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9254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Word文件下载.docx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6、(原创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进士即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举进士 

,指参加进士科考试。

B. 

谏议大夫,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

隋唐仍置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另设补阙和拾遗。

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C. 

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唯一名号,如高祖、明宗、太宗。

D.字指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

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

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

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

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8.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

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

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

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

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

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

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

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

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9.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古人有名有字。

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所取,以便和人交往时用来自称。

B.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

C.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

D.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

“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出,指京官外任;

除,指授予官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

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13、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从材料看,在我国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主要是祈盼()

A. 

婚姻美满 

合家团圆 

健康长寿 

D. 

子嗣兴旺

14、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本纪 

世家 

列传 

15、《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16、下列关于古代音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

B.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被称为“雅乐”。

C.《阳春》、《白雪》都是古代秦国的歌曲名。

D.《六幺》是唐朝有名的古筝曲名。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景泰都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如宣德炉,即明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

景泰蓝,即明景泰年间盛行的工艺美术品。

B.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例如宋代的包拯(包公)就做过御史,他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著称。

C.古人对身故的描述,常见的就是“卒”,早亡一般用“殇”,帝后级别用“崩”,称诸侯或有爵位有封号的大员死去为“?

薨”。

D.庙堂:

中国古代用来供奉死去的皇帝的地方叫太庙,太庙的殿堂就叫庙堂,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中的“庙堂”便是。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在句中指幼年失去父亲,类似这种委婉的说法还有“失怙”指失去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B.国子,本来指国子监这一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在句中指所立皇太子。

C.疏,有时指对古书的旧注做进一步解释,在句中指的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的意见书。

D.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处所。

“祠”左旁“示”表示向神灵出示呈现的祭品等。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B.“庠序”指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

C.举人是古代参加县、府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

D.龆龀是指儿童换牙,也代指童年或儿童。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

B.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

D.乘传是乘坐驿车。

传,驿站的马车。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

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

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

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

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

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

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D.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袭爵,继承爵位。

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

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B.草制,草拟制书。

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C.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

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还需要辞官。

D.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

文中的“陪葬”指一种恩宠。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佑,指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

“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

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

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妹,就是堂妹。

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

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

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

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26.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

B.擢,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

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

升、晋、迁、陟、加等。

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父母忧是居父母之丧,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

居忧也可指遭遇亲人离世。

B.亲迎,指“迎亲”,是古时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为古代汉族婚娴礼仪六礼之一。

C.琪踞,即“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简称箕或踞。

这是一种轻慢的姿态。

D.在封建社会,帝王年号常用来纪年,如泰始、天监等。

年号在用词上多有祈福、歌颂之意。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史为中国古代官名,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B.帷幄原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帷幔,此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

C.委质原指卑幼往见尊长,放下礼物而退出;

此指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D.农桑本指种地与养蚕,后来泛指农业生产。

劝课农桑就是指导农业生产。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