进行的归纳,你认为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B)

A.

氮元素的化合价

B.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C.

含碳量

D.

金属活动性

【解析】利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根据H为+1、O为-2价,可计算NH3中N为-3价、NO2中N为+4价、单质N2中化合价规定为0,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A表示的关系是错误的;

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化学式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CO2、CO、CH4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28、16,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为CO2<CO<CH4,与数轴关系一致,因此B表示的关系是正确的;

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的含碳量小于生铁的含碳量,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C表示的关系是错误的;

银、镁、铁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铁>银,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D表示的关系是错误的。

3.(2019,苏州)如图Z18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Z18

A.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2H2S+3O2

2SO2+2H2O。

由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硫元素由-2价变为+4价,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故A项正确;

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水,均为氧化物,故B项正确;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个分子变化成了4个分子,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故C项正确;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故D项错误。

4.(2019,石家庄40中模拟)概念之间存在交叉、并列或包含关系。

若有关概念之间存在如图Z19所示的关系,则下列选项中的概念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C)

图Z19

M

化合物

物理变化

分解反应

N

纯净物

单质

化学变化

燃烧

Q

缓慢氧化

化合反应

【解析】图中关系表示M与N为并列关系,N包含Q。

A中化合物与纯净物不是并列关系;

B中单质与氧化物不是包含关系;

C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化学变化又包含缓慢氧化,故选C;

D中燃烧与化合反应不是包含关系。

5.(2019,泰安)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A)

【解析】纯净物里包含化合物,但纯净物和混合物没有任何关系,为并列关系,故A项错误;

化合物里包含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里包含氧化物,故B项正确;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两种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永远没交集的并列关系,故C项正确;

有些化学反应可以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例如C+O2

CO2,因此,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相交关系,故D正确。

6.(2019,吉林)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图Z110相符的是(B)

图Z110

A.MnO2中加入H2O2溶液B.Cu-Zn合金中加入稀HCl

C.CuO中加入稀H2SO4D.BaCO3中加入稀HNO3

【解析】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固体质量不变,故A项不符合题意;

Cu-Zn合金中加入稀HCl,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不反应,锌反应完后质量不再减少,故B项符合题意;

CuO中加入稀H2SO4,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减小到0,故C项不符合题意;

BaCO3中加入稀HNO3,碳酸钡能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减小到0,故D项不符合题意。

7.(2019,唐山路南区三模)常温下,往盛有一定量液体M的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N并充分搅拌。

如图Z111横坐标x表示固体N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

下列实验与图象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D)

图Z111

y

稀盐酸

铁粉

溶液的质量

纯碱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饱和澄清石灰水

生石灰

【解析】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溶液析出晶体,故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先变小,然后恢复原数值保持不变,D实验与图象不对应。

8.(2019,鄂州)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Z11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图Z112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段有沉淀生成D.F点溶液的pH>

7

【解析】图中发生反应的顺序:

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CuSO4===Cu(OH)2↓+Na2SO4。

据图判断A点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Na2SO4共2种;

E点溶液中的溶质也有CuSO4和Na2SO42种;

AB段有Cu(OH)2沉淀生成;

F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pH>

7。

9.(2019,兰州)实验室使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各物理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D)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开始的一段时间不会生成氧气,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A项错误;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固体质量逐渐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B项错误;

二氧化锰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C项错误;

固体中钾、锰元素的质量比不变,故D项正确。

10.(2019,广东)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B)

【解析】向一定量的铝片中加入稀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氢气质量不断增大,至铝片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A项图示正确。

向一定量的铝片中加入稀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铝元素反应后进入溶液中,但由于又产生了氢气,其质量增大仍然较快,至铝片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

继续加入盐酸,溶液增加的质量只是盐酸溶液的质量,图象变化会比开始时的变化更缓慢一点,B项图示错误。

向一定量的铝片中加入稀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铝片不断反应,质量在不断减少,完全反应后铝片质量为零,C项图示正确。

铝元素的质量是一定的,不管是否发生反应,其质量始终等于开始加进去的铝片的质量,D项图示正确。

11.(2019,金华)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

用温水浸泡。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

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定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的时间/s

28

12

6

4

17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象是(B)

