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政复习重点完整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7197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行政复习重点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社会行政复习重点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社会行政复习重点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社会行政复习重点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社会行政复习重点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行政复习重点完整版Word格式.docx

《社会行政复习重点完整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行政复习重点完整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行政复习重点完整版Word格式.docx

从功能上来看,宏观社会行政处理的是与政治相关的问题,是建构资源筹集和分配的总体格局,是建立政策实施中的总规则,而微观社会行政处理的是与实施服务相关的具体问题。

8.社会行政的功能(P37~43)(多选题或简答题要求)

社会行政的功能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是它对社会运行的影响,即社会行政的社会意义和效果;

二是对政策实施过程的影响,即它对政策实施的具体作用。

社会行政的社会效果:

增进社会福利,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促进社会公平及社会秩序

社会行政的具体功能:

社会政策的实施与改进,提高机构服务效率,技术层面的功能。

第三章

9.社会行政体制的含义(P46,第2段)(名词解释要求)

行政体制是一个系统概念,它包括了行政机关的设置、权力的划分及运行等内容。

相应地,社会行政体制是指国家或权力建构实施社会政策的制度化的架构,他包括了政治制度、福利体系、组织体系等内容。

社会福利行政组织机构可分为全国性、地方性、单一性三大类机构。

全国性机构指负责全国社会福利事业的立法、政策拟定、全盘规划、监督与考核的最高决策行政机构;

地方性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执行全国性机构的指示,拟定地方性计划,推行地方各种社会福利事务;

单一性机构包括公、私立社会行政机构,单一性机构只从事某项专业性的服务活动。

(多选题要求,补充性内容)

10.社会工作的定义及其与社会政策的关系(P49,第3,4段)

社会工作是以某种专业方法由政府或民间的社会服务机构向有需要的人群,尤其是社会弱势人群提供服务的活动,它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向弱势群体传输福利和帮助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联系:

(1)有组织的社会服务一般是在政府的社会政策框架内进行的

(2)社会福利服务活动是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

(3)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政策的“检验器”

11.伟伦斯基和勒博于1958年出版的《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一书,将社会福利制度经典性地划分为剩余福利模式和制度性再分配模式。

(P50,第1段)(单选题要求)

12.艾斯平·

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中关于三大福利体制的划分(P50,第3段)(多选题或简答题要求)

1990年,艾斯平·

安德森对欧美福利体制做出了“三大福利体制类型”的划分。

一是“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包括美国、英国等;

二是“保守主义”福利体制,包括德国、法国等;

三是“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包括瑞典、丹麦等。

1979年,英国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用“选择性原则”替代“普遍性原则”,主要举措是对社会福利项目进行私有化改革。

(单选题要求,补充性内容)

13.西方各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比较(P58~60)(简答题要求)

共同性方面:

社会行政职权的集中化趋势;

社会行政的法制化趋势;

社会行政人员的专业化;

社会福利供给机构的多元化趋势;

社会福利经费大部分由国库支出。

差异性革命:

基本价值取向的差异;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社会工作行政体制;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运作机制的差异。

第四章

14.依据赞助者的不同,组织可以分为三类:

(1)志愿性组织;

(2)公共组织;

(3)营利组织。

(P66)(多选题要求)

15.按照组织的形成方式,都可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P66,第2,3段)(多选题要求)

16.社会服务机构的定义和三层含义(P69~70)(名词解释或多选题要求)

社会服务机构通常是指由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举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为特定的、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其目的在于提高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协助他们解决面对的问题及促进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三层含义:

社会服务机构是一个福利服务输送系统;

是从事经常性、连续性服务的实体性社会组织;

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非营利的社会组织。

17.作为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的特征(P70~72)(多选题要求)

组织特征:

社会服务机构的素材是人;

目标界定是困难且模糊的;

技术是不确定的;

员工——案主关系是社会服务机构的核心活动;

依赖专业社会工作者;

效果不易测量

结构特征:

董事会、委员会、高层行政人员、中层行政人员、基层员工

目标特征:

社会服务机构本质上是非营利组织,即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福利服务为宗旨。

18.社会服务机构的功能,尤其是政治功能(P75~77)(多选题要求)

社会服务机构具有服务、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

服务功能:

治疗功能、预防功能、发展功能

政治功能:

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秩序、进行社会控制

经济功能:

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促进就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文化功能:

张扬社会团结的价值、传播人道主义伦理

19.不同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比较(P77~78)(多选题或简答题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

民间性、专业性、行业体系健全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

政府兴办、功能多元化、政治取向明显

第五章

20.规划的定义及其意义(P80~81)

规划是社会服务机构为实现机构的使命、长远目标而做出的重要的战略性的计划,它是一种对未来的分析与选择程序。

(名词解释要求)

