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7977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Word下载.docx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Word下载.docx

粪便在储粪棚内堆肥发酵5-6个月。

粪便过稀不便于堆肥时,可以与秸秆混合堆肥,秸秆的添加比例一般为10-20%。

储粪棚通风良好,防雨、防渗、防溢出。

储粪棚所需容积:

每10头猪(出栏)1m3;

每l头肉牛(出栏)或每2头奶牛(存栏)1m3;

每2000只肉鸡(出栏)或每500只蛋鸡(存栏)1m3。

4.尿液或污水储存。

储存池要防雨、防渗,周围高于地面,防止雨水倒流。

尿液在储存池存放5-6个月后才能使用。

储存池所需容积:

猪(出栏)不少于O.lm3/头,肉牛和奶牛可以按照相应关系换算,1头肉牛或2头奶牛相当于10头猪。

5.农业利用。

粪便和尿液直接农田利用。

每亩土地年消纳尿液量不能超过5头猪(出栏)、0.2头肉牛(出栏)、0.4头奶牛(存栏)的产生量。

每亩土地年消纳粪便量不超过5头猪(出栏)、200只肉鸡(出栏)、50只蛋鸡(存栏)、0.2头肉牛(出栏)、0.4头奶牛(存栏)的产生量。

(四)适用范围

本方法比较适合年出栏10000头以下猪场,存栏500以下肉牛场,存栏300头以下奶牛场,年出栏10万只以下肉鸡或存栏50000只以下蛋鸡场使用。

干清粪+堆肥发酵+沼气处理+农田利用

该方法是将粪便与污水分开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粪便作干清粪及时清理,采用自然干化、堆肥发酵、高温曝气等工艺,利用生物学特性结合机械化技术,通过自然微生物或接种微生物将猪粪完全腐熟,生产有机肥,实现粪便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

污水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沼液经暂存净化后用于农田。

此处理方法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量大、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目前被广泛使用。

1.粪便处理

1.1粪便清除。

利用工人或机械将干清粪直接从栏舍铲除。

1.2粪便堆积。

将粪便集中运输到积粪棚堆积储存,经1-3天的自然发酵干化备用。

积粪棚大小一般按10头猪1m2或1头牛1m2建设,地面要作硬化处理,以防渗漏,加盖顶蓬防雨水,四周设1m高围墙,留出口。

1.3发酵车间。

将粪便集中运输到发酵车间。

车间建设:

