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下册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9207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上下册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下册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下册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下册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下册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上下册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教版八年级上下册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上下册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八年级上下册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脊椎动物:

体内有脊柱

体表特征

呼吸器官

生殖方式

其他

鱼类

身体呈流线型、两侧大多有侧线、被覆鳞片

卵生

鲫鱼、鲨鱼、海马

四大家鱼: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

两栖类

皮肤裸露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

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类群,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爬行类

一般覆盖有鳞片或甲

蜥蜴、壁虎、玳瑁、扬子鳄

真正陆生

鸟类

身体大多呈流线型、被覆羽毛

鸡、鸭、鹅、鹦鹉、鸵鸟、企鹅

哺乳类

一般有体毛

胎生、哺乳

象、海牛、鲸、蝙蝠

生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4.我国的珍稀植物: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等。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

我国珍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外,还有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

5.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有弊)

有无细胞结构

有无成形细胞核

营养方式

代表生物

病毒

无(蛋白质+核酸)

——

无限增殖

寄生

爱滋病病毒、

禽流感病毒

细菌

分裂生殖

腐生、寄生

结核杆菌、甲烷菌

真菌

有(单细胞或多细胞)

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

酵母菌(单)、木耳、

霉菌(多)

6、生物分类依据:

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把生物化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原则:

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就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虎和豹的亲缘关系比虎和猫的亲缘关系更近)

第15章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包括3个方面:

(1)物种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

其中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的体现。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如提供食物

(2)间接价值。

如净化环境,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

(3)潜在价值。

如开发新药。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只要原因有:

(1)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2)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4)外来物种入侵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1)就地保护。

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如建设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3)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地措施。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1.生命的起源:

(1)原始大气成分:

水蒸气、氢气、甲烷、氨、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2)原始生命起始于原始海洋!

(3)米勒的实验:

生命诞生:

第一步: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第二步:

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第三步:

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2、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它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始祖鸟”化石是爬行类进化为鸟类的典型证据。

3、植物进化的历程:

藻类植物—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动物进化的历程:

单细胞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

哺乳类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被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其核心内容是: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两种,但是环境选择是定向的)

5、赫胥黎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起源于森林古猿。

古猿头骨化石是猿人同祖的证据之一。

人的进化经历四个阶段: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6、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第 

17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和植物区别:

动物通过运动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2、运动结构:

鱼----鳍;

鸟类----翼;

昆虫----翅膀;

爬行动物-----四肢;

草履虫----纤毛;

变形虫----伪足。

3、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骨和骨连结共同构成了骨骼);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和舒张,牵拉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运动。

)骨——杠杆作用;

关节——支点作用;

骨骼肌——动力作用。

4、当人屈肘时,肱二头肌要收缩,肱三头肌要舒张。

当人伸肘时,肱二头肌要舒张,肱三头肌要收缩。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

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

5、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

6、 

动物的能量来源是间接是食物,直接能量来源是ATP。

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18章 

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

①觅食行为 

② 

防御行为:

保护色(变色龙);

拟态(枯叶蝶、尺蠖);

警戒色(黄蜂、毒蛙) 

③生殖行为:

求偶、占区、筑巢、交配、孵卵、育雏 

④其它:

迁徙行为、洄游行为、冬眠行为、攻击行为、节律行为 

⑤社会行为:

动物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白蚁、蜜蜂) 

3、先天性行为:

(本能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例子: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婴儿喝奶、 

小鸭游泳、动物哺乳。

4、学习行为:

(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海豚的顶球,转圈和跳跃,蚯蚓走T字迷宫,小狗做算术,大山雀偷喝牛奶,大猩猩钓白蚁。

5、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形成的后天性行为越复杂。

6、动物的行为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的调控。

第19章 

生态系统

1、①生态系统概念:

在一定地域,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②组成成分:

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③营养结构: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的结构叫食物链。

如:

