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试验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642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3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试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土力学试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土力学试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土力学试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土力学试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力学试验报告.docx

《土力学试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试验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力学试验报告.docx

土力学试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目  录

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1)

一、颗粒分析试验……………………………………………………………

(1)

[附1-1]筛析法………………………………………………………………

(1)

[附1-2]密度计法(比重计法)………………………………………………

(2)

二、密度试验(环刀法)……………………………………………………(4)

三、含水率试验(烘干法)……………………………………………………(5)

四、比重试验(比重瓶法)……………………………………………………(6)

五、界限含水率试验……………………………………………………………(8)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8)

六、击实试验…………………………………………………………………(10)

七、渗透试验…………………………………………………………………(12)

[附7-1]常水头试验(70型渗透仪)………………………………………(12)

[附7-2]变水头试验(南55型渗透仪)………………………………………(14)

八、固结试验(快速法)……………………………………………………(16)

九、直接剪切试验……………………………………………………………(18)

十、相对密度试验……………………………………………………………(20)

十一、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22)

十二、无粘性土休止角试验…………………………………………………(24)

十三、三轴压缩试验…………………………………………………………(25)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土力学试验是在学习了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配合土力学课程的学习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训练课。

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安排试验内容,以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

试验课的目的:

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土力学的理论知识;二、是增强实践操作的技能;三、是结合工程实际,让学生掌握土工试验的全过程和运用实验成果于实际工程的能力。

《土力学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规范编写的。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下列实验项目。

一、颗粒分析试验

[附1-1]筛析法(筛分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

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颗粒分析试验可分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

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

孔径10、5、2、1.0、0.5、0.25、0.075mm;

2.天平:

称量1000g,分度值0.1g;

3.台称:

称量5kg,分度值1g;

4.其它:

毛刷、木碾等。

(四)操作步骤

1.备土:

从大于粒径0.075mm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

的试样。

2.取土:

取干砂500g称量准确至0.2g。

3.摇筛:

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筛析。

振摇

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4.称量:

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

2.筛析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

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2g。

(六)计算及制图

·1·

1.按下列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式中:

X—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A—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g;

mB—所取试样的总质量(500g)。

2.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颗粒直径(mm)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

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七)试验记录(见附表1-1)

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筛析法)

附表1-1

土样编号14-2干土质量500g试验者陈炳崇

土样说明粗砂试验日期2003年5月20日校核者黄国怡

 

[附1-2]密度计法(比重计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大小分配情况,并作为粘性土分类的依据及土工建筑选材之用。

(二)试验原理

密度计法,是将一定量的土样(粒径<0.075mm)放在量筒中,然后加蒸馏水,经过搅拌,使土的大小颗粒在水中均匀分布,当土粒在液体中靠自重下沉时,较大的颗粒下沉较快,而较小的颗粒下沉则较慢。

让土粒沉降过程中,用密度计测出在悬液中对应于不同时间的不同悬液密度,根据密度计读数和土粒的下沉时间,就可计算出粒径小于某一粒径d(mm)的颗粒占土样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

1.密度计:

目前通常采用的密度计有甲、乙两种,现介绍甲种密度计。

甲种密度计

刻度自0~60,最小分度单位为1.0;如附图1-1所示。

2.量筒:

容积1000ml;

3.天平:

称量200g,分度值0.01g;

4.搅拌器:

轮径50mm,孔径3mm;

·2·

5.煮沸设备:

电热器、三角烧瓶等;

6.分散剂:

4%六偏磷酸钠或其它分散剂;

7.其它:

温度计、蒸馏水、烧杯、研钵和秒表等。

(四)操作步骤

1.称取试样:

取有代表性的风干或烘干土样100~

200g,放入研钵中,用带橡皮头的研棒研散,将研散后的土过0.075mm筛,均匀拌和后称取试样30g。

2.浸泡试样:

将称好的试样小心倒入烧瓶中,注入

200ml蒸馏水对试样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18小时。

3.煮沸分散:

将浸泡好后的试样稍加摇荡后,放在电

热器上煮沸。

煮沸时间从沸腾时开始,粘土约需要1小时,

附图1-1甲种比重计

其它土不少于半小时,对教学试验,浸泡试样及煮沸分散均由实验室准备。

4.制备悬液:

土样经煮沸分散冷却后,倒入量筒内。

然后加4%浓度的六偏磷酸钠约

10ml于溶液中,再注入蒸馏水,使筒内的悬液达到1000ml。

5.搅拌悬液:

用搅拌器在悬液深度上下搅拌1分钟,往复各30次,使悬液内土粒均

匀分布。

6.定时测读:

取出搅拌器,立即开动秒表,测定经过1、5、30、120、1440分钟时

的密度计数读。

每次测读完后,立即将密度计取出,放入盛水量筒中,同时测记悬液温度,准确至0.5℃。

(五)试验注意事项

1.5分钟时的读数是包括1分钟读数的时间,其余30、120、1440分钟的读数时间也

是如此累加。

2.读数后甲种密度计必须立即从量筒里取出,否则会阻碍土粒下沉速度。

(六)计算及制图

1.由于刻度、温度与加入分散剂等原因,密度计每一次读数须先经弯液面校正后,由

实验室提供的R-L关系图,查得土粒有效沉降距离,计算颗粒的直径d,按简化公式计算:

式中:

d—颗粒直径,mm;

K—粒径计算系数(由实验室提供的资料查得);

  L—某时间t内的土粒沉降距离(由实验室提供的资料查得);

 t—沉降时间,s。

2.将每一读数经过刻度与弯液面校正、温度校正、土粒比重校正和分散剂校正后,按

下列计算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3·

式中:

X—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s—试样干土质量(30g);

  Cs—土粒比重校正系数,可查甲种密度计的土粒比重校正值表(由实验室提供的资料查得);

R—甲种密度计读数;

mt—温度校正值,可查甲种密度计的温度校正值表(由实验室提供的资料查得);

n—刻度及弯液面校正值(由实验室提供的图表中查得);

CD—分散剂校正值(由实验室提供资料)。

3.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X(%)为纵坐标,粒径d(mm)的对数为横坐标,

绘制颗粒大小级配曲线。

(七)试验记录(见附表1-2)

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密度计法)

附表1-2

土样编号18密度计号甲2试验者黄丽娟

干土质量量筒号3校核者黄国怡

土粒比重GS=2.75比重计校正值CS=0.979试验日期2003.5.8

二、密度试验(环刀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湿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的湿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3。

环刀法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

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

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碎裂、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三)仪器设备

1.环刀:

内径6~8cm,高2~3cm。

 

·4·

2.天平:

称量500g,分度值0.01g。

3.其它:

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

1.量测环刀:

取出环刀,称出环刀的质量,并涂一薄层凡士林。

2.切取土样:

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然后用切土刀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

径的土柱,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使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然后将环刀两端的余土削平。

3.土样称量:

擦净环刀外壁,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

1.称取环刀前,把土样削平并擦净环刀外壁;

2.如果使用电子天平称重则必须预热,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六)计算公式

按下列计算土的湿密度:

式中:

ρ—密度,计算至0.01g/cm;

 m—湿土质量,g;

m1—环刀加湿土质量,g;

m2—环刀质量,g;

 V—环刀体积,cm。

密度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取其算术平均值。

(七)试验记录(见附表2-1)

密度试验记录表(环刀法)

附表2-1

试验者校核者试验日期

三、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含水率,以了解土的含水情况,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

(二)试验原理

含水率反映土的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随之而异。

这种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反映在土的稠度方面,使土成为坚硬的、可塑的或流动的;反映在土内水分的饱和程度方面,使土成为稍湿、很湿或饱和的;反映在土的力学性质方面,能使土的结构强度增加或减小,紧密或疏松,构成压缩性及稳定性的变化。

测定含水率的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炒干法、微波法等等。

·5·

(三)仪器设备

1.烘箱:

采用温度能保持在105~110℃的电热烘箱。

2.天平:

称量500g,分度值0.01g。

3.其它:

干燥器、称量盒等。

(四)操作步骤

1.湿土称量: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5~20g,放入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出盒与

湿土的总质量。

2.烘干冷却:

打开盒盖,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下烘干至恒重后,将试样

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出盒与干土质量。

烘干时间随土质不同而定,对粘质土不少于8h;砂类土不少于6h。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刚刚烘干的土样要等冷却后才称重;

2.称重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