【解析】除去奶渍所需时间越少,说明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越好,从表中数据可知在60℃的水温时,去污时间最短,说明在60℃的水温时,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都会降低。

12.(2019,昆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Z113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图Z113

A.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解析】反应后甲、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戊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由题意不能确定物质的种类,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A项和B项均错误;

根据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48∶23,故C项正确;

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为44∶27,即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4∶27,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是44∶27,故D项错误。

13.(2019,龙东)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

D.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0g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了50g-2g=48g,所以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8g;

同理可以确定二氧化碳是生成物,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5g-1g=44g;

水蒸气是生成物,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为28g-1g=27g;

由质量守恒定律,W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27g+44g-48g=23g,所以x的数值为23-23=0,故A项错误;

该反应中W和氧气减少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是生成物,该反应中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项错误;

该反应中的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44∶27,故C项正确;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

×

100%=12g,故D项错误。

14.(2019,重庆A)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在该过程中,图Z114中的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B)

图Z114

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

【解析】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发生HCl和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后Cu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①正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②正确;

HCl+NaOH===NaCl+H2O,溶质由氯化氢变为氯化钠,溶质总质量增大,CuCl2+2NaOH===Cu(OH)2↓+2NaCl,溶质由氯化铜变为氯化钠,溶质总质量减小,氯化铜反应完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因此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③错误;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除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还会生成水,故增加得多,和氯化铜反应时无水生成,增加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④正确。

15.(2019,岳阳)图Z115所示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C)

图Z115

A.图①:

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②:

向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

C.图③:

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

D.图④:

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解析】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的pH可以无限地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故A项错误;

向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的pH可以无限地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故B项错误;

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硫酸,当锌粒完成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不再变化,故C项正确;

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当溶液达到饱和时,就不再溶解KNO3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就会保持不变,且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为零,故D项错误。

16.(2019,江西)图Z116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D)

图Z116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解析】稀硫酸的pH小于7,图中起点大于7,故A项错误;

铝和锌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稀盐酸,所以当加入稀盐酸质量相同且当两种金属都没反应完全时得到的氢气质量应相同,故B项错误;

催化剂只能起到改变反应速率的作用,并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C项错误;

因氧气过量,可将镁耗尽,氧气会有剩余,且产生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故D项正确。

17.(2019,聊城)图Z117所示图象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B)

图Z117

相同质量的炭粉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空气中燃烧

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炭粉在氧气、空气中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速率较快,反应需要时间短,但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A项正确;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但是不能减小到0,B项错误;

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C项正确;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D项正确。

18.(2019,绥化)图Z118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C)

图Z118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铁和镁

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

【解析】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一接触就会生成沉淀,所以沉淀应该从零开始,故A项错误。

由于氢气来自消耗的酸中的氢元素,消耗等质量酸时产生氢气质量相同;

且等质量的铁、镁与足量酸反应时镁产生的氢气多,故B项错误。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

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

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C项正确。

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开始是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来的银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减小,之后锌与硝酸铜反应,置换出来的铜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锌,溶液的质量增大;

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继续加锌,溶液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D项错误。

19.(2019,随州改编)如图Z119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C)

图Z119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向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解析】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且生成氢氧化钙,饱和石灰水中产生浑浊,即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溶液中的溶质不断减小,A项错误;

镁比锌活泼,产生氢气的速率镁较快,产生氢气的质量比锌多,B项错误;

向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变大,C项正确;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先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因此起点应该是O,D项错误。

二、填空及简答题

20.(2019,淮安)胆矾(CuSO4•5H2O)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主要含铜和锌)为原料制备胆矾。

实验流程如图Z120所示:

图Z120

查阅资料:

氧化锌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1)废旧电池铜帽的表面常有油污,可用洗洁精预先除去,洗洁精在除去油污的过程中起__乳化__作用。

(2)“碱溶”步骤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多种措施,如搅拌、__加热(或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__等。

(3)“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CuO+H2SO4===CuSO4+H2O__。

(4)“灼烧”完全(已充分反应)的判断依据是__固体质量不再增加__。

【解析】(3)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4)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锌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锌,所以“灼烧”完全(已充分反应)的判断依据是固体质量不再增加。

21.(2019,上海)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下表是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169

  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变大__(选填“变大”或“变小”)。

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11∶10__,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