假设1万头猪场,建议建设面积300m2左右,长50-60m、宽5-6m,高5-6m,内建2个并联式宽2-3m(以翻抛机宽度设计)、高度1.5m的水泥发酵槽。

内设导轨式翻抛机1台,通过轨道从入口端移到出口端,完整地翻抛物料,并把物料向出口端推移,再返回。

车间四面墙体为砖混结构,盖顶选用阳光板,加快发酵物料起始温度的提高。

1.4发酵前预处理。

将粪便、辅料(回头料、木屑、谷壳等)和发酵菌种按比例混合均匀,一般粪便占85-90%、辅料10-15%、菌种0.01%比例。

控制物料水分在60%左右。

1.5堆积发酵。

将混匀的物料输送到发酵槽进行堆积发酵,厚度不低于1m。

1.6高温发酵腐熟。

3-4天后物料温度可达50℃-65℃,高温发酵阶段物料中心温度可达80-85℃。

用翻抛机每天翻抛1-2次(夏季1天1次、冬春季2天1次),起到疏松通气、散发水气、粉碎、搅拌等作用,促进物料发酵腐熟、干燥。

高温发酵时可通过设置在槽边的鼓风系统进行曝气,以控温增氧,使温度控制在55℃-65℃。

此阶段可将畜禽粪便中的寄生虫和病原菌被杀死,腐殖质开始形成,粪便初步达到腐熟。

高温发酵后,再经中低温发酵、后熟,一般需要20-30天,出料端物料呈干粉状,含水率25-30%,成为有机肥。

1.7出料去向。

部分可外卖有机肥厂,部分作为再发酵辅料回头,以减少锯末、谷壳的购买和微生物菌种的添加量,也可用于种植施肥。

2.尿液或污水处理

2.1污水集水池。

栏舍污水由沟渠流经粗格栅、细格栅过滤后,进入集水池,对污水进入沼气前进行水量调节和稳定。

可按l头猪O.lm3、l头牛lm3建设,其有效容积最小不少于日产污水量的50%。

2.2沼气池。

用于厌氧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沼气。

其有效容积可按1头猪O.lm3、1头牛1m3建设。

可采用目前较环保、实用的PE膜替代厌氧发生器,下层为发酵主体,上层用PE膜覆盖,用于收集沼气。

2.3沼液暂存池。

用于对厌氧发酵处理出水进行暂存处理,一定时间自然氧化、微生物降解、植物吸附等进行净化。

暂存池有效容积可按1头猪1m3、1头牛lOm3建设,深度一般2m以上。

经净化后的沼液经稀释后可用于农田利用。

2.4沼气发电。

沼气收集后可用于发电和沼气锅炉使用。

发电机发电不仅供本场生产使用,还可以并网发电。

如日产沼气lOOm3,宜配备lOkW左右的发电机组。

该模式一般适应较大的规模养猪场或牛场。

中型规模养猪场或牛场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比例参数设计建设。

尿泡粪+干湿分离+沼气处理+农田利用

采用尿泡粪,粪尿通过漏缝地板自动掉入粪沟,粪尿混合收集,再进行干湿分离,分离出的固体堆肥,液体进行沼气处理。

这种方法采用漏缝地板工艺,不用清粪,减少用工;

改水泡粪为尿泡粪,从源头上降低了污水产生量;

通过固、液分别处理,实现了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1.粪污收集。

采用尿泡粪工艺。

猪舍内地面除走道外全部铺设漏缝地板,每头育肥猪所占面积为0.8-1.0m2,种猪1.0-2.0m2。

漏缝地板下面为粪沟,深0.8-1.5m。

底部留有出污口,每15-30天排放一次。

舍内装有通风系统和感应装置,当有害气体超标,换气扇自动运转,通风换气。

2.干湿分离。

从粪沟排出的粪污进入调节池搅拌均匀,然后用管道输送到干湿分离机进行干湿分离。

干湿分离出的固体含水量在50%以内。

3.固体堆肥发酵。

分离出的固体物质通过5-6月堆肥发酵后直接出售或生产有机肥。

堆肥要有储存棚,要求防雨、防渗。

每10头猪(出栏)不少于0.5m3。

4.液体沼气处理。

分离出的液体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

沼气池采用PE膜或发酵罐。

膜式发酵池每头猪(出栏)需0.4m3;

发酵罐每头猪(出栏)不少于O.lm3。

发酵过程一般2-3个月。

5.沼液储存。

沼液进入储存池暂存,一般存放150天后使用。

可用部分沼液冲洗粪沟。

储存池为露天水池,周围高出地面50cm以上,下面用PE膜铺底,防止渗漏。

每头猪(出栏)需储存池0.1m3。

6.农业利用。

有机肥作为农田积肥,根据肥力每亩500-

2000kg。

大田种植:

每1亩地能消纳5头猪产生沼液量;

种植果树、蔬菜,每1亩地可消纳8-10头猪的产生量。

本方法比较适合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使用。

注意加强猪舍环境控制,实时监测,避免有害气体污染舍内环境。

尿泡粪+沼气处理+农田利用

采用尿泡粪工艺,粪尿混合收集后,全部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农田利用。

采用漏缝地板工艺,不需要清粪,可减少养殖场劳动用工,便于组织规模化生产。

不进行干湿分离,粪尿全部沼气处理,产气量大。

猪舍地面铺设漏缝地板,下面建排粪沟,粪沟深80-150cm,安装有管道式或间隔式通风系统。

首次在排粪沟中注入20-30cm深的水(以后不需要),粪尿通过缝隙地板排放到粪沟中,储存15-30天左右,打开出口的闸门,将粪水排出。

2.沼气处理。

从粪沟排出的粪水流入主干沟,通过管道进入沼气发酵罐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时间不少于30天。

