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火车站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车站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15电气、给排水系统施工ﻩ29
第六章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30
第七章劳动力安排计划ﻩ31
第八章主要机具使用及进场计划32
8.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ﻩ32
8.2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32
第九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ﻩ33
第十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ﻩ35
第十一章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ﻩ37
第十二章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7
第十三章季节性施工措施40
13.1 雨期施工方案ﻩ40
13.2夏季施工方案40
13.3冬季施工措施41
第一章编制说明
1、编制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为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提供完整、详尽的指导文件,并为该工程的质量、安全、资源消耗提供一个定性定量的指标。
在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的时候,是以实事求是、科学管理的态度为指导思想的。
2、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及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为基础,以整个建设项目为对象编制的,是指导整个建设项目施工的技术文件。
其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湖北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相关法律法规。
(2)本工程的设计施工图。
(3)各级政府颁发的有关文明、安全施工以及环境保护的条例、规定。
(4)我项目部的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及成功经验。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2.1 工程基本情况
2.1.1工程概况
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由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建设指挥部兴建,湖北华疆城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由江西启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总层数为6+1层,1、3#楼基础为独立柱基、5#楼基础为人工挖孔桩基础,高度为21.3米,建筑占地面积5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350平方米。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为二类.二级,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
2.2 工程现场条件
本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全具备条件,主要表现为:
1、施工道路、施工用电、施工用水及场地平整已基本完成。
2、工程设计图纸已出。
3、工程现场较开阔,场地平坦,临时用地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3.1编制原则
1、根据所提供的施工图纸、施工图纸及其它相关文件。
2、根据国家现行的各种建筑施工验收、规程和质量评定标准。
3、根据现行的建设工程技术规范、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技术标准。
3.2施工工期控制
总工期:
285个日历天。
其中:
施工准备及放线:
3天;
1、3、5#楼基础施工总工期:
47天;
1、3、5#楼主体结构施工总工期:
104天;
装饰及室外工程施工总工期:
131天;
合计:
285天。
3.3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和施工横道图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我项目部将1、3、5#楼合理统筹安排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抓住重点施工,组织合理的交叉流水作业,以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特编制《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及《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附后。
第四章 施工部署及主要施工方案
4.1总体施工部署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3#楼A×
~
轴布置1台QTZ40A(方钢式TC4807)型塔吊。
在场地的西北侧设置门卫室、材料库房、食堂、砼养护室、办公区及钢筋加工车间,在场地的北侧设置木工加工车间及木材堆场,在场地的东侧设置分配电房、砂石料堆场、砂浆搅拌站及生活区;
建筑物及临时设施周边设置300×
400的排水沟、在工地生活区设置沉淀池,接城市管网。
具体布置见《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后)。
4.2 主要施工方案
1、施工段的划分
本工程图纸在A—K×
—
轴之间设计一条伸缩缝,我项目部根据此特点将基础、主体、装饰装修施工划分为A—K×
—(Ⅰ段)、A—K×
—(Ⅱ段)两个施工段。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了优质高速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我们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拟采用“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结构后砌体粗装修,内外精装饰同步进行,以主体施工为先导,各分部分项工程紧随其后,平面分段、立面分层;
局部视具体情况,可以将外部装修等先行插入,科学地组织交叉作业”的施工的组织原则。
2、施工流向
按照上述施工段划分,主体施工平面施工流向为:
Ⅰ段→Ⅱ段,空间上按楼层依次逐层施工:
1层→2层→3层→4层→5层→6层→屋顶结构。
装饰工程待结构工程完工分步验收通过之后,方可进行装修工作,装饰工程可以按空间分层,由上而下依次逐层施工,即屋顶→6层→5层→4层→3层→2层→1层。
3、施工顺序
在基础施工完成后,每一施工段按先下后上,先柱后梁板的顺序施工。
砌筑工程在主体结构施工至第四层时插入;
屋面工程及室内精装修施工同步;
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随结构施工同步进行;
内外装修在主体结构验收后进行;
流水作业施工时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第五章 主要分部分项的施工方法
5.1施工流程
