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7693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通过实施各项惠农政策和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减负增收,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05万人,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快速增加。

农村教育、卫生、文化、道路、水利、供电、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程度不断提高。

城市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全面启动了洛阳新区开发,大规模进行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区的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实现了“出形象、成规模、聚人气”的目标。

同时,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城市品位,洛阳相继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称号,以洛河为轴心、南北对应的城市发展格局已经展现。

以交通为依托,城镇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全市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干,市、县、乡、村通达便捷的交通网络,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658.6公里;

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各中心县城和138个乡镇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全市城市化水平比2000年提高8个百分点。

旅游业成为带动全市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龙头。

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景区,打响洛阳牡丹花会品牌;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提升洛阳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对外界的吸引力。

洛阳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称号。

“十五”期间,我市新型商贸业态发展迅速,王府井百货等知名商家入驻洛阳。

大型百货、超市、连锁配送等经营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城乡市场更加活跃。

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比“九五”增长1.7倍和1.3倍。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

“普九”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达到65%,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比2000年增长1.7倍;

全市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四大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明显增强;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五项社会保障制度全部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五年新增就业42.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储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3%和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时期的发展,使我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全市上下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奋发有为的精神,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今后五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为我们提供了总体稳定的发展环境;

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有利于我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全省加快中原城市群和郑洛城市工业走廊建设,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经过“十五”的结构调整,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经济自主增长的机制逐步形成,增强了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内在动力;

随着体制创新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具活力。

同时,还要清醒的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体制性、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深化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任务很重;

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难度加大;

服务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脱贫任务重,农民增收难度较大;

就业、社会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各种社会矛盾凸显。

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只要紧紧抓住机遇,坚持发展不放松,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就能乘势而上,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更大进步,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总原则,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解决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关键问题;

坚持统筹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洛、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把洛阳建设成为以新型工业基地和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城市功能完善、科技教育发达、交通运输便捷、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进步的新洛阳。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

——继续实施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把发展作为富民强市的根本举措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的核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增强城市聚合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促进经济集约化发展。

继续增加投入,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启动和提升城乡消费,实现投资、消费双拉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城市。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确立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树立质量立市观念,促进品牌经济发展。

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带动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扩大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注重社会公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打造和谐洛阳。

——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创造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0年达到2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000元,实现比2005年翻一番。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新型工业基地基本形成,城乡发展更趋协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把我市建设成新型工业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再造一个新洛阳,在中原城市群竞相发展中走在前列。

第二篇产业发展

第三章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实现向工业强市的跨越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继续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加快企业改革、改造和产业升级;

依靠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产业,拓展传统产业发展空间;

依托科技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做大做新做好先进制造业、铝工业、电力能源工业、石化工业、硅材料及太阳能光电产业、钼钨钛产业等六大产业基地。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质量、品牌立市意识,推动企业积极争创名牌,提高“洛阳制造”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十一五”末,中国名牌力争达到8个,河南省名牌达到60个。

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

2010年,洛阳石化总厂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400亿元,一拖、新安电力、伊川电力等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中铝河南铝业分公司、洛钼集团等2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中信重机、洛铜等2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洛玻、725所产业集团、孟津钢厂、新安氧化铝厂、紫金银辉冶炼公司等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

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20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180亿元。

努力把洛阳建设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基地,为再造新洛阳、推进中原崛起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六大产业基地

建设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充分发挥重点企业所具有的研发能力和核心制造技术,以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既能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又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提高整机、成套设备制造及协作、配套总成能力;

推进生产流程和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业数控化水平和制造业装备水平,使我市先进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重大装备制造。

以提高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和相关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重点在大型特大型矿山提升设备、大型新型水泥设备、矿山隧道地铁用盾构掘进设备、有色金属铸造、熔铸和冷热连轧技术装备、玻璃熔窑、成型设备和玻璃钢化、自洁工艺等成套加工设备的关键设计技术上有所突破。

加快实施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主机设备和高质量矿用磨机、采选煤设备等矿山、冶金设备的国产化项目;

利用先进技术发展大型减速器、铸锻件、低温余热发电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生产能力;

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逐步开发煤矿安防成套设备,建成全国最大的冶金、矿山、大型水泥成套设备及特大型铸锻件生产基地。

