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6559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壮壮有20元;

买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3X4=12(元)

20-3X4

(4)

.(板书)

解法二:

6+3X4

=6+12

=18

(PS: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元)

答:

该付18元.

1、

2、

a.

b.

=20-12

=8

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20-12=8(元)答:

应找回

应找回8元.

 

3、

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

又有乘法的情况下;

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4、认识:

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

应先算乘法;

在算减法

5、小结:

观察三个混合算式;

有什么共同点?

(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

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

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

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

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课:

买文具

P5~7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

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24-881-915-3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

全班齐练)

4X8+640-6X4

出示P5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中内容;

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

并着重注意: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

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

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18十3=6(元);

6+4=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18十3+4

=6+4

=10(元)答:

(3)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

18十3+4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

“18十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兀?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

应先算18-3=6;

再算6+4=10;

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

有加法又有除法时;

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

并引导学生发现:

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

要先算除法;

后算减法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

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

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

试一试”•

1、提示:

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

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

并计算:

3x7+125-12-?

4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18+3=6(元);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18+3+4

第三课:

过河

P8~10

1、通过“过河”的情景;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

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

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1、口答题:

(1)2+7X5;

这道题里有()法;

又有()法;

要先算();

再算()•

(2)40-36+4;

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X5

出示P8主题图;

1、理解图意;

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

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

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

“29+25十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十9;

再算加法;

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

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

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

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

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同学们都做大船;

需要6条船.

5、提问:

如果54人都坐小船;

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

”;

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

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

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

(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

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

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

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

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

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能举例说明吗?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练习一

p11-12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

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

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

细心计算的习惯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

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以及小括号的作用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每人准备1枝红笔

一、复习

1、提问:

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

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指名口答)2、说明练习内容;

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

图画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强调:

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

(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互判.(注意:

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

又有乘除法;

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

4、

(1)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要解答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让学生独立解答.

(2)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

有解法一:

12十6=2(元)

3>

2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3

=1

3种方法:

解法二:

18

3-12

3x6=18(元)>

12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6

元)

解法三:

6

每瓶便宜1元.

12十3=4(瓶)

>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6、

2)

(指名回答)提问:

为什么要用小括号?

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

先说说图意;

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7、

指导提问:

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先计算;

后涂色单元教学目标:

数学游戏:

“24点”;

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

先演示;

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

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

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1.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

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会欣赏数学美.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为3课时

第一课看一看

(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

那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

通过观察讲台体验: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最多只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

用语言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2.在实践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能力

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前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

学习都离不开

倾听

自己面前的课桌;

老师离不开讲台•

今天;

老师就

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

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1、以小组为单位;

从不同的角度观

学生活动.

察讲台•

注意:

按照老师引导有序的观察.女口;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每人选择一

先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

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

然后互相说

观察后;

再调换其位置;

使其他小组的

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

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

出什么结论?

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交流: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

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你看到的讲台是什

么样子的?

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

我们已经发现;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

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总结活动体验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1•学生试说;

老师纠正强调

2.板书:

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

指出不同的面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

完成练一练

1.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1、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

2.学生独立计算;

小组交流反馈

(2)、反馈:

2、口算

3.说一说.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4.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

么样的?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较好,积极举手,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第二课看一看

(二)

1、通过观察活动;

能使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辨认简单物体.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引导学生动手拼摆书中要求的图形从上;

侧;

正面观察;

并把观察到的用语言表述出来

2.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积极动手操作愿望

2.培养小组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辨认由多个正方体搭成的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每组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积木、投影仪.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

知道长方体的

倾听回答

三个面的名称(举起一个长方体)•

可是机灵狗役学会;

谁愿意教一教

他?

1•指导学生模仿书上的积木图排列;

1.观察后交流•

2•现在请一些同学来说一说;

你是

2.生:

我是站在机灵狗的位置;

看到了三

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

看到的是什

个横着排列的正方形.

么形状?

为什么呢?

生:

我站在笑笑的位置;

看到积木的

上面和侧面;

3•发现站在其中的两个位置看到的

你说得不对.图上的积木很高;

形状是一样的.谁来说说?

笑笑根本就看不到上面

4.兀成连连

3.是在上面和止面看.

4.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且同桌交

5.做一做

5.弄清题意.搭积木;

小组观察、交流.

“练一练”

1.审题.根据图形进行想象;

连一连

1.兀成第题.

2.发挥想象力;

说一说从上面、正面、侧

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完成第2题

动手操作、观察并交流.

3.

(1)填图号.

3.成第3题.

(2)搭一搭.

4.完成第4题.

4•动手连线.

集体交流.

