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8614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中国经济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解读中国经济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解读中国经济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解读中国经济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解读中国经济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中国经济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

《解读中国经济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中国经济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读中国经济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

3、各国政府都必然为国民的利益为先,例如美国政府的使命是:

Governmentofthepeople;

bythepeopleandforthepeople.也就是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是为捍卫人民利益而生。

换一句话说,别国人民为次,如在竞争中速了,只能怪看得不够远、急功近利、怪技不如人;

4、看待任何事,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论,看待任何事情都应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会得出不同结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大兴土木、耗费国力,有人认为他是历史的罪人,是中国文明倒退,也可以认为他为中国民族的统一立下了丰功伟绩的帝王。

5、对一个国家经济,今天的因是昨天的果。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的许多难以为继的事情,企业、个人、政府曾经有杀鸡取卵行为,未来要面对一系列后遗症。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6、我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教授学者,不讨论学术话题也不会研究政府应该如何做,只是意图推测政府将如何做,帮读者预估效果和解析未来市场的变化。

对中国未来经济的预测

中国未来经济主旋律是为过去埋单。

一系列政策遇到的难题是过去把现在的空间都用光了,要不就是效果不好、要不就是负面作用太大,政府将面对的最大挑战,能成功解决可能性很低。

对于任何经济体经济能否持续、良性地发展必须遵守三个原则,否则后遗症肯定来临,没有遵守下列原则,则肯定要偿还欠账。

∙建立均衡财富分配体系非常重要。

经济财富分配系统的公平与效率对经济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犹如人身上的器官和血管,有些地方失效或者堵塞最终会令药物任何政策无法到达病根,政策无法针对问题症结改善就失去了效果、或者后遗症巨大。

∙一个国家经济要好,要求有数量巨大的中产阶级阶层、尽量少的低收入阶层。

消费主要动力来自于中产阶级,富人难以作为主流支撑,穷人消费能力也是有限。

财富分配不均匀必然的结果是消费不振,如不使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无法提振是必然。

如财富分配体系存在不公,财政和货币政策就无法起到作用。

中产阶级减少是美国出现金融危机的主因,美国从80年代开始持续30年工业空心化,导致由蓝领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减少,联邦货币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这曾是发放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坚定反对者,最后是他使用宽松信贷刺激房产投资和消费,使原消费实力弱的低收入人群大胆消费,拉动占GDP近80%的消费水平,虽获得较长繁荣,但等于给问题经济打鸡血,时间长了导致次贷危机。

奥巴马力图增加中产阶级但因为囊中羞涩无法如愿,财政悬崖谈判被迫让步。

中国的分配效率和公平性问题更严重,社会分配体系的低效,使采用“投资拉动”和“货币流动性”成为唯一仍然有效的抗生素,抗生素用后抗药性不断增强,这导致投资占GDP的比例日益增加,对投资的依赖日益增加,对超发货币举措的依赖日益增加。

∙投资必须良性循环。

GDP增长和维持要求投资产生收益,带动整个经济链条的繁荣和良性循环。

例如房子被购置后房主装修、配置家具和家电后出租,这样无论是装修材料制造商、工人、家电制造商都会有收入,也使他们获得收益,就能对GDP产生循环促进作用。

如果物业落到炒房者手中,将维持长期的毛胚和空置,只在建造过程中对GDP产生促进,后就变成不流通的资产,一天不套现一天不进入经济循环,其他参与者也丝毫无法获益。

投资是GDP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难以产生良性循环的投资(不产生社会效益的基建投资、空置房产、过度产能扩张、持续亏损的高铁都将导致经济堰塞湖,投资变成死的或无法回收的投资,固定折旧成本居高不下,造成恶性循环效果,资金就无法高效运用,无法最终惠及百姓,消费更无法启动。

∙投资没有收益就等于部分器官瘫痪,对企业的消费和投资消耗增加,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深圳大运高额进行无效投资,2009年2010年疯狂上马项目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导致各环节资金供应缺乏、且因无法而无法促进消费。