植物→兔→狼 

(生产者(如植物)构成第一营养级,草食动物(如兔)构成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如狼)构成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④ 

能量流动: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流动特点:

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⑤物质循环:

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二氧化碳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

二氧化碳。

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含碳有机物。

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是通过光合作用完成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来源是:

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煤石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⑥ 

分类:

水域生态系统:

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包括林地生态系统(森林、人工生态系统等)和草地生态系统(草原、人工牧场生态系统等) 

2、生物富集 

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的物质浓度沿着食物链不断增加的现象。

处于食物链最终点的生物该物质的浓度最高。

3、生物圈:

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4、生态平衡:

在一定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它们之间及其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称为生态平衡。

特点:

动态的、相对的。

原理:

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一般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一)生物的生殖方式

1、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

(精子+卵细胞→受精卵,受精卵→新个体。

后代的特点:

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

开花、传粉、受精、结果、产生种子)

2、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3、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比较

(1)有性生殖

优点:

易于产生变异,后代适应环境能力强。

缺点:

不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2)无性生殖

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后代适应环境能力差。

(二)植物的无性生殖:

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此外还有压条、组织培养。

1、嫁接:

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1)嫁接的类型:

枝接、芽接。

(2)嫁接的关键: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确保接穗成活。

(3)嫁接后性状的表现:

嫁接后的植物性状表现为接穗的性状。

2、组织培养的优点:

可在短时间内培育大量新个体;

可培育无毒品种;

易于诱导变异。

(三)受精过程:

A、柱头上的黏液刺激落在其上的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B、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直达胚珠

C、花粉管末端破裂,其内的精子释放出来

D、在胚珠里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果实、种子的形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受精卵→胚

注:

果实=果皮+种子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变态发育的类型:

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

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代表生物:

家蚕、蜜蜂、蝶、蝇、蛾、蚊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

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蝉等。

昆虫蜕皮,蜕去的是外骨骼(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生长),如金蝉脱壳。

3、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生物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体内受精、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有蛹期

蝗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无蛹期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1、青蛙的生殖过程:

求偶→雌雄蛙抱对→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

2、青蛙的发育过程(变态发育):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及作用:

(1)起保护作用的结构:

卵壳、卵壳膜、卵黄膜

(2)与呼吸有关的结构:

①卵壳上的气孔:

保证胚胎发育时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②气室:

储存氧气供胚胎发育

(3)提供营养的结构

①卵黄: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主要结构

②卵白:

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

(4)卵细胞的组成

①胚盘(内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②卵黄、③卵黄膜(卵细胞的细胞膜,可保护卵细胞)。

2、鸟类的生殖过程:

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

(所有鸟类生殖的必经阶段:

求偶、交配、产卵)。

第二十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1、遗传:

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2、变异:

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

(二)生物的性状(基因控制性状)

1、概念:

指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2、验证“基因控制性状”:

转基因超级鼠实验

(1)转基因技术:

将某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的基因中。

(2)转基因生物:

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生物。

(3)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结论: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亲代遗传给后代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3、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两同”、“一不同”)。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兔子的白毛和黑毛、舌头能卷和不能卷发、大拇指能弯曲和不能弯曲等。

(三)基因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在亲子代间传递

基因在亲子代

间传递的桥梁

1、染色体、DNA和基因

(1)染色体:

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基因: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染色体和DNA关系示意图: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数目=DNA数目

(四)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和基因数目

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对(46条),含有46个DNA分子,数万对基因。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是单个存在的。

(五)男、女体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体细胞(23对)

生殖细胞(23条)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男性

22对

1对(XY)

22条

1条(X或Y)

女性

1对(XX)

1条(X)

1、体细胞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2、生殖过程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N(体细胞)→N(生殖细胞)→2N(受精卵)

3、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4、生男生女由男性决定(或由精子的类型决定)!

5、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各为50%!

