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6536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

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

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兴旺的文化含义。

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

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

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题。

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

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

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

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

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1.下列不能体现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一项是

A.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B.在清明节,人们拜祭自己的祖先,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

C.清明节继承了上巳节的一些传统,人们在清明节踏青郊游,尽享春光。

D.在现代生活中,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和植树。

2.下列关于清明节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古代已消失的上巳节有关。

B.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因与寒食节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节日。

C.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由纪念介子推开始,推而广之要拜祭自己的祖先。

D.古人在插柳节那天在门楣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起源之一。

3.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之日,桐始华”,古籍用极为简练的文字说出了清明的节气特点。

B.扫墓和植树是现代的清明节的主要民俗活动,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

C.古人常在农历三月初三那天到野外招魂续魄,后演变成踏青郊游,上巳节因此消失。

D.在现代社会,那些积淀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②,具床褥炉灶居之。

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

“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

”疑曰: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景淳曰:

“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见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

“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

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

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

”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

“善士,善士!

”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曰:

“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                 (选自宋濂《文宪集·

李疑传》)

①执业:

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

②汛室:

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周:

接济,救济

B.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被:

遭受

C.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脱:

推脱

D.见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发:

打开

5.下列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B.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C.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D.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李疑以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常常急人之急,借此来供养自己。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的后果,坚持收留一位孕妇,并事后不要报答。

D.文章作者

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7.翻译划线句。

(10分)

(1)疑曰:

”(5分)

(2)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

①蜀相:

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

②锦官城:

古代成都的别称。

③柏森森:

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③黄鹂:

黄莺。

④三顾:

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

⑤两朝:

指刘备

、刘禅父子两朝。

⑥开济:

开创基业,匡济艰危。

⑦出师未捷:

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

在渭南相拒百余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8.请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分)

9.这首咏史怀古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2),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5)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劝学》)

(6)师者,。

(韩愈《师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距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

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

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

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

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

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

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

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

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

好了。

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

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

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

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

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

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

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

就在家里等。

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打来电话了。

火车票儿子都给买好了。

张叔和张婶就按儿子说的,怎么到车站去取票,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

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两个红包。

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

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

到了一家宾馆。

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

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

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

亲家,都来了。

很亲热的声音。

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

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

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

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儿。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

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

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

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

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

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

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

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

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

哄孩子睡着不容

易。

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扑扑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

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

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

张婶流着泪点点头。

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

张叔没说话,大

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B.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

C.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E.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

(2)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胸无城府,缺乏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有调查得来的大量素材,也会茫然不知所措,更别说彻底地解决问题了。

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目前,政府网站成为花架子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没有跟上。

B.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而且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

C.针对今年许多城市烟花爆竹由禁放改为限放,铁道部近日要求全路抓好危险货物运输和危险品查堵等重点工作,确保铁路货物运输安全。

D.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1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中产阶级妇女形象。

, 

,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①特别是微翘的嘴角和舒展的笑肌

②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展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

③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

④据记载,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

24岁

⑤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

⑥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详而又意味深长

A.⑤④①⑥②③ 

B.④②①⑥⑤③ 

C.⑤②①⑥③④ 

D.④

③②①⑥⑤

15.阅读下面段落,请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楚人的三种精神。

(不得摘录原文短语)(5分)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楚人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

16.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

过70个字。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列这首诗《珍珠》,根据要求写文章。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及给你的启示,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A(原文中“将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说清明节人的活动的要求,不能体现“人文精神”,与题干不符。

2.B(A项,原文是“清明节的习俗”与“上巳节有关”。

C项,原文是“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

D项,插柳是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之一,而不是

起源之一。

3.C(C项中“踏青”和“招魂续魄”是上巳节的两项活动内容,上巳节消失原因表述错误。

4.C(根据语境,应该讲作“倘若,如果”。

5.D(结合语境,这是太氏史对李疑的评价,结合一些关键表述如“识”“非有”“也”“而”“语曰”可以做

出正确判断。

6.A(文中说“

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7.

(1)李疑说:

“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哪里用得着回报呢?