许多零售数据下跌的,到处是零售业巨亏和裁撤门店的消息。

在出口增长乏力情况下,必须依赖房地产拉动。

相比其他严重供求过剩领域,房地产至少可到银行抵押把钱套出来,政府除维持货币高流动性和用农村城市化另一投资模式拉动别无他法。

∙任何的经济政策都有所谓短期和长期的着眼角度,涉及

ü

环境与经济发展平衡,对待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长短期着眼取向,短视的为发展接受污染、接受环境和资源破坏,环境破坏需修复付出的代价是原来收益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如忽视环境保护最后代价是巨大的;

过去我们在环保方面有许多短视行为,将来恐怕要持续为遇到的问题埋单,环境透支来拉动经济是有限度,环境破坏使未来要付出数倍代价清理,我们不掌握环境治理技术,钱是美国人赚的,经济未来要付出更沉重代价。

教育和基础研究收效较慢,但若干年后将培养称职的人才和获得技术上突破;

∙可用于投资的钱是有限度的,有人估算全球40%的跨国投资都在中国,但机会减少是资金可能撤走。

2012年外商投资总额减少2.8%,这相对于去年20多的增长调整明显,许多地方政府没钱了就发城投信托,将来没钱还是要银行消化,银行需要政府挽救时政府最终还是要印钞票解决钱的来源;

∙无论是国家的工业还是企业,赚钱才是硬道理。

利润和毛利率越高越好,毛利率高才有足够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日本在强盛时期由于获得银行支持依靠债务过度扩张产能,其面临20年的经济停滞不良贷款至今无法消化,国民储蓄已从GDP的十五降到百分之三。

我国整个出口链条赚钱的都是人家的品牌厂商,靠变相补贴出口(政府低价土地划拨、进出口退税、政府税务返还等)。

中国企业要不就是依靠利益输送赚钱、出口的靠退税赚钱、没利润的企业靠挪用银行的钱投房地产,早就放弃为5年后准备,只想今天怎么过得好,当然他们有苦衷,但我感兴趣是他们最终要面对什么?

许多国家的经济和货币历史的共通点:

∙政府对待经济问题一般不会伤筋动骨改革。

因此中国深入结构性改革的可能性非常小,修修补补不触动深层次问题于事无补。

“商鞅变法”式改革在生死存亡之际逼出来,赢氏是为江山能延续才咬紧牙关,结果商鞅被车裂,而现基本上排除巨大行业变革的可能性,未来改革不可能解决中国根本问题,无法为未来危机拆除炸弹。

纵观2000年中国历史,一个政府能够自我纠错的极少,大部分的游戏都是延迟危机直至更大问题出现,要不就是日本这样长期慢性肝硬化,日本已完成工业化社会的转变,出现经济肝硬化痛苦程度低得多。

∙除非出现30年代美国的严重危机,才有罗斯福新政改革(但美国经济已付出代价,历史来回而愚蠢地循环,决定历史的是人,当政治家取舍现在还是以后痛楚时,绝大部分都是选择拖延,因此就算出现有魄力领导人也无法扭转乾坤),只会推缓解措施丧失解决问题的时机,因此政府将只通过保守的措施使危机最终来临时来得更晚,但更猛烈或时间更长是无法避免的;

∙缺乏公平的分配机制,经济结构出了问题,不论财政拉动还是投放新货币只能出现堰塞湖,资金和政策很难到达病灶,许多事情实施有许多困难,新增货币投入对真正实体经济作用微小,会导致通胀、通胀增加使利率被迫提高,导致企业负担更重。

如果是供求的因素导致的通胀,也许还能采用措施应对,但货币供应过剩导致的通胀民众无法对抗购买力的下降(包括持有房产)。

∙未来中国还是只能通过货币发行和投资来拉动经济,这将导致通胀,这是一种变相的财富重新分配,对于收入固定的民众而言这个过程是异常痛苦的。

首先这将导致工业和从事工厂后者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更加无以为继。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优势逐渐减退,未来投资任何带有工厂或者是依靠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模式生存的企业都将跑输大市。

对全球经济的预测

∙欧洲休克式经济衰退可能性少,但经济长期处于慢性肝炎状态,欧洲的问题是统一的欧元货币和统一的货币政策像连环船,有问题时会火烧连船、互相拖累,成员国因为无货币政策的支配权,等于缺了一只胳膊。