因为男性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一种含X染色体的精子,一种含Y染色体的精子),而女性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卵细胞与两种精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解释

2、表现型2种,高茎:

矮茎=3:

1基因型3种,DD:

Dd:

dd=1:

2:

1

3、性状分离:

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4、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1)根据比例3:

1(3份为显性,1份为隐性)

(2)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

5、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两个显性基因(如DD)→显性性状;

(2)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Dd)→显性性状;

(3)两个隐性基因(如dd)→隐性性状。

(七)禁止近亲结婚

1、近亲: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减少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

3、常见遗传病:

红绿色盲、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愚型)、血友病等。

(八)生物的变异

1、变异的类型

(1)可遗传变异: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给后代。

如红绿色盲。

(2)不可遗传的变异: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给后代。

如经常在太阳底下工作的人,皮肤黝黑。

(注:

变异根据其对生物是否有利,还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人工选择育种(高产奶牛)

(2)杂交育种(高产抗倒伏小麦)

(3)诱变育种(太空椒)

3、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第九单元生物技术

第23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常见的发酵产品与相应的微生物:

酒酿----酵母菌,酸奶---乳酸菌;

水果放久了有酒味-酵母菌,果酒变酸-乳酸菌。

2、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1)化工产品:

如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

(2)医药产品:

如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等)、维生素等

(3)食品和饮料:

如酱制品、酒类、饮料等

3、食品腐败的原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引起。

4、适当的保存食品的方法

食品保存的原理:

抑制或杀死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食品保存的方法―传统方法:

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现代方法:

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利用溶菌酶。

第24章 

现代生物技术

1、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基因工程:

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转基因技术:

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转基因动植物:

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

转基因抗虫烟草培养:

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杀虫毒素基因转入普通烟草细胞的细胞核中,从而培育出有抗虫特性的烟草新品种。

2、 

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细胞工程:

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

3、克隆:

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无性生殖)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

(1)母羊A提供细胞核、母羊B提供细胞质、母羊C提供胚胎发育场所。

(2)多利羊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和母羊A一模一样。

(3)原因:

多利羊获得的是母羊A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4)多利羊与以往的克隆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它的细胞核来源于高度分化了的体细胞-乳腺细胞,而不是早期的胚胎细胞。

3、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

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

1)转基因食品;

2)克隆人(理论可行,但是实际有争议);

3)生物武器。

第十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二十五章疾病与免疫

(一)传染病:

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如蛔虫病(寄生虫性传染病)、肺结核(细菌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传染病)等。

(二)病原体: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1、传染源: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

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注意区分病原体和传染源!

(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

2、切断传播途径:

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带口罩出门等;

3、保护易感人群:

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保护、杀菌、清扫异物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主要是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3、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产生抗体,消除病原体——抗原】。

1、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对人体来说,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异种动物的血清、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等都可以是抗原。

2、抗体:

是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病原体(抗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3、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一定的抗体只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即抗原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二)免疫的类型

免疫的类型

特点

构成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

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后天性免疫)

出生以后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第三道防线

接种疫苗是接种抗原接种血清是接种抗体!

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按照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疫苗。

(例如接种百日咳、白喉、百白破疫苗)

(三)免疫的功能

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2、消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四)过敏反应:

当人体抵抗抗原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海鲜、粉尘等)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五)艾滋病

1、全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侵犯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2、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

3、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

4、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静脉注射、不安全性行为、输入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或血液制品、使用未消毒艾滋病人用的注射器等传播。

5、易感人群:

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6、预防措施:

(1)不吸毒,不共用注射器;

(2)不和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

(3)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4)进行性行为时,须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5)保持单一性伴侣。

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共进餐以及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第二十六章珍爱生命

(一)安全用药:

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险。

(二)药物的分类

1、处方药:

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OTC):

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

(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以及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四)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按压与吹气的比例是30:

2)

4、出血的类型和止血方法

出血类型

止血方法

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红色,从伤口渗出

一般能自行凝固止血或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静脉出血

血液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远心端处压迫止血

动脉出血

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近心端处压迫止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