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911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0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拟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虚拟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虚拟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虚拟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虚拟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虚拟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

《虚拟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拟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虚拟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

虚拟银行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虚拟银行行业分析报告

一、香港金管局准备发放虚拟银行牌照3

二、虚拟银行的市场定位5

三、虚拟银行的竞争力8

四、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9

五、结论12

香港金管局准备发放虚拟银行牌照。

金管局于2017年9月公布在香港引入虚拟银行,并在2018年2月及5月两度修订《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

虚拟银行牌照申请在8月31日截止,有29家机构已向金管局递交申请书,据媒体报导金管局预期将会在今年年底至明年第一季完成审批,首批虚拟银行牌照可能逹到8张至10张。

虚拟银行的市场定位。

虚拟银行在外国已经有超过20年的经验,香港金管局亦在2000年发出《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

虽然大部份的香港传统银行在过去数年都已经把系统全面升级,建立了全面的在线金融服务平台,但是薪酬,租金及设备等分行网络运营成本依然占总成本的三分二。

虚拟银行没有实体分行,有机会进一步压低固定运营成本,能收取比传统低的服务费。

金管局认为虚拟银行应该面向零售客户和中小型企业,提供普及的金融服务。

然而,我们认为香港不能直接套用外国的经验,外国的第一代虚拟银行是用新的服务方式拓荒新的市场,而香港未来的虚拟银行将会一开始便需要面对来自传统银行已发展的在线业务的激烈竞争。

香港的虚拟银行的定位可能是:

(1)找到新的突破点去抢占传统银行的固有市场,或是

(2)成为助力其他金融业务发展的工具。

虚拟银行的竞争力。

我们期望虚拟银行能够利用创新科技减省重复的工作,专注标准化借贷和支付领域,提供比传统银行更快捷更便宜的零售银行服务。

在监管框架的层面,虚拟银行需要应付比传统银行严格的要求,不但须要遵守适用于传统银行的同一套监管规定,企业亦要在申请虚拟银行牌照时另外一并递交退场计划。

另外,金管局认为虚拟银行不应设立最低户口结余要求或征收低户口结余收费。

我们预期首批虚拟银行将会由具备多年传统银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领导,香港首批虚拟银行的商业模式亦可能倾向保守,结果很可能是部份创新能力不高的虚拟银行只能透过发动价格战去争夺市场份额。

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

根据外国的经验,虚拟银行往往要提供比传统银行高的存款利率。

如果新的虚拟银行单纯依靠较高的存款利率或较低的收费作争武器,将对银行净息差施加下跌压力,拖累香港银行业的收入。

在过去2年,香港零售银行业的收入结构从非利息服务费转向借贷融资业务,我们预期香港零售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比有可能继续下降,收入结构可能会进一步向借贷融资业务偏移。

结论。

对于非银金融机构和科企,虚拟银行牌照是发展全面的金融业务的入场券。

可是现阶段信息非常有限,我们无法有效分析虚拟银行牌照能带来多少利益。

关注正在申请虚拟银行牌照的中小型的非银金融类股票的消息,包括中新控股和时富金融。

一、香港金管局准备发放虚拟银行牌照

金管局于2017年9月公布一系列措施,推动香港迈向「智慧银行新纪元」,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在香港引入虚拟银行,并在2018年2月及5月两度修订《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

虚拟银行牌照申请在8月31日截止,有29家机构已向金管局递交申请书,据媒体报导金管局预期将会在今年年底至明年第一季完成审批,首批虚拟银行牌照可能逹到8张至10张。

超过70间机构曾表示希望在香港经营拟银行,当中包括传统银行、支付服务商、网贷平台、电商巨头等等。

金管局表示有兴趣创办虚拟银行的企业在8月31日之后仍可继续提交牌照申请,但它们的申请将会在较后时间才被处理。

综合媒体的报导,部分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是合作申请虚拟银行牌照,据报导中国银行是和京东合作,东亚银行是和Airwallex合作,AMTD是和小米合作,时富金融是和四方精创合作。

部分巨企,例如渣打银行和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则会独力申请牌照。

二、虚拟银行的市场定位

虽然这是香港首次发出虚拟银行牌照,但虚拟银行其实并不是新事物,在外国已经有超过20年的经验,甚至香港金管局本身亦曾经在2000年发出《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

