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与绝句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6264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律诗与绝句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律诗与绝句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律诗与绝句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律诗与绝句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律诗与绝句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律诗与绝句文档格式.docx

《律诗与绝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律诗与绝句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律诗与绝句文档格式.docx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

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

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二、五言和七言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

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

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

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

杂言诗一般不另列一类,而是归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

三、律诗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明,其它的入声字不再标注。

格式说明:

注“*”的字可平可仄,注“·

”的必须入韵!

(一)五言律诗:

分平起和仄起四种1、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例句:

[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

别,入声。

2、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竹,入声。

[唐]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疾,入声。

看,平仄两读。

第七句是拗句(详见下文)。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唐]王维《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石、歇,入声。

[唐]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出、国、学、一,入声。

(二)七言律诗:

分平起和仄起四种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啄、足、白,入声。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礴、拍,入声。

2、平起首句不入韵

:

[唐]李商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十、笛,入声。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宋]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那,平声。

4、仄起首句不入韵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峡,入声。

四、绝句(律绝和古绝)上文说过,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

我们分开讨论。

(一)律绝

五言绝句:

分平起和仄起入韵与否四种1、平起首句不入韵

[唐]柳宗元《零陵早春》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无名氏]《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看、听都是平仄两读!

2、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唐]李益《鹧鸪词》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竹、合,入声。

3、仄起首句不入韵

[唐]王之焕《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成“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卢伦《塞下曲》

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黑,入声。

骑,名词,仄声。

七言绝句:

分平起和仄起入韵与否四种1、平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唐]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入声。

(二)古绝古绝是和律绝对立的,它是不受格律束缚的。

凡符合下面情况之一的(或都具备的),应该认为属于古绝:

(1)用仄韵;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

即使用平声韵,也属于古绝。

[唐]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粘”和“对”律诗和绝句讲究“粘”和“对”。

“粘”指出句(单数句)和前一个对句(双数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

“对”指对句(双数句)和出句(单数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

知道了这个规律,记律诗和绝句的格式就很容易了!

不论长律有多长,都要符合粘对规则!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

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

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句失粘。

4、5句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况非常罕见。

至于失对,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

六、拗句和拗救

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

如果拗了,就要“救”!

一般来说,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

常见的有:

1、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换成“平

平仄平仄”。

七言则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七言句第三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

[唐]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这两首的第七句就是这种格式!

2、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

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

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是本句自救。

[唐]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拗)惊天(救)上人。

3、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第三字改平声来补偿。

这样就成了“(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平”。

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拗)尽,春风吹(救)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第2、3种拗救情况可以联合使用!

5、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6、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平平仄仄仄”,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仄”,不要救,但是很少用。

[唐]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入声)不(入声)转,遣恨失吞吴。

第三句就是“平平仄仄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