教学后记:

本节课;

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能正确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但要给

学生提供观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的时间不够

第三单元加与减

第一课捐书活动

教材分析

教材用图表的形式呈现了两个小学捐书的情况;

从而创设出“捐书活动”的情境;

启发学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列出数学问题;

并独立列出算式;

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

并自己尝试算出得数;

然后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教材还提供了三个数连加的两种列竖式的方法;

教师要进行格式的指

导.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运算;

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法运算

本课正是在两个知识点基础上继续学习的•

2、大部分学生具备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

利用旧知;

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也能独立正确进行计算•但同样也有部分学生需要进行学习后反复练习才能正确计算

3、在本节课中;

学生能够有较多的独立思考空间;

以及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能从表格中获取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及进行简单的估算;

说出估算的方法

2、结合情境;

探索三位数连加的多种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请教大家;

你们愿意帮忙吗?

我们数学经常要进行单元考试是不是;

这些试卷都我们老师们轮流着自己出;

自己印的哦;

接下去的这个单元要轮到蓝老师去印试卷;

我在想;

试卷是每个小朋友都要有一份的;

可我不知道我们二年级到底有多少个小朋友;

但我知道我们二年级有五个班;

你觉得老师大概要印多少份试卷才够呢呢?

一、提供材料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

(一堆书)

师:

这是什么;

(书);

我们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部就举行为贫困地区儿童的捐书活动;

这是我们学校四、五、六年级同学捐的课外书;

你知道有多少本吗?

(学生说)大家都说不出来吧;

老师也估不出来;

想知道大概有几本吗?

那怎么办?

蓝老师有办法啊?

我去大队部去找一个人!

2、看看、说说:

找出数学信息

结果啊;

姜老师给我这样一个东西;

(课件出示)出示统计表:

航埠小学四、五、六年级捐书活动情况统计).

仔细观察这张表格;

看看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3、提出问题师:

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又该怎样列式?

(同桌互相先说说)反馈:

直接说出问题并同时列式;

其它小朋友可要注意听了;

如果回答对了;

请你用掌声鼓励一下好吗?

4、分类引出新问题

现在小朋友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

也列了一些式子;

观察这些式子;

哪些式子的计算我们已经学过了;

哪些我们还没学过?

哦;

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说法吗?

那这些学过的算式你们都会做了吗?

真的?

好;

那我们选取其中一个加法来算一下.算之前;

老师要问一下;

两个三位数相加;

我们一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反馈:

反馈;

拿一个小朋友的展示一下.

看来二个三位数相加;

小朋友们真得会了;

那我们就把它也擦了;

剩下的这是三个数……(连加)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

老师记性不好;

谁还记得这个式子是根据哪个问题列出来的吗?

板书问题:

四、五、六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刚才一大堆书我们大家都估不出大概有多少;

因为信息不够;

现在;

老师给了我们这张统计表;

我们能不能估一下这三个年级一共大约捐了这么多的书吗?

可能估的结果会有:

100+100+90=290

100+100+100=300

110+100+90=300

120+100+100=320

注意学生的讲法;

并提问:

根据刚才小朋友们的估算;

你觉得哪些结果是少估的;

哪些结果是多估的呢?

根据小朋友们的回答:

我们知道;

正确的结果肯定比290大;

比……小;

也就是在290到320之间.

2、我们刚才估算了它的大概结果;

那我们把它结果大概估出来有什么用呢?

(有时;

不要求准确结果的;

我们也可以估一个大概结果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

得岀结果的大致范围

3、算一算:

(学生独立演算)

但是;

我们学校最终要把这些书捐到灾区去;

那得有一个准确的数据;

可不能是一笔糊涂帐是不是.

那你有办法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这么多小朋友都会啊;

那让我们在草稿本上试着来做一做好吗?

(学生独立尝试):

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尝试情况;

对有

特点的进行收集)

如果已经有同学尝试算完了一种方法:

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

来看看你组里的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

你能看懂他的算法

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知识经验;

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

全班汇报:

第-

种:

两个数相加

方法

1、118+104+95

118

222

=222+95

+104

+95

=317(本)

317

根据题目的意思;

118加104表示是四、五年级共捐书多少;

再加

95就表示•…

…(请学生回答);

你的

方法和这个一样吗?

这种计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吗?

看来;

有时旧知识可用来解决新问题的是吗?

方法2、118

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以前学过的吗?

如果让它和刚才的那种方法比较一下;

你觉得你的这处方法

怎么样?

方法3、118

104

+95

和这个小朋友一样做法的举手;

这种方法你以前学过了吗?

没学过也能想得到啊;

还敢试一下;

真了不起;

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的这种尝试精神•但是;

你怎么会想到有这种方法来计算呢?

(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