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69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docx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docx

人生观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中的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说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是2018年新修订的马工程教材,从逻辑主线到整体结构以及具体章节内容较2015年版都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

其修订思路主要是:

立足新时代、贯穿新思想、着眼新要求、运用新话语。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就是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总题,在全书中的定位是在思想板块中的总引领。

从内容上看,第二章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第三章中国精神。

理想信念是贯穿其中的。

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四章是一环扣一环的。

从意义上看,理想信念为大学生提供方向指引,中国精神提供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指引,三者的根都源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总题。

第一节人生观是本章的开篇。

是要讲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为之后第二节和第三节讲怎么办的问题打好理论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生观的概念、主要内容,把握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教学的难点是:

理解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二、说学情

本课程面向的学生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关的一系列人生课题,都需要他们去思索、选择、实践。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具备接收、消化理论知识的基本能力。

但由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对社会接触较少,思想上还不成熟,思想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和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会对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感到迷惑,有的还会产生不正确的思想。

同时,大一的学生尚处于青春期,有着忧虑暴躁、自我意识强烈等年龄特点。

在讲授本课的时候,必须与学生的上述特点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对于理论的讲解要本着精讲、管用和够用的原则,配合大量生动实例、加强师生互动,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解决以理论指导实践这一重点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切实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实践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由于本课的内容主要是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以理论知识为主,加之考虑到前述学情的分析,所以采用以讲授法为主,与问答法、讨论法、案例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精讲理论,配合列举与讲授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播放《再过二十年》歌曲,在课堂上进行问答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人生观的相关理论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提问(3分钟)

谁知道希腊寓言故事中的“斯芬克斯之谜”?

给同学们讲一下

2、导入(2分钟)

总结“斯芬克斯之谜”,其实是人类自我认知之问。

我们把问题的谜底和谜面互换一下,如果谜面是“人是什么”,谜底说“是能发出一种声音,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这是否回答出人的本质了呢?

没有,他只回答出了人的表象,仅说出来人的动物性本质。

俄狄浦斯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同探讨人的本质并学习人生观。

讲授新课

1、讲授与互动相结合(20分钟)

第一个问题,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人与动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师加以总结(人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

然后介绍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与学生共同分析,找出这句话包含的几层意思: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然后请学生列举人与周围的人会发生哪些社会关系,总结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一结论。

2、理论讲授与讨论、案例相结合(35分钟)

第二个问题,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以相关的名言引出人生观,讲解人生观的概念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进而深入讲解人生目的的定义(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播放《再过二十年》歌曲,分组讨论人生目的有哪些作用,归纳学生的发言为三方面作用,每个作用列举1个真实案例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从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和教学难点。

讲解人生态度的定义,分析得出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讲解人生价值的概念,分组讨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3、讲授与互动相结合(10分钟)

第三个问题,人生观与世界观。

首先讲解世界观的概念,请学生回答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学生发言后,老师总结归纳: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2.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4、讲授与问答、讨论相结合(25分钟)

第四个问题,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抛出马克思的名言“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请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回答,老师进行总结:

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仍通过问答方式,得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请学生分组讨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总结学生的发言:

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达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目的。

总结(5分钟)

对讲授的内容简单的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指出需要理解的部分,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并留课后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人生观、2、世界观。

二、简答题: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