工程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人工挖孔桩施工(独立柱基坑施工)→承台、地梁施工→一层柱绑扎→一层柱模板→一层柱砼→一层顶板模板→一层顶板钢筋→一层顶板砼→养护→进入下一个施工循环,结构完成四层后由下而上穿插砌体工程→结构封顶→水电安装→屋面防水→内外墙装饰→细部处理与扫尾→自查自纠→初验→室外工程→竣工交付。
水、电、卫管线预埋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交叉施工。
5.2施工测量
1、测量依据
(1)本工程的定位图和施工图;
(2)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基准点);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定位放线
(1)、标高基准点
在场地西側、北側、东側土质比较坚硬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三个标高基准点,具体埋设位置由现场施工人员会同建设,监理方踏勘选定,这三个标高基准点计划一点多用,既可用来控制楼层标高,又可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点。
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精度不低于S1型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从建设方指定的等级水准点上采取往返测量法将高程引测至标高基准点上。
(2)、施工平面控制
根据场地条件,建筑物平面形状和其主要点线分布情况,按便于观测,长期保留使用为原则,首先设计一个平面控制网,以网中确定的几条基本直线,作为施工放样的控制线,为便于进行检查复合。
(3)、平面位置放样
该建筑的平面位置放样以测定的平面控制网为施测依据,使用大地电子经纬仪。
先根据设计图所示关系尺寸及红线点测设出基础的主角点为A、K×
、
;
主要轴线为A、K×
;
A—K×
、,然后将轴线引桩点引测到建筑物2M外。
(4)、楼层垂直度控制及平面位置放样
基础工程完成后,随着结构的不断升高,要逐层向上投测轴线,而轴线投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结构的竖向偏差,由于该建筑平面是方形,加上施工场地条件所限,若使用常规的测量方法从外控点测设楼层面上轴线,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考虑到能投至最大高度,在楼板上预留孔洞(避开柱梁)使能在上、下贯通且互相通视的位置设置内控点,作为楼层平面放线和投测竖向轴线的依据。
内控点设置位置:
内控点以一块150mm×
150mm×
10mm的铁板作为标志,在浇筑一层楼面砼时埋设固定好,然后用经纬仪精确测定其位置并刻上十字丝表示点位,以后各层面预留200mm×
200mm孔洞、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底层内控点上,经对中整平后打开电源开关,由望远镜向天顶垂直方向发出激光,对准一层铁板上的控制点,并通过在测量层楼板上事先预留好的孔洞投射到接收靶上(接收靶用半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由靶旁标点员用水笔或玻璃铅笔标出靶上的光斑中心。
(5)、楼层标高传递
楼层的标高传递采用沿结构外墙、边柱或电梯间向上竖直进行,为便于各层使用和相互校核,至少由三处向上传递标高。
先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
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传递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然后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传递的依据,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控制在±
3mm以内。
在各层抄平时以两条后视水平线作校核。
(6)、 轴线的垂直传递
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首层的适当位置留设控制点,采用预埋铁板的方法,制点固定。
在施工上部结构层时,在控制点的施工层的相应位置留设孔洞,采用铅垂仪将控制点位置投影到各施工层。
同时采用激光经纬仪对各控制点的位置进行校核。
(7)、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
为了保证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的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a、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
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因此设三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变形观测点应设在被观测物上最能反映变形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b、变形观测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
观测人员要固定;
观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
观测的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8)、沉降观测
a、所有沉降观察点设置在+0.5m标高处,为便于今后永久性沉降点的数据转换,测点布设以设计图纸为准。
b、观察数据的建立:
出±
0.00线后在0.5m标高处设好测点,并测好上部结构的初始值;
结构每完成一层测一次沉降,装饰施工每一月观测一次,竣工时观测一次。
工程竣工后交观测,完工当年每三个月测一次计四次,第二年六个月测一次,第三年起每年测一次直至稳定。
每次测得沉降数据均应按要求制表汇总,送交监理工程师审阅,发现沉降有突变应立即通报有关各方。
5.3基础分部工程施工
5.3.1人工挖孔桩施工
1、施工工序
施工工艺:
定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护壁施工→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设置垂直运输系统等→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校正→二次护壁施工→重复二节施工工序→到设计持力层后进行扩底→对桩孔全面验收→吊放钢筋笼→浇筑砼→养护。
2、成孔
挖土由人工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锹进行,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挖周边,按设计桩径加2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允许尺寸误差3cm。
扩底部分采取先挖桩身圆柱体,再按扩底尺寸从上到下挖土修成扩底形。
测量控制:
桩位轴线采取在地面设十字控制网,基准点,将桩控制轴线高程测到第一节护壁上,每节以十字线对中,大线锤作中心控制,用尺杆找圆周,以基准点测量孔深,以保证桩位、孔深和截面尺寸的正确。
3、护壁施工
(1)第一节挖深1.0米,浇钢筋混凝土护筒,第二节挖深约1.0米,安装护壁模板,浇灌混凝土护壁。
往下施工时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
(2)为保证桩的垂直度,要求每浇灌完三节护壁,须校桩中心位置垂直度一次。
4、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1)纵向钢筋按图纸设计安装,纵向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