限制债务导致财政拉动权没有了,许多问题根本无计可施,未来难有起色可能要持续多年;

∙美国房地产价格复苏情况较好,部分紧密制造产业在税务政策、自动生成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带动下回流美国,美国情况比欧盟好,但只能是缓慢复苏,经济增长估计2.5%左右,不过美国复苏会加速;

∙金砖四国都出了问题,中国和印度主要面向世界发达国家形成产品和服务外包工厂,当年都以为需求会无止境地成长而拼命扩充产能,现在遭遇恶果。

当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电子制造服务商所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长去库存周期。

99年新闻周刊评的美国IT100强中前五家中有三家是电子制造外包服务企业,当客户出现问题时,他们都成为存货过剩和客户群收缩最大的受害者。

中国制造业前途与当年的EMS公司很相近。

俄罗斯和巴西(包括澳洲、中东尽管不是金砖4国)也因中国能源消耗和原材料需求大幅跳水,发现自己收入大减,中国未来中国对外出口会复苏,但整体复苏速度不乐观;

∙中国GDP中投资、出口和消费三个组成部分,出口和消费都难以有指望,还是要靠投资拉动,但是投资拉动的压力过去更大。

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消费占GDP20%-25%之间,是个最重要的产业,还是无法放弃,还是要靠他们。

不论城镇化进程和是收入再分配都靠投资拉动,只是投资产出的效率比以前讲究些,没有那么盲目。

我观察了近期出台的政策发现,最大的实施难点还是钱的问题,地方政府没钱、银行已经陷在地方债务中,要投还是靠中央政府投。

政府能够采用的手段无非有以下选择:

∙通过增加税赋获取资金推动投资和社会福利,不过我认为可能性小,减税应该是主基调,根据我所了解许多出口为导向民营企业,生意都非常萧条,零售业出现下跌,零售萎缩的消息不绝于耳,在这种情况下并无征税的空间。

∙印钞和增加信贷,虽然必然将导致通胀,这是财富重新分配模式,根据更能说明通胀的GDP平价值数,过去4年中国时间平均所有GDP组成品类通胀都是在6-10%之间,人民的感受痛楚度在10%以上,这才是真正的通知,由于中国CPI构成部分并不反映直接影响企业和人民生活成本的组成部分,例如如果全国租金上涨一倍,CPI只会上涨0.15%与0.2%之间。

∙房地产税。

另一种财富分配模式,只要价格不涨,通胀维持较高,持续征税等于财富重新分配,未来政府不是让房地产跌,而是压制不给涨,然后继续出现通胀,使持有房地产着面临实际的负回报,这是唯一有效的财富分配方法,当然政府希望价格不涨不跌的期待,过去从来都难以如愿,最终一个外界因素会导致房地产的持续下跌。

∙发国债用于支持投资:

仍有空间,不过后遗症是有的,估计还是会做的。

特别是地方政府;

∙增加消费信贷。

特别是年轻人和对民众的消费信贷,虽然也有后遗症,使银行还账水平提高,但是仍是有效的短期方式。

中国经济虽已陷入结构性困境但不会立刻出问题。

在国际经济舞台退潮时才知谁没穿裤子。

中国目前政府表面的债务不大(但国企融资、城投债、房地投资窗口债、银行的潜在坏账都是隐形债务,保守估计在GDP80%,最高会有多高,谁都不知道),可以采用负债来延缓危机来临,国家过去做一切都将在下一轮周期中加倍付出代价,别看美国今天好像很不济,但他们做的许多事是奠定了自己成为将来赢家的关键。

我曾研究过金本位制度以来黄金、美元和世界经纪体的互动影响因素,发现每次美元进入下跌周期时,就有一个经济体系兴起,当升值周期来临,就会出现原上升经济体的泡沫爆破,有人用货币战争或阴谋论解析。

当年南美洲国家、日本、东南亚、四小龙的经济至今没恢复。

中国的现在情况与日本当年接近。

经济和企业注重经济扩张不注重利润和合理资本结构

好处是扩张快,日本主要是依靠企业与银行千丝万缕的特殊关系高杠杆扩张,在90年代出世界大银行大部分是日本的,最大也是日本的,但今天呢?

