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6458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文档格式.docx

B.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D.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4.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文中说:

“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

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苦。

”这一说法

A.很客观,没有一点主观性

B.很主观,无丝毫历史依据

C.肯定了华盛顿对美国的历史贡献

D.否定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5.种姓制度出现的国家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6.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下列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影响“生产工具”的是

A.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

B.改良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C.工厂生产和垄断组织出现

D.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

7.某校九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把“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确定为研究课题,下列研究内容能列入该课题的是()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④佛教的创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如图人物曾被马克思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是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9.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民意测验,评选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诞生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的通过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权利法案》的颁布

10.最早到达“下图地区”的是意大利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哥伦布

C.达·

伽马

D.迪亚士

11.8世纪中期对于穆斯林来说充满了胜利的骄傲,与此有关的重大史实是

A.伊斯兰教创立

B.穆斯林公社成立

C.穆斯林征服麦加

D.阿拉伯帝国地跨三洲

12.“……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

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

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在18世纪时期的结局有可能是()

①在大西洋中被鲨鱼吃掉 ②在美洲的种植园里终生干活 ③参加反对西班牙的民族解放运动 ④参加反英印度民族大起义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题文)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前身是()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4.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潮,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这种人文主义思潮

①提倡以现实的人为中心

②倡导以神权为中心

③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④是一种封建复古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巴黎大学的办学模式被欧洲其他大学效仿,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成为近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源头。

下列各项中与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无关的是

A.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B.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C.选拔官吏的需要

D.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16.原棉是英国棉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1760年,英国进口了11.4万吨的原棉,至1787年,增至100万吨。

从1840年开始,英国每天进口原棉数量达到166万吨。

英国原棉进口量持续、飞速增长的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代替手工

C.手工工场逐渐兴盛

D.电力代替蒸汽动力

17.史学研究者汉斯•巴伦指出:

“在15世纪90年代初,我们在意大利半岛以外的每一个欧洲国家里都见到了一种类似的情况﹣﹣人人对意大利心向往之。

”上述现象的出现缘于()

A.工业革命的推进

B.美洲大陆的发现

C.启蒙运动的开始

D.文艺复兴的扩展

18.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组织形式是()

A.城市

B.庄园

C.大学

D.乡村

19.下列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

B.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C.不同等级的人可以相互通婚

D.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

20.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颁布了许多法律文件,其中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文献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人权宣言》

C.美国《独立宣言》

D.美国1787年宪法

21.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但议会仍然有名无实,大权又落在一位独裁者是

A.玛丽和威廉

B.华盛顿

C.克伦威尔

D.罗伯斯庇尔

22.古代埃及从统一到灭亡,共经历了

A.3000多年

B.2600多年

C.2500多年

D.2000多年

23.(题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这两个重大事件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4.欧洲14世纪至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和殖民掠夺

C.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

D.新航路开辟与三角贸易

25.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A.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B.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C.斯巴达克起义

D.西罗马的灭亡

二、综合题

26. 

 

材料一:

王权像是一株根枝蔓延的大树,如果只砍去树枝,而任其主干和树根不动,它还是会再生而恢复新的力量……当这种王权由一个名叫查理的人掌握时,各界人民同声怨其压迫……于是你们这些缙绅,在你们集议于议会时,号召穷苦老百姓来援助你们。

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寄生在这一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

但是天啊!

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自由的阳光仍然照不到穷苦的老百姓身上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

终于,这个关系调解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布并昭告:

这些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它们解除对英王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世界近代史教材》

材料四:

如图是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

(1)材料一中“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各指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融合的手段”及“崭新制度”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三涉及的文献发表有何标志性意义?

它与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文献的思想主张相同点是什么?

(4)材料四这种权力结构的确立,直接依据哪一部法律文献?

这部法律文献在世界法制史上处于什么地位?

请简要概括上图所示这种国家权力构成的特点。

(5)依据上述材料,简要指出世界近代史上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27.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三 

罗马人自称共和(republic)。

就词源而论,res是指事务,publicus是指公共的,所以共和意指所有事务属于人民。

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元老院是古罗马共和体制的象征,是古罗马共和政体既不同于雅典城邦,又不同于其东方邻居的地方。

创作于1888年的油画《西塞罗谴责喀提林》恰当地为读者展示了古罗马元老院的内部场景。

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站在元老院的中央,面对上百位身着白袍的元老,发表谴责喀提林的演讲,反对他意图颠覆共和政体的不端行为。

其实,很多人对西塞罗谴责喀提林这一事件本身已没有多少兴趣,很多人更愿意通过这样以历史为主题的油画来了解古罗马元老院的建筑与摆设、开会的场景以及元老们的衣着和精神风貌。

——包刚升《共和政体与古罗马文明的崛起》

材料四 

历史和现实证明,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适用的政治发展道路。

一个国家建立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实行什么样的政治模式,绝不是人们主观设定的,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特定的政治力量对比、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在政治制度上的不同。

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雅典政治制度有什么局限性?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罗马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元老院在该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评价这些政治制度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