发酵产生的沼液进入储存池暂存。

产生沼气用于发电。

发酵罐容积为每头猪(出栏)需0.2m3。

3.沼液储存。

产生的沼液在储存池暂存。

储存池使用PE膜铺底,不漏水。

沼液在储存池存放3个月以上即可使用。

每头猪(出栏)需建储存池O.lm3。

4.农业利用。

产生沼渣用作基肥,沼液浇灌农田。

土地消纳按照,大田种植:

每亩土地可以消纳5头猪产生沼液量;

种植果树、蔬菜,每亩可消纳10头猪的产生沼液量。

注意加强猪舍环境控制,避免粪污停留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舍内环境。

尿泡粪+干湿分离+农田利用

采用漏缝地板收集粪尿,然后进行干湿分离,分离出的固体堆肥;

液体进入储存池暂存。

类似于“干清粪+堆肥发酵+农田利用”方法,区别在于,一个是干清粪,粪尿分开收集,分别处理;

一个是尿泡粪,粪尿混合收集,通过干湿分离后再分别处理。

猪舍地面铺设漏缝地板,下面建排粪沟,粪沟深150cm以上,安装有管道式或间隔式通风系统。

首次在排粪沟中注入20-30cm深的水(以后不需要),粪尿通过缝隙地板排放到粪沟中,储存3-5个月,打开出口的闸门,将粪水排出。

2.固液分离。

从粪沟排出的粪污进入调节池搅拌均匀,然后用管道输送到干湿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

干湿分离出的固体含水量50%以内。

分离出的固体物质通过5-6个月堆肥发酵后直接出售或生产有机肥。

储粪棚所需容积按每10头猪(出栏)不少于0.5m3。

4.液体储存。

分离出的液体直接进入储存池暂存,一般存放150天后使用。

每头猪(出栏)需建O.lm3储存池。

生物质有机肥作为农田积肥,液体直接农田利用。

每亩土地年消纳液体量不能超过5头猪(出栏)。

本方法比较适合年出栏5000头以下的规模猪场使用。

尿泡粪+液态堆肥一农三T,=

采用尿泡粪工艺,粪尿混合收集,不进行固液分离,全部直接进入储存池储存,长时间发酵腐化后,粪污直接农田利用。

该方法实质为液态堆肥,发酵腐熟时间比固态堆肥更长。

这是国外小规模猪场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

首次在排粪沟中注入20-30cm深的水(以后不需要),粪尿通过缝隙地板排放到粪沟中,储存3-5个月,打开出口的闸门,将粪沟中粪水排出。

2.粪污储存。

排出的粪水流入主干沟,再进入储存池储存,存放时间6个月以上。

储存池为水泥池,防渗漏,上方密封,深1,5-2m,容积根据养殖量确定,一般每头猪(出栏)需建0.2m3。

在水泥池的一角留出粪口,平时堵住。

3.农业利用。

粪污熟化后直接农田利用。

每亩土地可以消纳2-3头猪产生量。

本方法比较适合年出栏2000头以下的猪场使用。

猪场应远离村庄或居民区。

发酵床养殖

发酵床养殖是用锯末、稻壳、秸秆等配以专门的微生物制剂来制作成垫料,畜禽在垫料上生活,粪尿排泄在垫料里,垫料里的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降解粪尿,不需要清粪和处理污水,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出场外,做到了无污染、零排放,较好地解决了养殖场环境污染。

同时改善了猪的生活环境和福利。

目前,普遍采用大栏饲养,机械翻料的方式,解决了传统人工翻料,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

