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原试题H7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
《大学马原试题H7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马原试题H7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的过程
D.主观真理向客观真理转化的过程
9.马克思曾经指出,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了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浪费。
对一个国家来说,奢靡之风抬头,如同衰亡的种子破土,政权的倾覆与事业的衰败往往由此而始。
由此,我们一定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扫除。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D,
10.资本主义工资最基本的形式是
A.效益工资
B.计件工资
C.浮动工资
D.计时工资
11.时间的一维性指时间的
A.无限性
B.有限性
C.客观实在性
D.不可逆性
12.构成商品价格基础的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商品供给
D.商品需求
13.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被推翻。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14.19世纪德国哲学家杜林认为,“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一观点
A.否认了矛盾的客观性
B.承认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C.承认了矛盾的斗争性
D.夸大了矛盾的统一性
15.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交换时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的是
C.供求关系
D.自然属性
16.工作“一刀切”的方法是否认了
17.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频发期。
在这样的条件下,不改革不行,因改革而出现大的震动也不行。
可行的办法就是试点先行.投石问路,找准了方向,再逐步推开,把经实践检验确实行之有效.能够推而广之的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转化为普遍遵循的政策和法律。
这种工作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18.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是
A.人身依附关系
B.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
C.平等互惠的关系
D.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19.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D.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
20.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21.老子曾说过: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分离的
2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23.不必讳言,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道德诘问屡见不鲜,行为失范时有发生……但是,“最美者”用他们最美的行为,社会公众用他们对“最美者”的赞美告诉我们:
道德之光,人心向善,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社会的常态。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影响事物的性质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一个总特征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C.认识是物质到思想的过程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5.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6.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27.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进行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28.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29.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30.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于
A.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
B.社会实践的需要
C.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D.事物内部矛盾的变化
3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
标准答案:
D
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32.在生产关系诸方面内容中,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
C
A.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B.产品的分配关系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D..产品的交换与消费关系
33.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技革命
3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
A.社会意识的内容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可以不受社会存在发展的影响
C.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D.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程度
35.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A.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
B.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36.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3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人民民主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
38.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39.(D)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A.亚里士多德哲学
B.柏拉图主义
C.新柏拉图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40.“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B)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4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42.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固定资本折旧的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D.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问题
43.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
A.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B.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C.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D.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所规定的
4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46.真理就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认识关系
C.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4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48.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B.工具的制造并使用
C.自然界自身的作用
D.人的实践活动
49.“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
A.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
C.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
D.揭示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50.《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近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可见,慧能认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人的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5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52.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A.人民群众和英雄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同等的
B.人民群众可以改变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C.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53.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5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55.我国古代有一句名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从哲学角度来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D.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三、多选题
56.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文化建设是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社会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体现在:
ACD
A.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没有直接的关系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定要和经济发展保持一致
D.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要加强社会文化建设
57.下列说法体现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是(2.0分)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ABD,
58.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意指(2.0分)
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
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
D.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BCD,
59.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代表大会报告指出:
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这一论断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2.0分)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C.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C,
60.马克思指出: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这里讲的三个循环是指(2.0分)
A.生产资本循环
B.货币资本循环
C.流通资本循环
D.商品资本循环
61.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2.0分)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CD,
6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2.0分)
A.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B.它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C.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D.它是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依据
63.在产业循环中处于流通领域的资本包括(2.0分)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商品资本
D.货币资本
6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2.0分)
A.长期的历史过程
B.隐蔽的历史过程
C.曲折的历史过程
D.复杂的过程
ACD,
6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是(2.0分)
A.不受任何社会条件的制约
B.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6.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错
67.经济全球化:
ABCD
A.使世界生产力的得到了发展
B.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C.使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对别国经济的依赖
D.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68.一般来说,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但有的国家中出现了将新鲜空气罐装出售的事情,空气之所以能够成为商品,依据在于(2.0分)
A.人们不能从大自然中获得新鲜空气
B.罐装空气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C.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制容器中要经过人们的劳动
D.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
6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是因为:
ABD
A.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B.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C.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D.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70.下列体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辩证关系的有:
A.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B.人可以借助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事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
C.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的五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自然规律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71.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对
72.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要不断变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7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是相互排斥的。
74.“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75.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CD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76.人们在剧场欣赏某一悲剧,有人听之入神,有人听之乏味,有人为之悲泣,有人不为所动。
这种意识反映的不同是由于:
A.人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的欣赏能力不同
B.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
C.人们当时的主观精神状态不同
D.人们的阶级地位不同因而情感不同
77.“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
”这句话意味着:
BCD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意义
78.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79.主观辩证法是指:
ABC
A.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B.辩证的思维
C.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
D.唯心主义辩证法
80.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C.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
D.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就一定合理
81.唯物主义哲学经历的基本阶段或基本形态是:
A.古希腊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8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四、判断题
83.%40%20%
考生得分构成比例图
单选题0.0分
多选题0.0分
判断题0.0分
84.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true,
85.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
false,
86.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所以只要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就必然存在商品生产。
87.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恒动无静的。
88.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89.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90.%40%20%
91.%40%20%
92.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93.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9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95.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9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97.“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统一关系。
98.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99.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着的物质。
100.矛盾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