社会服务规划的意义

规划可以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

规划能减少不确定性;

规划能集中人们对组织使命与目标的思考;

规划能为人们提供行政控制的标准和手段;

周密的规划能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多选题或简答题要求)

21.决策的含义及其作用(P85)

西蒙认为决策就是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标。

因此,决策是一种选择的过程,决策就是做决定。

决策是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实际上,社会服务计划的制定就是一个决策过程。

决策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在社会工作行政中的核心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多选题或简答题)

首先,决策是社会服务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其次,决策是社会工作行政成功的关键,决策从根本上决定了行政管理效果的优劣。

第三,决策水平是衡量领导者能力的重要标准。

22.社会行政决策方法的类型及定义(P88)

方法:

专家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可行性分析和参与式决策(多选题要求)

专家决策法:

也叫德尔菲法,它强调参与决策的成员互不见面,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方式,将许多专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决策的过程。

(单选题或名词解释要求)

头脑风暴法:

它通过会议形式,鼓励与会者(5至10人)不断产生或改进想法,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

23.英国约克大学教授布拉德肖指出的四种社会需要类型(P89~90)(多选题要求)

感觉到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规范性的需要和比较的需要

24.社会行政目标分解(P91,倒数第3段)(名词解释要求)

米勒将目标分为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结果目标重点在于接收服务的群体在接受服务后,在行为、心理、生活品质方面的改变。

过程目标指的是计划执行过程中所达到的状态。

社会服务通过一定的服务过程,即通过一系列目标的大曾来实现总目标。

25.社会服务计划文本中的“社会服务计划实施依据”(P94,第2,3段)(简答题要求)

许多社会福利机构依据董(理)事会或会员大会决议事项,作为办理方案的依据,也有些政府社会服务部门依据法律规定,或者是基于政策测实施计划。

然而,如果方案设计依据的是案主的需求评估,则应列出具体且明确的社区(案主)的需求与问题,而且最好能采用量化的资料来加以说明,以期为方案所需解决的问题提供有说服力的理由。

在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时,方案撰写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陷入循环论证。

26.社会服务计划文本中的“服务对象”(P94~95)(简答题要求)

服务对象是指实际接收方案服务的对象及人数。

在方案计划时,首先确定方案实施范围内的“一般人口群”,再经过初步筛选找出“危机人口群”,再依参与方案的可能程度选定“标的人口群”,最后依问题的严重程度及优先性选定实际参与方案的“服务人口群”。

第六章

27.团队的类型及其定义(P99~100)(多选题或名词解释要求)

(1)问题解决型团队。

一般由来自同一部门的5~12个员工组成,他们定期地聚在一起,讨论并解决工作中某些具体问题。

这一类型的团队目标比较明确、简单和集中,人员的组成也比较单一,有利于团队的沟通和合作,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

(2)跨专业团队。

所谓跨专业团队是由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组成团队的目的是完成一项共同任务,或是通过建立跨专业团队来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案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3)自我管理型团队。

它是指员工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控制工作节奏,决定工作任务的分配,成员相互进行绩效评估。

在这种类型团队中,员工满意度有所提高,但缺勤率和流失率增加。

28.领导的含义(P100,倒数第2段)(名词解释要求)

一般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人们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的能力和过程。

具体地说,领导是一个人以他的实际影响力去解决存在于人们中的问题,以其能力和威望去影响人们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

29.领导者的职责(P101)(多选题要求)

责任:

(1)法律责任;

(2)工作责任

社会行政领导者职责的具体内容:

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将社会服务的政策从宏观到微观逐渐具体化,真正加以落实;

决策与规划;

沟通;

组织建设;

选用人才;

协调及解决冲突;

控制与监督;

保持机构对环境的适应。

30.利克特的领导模式(P102~103,明确哪种模式最有效)

专制——权威式、开明——权威式、协商式、群体参与式(多选题要求)

其中,采用第四种领导方式在设置和实现目标方面是最有效率的,因此采用群体参与式的领导方式更容易取得成绩。

(单选题要求)

31.马克斯·

韦伯划分的权威类型(P106)(多选题要求)

传统型权威;

魅力型权威;

法理型权威

32.沟通的含义(P107)(名词解释)

所谓沟通,就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类似的表现形式,进行信息、情报交流和传达思想的过程。

沟通不仅是指意义的传达,更重要的是指意义必须被理解。

33.协调的含义(P107)(名词解释)

协调就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机构的特定目标而引导机构各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34.协调的功能(P108,第2段)(简单题要求)

(1)对机构的各种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并使机构运行的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减少误解,避免摩擦,冲突与工作重复。

(2)为机构内部创造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待人、互助互利、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温暖和谐的人事环境。