香港的传统银行业在过去几年也投入了以上亿元的资本开拓网上银行业务,发展渐趋成熟,例如星展香港就有35%的新客户是来自数码渠道。

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INGDirect是虚拟银行的先驱,主力发展个人及小微企贷款,楼房按揭,零售投资产品等。

INGDirect是一间纯粹的在线零售银行,没有实体分行,大量节省职员薪金、租金、设备等成本。

凭借较低运营成本的优点,INGDirect在欧美国家迅速扩展,可惜控股企业ING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受到严重打击,最终需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各地的INGDirect拆售给其他金融机构,例如CapitalOne在2011年以90亿美元收购INGDirectUSA,Scotiabank在2012年以31亿加元收购INGDirectCanada。

INGDirect的经验证明了虚拟银行的商业模型是能够成功的,INGDirect的业务被高价收购则显示传统银行希望把握在线金融服务的高速增长,急于建立成功的在线平台。

虽然大部份的香港传统银行在过去数年都已经把系统全面升级,大量利用科技减少人的工作,同时建立了全面的在线金融服务平台,但是薪酬,租金及设备等分行网络运营成本依然占总成本的三分二。

下图2归纳了4间以聚焦香港本地市场的传统银行2018年上半年的几项财务数据,包括中国银行香港(2388.HK),恒生银行(11.HK),东亚银行23.HK)和大新银行(2356.HK)。

薪酬是最主的支出项目,占总支出的50%-68%,租金及设备占总支出的12%-15%(图3)。

虚拟银行没有实体分行,有机会进一步压低固定运营成本,能收取比传统低的服务费。

金管局认为虚拟银行应该面向零售客户和中小型企业,提供普及的金融服务。

外国的经验似乎支持金管局的说法。

在印度,Amazon的AmazonPay正积极吸收小额存款,用户可以每月存入10,000卢比(约140美元),并且Amazon会派员到户接收存款。

然而,我们认为香港不能直接套用外国的经验,外国的第一代虚拟银行是用新的服务方式拓荒新的市场,而香港未来的虚拟银行将会一开始便需要面对来自传统银行已发展的在线业务的激烈竞争。

香港的虚拟银行的定位可能是:

(1)找到新的突破点去抢占传统银行的固有市场,例如利用大数据计量风险和快速审批的借贷,或是

(2)成为助力其他金融业务发展的工具,例如作为在线支付服务和在线理财服务背后的融资结算平台。

根据金管局数据,香港银行体系2018年7月总存款为129,455亿港元,总贷款及垫款未偿还余额为97,735亿港元(图4)。

其中港元存款占总存款52%(图5),在香港境内使用的贷款及垫款占总未偿还余额的70%(图6)。

住宅按揭贷款是香港零售银行业的最主要业务之一,2018年7月住宅按揭贷款占总贷款及垫款未偿还余额的13%。

香港住宅楼房买卖的信息都是公开的,金管局对按揭贷款的首付比率和借贷人的还款能力都有严格限制,因此银行在住宅按揭贷款业务所承担的风险极低,按理相关的审批应该高度标准化和简便,现实却是住宅按揭申请者往往要等上数天甚至数周才获得正式批核,我们认为审批住宅按揭贷款的效率有提高的空间。

我们估计审批效率的瓶颈可能是银行刻板的部门分工和繁琐的内部文书查核,令审批工作复杂化。

我们认为大量采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和大数据的虚拟银行将能够提升住宅按揭及其他标准化的贷款的审批效率,让客户可以快捷方便提取借款,虚拟银行有机会从传统银行抢占市场份额。

三、虚拟银行的竞争力

我们期望虚拟银行能够利用创新科技减省重复的工作,例如用聊天机械人(chatbot)和人工智能处理开户和数据查核,大幅度压缩流量大而简单的工作的平均固定成本,专注标准化借贷和支付领域,提供比传统银行更快捷更便宜的零售银行服务。

