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三有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7665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三有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三有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三有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三有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三有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三有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三有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三有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三有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②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A、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B、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C、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D、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3、翻译下列。

(5分)

1)穷困无以进。

(2)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4、“从者以请”这一句有省略。

请概括地答复,“从者”所“请”的内容是。

(2分)

5、用自己的话答复,齐桓公“所以霸”的原因是什么?

(3分)

【注释】

[1]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

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

[2]干:

求,指谋求官职。

[3]赁车:

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

[4]郭门:

外城的城门。

[5]辟:

推开。

[6]说桓公以治境内:

用如何治理齐国的话劝说桓公。

[7]说桓公以为天下:

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

【参考答案】:

1、

(1)到、往

(2)洪亮唱起、激昂唱起(形作动。

假如只答“宏亮、激昂”也得分)

(3)姑且(4)提拔(由“举起”引申为“提拔”,这里不宜解释为“推荐”,因为齐桓公是最高领导)(“遣、疾、举”均出于300个实词)(4分)

2、A(3分。

两个“执”的用法都是动词,两个“固”含义:

前者是“果真”的意思,后者是“本来”的意思)

3、

(1)(宁戚)仕途困顿,没有规定推荐自已(2分。

要点:

穷困、无以、进、通顺,各0.5分)

(2)宁戚拜见(齐桓公),用聚合国内力量来劝说齐桓公(3分。

见、说、介后、合、境内、通顺,各0.5分)

4、如何安置宁戚(2分)

5、齐桓公求贤迫切,能够力排争议,正确地对待人才,不因为“小恶弃人之大美”,大胆的发挥入才的长处。

【参考译文】

宁戚想要向齐桓公谋求职位,因为(求仕不顺)处境困窘,没有规定推荐自己,于是做了商贩,租借牛车到齐国去,晚上在城门外住宿。

齐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晚打开城门,让租车马的商赃避开。

(他们)火把燃得很旺,随从(齐桓公)的人很多。

宁戚正在车下喂牛,看到桓公而心中悲伤,敲打着牛角,用洪亮激昂的声音唱起商调歌曲。

齐桓公听了,拉着他车夫的手说:

“奇异嗬,这位唱歌的不是一般人啊!

”(就)命令用侍从乘坐的车子把宁戚载上。

桓公返回到了宫廷,随从人员请示(如何安置宁戚)。

桓公说:

“赐给他衣服帽子,我要接见他。

”宁戚拜见(齐桓公),用聚合国内力量来劝说他。

第二天再拜见(齐桓公),用治理天下来劝说他。

齐桓公非常快乐,想要任用他。

群臣劝谏说:

“这位客人是卫国人,(卫国)距离齐国五百里,(路途)不远,不如派人去打听一下,果真是贤人的话,再任用他也不为晚。

”桓公说:

“不是这样的,派人去打听的话,恐怕他会有小的缺点,因为他的小缺点而丢掉他的大优点,这就是国君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啊。

况且人本来就很难十全十美,我们姑且用他的长处。

”于是提拔重用宁戚,授给官职,让他担任卿大夫。

在这件事上,齐桓公做得对,这是他称霸的原因啊。

【点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假如求全责备,宁戚肯定不是所谓“贤德之人”,正如《文子·

上义》中所说:

“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

”齐桓公即是不责备于人的君子,他不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待人以宽,得宁戚如此,得管仲也是如此。

管仲曾经辅佐和齐桓公争位的公子纠,而且曾经射杀桓公,几乎使之丧命,但当鲍叔牙尽数管仲优长,桓公便宽容管仲对他的伤害,拜管仲为相。

正因为桓公待人以宽,才能够尽得天下之士,成就称霸六国的伟业。

二、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

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 

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

B.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C.做生意不能同时卖两种东西。

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参考答案】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C

【解析】“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矛”两者不可同时存在于世上,这句话是正确的。

3.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4.B

【解析】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自相矛盾。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虎丘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②,以红粉笙歌③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④。

尝秋夜坐钓月矶⑤,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⑥,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节选自《游虎丘小记》)

【注】①虎丘:

苏州名胜。

②风亭月榭间:

风吹过亭子月光酒落在树间。

③红粉笙歌:

指歌女奏乐唱歌。

④独往会心:

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⑤钓月矶:

在虎丘山顶。

⑥风铎:

悬于檐下的风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稀( 

 

 

) 

(2)尝(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初十日到郡 

B.月色/甚美

C.终不若/山空人静 

D.尝秋夜坐/钓月矶

3.作者调动了视觉和听觉来写景,请说说文中从视觉和听觉写了哪些景物。

4.作者喜爱的虎丘的特点是什么?

