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变电站主控综合楼房建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220kV变电站主控综合楼房建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0kV变电站主控综合楼房建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职安全员
黄忠魁
3
技术负责人
史有忠
4
专职质检员
李文勇
5
施工队负责人
赵竹生
6
施工队安全员
杨君禄
7
施工员
8
测量员
9
电工
杨荣亮
10
材料员
杨海柱
11
施工队人员
约70人
已到现场50人
4.1.2施工机具、仪器及临建设施配备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准备情况
J2型经纬仪
套
已配备
S3型水准仪
铝合金塔尺
把
钢盘尺
压路机
台
挖掘机
装载机
冲击式打夯机
平板激震夯机
磅秤
混凝土搅拌机
12
砼试块模具
13
砂浆试块模具
14
插入式震动器
15
平板式振动器
16
钢筋切断机
17
脚手板
m2
300
18
脚手管及配件
t
60
19
木模
800
20
安全网
1000
25
人力手推车
量
4.1.3材料采购
4.1.3.1地材及水泥开工前对当地供货单位进行调查,评价合格供方并签定供货协议:
A、水泥选用大理红塔集团P.032.5#、P.042.5#水泥(主要用于房建基础和主体结构、户外构支架及设备基础)。
B、碎石、砂选用洱源当地石厂。
4.1.3.2临时施工使用的少量零星材料在当地市场采购。
4.2施工环境、条件
4.2.1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从城市配网接入施工现在,保证供水。
4.2.2施工用电
施工用变压器已安装结束,装设一级施工配电箱、(设置二级配电箱3块)。
供10kV配电室施工用电。
4.2.3临时建筑
临时生产、生活设施根据前期策划要求建设(约1700m2),可满足工程施工需求。
4.2.4现场通讯
项目部办公室引接一部程控电话,并安装传真机和接通因特网,保证与各方联系的及时性与紧密性。
5.施工组织及施工进度
5.1项目部管理组织
项目经理:
李舰海
材料员
(兼库管员)
王开元
安全员
杨光旗
赵德林
质检员
赵德林
施工员
李吉春
主体结构施工队
装修工程施工队
屋面工程施工队
5.2施工进度
本工程是220kV傣龙变整体工期施工的关键线路,进度极为重要,工期进度应重点控制。
5.12007.04.10~06.10日主控制楼上部结构施工结束。
5.22007.05.25~06.26日35kV配电室上部结构施工结束。
5.42007.04.13~05.10日门卫值班室上部结构施工结束(含砌砖)。
6.施工程序、方法和要求
6.1框架结构
6.1.1施工程序
测量定位→框架柱钢筋加工(焊接)→框架柱钢筋安装→脚手架搭设(满堂架)→模板安装→框架柱浇筑→梁、板底模安装→梁、板钢筋安装→梁、板封模
→梁、板浇筑→二层同上。
6.1.2方法和要求
6.1.2.1测量定位
A.高程控制采用水准仪,单层层高偏差要求在±
5mm以内。
B.轴线控制采用经维仪,轴线偏差要求在5mm以内。
6.1.2.2钢筋工程
6.1.2.2.1作业程序
施工准备→原材验收→钢筋加工→钢筋预检→钢筋绑扎前的准备→钢筋连接→钢筋绑扎(预埋)→验收。
6.1.2.2.2施工准备
1.审图
1)梁柱节点等钢筋过密处,要提前放样,重视抗震结构的构造要求,如加强区、箍筋加密区、边跨柱头等;
2.翻样
1)精确翻样是提高加工质量的前提;
2)通过翻样暴露钢筋过密对混凝土振捣造成的质量障碍,与设计协商解决;
3)对复杂的节点要翻样设计,有问题时与设计共同研究解决,把钢筋绑扎的穿铁、上箍筋的先后顺序考虑周全,梁柱结合部位的主筋位置、箍筋配制、保护层的控制应统筹考虑。
3.机具准备
根据需要准备钢筋加工机械、工具(调直机、钢筋切断机等),钢筋焊接设备等。
6.1.2.2.3控制要点
1.保证原材质量是根本的要求,保留相关资料,经过材料抽样复试,验证原材质量,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标识和管理,确保钢筋原材质量满足质量要求。
2.控制加工质量是钢筋的预控措施,许多质量通病是因为钢筋加工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的,钢筋精确加工是提高钢筋绑扎质量的基础。
必须通过交底培训、制作模具、加工样板、预检验收、挂牌标识等多个环节来控制钢筋加工质量。
3.重点控制钢筋位置正确是基本的要求,严格按图纸、图集、设计变更通知单的要求进行钢筋位置正确的控制,仔细阅读图纸、熟悉并掌握图集。
4.确保接头质量是重点的要求,必须对连接材料、设备、工艺标准、检验工具、工人操作水平、各阶段的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6.1.2.2.4过程控制
6.1.2.2.4.1原材验收
1.钢筋原材进场时,必须核对材质合格证炉批号与实际标牌炉批号要一致。
2.钢筋进场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生产日期,且应对进场钢筋取样复试合格,有必要时需做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6.1.2.2.4.2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必须按翻样尺寸精确加工,不同箍筋、鸭筋、吊筋等应做出加工样板,配上详细的加工交底图和专门的验收工具,作为样板对钢筋加工指引正确的加工方法。
2.钢筋切断加工时,其电渣压力焊钢筋、顶模棍钢筋不能使用切断机,应使用切割机械,使钢筋的切口平,与竖直方向垂直,对钢筋连接质量和控制精度有利。
3.钢筋弯曲加工时,弯曲机的心轴直径必须满足绑扎施工对弯曲半径的需要。
弯折钢筋的短边尺寸和长边尺寸必须同时满足允许偏差的要求,弯折角度必须准确,有验收模具。
4.箍筋135º
弯钩两钩平行,不能劈口,平直段两钩等长,平直段长度尺寸(10d)符合规范要求,箍筋的几何尺寸、方正、平面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5.加工后的钢筋应进行标识,表明规格、数量、图形、几何尺寸、使用部位等。
6.1.2.2.4.3钢筋加工预检
1.现场钢筋加工的预检:
现场加工的钢筋,加工后必须进行预检,不合格的必须返工,加工不合格的钢筋不允许进入绑扎现场。
2.钢筋加工品的存放:
集中码放材料,成品半成品钢筋亦应有标识。
6.1.2.2.4.4钢筋绑扎
(1)绑扎前的准备工作“七不准”:
1)已浇筑混凝土浮浆未清除干净不准绑钢筋;
2)钢筋污染清除不干净不准绑钢筋;
3)控制线未弹好不准绑钢筋;
4)钢筋偏位未检查、校正合格不准绑钢筋;
5)钢筋接头本身质量未检查合格不准绑钢筋;
6)技术交底未到位不准绑钢筋;
7)钢筋加工未通过班组验收不准绑钢筋。
(2)绑扎控制重点
A钢筋位置准确(保护层的控制)
a:
砂浆垫块
强度C15,规格40×
40×
15~30m。
b:
马凳