在监管框架的层面,虚拟银行需要应付比传统银行严格的要求。

根据金管局的指引,虚拟银行不但须要遵守适用于传统银行的同一套监管规定,包括3亿港元最低缴足款股本规定。

企业亦要在申请虚拟银行牌照时另外一并递交退场计划,具体规划如果不幸虚拟银行结业的客户资金退还方案。

在今年2月到3月的咨询阶段,有意见指不应要求虚拟银行遵守这项不适用于传统银行的规定,并要求金管局就退场计划涵盖内容提供更多指引,但金管局在今年5月坚定要求申请人递交退场计划,并指海外监管当局对虚拟银行也有类似的要求。

另外,金管局认为虚拟银行不应设立最低户口结余要求或征收低户口结余收费。

有数间科技企业曾经向金管局表达意见,认为低户口结余账户将会对虚拟银行构成负担,影响到它们的商业运作模式。

金管局解释引入虚拟银行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金融业借助科技平台减低吸纳客户的成本,所以维持虚拟银行不设立最低户口结余的要求。

另一方面,具备银行业监管知识的管理人员本来就不多,能够应付更严格更复杂的监管要求的专才就更稀有。

我们预期首批虚拟银行将会由具备多年传统银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领导。

考虑到经验和专业知识领域的局限,我们认为香港首批虚拟银行的商业模式亦可能倾向保守,结果很可能是部份创新能力不高的虚拟银行能提供的服务跟传统银行差别不大,只能透过牺牲收益发动价格战去争夺市场份额。

四、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

根据外国的经验,虚拟银行吸纳零售存款的渠道有限,往往要提供比传统银行高的存款利率。

香港零售银行净息差在2008年金融海潚后急跌,最近几年一直在1.3%到1.5%之间徘徊(图8)。

由于港元和美元挂钩,理论上香港的利率政策必然会追踪美国利率。

美国联储局自2015年至今已经7次上调利率,香港的银行并没有跟随上调存款利率,结果是净息差轻微扩阔。

可是市场预计美国利率会在今年下半年再调升2次,合共增加0.5%,国际游资持续从香港流走到其他地区,迫使金管局在过去5个月多次入市接收港元卖单,香港银行体系结余从今年4月的接近1800亿港元大幅下降到少于800亿港元(图9),资金流动性减弱将会迫使银行上调存款利率。

我们预期在今年下半年香港银行利率最少需要上调2次,银行存贷利率差将会收窄,如果新的虚拟银行单纯依靠较高的存款利率或较低的收费作竞争武器,将对银行净息差施加下跌压力,拖累香港银行业的收入。

在过去2年,香港零售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比上升,但是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比却收窄,收入结构从非利息服务费转向借贷融资业务(图10)。

如果未来虚拟银行真的使用低价格甚至免费服务作为吸引新客户的主要手段,我们预期香港零售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比有可能继续下降,零售银行的收入结构可能会进一步向借贷融资业务偏移。

五、结论

虚拟银行将会是非银金融机构和科企发展金融业务的新机遇,却同时会对香港传统银行业的营收构成负面影响。

虚拟银行在固定成本方面有着结构性的优势,但严格的监管要求会对虚拟银行的商业模式构成限制,有机会把虚拟银行导向采用保守的商业策略,最坏的情况是部份虚拟银行以提供低价服务作为唯一竞争手段,触发恶性的价格战。

对于非银金融机构和科企,虚拟银行牌照是发展全面的金融业务的入场券。

可是现阶段信息非常有限,只有部份申办虚拟银行的企业公开了初步发展方向。

在申办企业拿出详细发展策略和金管局公布发牌准则之前,我们无法有效分析虚拟银行牌照能为这些企业带来多少利益。

我们在上图10可以粗略计算出香港零售银行的资产回报率,一年的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总和,扣减一般及行政支出后,回报率大约是总资产的2.5%。

香港的零售及商业银行在2018年7月的总贷款和垫款未偿还余额是97,735亿港元。

以2.5%推算,整个行业一年的营业利润大约是2,400亿港元(相等于约300亿美元)。

中国两大科企巨头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市值都超过30000亿港元,中国最大非银金融股的中国平安保险的市值也有13000万亿港元,比整个香港银行业的利润还大几倍到十几倍,所以我们认为香港虚拟银行的发展对这些巨企的股价影响不大。

我关注正在申请虚拟银行牌照的中小型的非银金融类股票的消息,其中包括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