促进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的融合,大力采用现代设计技术和先进加工技术,提高大型成套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重点发展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数控机床、轴承加工数控设备、自动包装设备、有色金属成套加工设备、玻璃加工成套设备等先进技术装备。

——汽车及零部件。

加强自主技术开发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重点发展重型汽车、轻型卡车、客车及专用车等整车制造,争取实现规模化生产;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合资合作开发经济型轿车和重型车桥、轿车无级变速器等汽车零部件。

加快发展大排量摩托车、农用摩托车及其配件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积极开发生产铁路压实车、稳定车、架线车、打磨车、探伤车等施工维护专用车辆,围绕整车发展,加快形成协作配套的零部件产业集群。

——工程、动力和农业机械。

以一拖、河柴集团为依托,重点实施重型及高速大功率柴油机项目,加快大功率轮式拖拉机、新型路面机械、大型装载机械及农业收获机械等扩能改造,形成具有规模化、系列化生产和技术先进、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业优势。

——基础件。

以轴研科技、LYC轴承和洛轴集团为重点,发挥轴承产业优势,提高各类轴承的研发设计能力和综合配套生产能力,重点实施高精度精密轴承、陶瓷轴承、高速铁路轴承、汽车轴承、航天航空轴承以及重大装备配套用轴承等技改项目。

积极推进精锻齿轮、特种铸锻件和各类高档模具的研发生产。

——促进传统产品优化升级。

加快高精度电子铜板带和新型耐火材料项目的实施,扩大变压器用铜带、射频电缆带、电子引线框架材料等优势产品生产能力;

发展环保节能耐火材料,扩大新型耐火材料生产规模,建成国家耐火材料高技术产业中心。

做强铝及铝深加工业。

发挥煤电铝组合优势,采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先进技术,扩大合金铝生产能力,拉长铝工业链条,发展板带坯料――热扎板――冷扎薄板――铝箔、铝合金――板带――型材、铝合金――压铸件等精深加工链,“十一五”末形成120万吨氧化铝、100万吨电解铝和60万吨深加工生产能力,建成国内最大的铝工业基地。

优化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布局。

逐步淘汰关闭消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重点发展单机容量60万千瓦以上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十一五”期间,新增火电装机500万千瓦,火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把我市建成国内重要的火电工业基地。

积极发展水电、抽水蓄能电站和天然气电站,鼓励和支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加强煤炭后备资源勘查与合理开发,有效整合煤炭资源。

提高煤炭开采技术水平,实现安全生产,提高回采率,到2010年全市形成12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

推进石化化纤和化学工业发展。

依托石化总厂,延伸产品链条,提高精深加工和最终产品比重。

“十一五”末,力争达到1000万吨炼油、百万吨聚酯生产能力,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石化工业基地。

利用“西气东输”和“川气”入洛,培育发展天然气化工;

支持骏马化工和孟津化肥厂等企业,发展煤化工,建设甲醇、三聚氢胺和甲醛等项目;

利用黎明化工院的科研优势,积极发展氟化工、聚氨酯等精细化工产品。

加快发展硅材料及太阳能光电产业。

依托洛阳单晶硅和中硅公司,大力发展硅材料产业,开发太阳能光电产业。

加快多晶硅项目建设,扩大集成电路用IC级单晶硅抛光片生产能力,积极开发8英寸硅抛光片及6英寸、8英寸外延片,发展有机硅复合材料;

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硅光电池用多晶硅切片、低铁高透明玻璃、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用银铝浆、太阳能电池后续应用产业的研发与投资,尽快形成硅产业集群。

“十一五”末,使我市硅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建设国内最大的硅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钼钨钛产业。

加强钼、钨资源整合,科学合理开发钼矿资源,搞好采选平衡,提高产业集中度,继续实施钼选矿和白钨回收项目,加快发展钼冶炼和钼钨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依托725所,积极发展钛产业,形成海绵钛、钛及钛合金板带材、钛管件系列产品。

建设镁板带等项目,发展镁合金产业。

“十一五”末,钼钨钛新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30亿元以上,努力建设国内有重要地位的钼钨钛产业基地。