依靠货币扩张来解决问题,我们做得更空前绝后

翻开历史,日元升值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当时美国出现巨额国际收支赤字并大幅推高日元。

而后,为了抵消日元升值对本国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日本央行从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实行2.5%的超低利率。

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国内泡沫空前膨胀。

20世纪90年代初,资产泡沫破灭严重打击了日本经济。

“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资产价格收缩状态,作为对泡沫时期大量设备投资的减少,经济体系需要对资本存量进行调整。

(我们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实际通胀严重,在6%-10%间浮动,你会发现不论在美国还是香港,买中国制造都比中国买便宜,货币扩张引致通胀使国家贸易竞争力不断降低。

解决问题仍然用货币扩张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对日本经济造成打击。

1999年2月,鉴于当时各大银行面临的经营危机,日银把短期金融市场(具体为银行间市场)的短期利率(具体为无担保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诱导目标从0.5%降低到零,实行了前所未有的所谓“零利率政策”。

日本采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储备货币达到4000亿以上,基础货币供应量增速从此前10%以上升至20%以上(我们一直都是这个数)。

但同时,需求缺口、人口老龄化、以及“流动性陷阱”使日本陷入了所谓“增长型衰退”,也即一个经济体虽然成长,但产能利用率长期不足(我们更严重),持续推动物价下跌,造成了通缩预期,而这有进一步促使日本坚持低利率和弱势日元政策,形成日本“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弱货币”的恶性循环。

低利率政策最大的影响是使日元长期成为全球的套利和廉价融资货币。

日本长期超低利率和国际上主要国家的利率形成了极大的利差,这样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套利投机和投资者,这些投机和投资者大量从日本低息借出日元,投资外国的高收益金融产品。

日元套利交易盛行国际金融市场已有10多年时间——这是全球最深的储蓄资金池,价值超过美国全年的经济产出。

据估计,金融危机前日元的融资性套利交易规模高达上千亿美元至万亿美元。

全球范围内的日元套利交易大量繁衍,沉淀了海量日元,成了全球唯一的廉价流动性来源。

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也开始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央行纷纷大幅调低基准利率,造成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利差逐渐收窄,,特别是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日元套利回流潮起,日元套利交易面临越来越大的平仓压力,即抛售高收益货币资产,同时买入日元平仓,日元步入了持续升值的通道。

然而,从现在的情况看,利差消失、全球泛滥的日元回流是推升日元的根本动力,这种动力不消失日元升值的长期趋势很难改变,日元长期持续被动升值恐怕是正是日本“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经济发展持续遇到以下问题,这些问题是李总理提出的“城镇化”成为另外一种投资拉动的挑战

挑战之一,资源消耗。

城镇化需要大量供水设施安装、清洁水资源供应系统,中国缺水问题本来严重,城市快速扩张将造成土地资源消耗更快。

土地城镇化容易而人口城镇化困难;

目前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有42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座严重缺水,缺水总量达105亿m3;

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城镇人均生活能耗是农村人均水平的1.54倍;

城镇单位建筑面积耗能是农村地区的4.52倍。

据IEA预测,2015年中国城市能耗将占全国79%,到2030年将提高到83%。

城镇化提速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异常巨大。

挑战之二,环境生态破坏严重。

按照新标准中国有2/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刚出现的多个城市出现的空气污染已经说明了问题;

全国城市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

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城市自然植被覆盖较低,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有10%。

城市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加速沉降等。

挑战之三:

经济动力。

城市经济增长主要建立在资源、投资和劳动力高投入,以及工资、地价等要素低成本的基础上,产业发展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城市间低水平同质竞争突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力严重不足,发展成果共享机制不完善,非包容性突出。

1991-20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10.5%,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2%;

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8%。

挑战之四:

规划建设。

城市规划的经济指向强烈,理念贫乏,人文关怀缺失,生活和生态空间狭小;

城市用地规模盲目扩张,城市土地成为生财工具而非人居善地。

规划建设不切实际,贪大求全,全国有18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城市文化特色缺失,“千城一面”;

大拆大建,大量历史文物古迹、名人故里、自然遗产被破坏。

挑战之五:

城市管理。

“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严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停滞不前;