1.发酵床建设

1.1发酵床。

一般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地下水位低的用地下式,高的用半地下式。

深度为lOOcm。

四周砖墙上用水泥抹面,底部为自然土地面。

每头猪占床面积1.0—1.8m2。

1.2过道。

单列式猪舍一侧或者双列式猪舍的中间设计成通长的过道,宽90-120cm。

1.3水泥平台。

过道栏杆与发酵池之间设水泥平台,宽150-180cm,平台向走道侧有坡度。

1.4给排水。

饮水采用乳头式自动饮水器。

每栏设2-3个,距床面30-40cm,下设集水槽,将猪饮水时漏下的水向外引出,流入走道侧的水沟内,防止流进发酵床。

1.5食槽。

食槽位于水泥平台上,为自动采食槽。

2.垫料选择。

发酵床的垫料一般选择木屑和谷壳,混合比例为3:

2。

如果木屑难找,可适量增加稻壳、作物秸秆用量,但木屑不低于50%。

3.发酵床制作

3.1菌种处理:

注意选择质量好的商品菌种,也可以自制土种菌。

按购买菌种使用说明进行处理。

3.2垫料处理:

在发酵床底层先铺一层谷壳或秸秆以使底部透气,再铺一层木屑以增加吸水,每层l0-20cm。

将锯末、谷壳物料均匀铺设,并控制垫料湿度。

湿度应保持在40-60%,不能超过65%。

抓起一团垫料握紧后松开手掌,垫料依然可成团但无水滴滴下来即可。

3.3垫料预发酵:

正常情况发酵6天后,垫料中央温度上升

到50摄氏度以上,即可成发酵床使用。

4.发酵床维护

4.1垫料翻扒:

每天人工匀粪1次,7-15天用挖掘机或旋耕机深翻1次。

4.2垫料补充:

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垫料也会逐步损耗,床面会自行下沉,当床面下沉5-lOcm时,考虑补充垫料。

4.3水分控制:

日常管理要注意发酵床水分的含量,方法同发酵床的制作相同。

4.4保温透气:

冬天早晚温度低时,放下卷膜杆增加舍温,加快发酵。

中午温度高时,摇升卷摸杆以透气,提供充分发酵所需氧气。

夏季应注意舍内降温,减少夏季高温不良影响。

5.垫料利用。

使用后的发酵床垫料直接出售农业利用或生产有机肥。

该方法适合年出栏5000头以下的猪场使用。

小规模牛场也可以使用。

利用发酵床养殖,畜禽很少得病,但正常免疫和消毒不可缺少。

异位发酵床

该模式是将养猪与粪污发酵处理分开,在猪舍外另建垫料发酵棚舍,猪不接触垫料,猪场粪污收集后,利用潜泵均匀喷在垫料上进行生物菌发酵的粪污处理方法。

这是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广的一项新型环保养猪方式,具有减少臭味产生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它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方面实用、不需要人工清理粪污等特点。

与原位发酵床相比,有效克服了消毒不方便、易诱发呼吸道疾病、猪舍改造成本高等问题,在环境保护上为养猪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猪舍粪尿通过漏粪板进入粪尿沟,经水冲或经降解废水冲,通过封闭渠道进入粪污收集池。

粪尿沟和粪污收集池之间存在一定坡度,便于收集,均采取砖混结构,以防渗漏。

收集池上加盖顶蓬,防雨水、防溢出,其容积大小按1头猪0.1m3比例建设。

池内置潜污泵1台,将粪污通过PVC管道泵入发酵床。

2.发酵垫料选择。

垫料最适宜用木屑和谷壳,一般按3:

2比例混合使用。

如果木屑难找,可适当增加谷壳或以玉米秸秆粉末代替,但木屑比例不少于30%。

3.垫料预发酵

3.1菌种使用。

将发酵菌按照其使用说明和指定比例与清水进行稀释活化,一般系着平方米垫料使用10克菌种。

3.2垫料混匀。

在发酵床中将垫料物料充分混合均匀,混均中慢慢喷洒菌液和猪粪尿,不能有团块和水结块,湿度以抓起一团垫料握紧后松开手掌,垫料依然可成团但无水滴滴下来即可。

3.3预发酵。

将所有垫料堆积不低于Im。

正常情况2-3天开始启动升温,发酵6天后,垫料中央温度上升到50℃以上,即可摊开形成发酵床使用。

4.发酵床大棚。

可使用塑料大棚形式,长方形为宜。

棚内面积可按存栏1头猪0.2m2比例设计。

棚内径宽度可根据导轨式翻耙机长度设定,一般3.65m,如果不使用翻耙机,宽度可根据需要设计。

棚顶高2.4-2.5m、肩高1.4-1.5m。

棚长度按养殖规模需要调整。

5.发酵床运行和维护

5.1垫料铺设。

在铺设发酵垫料前,在床底层一般先期铺一层木屑和谷壳,厚度l0-20cm,以增加底部透气和吸水。

垫料铺设厚度30-40cm,由于上面不养猪可适当加高,但厚度要均匀。

5.2粪污添加。

根据垫料发酵情况,适时添加粪污。

一般每隔1-3天(夏1天、冬2-3天)通过潜污泵和PVC管道均匀喷洒到发酵床面,不得将粪污堆积在某一区域,以防该区域造成死床。

粪污喷洒量视垫料发酵和干湿情况确定,中心垫料水份应控制在25-45%,抓起一团垫料握紧后松开手掌,依然可成团但无水滴滴下来即可。

5.3垫料翻耙。

发酵床需要每天进行翻耙,特别是粪污喷洒当日要耙匀。

如使用翻耙机每天至少翻耙1-2个来回,使发酵床获得足够的氧气,保证发酵效果。

5.4补充垫料和菌种。

每月根据发酵床垫料消耗情况,需要补充垫料和菌种,菌种补加量一般5g/m2,均匀喷撒到发酵床中。

一般发酵床可维持使用3年左右。

5.5保温透气。

冬天早晚温度低时,放下设置在两边卷膜杆以增加棚内温度,加快发酵。

中午温度高时,摇升卷膜杆以透气增氧。

该方法适合中小规模养猪场或牛场使用。

对于小规模养猪场,建议采用工人或微耕机翻耙,减少投入。

三、有机肥生产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结合加工工艺,对鸡粪进行资源化利用,尽可能地利用物料中的养分,生产有机肥,减少或消除粪便对环境污染的方法。

符合当前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的大趋势。

不但可以减轻养殖所造成的污染,给养殖场创造二次收益,而且发酵产物安全高效、操作简单、产品应用前景看好,已在不同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1.鸡粪清理。

将鸡粪及漏水通过机械刮粪板,清理到舍端的粪污收集池,暂存1-3天。

粪污收集池长度一般与鸡舍等宽,宽Im、深1-1.5m。

采用砖混结构,上加盖顶蓬,做好防渗漏、防雨水。

2.鸡粪堆积棚。

将鸡粪集中运输到积粪棚堆积储存。

堆粪棚大小一般按500只鸡1m2建设,地面要作硬化处理,以防渗漏,加盖顶蓬防雨水,四周设Im高围墙,留出口。

3.发酵前处理。

当鸡粪在堆积棚达到一定量时,将辅料谷壳粉碎或皮糠,按40-60%比例与鸡粪混合,并加入发酵菌剂混合均匀,形成发酵物料。

一般每吨物料加发酵菌剂5公斤左右(提前按每公斤兑30公斤清水稀释)。

物料含水分控制在60%左右,以手握成团,指缝见水但不滴水珠为好。

4.发酵大棚。

可采用塑料大棚形式。

建议1万只蛋鸡建设总面积不少于250m2,棚宽8m左右、高4.5m,长度根据需要设定。

5.堆积发酵。

将发酵预处理的物料运入发酵棚,铺开成行,成长垛状。

根据发酵棚的宽度和翻抛机的长度,每垛宽2.5m左右,厚度Im。

3-4天后,物料内部温度可升至50℃以上,这时每天用翻抛机翻抛1-2个来回,以增加透气,加快好氧发酵。

棚内温度一般以25-35℃为宜,一般发酵10天左右(夏季5天,冬季10天),当物料温度下降到室温时,即发酵完成。

6.有机肥半成品。

将发酵完成的物料与粘土按1:

1比例混合,形成有机肥半成品。

在半成品车间堆积1米以上,进行进~步腐熟干燥,时间20天左右,形成成品。

半成品车间面积建议每1万只蛋鸡不少于100m2

7.有机肥成品。

将腐熟后物料运入成品车间加工,经过搅拌、粉碎、制粒、烘干、分筛、包装等工艺流程,形成最终产品出售。

成品加工车间面积建议每1万只蛋鸡不少于100m2

该模式适应于1万只以上大型蛋鸡养殖场。

对中型蛋鸡场也可根据生产规模比例和需要进行投资建设。

四、循环利用(清洁回收)模式

该方法是将奶牛场粪污经浓度调节处理后,进入发酵系统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出料经固液分离和二次挤压降低水分后,用于补充牛舍卧床垫料,实现资源化的方法。

同时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经暂存,回收利用于牛场生产或农田利用;

沼气经净化处理,用于发电和产热,提供生产用电和热。

该方法将发酵池出料经固液分离并达到指定的水分要求后,使用卧床抛料车回填于牛舍内的卧床,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大节约垫料成本,而且改善了牛舍卧床环境,其杀菌效果、舒适度远远优于其他垫料。

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外大型奶牛场普遍得到推广应用。

牛舍粪污经机械刮粪进入粪沟,通过安装在粪沟前端的沼液回收系统,用沼液冲洗到收集池。

粪沟与收集池之间设一定坡度,均采取硬化处理,以防渗漏。

粪污收集池容积可按1m3/头牛比例建设。

2.浓度调节。

将收集的粪污泵入浓度调节池,与回收沼液一起用匀浆机均匀混合,使干物质浓度调节至8%-10%。

浓度调节池容积可按1m3/头牛比例建设。

3.厌氧发酵。

经调节后的粪污用电磁流量计计量,采用半地下进料推流式分配到发酵池或泵入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

料液在发酵池内发酵温度控制在35℃-38℃,可采用盘管换热方式加热,加温热源为发电机组余热。

经20-25天发酵完成。

内设搅拌器,对发酵液进行搅拌、破壳,加强发酵,提高产气。

发酵池容积可按lm3/头牛比例建设,发酵池底层主体要硬化处理,防渗漏;

上层料质可用PE膜覆盖,用于收集所产沼气,上下层容积可按1:

1配套设计,实行沼气产储一体化。

4.固液分离。

发酵后的出料进入混合搅拌池,经搅拌泵打碎混合均匀后,输送到一次分筛回液分离机,其筛网孔径为0.3mm,筛出的固体纤维物由传送带转送至螺旋挤压设备,进行脱水;

一次筛分后的废液由二次筛分迸料泵,输送到二次筛分设备,其筛网孔径为O.lmm,筛分出的固体纤维物由传送带转送至螺旋挤压设备,进行再脱水。

筛分出的固体纤维物含水量约占70%左右。

5.牛床垫料。

被分筛脱水后的固体纤维物料,经好氧堆积发酵后,使其含水率可降至30%,直接用于补充牛舍卧床垫料。

6.沼液处理。

分离后的沼液进入暂储池,其容积1头牛不少于10m3。

用于栏舍粪污冲洗和调节池调节粪污浓度,也可通过管道输送实现农田利用。

7.沼气利用。

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经设备净化处理后,用于发电机组和沼气锅炉使用。

该模式应用于较大规模的奶牛场。

对中小规模奶牛场可根据实际需要,按比例建设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