马凳支腿间距不大于1.5m为宜,马凳排距以保证上层钢筋的位置正确,按马凳及上层钢筋规格重量确定。
顶板垂直施工缝、悬挑构件根部应通长放置马登,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和结构安全。
B节点构造正确
1)大角、梁柱接头等节点构造必须符合图纸及图集,有矛盾时,提前与设计和监理协商,统一意见,统一做法,统一验收标准。
2)搭接长度(受拉区≥1.4La,受压区≥0.7La,la=40d)、错开搭接长度(≥35d)及搭接位置的要求必须满足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3)连梁钢筋弯折锚固时,其弯折点必须过柱中心线,且锚固长度(受拉区≥1.05La,受压区≥0.7La,La=40d)符合设计要求。
4)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设置时,应保证钢筋排距构造位置正确。
5)各种构造钢筋、附加钢筋、图纸未注明需要施工时按构造要求放置的钢筋,应满足规范和图集的规定。
(3)绑扎的要求
A:
柱、梁等起步筋的控制
1)独立柱箍筋以距地面5cm处开始起步;
2)梁箍筋距柱主筋5cm处开始起步;
3)过梁箍筋进支座5cm处开始起步;
4)板面受力钢筋距梁边5cm处开始起步。
B:
预埋件、预留筋、绑扣
1)预埋件应加工精确,锚固可靠,安装时必须符合图纸的位置要求,紧贴模板。
2)预留筋主要为二次结构填充墙的圈梁、墙体拉结筋采用预埋钢筋、长度200mm。
安装上下位置必须准确。
3)绑扣不得松扣、缺扣,火烧丝尾部要弯入钢筋网以内,防止出墙造成锈点,工人可以站在左网片一侧绑右网片钢筋,站在右网片一侧绑左网片钢筋。
4)所有绑扎搭接处不得少于三个扣,且不得用斜扣。
5)框架柱、梁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处的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4)其它要求
1)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
为防止主、次梁交接处,次梁钢筋位置过高,影响混凝土浇筑的情况,钢筋放样过程中应考虑将主梁箍筋高度扣除一根次梁上部主筋的直径,一般情况下取25mm。
同样应考虑柱顶钢筋与梁筋相互间的位置关系,避免钢筋相互搭结,超出混凝土标高的情况。
2)模板面刷隔离剂不得污染钢筋,柱上口钢筋在浇筑混凝土后如有污染的混凝土及时清理干净。
3)各工种操作人员不准任意蹬踩钢筋,顶板钢筋绑扎时搭马道用于走人。
4)钢筋绑扎时要保证预埋管线的位置准确,可适当弯曲钢筋,但不得任意切断钢筋。
5)浇筑顶板混凝土时,搭设马道,保护负弯距钢筋、悬挑钢筋的位置正确。
6)特殊情况需进行钢筋代换时,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同意,一般宜采用等截面代换,并考虑钢筋的位置、数量、间距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6.1.2.2.4.5钢筋连接
1)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接头位置错开长度不得小于35d,同一断面接头面积百分率≤50%;
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搭接双面焊,焊接接头位置错开长度不得小于40d,受拉区同一断面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25%,当确有必要接头面积百分率时,不应大于50%,受压区同一断面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2)梁柱构件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箍筋加密。
6.1.2.2.4.6钢筋验收
1.验收条件:
水电预留孔洞模具安装完毕、电线盒、电线管、消防管施工完毕,土建预留洞模具安装完毕。
2.钢筋绑扎各项工序完毕后,工程技术员、质检员及监理单位代表应对其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并及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1.2.3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施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主控制楼结构特点,以及着重考虑了混凝土质量要求施工因素,决定本工程模板采用木模、支撑采用钢管脚手架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满足下列规定的要求
6.1.2.3.1模板及其支架的要求
1.模板及其支架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
3.模板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等工艺要求。
4.模板拼缝要求严密,不得漏浆。
6.3.3.2模板的配板原则
1.配制的模板应优先选用大块模板,使其种类和块数最小。
2.模板拼缝应错开布置,以增加模板的整体刚度。
6.1.2.3.2控制要点
1.严密性:
拼缝:
垂直拼缝、水平拼缝及细部拼缝。
2.几何尺寸:
长、宽、高、对角线、方正、角度、厚度、标高、形状尺寸、位置。
3.支撑要求:
稳定性、立柱下垫板、三层连续支撑。
6.1.2.3.3作业程序
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设计模板图→模板拼装→刷脱模剂→中心线和模板位置的放线→做好模板标高的控制工作→安装柱模板→安装梁模板→安装楼(屋)面及楼梯模板→检查验收。
6.1.2.3.4模板支设安装的要求
1.模板的支设必须按配板设计循序拼装,以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
2.支承支柱的土壤地面,应事先夯实整平,并做好防水、排水设施。
3.预埋件必须安设牢固,位置准确。
4.柱模底部应留出清扫口。
5.柱模根部用1:
3水泥砂浆堵严,防止跑浆。
6.梁模支柱采用双支柱,间距以60~100cm为宜,跨度大于4m的梁,跨中底模应起拱2‰~3‰。
6.1.2.3.5模板的拆除
1.模板的拆除必须经技术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作业。
2.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可拆除。
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的要求后,方可拆除。
3.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并遵循“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4.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边。