(3)通过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维持与服务对象的工作关系,建立与社区的良好关系,从而扩大组织在整个社会的影响,使机构管理过程能为外界群众所了解、关心、支持,为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

(4)使有关规章制度相互配套,协调好各项政策、计划、法规,使其互不抵触,使社会行政组织对重大社会政策的实施、执行都有合法程序。

(5)消除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35.社会行政中的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内容(P108~110)(多选题或名词解释要求)

正式沟通:

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非正式沟通:

是指正式途径意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大多以行政人员的交往关系为基础,具有自愿性质,其效力有时甚至超过正式沟通。

36.社会行政控制的含义(P111,倒数第1段)(名词解释要求)

社会行政控制是指社会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确保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

这个概念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

(2)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

(3)控制是一个过程。

37.社会行政控制的意义(P112,第3段)(简答题要求)

(1)社会行政控制对于确保行政实施计划的实施方向,促进行政实施的效率与效益等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2)组织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必须实行授权管理。

(3)控制将有助于机构和管理者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38.马克斯·

韦伯提出理想的组织形态是科层制组织。

(P112)(单选题要求)

39.社会服务机构中,冲突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利用冲突来发展机构(P115)(论述题要求)

冲突管理的基本原则:

(1)倡导建设性冲突,避免破坏性冲突,把冲突控制在适当水平;

(2)实行全面系统的冲突管理,而不是局限于时候的冲突控制和解决冲突,减少冲突管理的成本;

(3)不走极端,持中,以和为贵化解冲突;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适宜地处理冲突。

(容易出多选题或简答题)

冲突管理策略:

(1)个人冲突管理策略。

分析冲突原因,了解冲突当事人,选择自己的立场

(2)机构冲突管理策略。

改变机构的组织结构,重塑机构文化

利用冲突发展机构:

(容易出简答题)

(1)改变机构文化来激励冲突;

(2)设计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强调员工之间的差别比较,提高冲突水平,从而获得机构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3)改革机构组织结构,打破组织原有的平衡和利益格局,激发冲突;

(4)有意识地恰当使用具有威胁性的模棱两可的信息,减少机构成员因思维定势导致的不思进取的题啊嘟,促进机构成员的积极思维;

(5)强调群体间界限,倡导“内和外争”来激发群体间的冲突;

(6)引进外来的专业人才,激发机构内新旧价值观念、新员工和老员工之间的互动和碰撞,增加机构的组织活力。

第七章

40.激励的含义及激励理论的类型(P119,倒数第3段)

激励就是激发行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行政人员产生内在的动力,使他们朝向机构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名词解释或单选题要求)

激励理论有三种,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励的原因和对激励有影响的因素;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行为是如何被引发、怎样向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如何保持以及怎样结束这种行为的全过程;

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认为,资本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

(多选题要求)

41.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P121,第2段)(单选题要求)

人事管理是以工作为中心;

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则是以人为中心。

42.我国社会服务机构在人力资源开放与管理上面临的挑战(P121~122)(多选题、简答题或论述题要求)

(1)员工的专业服务能力不足;

(2)员工流动性大;

(3)员工缺乏训练机会;

(4)无效人力的处理;

(5)工作角色冲突的困境;

(6)机构管理模式转变。

43.员工培训的意义及种类(P124~125)(多选题或简答题要求)

培训的意义:

对机构而言,

(1)提高机构的服务素质;

(2)增加服务对象;

(3)吸引和储备人才。

对员工个人而言,

(1)丰富个人工作上的知识和技巧,使其能和社会发展同步;

(2)提高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和满意度;

(3)促进员工对机构产生归属感。

培训的种类:

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

44.绩效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P127,倒数第1段)(名词解释或多选题要求)

绩效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空间等条件下完成某一些任务所表现出的工作行为和所取得的工作结果。

其表现形式有:

(1)工作效率;

(2)工作数量和质量;

(3)工作效益。

45.绩效管理的主要作用(P128,第2段)(多选题或简答题要求)

(1)薪酬管理的依据;

(2)人事调整决策的依据;

(3)员工培训的依据;

(4)激励措施的依据;

(5)员工进步的动力;

(6)正常工作关系的基础。

46.绩效考核的方法(P128)(多选题或名词解释要求)

比较方法、绝对方法、成效量度

47.社会服务机构中薪酬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及其基本原则(P129,第4,5段)(简答题或多选题要求)

薪酬管理复杂、困难的原因:

第一,社会服务机构大都是非营利组织,资源有限;

第二,社会服务工作的绩效考核比较困难,薪酬形式的计算方法不容易做到精确、客观;

第三,管理者在对员工采取何种激励措施以及这种激励所产生的效果如何等问题上,意见常常会不统一;

第四,政府、机构、员工、服务对象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和期望,因而,在薪酬管理方面造成一定的困难。

