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6819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的确,“二战”之后50多年,没有发生过1929—1933年那样大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三、产业工人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下降到30%以下),工资大幅度提高,生活显著改善。

他们虽受资本家剥削,但比别国工人的生活好得多。

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也不满,但还只是“怨悱而不怒”,并不急于革命,反使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少工人羡慕他们的生活水平。

四、“中产阶层”扩大。

这个词的原文是Middle Class,直译应为“中等阶级”,长期被译为“中产阶级”。

西方所谓Middle Class包括中小资本家,那不科学。

我认为用“中产阶层”或“中等阶层”为好。

它不是一个独立“阶级”,也不包括中小资本家。

所谓“中产阶层”,应指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公教人员、经理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部分技术工人(以上被称为“白领阶层”),以及小业主和中小农场主。

西方国家中这部分人的数量扩大,收入相当高(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也大),生活相当富裕。

因而其多数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

为什么出现上述特点?

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西方资本主义进行了自我改革。

资本主义的改革始于1929年那场大危机,主要内容是:

国家宏观调控,政府干预经济,资产阶级调整内部关系,缓和劳资矛盾。

其改革的推动力来自三个方面。

A、资产阶级自身需要改革。

比如金融市场、股票交易市场、破产制度等等的改革。

1929年那场危机,爆发于“黑色星期五”,股市暴跌,引发全球经济大动荡。

从那以后,美国政府改进并加强了对金融、股票交易所的管理,使投机活动与企业破产引起的连锁反应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这既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又有利于产业资本家。

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交易市场出现“黑色星期一”,道·

琼斯指数一天下降22.6%,下降幅度超过1929年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五”(下降12.8%),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还有“反垄断法”、企业法、破产法等等许多改革,调整了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的调整,内容很多,很复杂。

可惜我们研究不够,现在还说不全。

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影响。

30年代苏联经济欣欣向荣,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出现新面貌,与西方资本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特别要提到1936年苏联宪法,它是斯大林主持制定的,世称“斯大林宪法”。

这部宪法有“公民之基本权利及义务”一章,是美国、法国、英国等国的宪法所没有的。

斯大林宪法在世界历史上破天荒地第一次规定,公民有劳动权(不失业)、休息权、受教育权、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年老和患病及丧失劳动能力时享受物质保障之权,等等。

苏联并在实践中保障了这些权利。

尽管斯大林宪法颁布的第二年,斯大林就破坏法制,开始大规模“肃反”、“清洗”,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但那主要是党、政、军系统内的斗争,对普通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的影响不大,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生机勃勃。

原先占人口80—90%的文盲迅速脱盲。

苏联的工人农民成了国家主人。

普通劳动者做出成绩,可以成为克里姆林宫的上宾。

每年夏天,各界劳动模范成群地到黑海海滨度假。

这些新闻和图片传到全世界,吸引了各国工人和知识分子。

法国作家巴比塞访问苏联后,回国写了一本书,对比苏联和西欧,得出石破天惊的结论:

“一边是崇高而神圣的工作,一边是卑鄙与无耻!

”西方资产阶级仇恨苏联、仇恨斯大林,很大程度上是仇恨这部尊重人权、真正民主的宪法。

斯大林宪法的光辉,使美国宪法、法国宪法黯然失色。

美国作家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在60年代写的《斯大林时代》一书中,还满怀激情地描述了“斯大林宪法”当年在世界上引起的震动。

开始,西方资产阶级对“斯大林宪法”是一片咒骂声。

咒骂归咒骂,他们随时感到“斯大林宪法”的压力。

后来,西方经济形势好转,他们在内外压力之下,半推半就地学了苏联的许多做法,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休假制度、失业救济、医疗保险、一人一票、男女平权等制度。

结果发现,这些尊重劳动者、保护劳动者的措施,大大缓和劳资矛盾,却并没伤害资本主义制度、雇佣劳动剥削制度的根本,于是普遍接受了。

不过,就是在今日美国,这些制度仍未普及到所有企业。

C、工人阶级的斗争。

美国工人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很深。

美国工会(黄色工会)对工人的分化、控制是很巧妙的,比如,美国多年都是按行业、工种组织工会,而不组织地区工会。

一列火车上,司机参加司机工会,司炉参加司炉工会,列车员参加列车员工会,餐车服务员参加另一个工会。

各工种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同,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也不同。