”(恤、宜、“何以……为”句式分别1分,句意2分)

(2)人谁没有急困的时候,怎么能让房子跟着自己(四处行走)呢?

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被风寒感染,那么母子就都会死去。

(缓急<

偏义复词>

、自随<

宾语前置>

、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2分)

(4-7题改编于综合五。

附译文:

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业,他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

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

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

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

“我不幸患病,人们不

收留。

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

”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

李疑

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

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

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

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

范景淳流着眼泪说:

“我连累你了。

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

”李疑说:

(还要回报干什么?

)”范景淳说:

“你如

果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

”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

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

几天后范景淳最终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

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

李疑写

信让他两个儿子来。

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

他们用一半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平阳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着押解到了京城。

此时,他的老婆怀孕即将生产,亲友却都关上大门不肯收容。

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声哭泣。

李疑问清楚了原委后,回到家中对妻子说:

“人谁没有急困的时候,怎么能让房子跟着自己(四处行走)呢?

我宁可冒着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着她们母子死去。

”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老婆带回家中,结果产下一个男婴。

李疑让妻子照顾耿子廉的老婆就像自己侍奉范景淳一样。

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别他家。

他不要任何报酬。

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名士大夫都喜欢与疑结交。

凡是认识疑的人都称道:

“好人啊,好人!

”李疑读了一些书籍,文章也写的很好。

李疑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官。

然而高尚的品行最为人们所称道。

太史氏说:

“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

李疑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可是他所做的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

《论语》上说:

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

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8.阶前青草独自呈现出一片盎然春色,可惜无人光顾,无人欣赏;

隔着树叶,黄鹂徒然传出动听的歌声,可惜无人倾听(2分)。

营造了丞相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1分),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1分),蕴含了诗人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之情(1分)。

9.①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

②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③借古伤己,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每点2分)

10.

(1)可以横绝峨眉巅

(2)万里悲秋常作客(3)唯见江心秋月白(4)沧海月明珠有泪(5)无以至千里(6)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

(1)B、E(A项错误在于,“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的说法依据不足;

C项“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的说法错;

D项“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的说法没有依据。

只答对B、E中一项得2分,两项都答对得5分。

(2)①突出了张叔张婶渴望见到孙子的心情。

(2

分)②引出下文到城里看孙子等故事情节。

(2分)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

(3)①疼爱儿子。

多次准备,盼望孩子回家;

处处为儿子着想。

②勤劳。

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③节俭。

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④讲礼数。

儿子结婚时,张叔强调“咱必须得拿点钱”;

张婶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

⑤宽厚(宽容、忍让)。

想见孙子,没有真切的见到,却不责备,有泪自己流。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

(4)①小说的人物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地域上有距离。

②小说中小张的家庭和妻子家庭的经济条件有距离。

③以张叔和张婶为代表的农民和以妻子家为代表的城里人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距离。

④小张和父母,妻子和公婆,亲家之间有亲情上的距离。

12.C(胸无城府: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登高自卑:

登山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事物要从最基础的开始,要循序渐进。

盖棺论定:

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做出结论。

叹为观止:

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此处用“叹为观止”表示票价高得让普通人无法享受艺术大餐,止步于高票价前,明显属于望文生义。

(本题改编于综合七和《过秦论》《师说》同步

检测题。

13.A(B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面内容对调才构成递进关系;

C成分残缺,可以在“限放”后加

“的特点”;

D不合逻辑,主客体颠倒,应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或删去“对于”。

(本题改编自综合六、七和《过秦论》《师说》同步检测题。

14.D(本题中,根据句意可知,④能衔接横线前的内容,谈其身份,应放在首位;

③介绍画中形象;

②①⑥评论画中微笑的形象;

⑤是总结。

15.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开放融合(交流融合、兼容并包)、革故鼎新(技术创新)

(概括合理即可得分)(答对一个1分,对两个3分,全对5分)

16.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1分):

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2分);

再通过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2分)。

(字数符合要求1分)

17.审题立意提示:

认真读诗,我们了解到,“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它告诉我们:

生命离不开苦难,只有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作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思考:

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