5.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避免混凝土棱角破损,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严禁使拆下的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6.1.2.3.5模板的清理、刷脱模剂、维修
1.模板清理
A刮浆:
用开刀刮净模板上粘的灰浆。
B擦灰:
刮浆后用抹布将残留在模板上的灰浆渣擦净。
2.刷脱模剂:
涂刷脱模剂晾干后,用布将表面浮油擦净,对顶板模板尤为重要。
3.维修:
对拆下的模板,逐一进行检查,变形严重的退场(改作它用),轻微磨损变形的要进行维修,使在用模板满足规范要求。
6.1.2.4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在结构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隐患,对整个工程而言是致命的。
因此要强调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预控,特别对在搅拌、配合比、计量、运输、浇捣、养护、施工缝(试块)等方面加强控制。
6.1.2.4.1作业程序
施工准备→编制作业指导书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交底→隐蔽工程验收合格→技术负责人下达混凝土开盘通知书→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成品保护。
6.1.2.4.2施工准备
6.1.2.4.2.1人员组织
1.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混凝土专业管理人员和试验人员。
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混凝土施工方案的安排,组织落实劳务施工队伍,施工人员的编制、数量、素质须满足混凝土工程施工所需。
6.1.2.4.2.2技术准备
1.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图纸,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和进行技术交底。
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排列工程各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各部位的混凝土量,根据工程量编制混凝土生产(采购)计划、混凝土试验工作计划及砂、石、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等原材料计划。
3.配备齐混凝土工程施工所需的规范、标准、技术资料表格、质量评定表格和混凝土试验用具,包括混凝土试模、测温计、振捣器、磅秤、天平秤等。
4.选择具有规定资质的试验室,根据设计及冬期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积极协调好外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主要材料供应商)和内部(钢筋、模板、水、电、消防各专业)各方面的关系,是保证混凝土工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6.材料要求除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原材料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外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采用的机砂、碎石含泥量不得超过3%,碎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坚固性,且颗粒级配良好,且应有进场复检报告,水泥还应具有出厂检验报告。
2)根据施工要求,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施工,进场的水泥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日期。
入库水泥应按品种、标号、生产日期分别堆放,并树立标志,做到先到先用,防止混掺使用。
3)为防止水泥受潮,现场仓库应尽量密闭,水泥堆放高度一般不宜超过10包。
水泥存放时间按出厂日期算起,超过三个月应视为过期水泥,过期水泥不得使用。
6.1.2.4.2.3作业条件
1施工期间,随时掌握天气预报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2浇筑混凝土处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已办理完隐、预检手续。
3.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4.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项目部已下达混凝土开盘通知单。
5.混凝土计量器具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
6.混凝土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1.2.4.2.4作业准备:
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将钢筋上的污染物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湿润,部位交接处松散混凝土已剔凿至密实处,并清理干净。
6.1.2.4.3控制要点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范的规定,材料根据进场数量、批次做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计量控制:
砂、石、水泥、水、外加剂必须过称,所有计量用具必须经过法定计量管理部门的鉴定并附有合格证。
3.混凝土初凝时间的控制: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计算确定。
4.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控制:
浇筑厚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度,按照方案和交底规定的浇筑厚度施工,并用尺杆来加以控制。
5.混凝土密实度的控制:
通过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高度),不漏振、不过振,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避免出现麻面、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现象。
6.表面平整度的控制:
规范规定表面平整度为8mm以内。
7.混凝土强度的控制:
这是一项必保指标,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6.1.2.4.4过程控制
6.1.2.4.4.1混凝土搅拌
1.确保配料的准确性,搅拌混凝土前,由技术负责人下达混凝土开盘通知书和书写配合比小黑板。
2.检查核实计量系统,如磅秤是否正常,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取样核对,从而保证原材料用量的准确。
3.保证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均匀性与投料顺序、搅拌机的类型和搅拌时间长短有关。
搅拌前加水湿润搅拌机仓并空转2~3min,将积水倒净,使拌筒充分润湿,投料顺序为:
石子→水泥→砂。
每盘装料数量不得超过搅拌筒标准容量的10%,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做到卸尽,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拌合料,更不能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
4.通过充分搅拌,应使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
搅拌时间随搅拌机的类型及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的不同而异。
在生产中搅拌时间不应小于90s。
5.混凝土的稠度是影响施工难易程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重要因素,在入模处由试验员定期和不定期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严格控制。
6.1.2.4.4.2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采用翻斗车及时运送到浇筑地点,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和组成发生变化等现象,若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2.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时间,从搅拌地点运到浇筑地点。
6.1.2.4.4.3混凝土浇筑
1.柱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浇水湿润施工缝处的混凝土面,但表面不能有积水,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牢固。
2)为防止模板钢筋挂浆使落下的混凝土少浆,导致出现烂根,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之前,应先在柱模底部,人工用铁锹填以30~50mm厚与混凝土同等级配合比的无石子砂浆。
3)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连续浇筑,控制分层浇筑厚度,分层厚度以45cm为宜。
利用标尺杆检查,将标尺杆插入模板中,标尺高度与模板等高,使标尺每步起止线与模板上口平齐,每次提升一步即为45cm。
4)振捣操作人员责任分工明确,按顺序振捣,做到分段落实到人,以防漏振,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使混凝土填满振捣棒抽出时形所的孔洞及使混凝土气泡排出,在振捣过程中,将振捣棒略微抽动,以使上下混凝土振捣均匀,从而减少气泡,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以消除上下间的接缝,振捣棒插点要均匀排列,移动间距300~400mm,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沉落、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浮浆为度。
振捣棒使用时不宜紧靠模板振动,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预埋件、水电预留洞盒、电盒、电管等,配备看钢筋、看电管预埋件人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
2.楼面(屋面)混凝土浇筑
1)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必须吹净,木模需浇水湿润。
浇筑混凝土时,用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振捣,震至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下沉、不出气泡、表面泛出浮浆为准,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水电预留盒、电盒等。
2)随时按标高控制线拉线检查平整度,用2~4m的铝合金大杠将表面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搓两次以上,以防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
3)为确保楼(屋)面混凝土平整一致,楼(屋面)板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平搓毛,屋面进行找平压光。
6.1.2.4.4.4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后,柱、梁侧面板顶面在浇注完后12小时采用浇水养护。
浇水次数根据混凝土的湿润状态决定。
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6.1.2.4.4.6混凝土的施工缝留置及控制
1.框架柱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顶面和框架梁底30cm处,梁和楼板应一次性浇筑,楼板应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
2.楼梯施工缝:
不留设施工缝,同框架同步施工。
3.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在浇筑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以及表面上松动的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