社会服务机构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

(1)体现员工价值原则;

(2)内部公平性原则;

(3)外部竞争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合法性原则;

(6)激励原则。

薪酬管理的方式:

工作分类给付法、以技术为基础的给付法、依绩效给付法和特别奖励

48.督导制的含义(P130)(名词解释要求)

督导制是指在社会服务机构内设立的一种由有经验资深的机构高层次要员对其他较低级员工在工作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工作关系等方面进行指导的一种制度,这是一种比较特别的人事管理方式。

49.督导的含义及基本原则(P130~131)(名词解释或多选题要求)

督导是指一个人受比较有经验、有资格的督导者和同事监督指导的过程,它也是保证服务水准和增强专业发展的过程。

督导的基本原则:

(1)督导者传授知识、原则、技术,信任员工能进行自我管理;

(2)社会工作者通过选择那些与机构相协调的目的与目标,从而实现自我管理;

(3)需要时,社会工作者可获得督导者的帮助;

(4)必要时,社会工作者能与督导者取得联系;

(5)员工们周期性地评估他们的督导者。

50.督导的形式与方法(P132~133)(多选题或简答题要求)

督导的形式:

个别督导、一对一督导、小组督导、志愿者督导

督导的方法:

(1)讨论;

(2)计划;

(3)问题解决法;

(4)模拟方法;

(5)直接督导

第八章

51.社会服务机构取得政府资源与经费支持的策略(P142,第4段)(多选题或简答题要求)

(1)投其所好,配合政府的福利服务发展目标;

(2)掌握时机,把握时效;

(3)利用正当与合法程序;

(4)机构主动游说政府;

(5)设计精湛的服务计划。

52.预算的基本方法(P145~146)(多选题要求)

弹性预算、项目预算、零基预算、递增预算

53.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报告制度比较(P146)(多选题要求)

财务会计,是机构的对外报告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为组织的外部捐赠人及相关利益团体提供信息。

管理会计:

又称对内报告会计,其主要目的是为机构内部管理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第九章

54.项目管理制度的发展(P154,第2段)(简答题或多选题要求)

项目管理最早产生于军事部门和政府部门建设和监控项目的需要,并在企业部门广泛运用。

后来项目管理在社会服务领域得到发展,并成为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实现目标的重要措施。

55.项目监测的含义(P162)(名词解释要求)

项目监测是项目管理人员收集与项目实施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了解项目进展状况,并将之与项目实施计划相比较,以发现项目实施是否存在问题的活动和过程。

56.个案管理的含义及其特征(P169~170)(名词解释与多选题要求)

个案管理是个案工作的延伸,它是更好地满足个人和家庭的需要而进行的安排、协调、监督等服务活动。

特征:

个案管理是个案工作的拓展;

服务对象同时遇到多重问题;

个案管理是强调“全貌”的工作方法;

个案管理具有服务和管理双重功能。

57.个案管理的三种模式(P170)(多选题要求)

极小模式、协调模式和完整模式

58.个案管理者的行政管理角色(P172)(多选题要求)

行政者、计划者、管理者、评估者

 

第十章

59.社会服务评估理论发展趋向,三种模式的内容与比较(P176)(多选题和简答题要求)

“3E”评估模式,重点考察经济、效率与效果,侧重于评估是一个监督检查的过程,它注重的是组织或项目产生的结果;

“3D”评估是指诊断、设计与发展,侧重于评估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注重的是实施政策、计划或项目的组织能力,这两种评估的共同点都是自上而下型的评估方式,且评估是以实施项目的组织为中心。

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的导向是自上而下的,面向的是被服务对象。

60.社会服务评估的作用(P178)(简答题或多选题要求)

(1)社会服务评估是检验服务的效率、效益和品质的基本途径

(2)社会服务评估是决定服务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3)社会服务评估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61.责信的含义(P187)(名词解释或单选题要求)

责信就是对社会负责和对社会的一种交代,具体是指社会服务组织对其使用的公共资源的流向及其使用效果的社会交代。

62.社会服务机构多元化交代的内容(P187~188)(多选题要求)

财政交代、政治交代、专业交代、服务交代、行政交代

63.社会服务组织责信评估的内容(P188)(多选题或简答题要求)

(1)服务和活动与组织使命与宗旨的一致性;

(2)规范的治理结构;

(3)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运作;

(4)财务与信息的透明程度

64.社会服务方案的成果评估分为期中成果评估和最终成果评估,二者的比较(P195,最后1段)(多选题或简答题要求)

期中成果评估是在服务对象完成处置或接受完整服务后,立即评估服务对象生活品质的改变,也就是说,期中成果评估提供的是处置效果的评价。

最终成果评估主要是采取分期追踪方式,来掌握服务对象生活质量改变的资料。

也就是说,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