(二)坚持引进和开发并重,强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的技术、资金优势,支持自主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加强各类研发基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推进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及节能环保技术的产业化,努力使部属科研院所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

重点把半导体硅材料及其他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镁、钛合金材料及特种耐火材料、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光电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信息通信产品制造业等培育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先导产业,为我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奠定基础。

支持发展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电子玻璃、电子铜基材料、电子气体、电子封装材料和下一代网络核心平台及可视电话、新型电连接器、光器件等电子通信产品;

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利用南部山区中药材资源,建设中药中间体提取生产基地,发展现代中药、动物专用抗生素、诊断试剂盒等生物技术项目。

加快实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专项工程,培育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优势。

积极推进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阳经济开发区和洛阳工业园区的发展,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合理聚集,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园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和高科技创业园区。

加快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区两园”扩区步伐,使其总面积扩展到22.8平方公里,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50亿元以上。

“十一五”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2%。

(三)做大做优建材、轻纺等工业

建材工业。

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工艺,采用先进技术,全面提升玻璃、水泥的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

以发展超厚、超薄浮法玻璃、加工玻璃为重点,延伸两大系列产品链条,扩大高档玻璃生产规模,到2010年形成5000万重量箱浮法玻璃和840万平方米加工玻璃生产能力;

水泥行业要全面淘汰普通机立窑,重点实施日产5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促进水泥工业结构升级。

积极开展粉煤灰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建材和钢构件产品。

钢铁工业。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支持骨干钢铁企业重组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快发展特种钢等中高端产品。

纺织工业。

以化纤和终端纺织品制造为重点,不断扩大纺织行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

促进白马集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实力,加快实现织机无梭化,形成高档面料生产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中高端产品竞争,重点实施宽幅家用纺织面料、高档服装面料等项目。

依托石化化纤原料优势,继续扩大PTA、聚酯和涤纶纤维生产规模,积极发展化纤后加工产品,建设以吉利区为中心的中西部最大的涤沦纤维生产基地。

食品工业。

以“食品安全、精深加工、品牌营销、集约发展”引领食品工业优化重组、结构升级,扩大市场份额。

以“春都”、“丹菊”品牌为支撑,着力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肉制品、粮食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

大力发展乳制品业,重点抓好“巨尔”、“生生”等奶业基地建设和牛奶深加工,发展低糖酸牛乳、牛初乳等高端产品,进一步拓展省内外市场;

加快烟酒行业整合,不断提升产品档次,积极扩大“杜康”、“洛阳宫”等品牌的市场份额。

(四)扶优限劣,优化布局

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认真贯彻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政策,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清洁发展。

鼓励和支持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或项目,积极发展先进生产力。

依法关闭淘汰小火电、小钢铁、小水泥、小矿山、小玻璃、小化工、小造纸等污染重、消耗高、工艺技术落后的企业和设备,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力争2010年前关停5万千瓦及以下纯发电机组和服役期满20年的10万千瓦及以下火电机组。

按照减少污染、合理配置资源和产业聚集发展的原则,中心城区重点布局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推进沿郑洛工业走廊和洛平漯产业带的重点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培育发展洛阳工业园区、洛龙科技园区和洛新、汝阳等工业园区。

第四章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发展,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进一步壮大“六大主导产业”,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扩大优质粮食种植面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年195万吨;

加快发展畜牧养殖及加工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水平,重点推进黄河滩区绿色奶牛养殖带和牛奶深加工项目建设,到2010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10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

加快洛宁、宜阳优质烟叶种植基地建设,优质烟叶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不断提高优质烟叶品质;

扩大以优质苹果、山区干果和市郊时令鲜果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加快建设以杜仲、山茱萸、柴胡、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发展高山牡丹,扩大牡丹等花卉种植面积。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特、鲜、活绿色农产品生产。

加快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创汇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加快科技兴农步伐,重点推广旱作农业、立体高效种植、畜禽良种繁育、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场和优质种子培育基地。

积极推广新型适用农机化新技术,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业信息化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全面完成县级防疫站建设。

加快建设各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体系。

支持、引导农民自愿合作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拓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以及贮藏、保鲜、运销等领域,开拓农产品市场。

“十一五”末,全市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5家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力争达到2-3家,争取60%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继续实施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