老板和工会利用这个矛盾(差异),分而治之,使他们只关心本行业本工种工人的利益,不关心整个工人阶级,更不关心政治。

多年来,美国工会没有组织过政治性罢工或政治性示威,但他们搞经济斗争,要求提高工资、改善生活,还是相当积极的。

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也是阶级斗争,只不过是较低层次的阶级斗争。

在工人阶级的积极斗争下,工人工资逐渐提高,劳动时间缩短,很多工人有了不扣工资休假等福利。

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也促使工人工资提高。

资产阶级并非铁板一块,他们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益矛盾。

工业资本家希望压低工资,以便降低成本,多得利润;

商业资本家则希望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提高,以便多销售商品,多得商业利润;

纺织工厂老板期望社会上有更多人买新衣服;

汽车工厂老板尤其希望社会购买力提高,有更多的人买得起汽车。

无论哪种资本家,都想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及服务),使自己赚钱。

所以各种资本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矛盾心态:

期望本企业的工资(或产品中的工资含量)降低,希望社会上的购买力(包括职工工资)提高。

就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使全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升了。

当然,工人工资的上升,以保证资本家能,得到利润、资本能不断增殖为限。

马克思在一百年前就说过,资本家给工人提高工资,最终是对资本家有利的。

工人工资提高,促使企业采用能够节省人力的新式机器,可以少雇工人,或者少增加工人而扩大生产规模。

这就推动了技术进步。

工人工资提高,生活改善,工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也会提高,从而使劳动生产效率也提高。

不仅如此,工人工资提高了,他的子女的身体素质也会提高,可以多受教育,这就为资本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社会造就了一支更好的劳动预备军。

二是战争推动了科技,科技促使生产力飞速提高。

资本家与地主、贵族相比,是较为重视科学技术的。

资本家为了战胜竞争对手,也舍得投资于科技。

但在和平时期,资本家只热心于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能“吹糠见米”的科研项目和技术革新。

要劝说资本家投入很大资金,花很长时间,去搞没有多少成功把握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他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那样大的本钱。

要说服资本家联合起来搞,极不容易,甚至不可能。

世界大战爆发,这个问题解决了。

为了战胜强敌,代表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政府,明正言顺地召集或征集最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由政府拨款,用行政命令征集物资,不惜工本地进行军事科技研究,很快取得重大突破。

一旦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它的意义就不仅是在军事方面取得优势,而会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使全国经济登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可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发展的一条规律。

美国将军格罗夫斯,是美国在“二战”中组织原子弹研究、制造的总负责人。

他在战后写的回忆录《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详细谈了这方面的情况。

他们研制过程中的失败和浪费不少,耗费的资金、电力、物资极巨,任何大资本家也承受不起?

只是因为有政府力量,才取得重大突破,重大成就。

电子计算机、核技术、电子工业技术、光技术、合成材料、喷气式飞机、通信技术、机器人等等,都是在“二战”中发明或取得重大进展的。

对现代科学起了巨大作用的“新三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也是在“二战”中形成的。

“二战”结束后,美、英等国把战争中取得的科研、科技成果,转入民间企业(资本家的企业),于是爆发了一场“新技术革命”(西方又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力迅速提高,有的产业是成倍提高,而生产同,样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原料、材料却大幅度下降。

(苏联和中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不善于把军事科研成果及时转入民用,这个问题后面再谈)

“新技术革命”给西方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深刻变化。

工业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后,一、既可以便资本家取得高利润,又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

二、工业中的体力劳动人员大为减少,科技人员和经营人员大为增加,促使“白领阶层”、“中产阶层”扩大;

三、第三产业扩大(美国占63%),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相对缩小,现在美国只占34%。

产业工人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降到30%以下。

可是,并非每个行业都能同等享受“新技术革命”的成果。

“新技术革命”在各行业的应用和效益很不平衡。

能够使用新技术的行业,生产效率成倍增长。

包含着复杂的新技术的新型产品,附加值很高,被称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传统的采矿、冶炼、服装、玩具、制鞋等等行业中的许多工序,很难使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就没有那样大,相对而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前一类工业大幅度提高工资,势必拉动社会工资水平提高。

“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了职工工资仍有高利润,“劳动密集型产业”若要同等提高工资,就没有多少钱可赚,甚至会亏本。

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被称为“朝阳工业”;

后一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处境困难,被称为“夕阳工业”。

60年代初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产业大调整、大转移。

美、英等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的“夕阳工业”转移到国外,自己着力发展费力少、耗能少、消耗原材料少而赚钱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美国、英国更富。

高新技术产品究竟有多高的利润率,资本家严格保密,外人很难弄清。

仅举一例:

我的一个亲戚在飞机制造厂工作,80年代中期,他们与苏联同行交往交流时,发现苏联生产的一个用于飞机上的小部件,质量优于英国产品,想向苏联购买。

苏联人不会做生意,报价100美元一个,只有英国同样产品的价格(卖给中国是1000英镑一个)的十二分之一。

我方谈判人员故意说贵,苏联人赶快降到90美元一个,他们说:

不能再降了,我们的生产成本是80美元一个。

由此可见,英国把这个小部件卖给中国,其利润至少是十倍。

我们不能不买他的,因为我们造不出来,或者造出来的质量不如他的好。

算美国、英国工农业产品的总产量和人均产量,比我们高不了很多,而他们的消费量、生活水平比我们高许多倍。

原因就在于他们用价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换我们这些国家价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日本人在60—70年代有一句形象的话:

日本运一轮船货物去美国,美国运给日本一箱(集装箱)货物就抵了帐。

由于各国的科技水平、工业水平、工艺水平、劳动生产率相差很大,美国淘汰的“夕阳工业”,在第三世界国家却是先进的、很赚钱的“朝阳工业”,争相引进。

美国的产业大转移,首先转移到日本。

日本很精明,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挣取外汇,积累资金,运用政府(通产省)力量组织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

到70年代,日本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强大了,也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这是第二次产业转移,主要是移向韩国、台湾、香港等地),自己着力发展赚钱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现在进入第三阶段,向我国沿海省市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新技术革命挽救了西方资本主义,给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新技术革命来源于罪恶的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战。

历史的前进就这么曲折、复杂、矛盾!

70年代中期,苏联已在军备竞争中露出败象,而美国却坚持要搞航天计划、“星球大战”计划。

这些项目要耗资几百亿、几千亿美元。

美国搞了,西欧不甘心,还要摘自己的“尤里卡计划”。

他们的目的是一箭三雕:

1.取得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2.逼着苏联也花钱来搞,从而在经济上拖垮苏联;

3.取得新的科技突破,使自己保持科技领先地位,从而继续在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也瓦解了,美国没有军事对手,仍然大搞航天计划,不放弃“星球大战”计划,其目的就是取得科技上的领先地位。

这是大资本家、大公司也搞不了的,只有政府牵头,用国家财政(这是全国人民交的税)来搞。

如果没有战争或战争威胁,政府就师出无名,于是要想法寻找一些由头。

军事科研带来资本主义国家科技的重大进步,但它是建立在仇恨、恐惧、眼泪和鲜血之上的,资金和物资浪费也极大,与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

当年苏联米高扬访美时,美国记者故意问他,对资本主义的高技术、高生产力、高生活水平有何看法。

米高扬回答:

如果美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以美国现有的生产力,可以使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一倍。

米高扬的话虽有夸张,却很有道理。

说他夸张,因为他没有计算美国对别国的剥削。

如果美国不剥削别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美国不会有现在这样富。

同样的生产力水平,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会高于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这是事实。

我们将在另一章谈到。

三是改变了对殖民地的剥削方式,从“杀鸡取卵”变为“养鸡下蛋”,取得更大利益。

“二战”之前,各大资本主义国家都霸占着大片殖民地,进行直接统治和盘剥。

“二战”之后,在社会主义国家影响下,殖民地人民纷纷要求独立,开展民族解放斗争。

开头那十来年,宗主国极力反对,坚决镇压。

后来发现,镇压是镇压不了的,而且占领殖民地、镇压殖民地人民的耗费太大,得不偿失,对宗主国纳经济不利。

法国是个典型。

“二战”之后十多年,法国老不放弃殖民地,先是陷入印度支那战争,继之又陷于非洲的阿尔及利亚战争,使本国经济落后于英国和西德。

戴高乐总统审时度势,冒着法军兵变的风险,于1962年从阿尔及利亚抽身,让阿尔及利亚独立。

从那以后,法国经济很快赶了上去。

近30年的世界格局是:

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基本上都独立了,不再受宗主国直接统治,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又称“发展中国家”;

但他们在经济上依附于原来的宗主国,或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政治上受到控制或操纵。

西方发达国家不再以凶恶的直接统治者面目出现,而是以笑容可掬的“政治顾问、军事顾问、商人、金融家、企业家”面目出现在以前的殖民地,甚至还给这些国家贷款、投资和技术上的指导,扶持他们发展工商业,让他们生产原料、材料和初级产品,同时又成为推销西方商品的市场,然后在“自由贸易”中剥削他们。

从“杀鸡取卵”变为“养鸡下蛋”,是一大进步。

西方少得骂名,少花军费,赚的钱更多。

南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多在南半球,所以又称“南方国家”)名义上独立了,自由了,发展了,却被“北方国家”(不包括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剥削得越来越穷。

南北差距越拉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