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94332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区域地理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区域地理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区域地理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区域地理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区域地理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区域地理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区域地理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区域地理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区域地理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5.该地貌的对当地的影响有〔〕

A.不利于开展旅游业B.交通建立更加容易

C.农业用水充足D.多地质灾害

图6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读图答复6~8题。

6.该地区最可能是〔〕

A.云贵高原B.松嫩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淮海平原

7.该地区7、8月潜水位较低,原因是〔〕

A.受准静止锋控制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受气旋控制D.处于夏季风背风坡

8.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承受补给最多时,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C.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

D.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

9.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B.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

C.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10.根据海外市场的需要,闽南三角地区建立了农业出口商品基地,不属于那里的产品有〔〕

A.木材B.蔬菜C.花卉D.水果

读以下图,答复11~13题。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兴旺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1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开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兴旺,需水量大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缺乏

③污染浪费严重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15.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暴雪B.沙尘暴

C.咸潮D.赤潮

16.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

A.3条B.4条

C.5条D.2条

读右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18.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

A.煤炭B.机械产品C.棉花D.粮食

19.以下图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A.①油菜 

②水稻 

③冬小麦 

④甜菜B.①水稻 

②甜菜 

③油菜 

④冬小麦

C.①甜菜 

②冬小麦 

③水稻 

④油菜D.①冬小麦 

③甜菜 

④油菜

20.纵贯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铁路干线是〔〕

A.京广线B.京哈线C.京哈一京广线D.焦柳线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

分析表息,答复21~22题。

时间

6月~9月

9月~次年6月

农作物种植

玉米

小麦

21.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B.黄淮海平原C.鄱阳湖平原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22.该地区开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B.地形、水源C.旱涝、盐碱D.光照、风沙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公元627年8月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于631年10月到达摩揭陀国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学习。

645年2月,回到长安。

图3为玄奘取经路线图,答复23~24题。

23.长安所在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

A.断层  B.向斜成谷

C.冲积平原   D.缓斜平原

24.玄奘跋涉途中〔〕

A.从长安至碎叶途中,降水始终减少

B.从碎叶至曲女城途中,气温不断升高

C.到达那烂陀时,当地盛行东南风

D.返回长安时,当地河流水位处于全年较低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

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说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开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平安问题。

据材料答复25~27题。

世界平均

中国平均

河西走廊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

海河流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30%

20%

92%

79%

80%

95%

25.以下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水资源可利用量均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26.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A.降水总量少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浪费更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

27.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违背可持续开展区际公平原那么的是〔〕

A.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日益加剧B.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C.地下水逐渐增加,水循环加快D.植被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图5“黄河干支流局部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图中IV—V—VI,水质从优到劣〕〞,完成28~30题。

28.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工业布局较少

B.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

D.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29.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

A.平均流量明显加大B.地势逐渐降低

C.含沙量显著增大D.结冰期逐渐变短

30.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表达是()

A.河套平原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B.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开展航运

C.以上河段进展水能梯级开发D.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二、综合题:

(共40分)

31.〔10分〕读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中地区是我国__________工业基地;

图中容反映出本地区开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是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试分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9分〕读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

 

〔1〕巴丹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分别是我国的第三和第四大沙漠。

近年来,两沙漠已有多处连在一起,呈“握手〞之热,这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城市P兴起的原因是〔〕〔1分〕

A.交通B.科技C.资源D.政策

〔3〕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

甲、乙、丙三地区中开展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是__________。

〔2分〕

〔4〕贺兰山不仅是西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限和水源修养林业,而且对乙农业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表现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9分〕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答复以下问题。

〔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3分〕

〔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原因。

36.(12分)读以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1〕从地形、气候、水文三个方面说明图示区域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6分)

(2)指出图示地区不同地域适宜开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分)

(3)西辽河流域是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如果过度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对该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高二地理答题卷

31.〔10分〕〔1〕________________,(1分)

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制约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2.(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9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地理参考答案

1—10CBBBDCBCDA11—20CBCDCCCACC21—30BCADCDBDBC

31.〔10分〕〔1〕京津唐(1分)

有利条件:

铁路、海运等交通条件便利;

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丰富(2分)

制约因素:

水资源短缺(1分)

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

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小②社会原因:

经济兴旺,人口稠密;

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2)有利条件:

①位于渤海沿岸,有适于晒盐的平坦海滩;

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旱严重、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32.〔9分〕〔1〕自然原因:

连年干旱导致植被稀疏,在强劲的西北风的作用下,巴丹沙漠向南流动人为原因:

滥采、滥牧导致植被破坏〔4分〕

〔2〕C〔1分〕〔3〕小麦乙〔2分〕

〔4〕阻挡沙漠入侵阻挡寒潮侵袭〔2分〕

33.〔9分〕〔1〕南岭武夷山脉〔2分〕

〔2〕武夷山脉东侧降水量大于西侧降水量〔1分〕因为山脉东侧距海近,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山脉西侧距海较远,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2分〕。

〔3〕E地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1分〕,主要受地形影响〔1分〕F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1分〕,主要受海洋影响〔1分〕

34.〔12分〕〔1〕地形:

西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气候: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枯燥,夏季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

气温日、年较差大,大陆性强。

水文:

河流众多,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有冰期;

地下水丰富。

〔2〕大兴安岭地区开展林业,山麓及丘陵地带开展畜牧业,灌溉条件较好的东部平原开展种植业,河流水库开展水产养殖业〔3分〕

〔3〕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

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