1.

(1)少

(2)曾经

2.D

【解析】根据意思,正确的停顿应该是:

尝/秋夜/坐/钓月矶

3.视觉:

月色、佛灯。

听觉:

笙歌、风铎。

4.月色美好;

幽静。

【译文】

我在初十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

月色非常美好,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级,并不扫兴。

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不时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还看到佛灯在林间树梢若隐若现。

四、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⑥而不求偿⑦。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⑧以书,遂⑨成大学。

(注释)①匡衡:

西汉经学家。

②不逮:

指烛光照不到。

③穿壁:

在墙上打洞。

④邑人:

同县的人。

⑤大姓:

富户,大户人家。

⑥佣作:

被雇佣劳作。

⑦偿:

报酬。

⑧资给:

资助。

⑨遂:

终于。

⑩大学:

有学识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怪而问衡

怪:

2.翻译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①第一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1.到,及,这里是照到。

奇怪。

2.希望能得到您家的书,通读一遍。

3.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借书苦读

4.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

②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匡衡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华佗巧治 

有一郡守①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chà

i)②,乃多受其货③,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属④使勿逐,守嗔恚(chēn 

huì

)⑤,吐黑血数升而愈。

一选自[西晋]陈寿《三国志•方技传》 

【注释】①郡守:

古时候的官名。

②差:

通“瘥”,病愈。

③货:

财物。

④属:

通“嘱”,嘱咐。

⑤嗔恚:

愤怒。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

①留书骂之________

②属使勿逐________

③吐黑血数升而愈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3)用文中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华佗认为郡守的病怎样才能痊愈?

②为治好郡守的病,华佗采取了什么措施?

(4)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书信;

通“嘱”,嘱咐;

痊愈

(2)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赶捕杀华佗。

(3)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4)医术精湛,敢于创新。

【译文】有(一个)郡守生病了,邀请华佗医治。

华佗(去)看病,认为他大怒后就会痊愈,就多收了他的报酬,却不加以治疗,不久抛弃他离开了,并且留了(封)信骂他。

郡守果然非常愤怒,命令人追杀华佗,郡守的儿子明白华佗的意图,嘱咐(追杀华佗的)使者不要去追杀华佗,郡守抓不到华佗,愤怒到了极点,吐了几升黑血,病就痊愈了。

六、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

“安石何如人?

”对曰:

“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曰: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有删改)

(注释)①行义:

行为道义。

(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少与王安石游________

②以吝故不及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________等,而缺点在于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

A.嫉恶如仇

B.左右逢源

C.春风化雨

D.客观理性

【答案】

(1)年轻;

比得上

(2)王安石为人怎样?

(3)敢于有所作为;

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4)D

【解析】【分析】

(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

如“少”不是少年的意思,这里解释为年轻。

(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何如(怎么样)”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这是考查文言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和翻译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括能力。

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敢于有所作为;

而缺点在于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4)分析曾巩的为人,他对王安石的评价“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可看出曾巩能一分为二地、客观地评价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

故选D。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怨言。

母诚之,曰:

“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①殆尽:

几乎全部烧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昼则疾耕作于田间 

于:

________ 

②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悟:

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

(3)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介词,在;

明白,醒悟

(2)大家不仅给他衣物,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

(3)刘氏平时帮助别人,她去世后,家里遭遇大火,损失惨重,邻居帮助了她的孩子。

告诉我们:

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1)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给”:

给予。

“悟”:

明白,醒悟。

(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

且:

并且。

伐:

砍。

(3)《刘氏善举》为一篇歌颂助人为乐精神的文章。

刘氏无私帮助别人,儿子开始不理解,最后刘家儿子“方悟”,他明白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

给我们的启示:

多给别人做好事,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你。

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其实,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

这样才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词语即可做出选择,答题关键是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⑶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 

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

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

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

成语。

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参考译文】

(有一个)姓刘的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养育(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

乡里的人都称赞她善良。

然而她的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母亲告诉他说:

“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

”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几乎全部被烧光。

大家不仅给他衣物,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感念刘氏的恩情!

这时刘氏的孩子才明白母亲的友善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