城市扩张和改造中拆迁问题极为突出,全国因征地而形成的失地农民高达4000多万人。

征地补偿标准、集体资产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就业安置、养老和医疗保障等,是最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的问题。

城市管理与居民生活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群体事件。

挑战之六:

公共服务。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价格较高,覆盖面有限,分布不均。

住房、教育、医疗已成为压在城市居民身上的新“三座大山”。

挑战之七:

交通拥堵。

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时间全球领先,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1.7%,比加拿大和美国高出近乎1倍。

全国约2/3的城市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成都等平均通勤(往返)时间超过1小时。

挑战之八:

居民健康。

卫生部(2011)调查结果显示,十城市上班族亚健康状态的员工占比高达48%,北京达到75.3%;

中国医师协会(2010)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60%,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

挑战之九:

社会分化。

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2万元的贫困人口近3500万人,低于2.5万元的低收入人口达6500多万人。

城市不同阶层消费差异持续扩大,城市居住分异现象逐渐加剧,农民工仍然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挑战之十:

城市安全。

城市内部分布了大量从事危险、有毒的生产性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弱,防灾减灾体系不完善,市民自救意识不强;

食品安全问题越演越烈,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地产调控政策预计

地产调控政策。

管理层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提到调控房价了,今年地产调控不会明显放松也不会太紧。

但房价仍然是政策放松的主要约束。

决策者对房价上涨肯定存在容忍底线的。

房价与地产调控之间的动态还存在相当大的变数。

去年12月的数据显示,全国70个城市新房房价平均月环比涨幅已经创下了2011年4月份地产调控开始以来的新高,且上涨势头并非仅仅局限于一线城市。

我个人认为房价并没有绑架中国经济,是政府的政策导致中国经济的困境,从而绑架了房价,由于政府(尤其是对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所以在实际执行上永远是患得患失,这必然导致房价倒逼房租、租金倒逼物价,导致通胀全面抬头的情况出现,因此政府是相当矛盾,是进也难退也难,只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下半年国内宏观刺激政策退出的压力,目前已经出现明显物价上涨趋势,货币发放带来通胀上行、房价上涨、国进民退等副作用,令政策放松的空间受到挤压,;

通胀实际数字将突破8%(不是CPI,我从不看CPI,GDP平价指数是稍好的参照物,但仍应该在该指数上加2个点才是消费物价的通胀)。

而房价上涨的压力到时估计还会更高。

再加上目前的舆论环境也不利于刺激政策持续推出。

因此,宽松政策的空间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就逐步收窄,令经济增长的动能减弱。

如果上半年出现明显回暖就会出现刺激政策退出。

我认为今年头3个季度,QE退出的可能性较少,美国至少不会收回流动性,但明年年初退出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一旦QE退出就会出现美元回流和国内资金紧张。

安倍晋三给日本宏观政策带来了巨大变化,政策以搞通胀、搞财政赤字、搞货币贬值的三大特征。

如日本货币政策加大放水,会导致中国放出更大的流动性对冲而导致国内通胀。

欧央行已经明确宣誓会维护欧元区的稳定,欧债危机的风险程度已经大为下降,不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太多扰动,但消费持续不振将影响中国的出口复苏。

2013将是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的一年。

但这次复苏的动能仍然主要来自国内流动性发放和政府工程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仍然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从事制造、出口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将看不到曙光,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中国在15至59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较2011年减少了345万人。

这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这将与保姆工资飞涨对许多中产阶级造成严重打击,迫使许多工资在6000元以下的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因为她们发现她们的工资在支付税和保姆工资后劳动变得毫无意义,这将造成城市的人员短缺,但市场短缺的是有工作经验和管理潜力的职员,企业需要的不是刚毕业毫无工作经验的员工,而是能够带领他们的管理人员,这将使不论是服务业、制造业的运营成本不断升高,这种上升将超过收入上升。

总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将减少。

记住千万不要投资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和服务业,谨慎对待任何带工厂的企业的投资,我们将看到许多制造业将采用自动化生产代替人力,这对就业市场绝对不是好消息,未来大学生发现越来越难找工作,但企业也发现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人才。

文/黄立冲(盛富资本和协纵国际总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