(2)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5、桩心混凝土浇筑
(1)桩孔挖至孔底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通知建设单位会同勘察设计及相关单位的人员共同检查,认为符合设计要求后迅速扩大桩头,清理孔底,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
(2)浇灌封底混凝土后应尽快继续浇灌桩心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以后浇灌前先抽清孔内积水,清理封底混凝土的表面,然后灌桩心砼。
(3)该桩芯砼为商品砼,其最后的砼浮浆较多,必须将碎石用水冲洗后撒在表面,振动棒进行微振。
5.3.2独立柱基基坑土方施工
1、土方开挖
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清底→勘察、设计、监理等部门验槽→基础及地梁垫层→基础地梁钢筋绑扎→柱插筋→浇基础混凝土→柱及地基梁钢筋绑扎→柱及地基梁混凝土。
a、为了确保施工工期的顺利完成,基础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边坡及底板的方法进行施工。
土方开挖时先挖E轴后挖A、K轴,从
轴向轴依次开挖,放坡系数约为
1:
0.2,机械挖土时严禁扰动基地持力层土,挖至基坑底设计标高以上约30cm处,停止开挖,余下的土用人工配合挖至底标高,如有超挖现象,应保持原状,不得虚填,经验槽后合同设计单位进行处理,采用天然地基的基础,土方开挖完毕后经勘察、设计、建设方、监理、质检站、施工六方共同验槽,验槽时应检验核对基槽地质状况与勘察报告所提供的状况,是否一致以及设计建议是否恰当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ﻫ b、挖土过程中,保证挖掘机土方开挖的正常进行,挖掘机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人与机械、机械与机械不得相互碰撞。
挖掘机施工时必须对各控制桩进行保护,将挖出的土方堆放在2m以外的地方。
c、遵守本地区、本工地有关环卫、市容、路政的有关规定,派专人负责每天对现场周围环境道路进行清扫,防止车辆带出的泥土污染市区道路。
2、土方回填
回填土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厚度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
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
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
打夯“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先填夯深基础:
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
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
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基坑(槽)回填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胎膜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
较长的管沟墙,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修整找平:
填土全部完成后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
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补土夯实。
回填土避开雨天,如施工时遇到较大降雨,用塑料布覆盖,并做好排水,基坑(槽)回填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
受到雨淋浸泡的回填土,把上表皮松软土除去,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5.4模板工程
随着建筑质量标准的提高及建筑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在本工程结构模板施工中,确保达到清水混凝土要求,便于直接在砼表面上刮腻子,做乳胶漆饰面,减少施工抹灰层,节约成本。
从而有效控制其粉刷层容易产生空鼓、开裂现象。
5.4.1 模板施工准备工作
1、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线的放线:
首先用经纬仪引测建筑物的边柱和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测出每条轴线。
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中心线和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2、做好标高测量工作:
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3、进行找平工作:
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找平方法是沿模板内边线用1:
3水泥砂浆抹平层。
4、设置模板定位基准:
采用钢筋定位,即根据构件断面尺寸切割一定长度的钢筋,点焊在主筋上(以勿烧伤主筋断面为准),以保证钢筋与模板位置的准确。
5.4.2模板的选用
1、梁模板
主、次梁和楼板跨度较大,梁板跨度大于4m时,应按规定起拱,起拱高度按设计要求为:
梁起拱为1/1000~3/1000,在主、次梁交接部位,应先主梁后次梁和楼板起拱。
模板安装过程中,每一段梁或楼板应在跨中按计算需要高度做标记,安装时认真按此标高拉线铺设模板,对于梁高扣除楼板厚度后的高度h≥600mm时,应留一侧面模板后装,待梁筋绑扎完且检查符合要求后再封模。
100×
75木枋间距300mm,立杆间距取900mm,楼板模板竹胶合板下的木枋间距取350mm,木枋下的水平管间距和钢管立杆间距取1000mm。
框架梁板下方钢管均设斜撑或剪刀撑,钢立管底部均支撑在宽为200mm、厚为40mm的通长木板上,禁止直接支承在原混凝土面板上。
模板安装完毕后,须经过测量员核实、校对,且还要经过质安员和施工员的检查、核实,并做好检查评分记录。
要重点检查卫生间、柱的标高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柱、梁边模是否牢固,是否符合施工规范,为一次成型作好充分准备,避免胀模通病等现象的发生,以保证施工质量合格。
2、柱模板
按柱断面尺寸,尽量采用整块胶合板模板作侧模,竖向采用80mm×
100mm木方做围檩。
柱箍设计形式为:
先用80mm×
100mm木方沿柱横向固定柱模板,并用Φ10钢筋制成柱箍加木楔固定木枋或采用花杆镙栓拉杆连接。
柱脚采用海绵软垫并封堵,防止混凝土框架柱“烂根”。
3、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计划采用18mm厚胶合板铺底模,底部用50mm×
80mm方木做搁栅,间距400mm。
平台支撑采用木支撑搭设。
5.4.3模板施工
1、模板安装程序
放线 ⇨定位基准⇨ 柱筋四角焊接角钢⇨模板分段就位⇨安装支撑⇨调直纠偏⇨ 全面检查校正⇨柱模群体固定⇨清除柱模内杂物⇨封闭清扫口
2、柱模板安装
安设柱模板时,为防止钢筋混凝土柱“烂根”,施工中柱子支模的模板应超出上层楼板(或梁)顶面30-50cm,再支上层柱模。
超出楼板顶面(或梁顶面)模板不拆,并使上层柱模落在该层模板上,并向内收紧,柱模下口留一块活动模板作清扫口,同时柱位处的楼板(或梁顶面)浇筑混凝土时应捣实、振实。
3、梁、板模板安装
b、梁、板模板安装顺序:
弹线定位⇨ 梁底模安装(按规范要求起拱)⇨绑扎钢筋⇨支梁侧模⇨ 复核梁模几何尺寸⇨支板模⇨复核板模标高。
梁、柱节点:
梁、柱节点采用木模组装而成,该处极易出现关模不严密,缝隙过大,引起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的质量问题,因此,应对施工班组进行清楚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强化管理,严格检查验收,同时还要重点检查该处的支模方法,一是要牢固可靠,同时也不要因支撑过度引起接头处断面尺寸减小。
施工中应做好穿墙、预留孔道、预埋件等施工工作。
预留孔洞模板应根据孔洞大小、形状和位置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预留设置。
5.4.3、模板的拆除
a、不承重模板拆模时,应保证混凝土强度且表面光洁及棱角方正。
b、承重模板(底模)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下列要求时方可拆除,并有书面申请,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意签字后方可拆除。
c、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允许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入过量建筑材料。
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时必须经核算,如加设临时支撑等。
5.4.4 、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a、所有梁均由翻样给出模板排列图和支撑图,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交班组施工,特殊部位应增设细部结构大样图。
b、当梁跨度≥4米时,底模按梁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
c、拆除后的模板,应将表面的混凝土残渣、垃圾清理干净,重新涂刷隔离剂后堆放整齐。
d、柱、梁、板底部均考虑垃圾清理孔,以便将垃圾冲洗排出,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密实,浇筑前再行封闭。
e、模板安装完毕后,应由专职质检员对轴线、标高、尺寸、支撑系统、对拉铁丝等进行全面检查,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有技术好、责任心强的木工“看模”,发现有“跑模”等问题时应及时报告纠正。
f、所有楼板、墙板内的预留孔洞模板必须安装正确,并作加固处理,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振动移位或因混凝土的浮力而浮动。
5.5钢筋工程施工
1、钢筋工程质量标准
(1)钢筋的材质、规格及焊条类型应符合钢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规范,有材质及产品合格证书和物理性能检验。
(2)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钢筋加工制作
(1)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下料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2)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先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一级钢代换二级钢。
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3)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4)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
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5)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3、梁钢筋绑扎
1)支完梁模板并做完预检,即可绑扎梁钢筋,如果采用预制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
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
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
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2)梁与柱钢筋交叉处,梁钢筋宜放在柱受力钢筋内侧。
梁钢筋在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及相应的规范要求。
3)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梁交接处的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4)梁钢筋绑完后,应加水泥砂浆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4、钢筋混凝土现浇板钢筋
(1)板的中间支座上部钢筋(负筋)两端直钩长度为板厚减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板的边支座负筋在梁内锚固长度应满足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2)双向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下排,长跨钢筋置上排。
(3)当板底与梁底平时,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梁内须置于梁的下部纵向钢筋之上。
(4)施工中应参照专业图将需穿楼板及墙体的管线洞口预留,避免事后剔凿,如需增加新洞口时,应视现场情况与设计人商定。
(8)质量保证措施
1)楼板上所有电气管线必须在楼板底层钢筋铺设完后安装,使楼板底面混凝土保护层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2)柱、梁、板钢筋保护层垫块按间距0.7~1m设置,用扎丝与主筋扎牢。
3)钢筋在施工过程中,专职质检员应对钢筋规格、型号、间距、根数、搭接位置及长度进行检查验收。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值班,如发现钢筋有松动、位移和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等情况及时调整。
6)梁、柱内向受力钢筋的搭接和接头位置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5.6混凝土工程
5.6.1、混凝土浇筑施工
1、施工前的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均应进行检查和签署“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并由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工程师现场认可,方可允许浇筑。
2)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杂物、油污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模板,模板拼缝要堵严,防止漏浆。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不得踩踏钢筋,以及移动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如发现偏差和位移,应及时校正,特别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