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5720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0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云南省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B.X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囧烷的分子式为C12H18

D.Y生成囧烷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答案】A

【详解】A.Y中含有环状结构,与乙烯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

B.X中含有-CHO,-OH可使高锰酸钾褪色,故B正确;

C.囧烷中每个C成4个键,不足者补H,顶点拐点均为C,共有18个H,则分子式为C12H18,故C正确;

D.Y生成囧烷,两个双键加成为环状,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3.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LH2S所含分子数为NA

B.1mol·

L-1NaHS溶液中HS-的个数小于NA

C.0.66g巯基(-SH)中含有

电子数为0.14NA

D.一定条件下SO2和O2反应生成1molSO3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D

【详解】A.选项中没有强调标准状况下,硫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1mol,A项错误;

B.只说了NaHS溶液浓度,并没有说溶液体积,故不能确定离子个数,B项错误;

C.-SH的物质的量为

,1mol-SH中含有电子数为(16+1)NA,故0.02mol-SH中含有电子数为0.34NA,C项错误;

D.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4价硫失去2个电子转化为三氧化硫中的+6价硫,故生成1molSO3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项正确;

答案选D。

4.一种采用电解法(碳基电极材料)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工艺方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极为电源负极

B.c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4Fe2++4e-+O2+4H+=4Fe3++2H2O

C.装置中每生成22.4L(标准状况)氯气,溶液中就有2molH+移向阴极

D.该装置中的电流流向为:

b极→a极→c极→电解质溶液→d极

【答案】C

【详解】A.由电解池的装置图可知,d电极上HCl中Cl元素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

,即d电极为阳极,对应电源b极为正极,A错误;

B.c极为阴极,由装置图可知,发生还原反应:

,生成的亚铁离子又被氧气氧化生成铁离子,故发生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但c极的电极反应为

,B错误;

C.装置中每生成22.4L(标准状况)氯气,即1mol氯气,由阳极反应式

可知,溶液中就有2molH+移向阴极,C正确;

D.该装置中的电流流向为:

b极→d极→电解质溶液→c极→a极,D错误;

故选C。

5.W、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X>

M

B.W2X2与Y2X2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C.X、Y、Z的简单离子半径:

X<

Y<

Z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

【分析】根据已知W、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W、Y最外层均有一个电子,且Y的原子半径大于W,Z最外层有三个电子,X、M最外层为六个电子且X原子半径小于M,故W、X、Y、Z、M为H、O、Na、Al、S。

【详解】A.由于水中有氢键,熔沸点偏高,所以水的沸点大于硫化氢,A项正确;

B.过氧化氢中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过氧化钠中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键,化学键类型不同,B项错误;

C.X、Y、Z的简单离子三者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故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X>

Y>

Z;

C项错误;

D.氢氧化钠为强碱,氢氧化铝为弱碱,故碱性:

氢氧化钠>

氢氧化铝,D项错误;

答案选A

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相关实验,烧杯中不能观察到大量沉淀产生的是

装置

A

浓氨水

氧化钙

氯化铝

B

浓硝酸

铜粉

硅酸钠

C

稀硫酸

碳酸钠

饱和碳酸钠

D

硫酸(70%)

亚硫酸钠

氯化钡

A.AB.BC.CD.D

【详解】A.浓氨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可与氯化铝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A项错误;

B.铜与浓硝酸作用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可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固体,B项错误;

C.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且碳酸钠为饱和溶液,故充分反应后会析出碳酸氢钠固体,C项错误;

D.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但是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故无沉淀产生,D项正确;

7.298K时,向20mL浓度均为0.1mol·

L-1的HCl和CH3COOH混合液中滴加0.1mol·

L-1的氨水,随氨水体积(V)不断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A.a点导电能力比b点强

B.滴定过程中

逐渐减小

C.b点溶液中:

c(NH

)+c(H+)>c(CH3COO-)+c(Cl-)

D.c点溶液中:

)+c(NH3·

H2O)=2[c(CH3COO-)+c(CH3COOH)]

【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小,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弱,HCl为强酸,CH3COOH为弱酸,向20mL浓度均为0.1mol·

L-1的氨水时,发生反应先后顺序是a→b:

、b→c:

a→b:

离子物质的量几乎不变,因为溶液体积增大导致b点离子浓度减小,b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H4Cl和CH3COOH。

b→c:

继续加入氨水溶液,CH3COOH是弱电解质,生成CH3COONH4是强电解质,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c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H4Cl和CH3COONH4。

【详解】A.a点离子浓度比b点的离子浓度大,则a点导电能力比b点强,A正确;

B.

,醋酸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其值不变,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则

逐渐增大,B错误;

C.b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H+)=c(CH3COO-)+c(Cl-)+c(OH-),则

)+c(H+)>c(CH3COO-)+c(Cl-),C正确;

D.因为c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H4Cl和CH3COONH4,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点溶液中:

H2O)=2[c(CH3COO-)+c(CH3COOH)],D正确;

8.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为1:

3混合后,与湿润的碳酸钠反应制取Cl2O,并进一步制取次氯酸。

已知:

Cl2O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为2.2℃,易溶于CC14和水。

其爆炸极限为23.5%~100%,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燃烧或爆炸。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的仪器名称为______,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针对此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装置不用橡胶管连接且橡胶塞要作保护处理,是为了防止橡胶燃烧或爆炸

b.可利用CCl4除去Cl2O中混有的Cl2

c.氯气与空气混合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降低爆炸危险

(4)为了进一步制取HClO,可将Cl2O通入水中,该过程宜在避光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此方法相较于用氯气直接溶于水制备次氯酸溶液的优点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5)将制得的HClO溶液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

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是①NaOH被HClO中和;

②______。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

【答案】

(1).球形干燥管

(2).吸收尾气(3).2Cl2+Na2CO3=Cl2O

+2NaCl+CO2

(4).ac(5).2HClO

2HCl+O2↑(6).制取的次氯酸浓度较大(7).HClO有漂白性(8).往褪色后的溶液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褪色的原因为①;

若溶液不显红色,证明褪色的原因为②

【详解】

(1)干燥管;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治污染空气,还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

中;

(2)A中氯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l2O,2Cl2+Na2CO3=Cl2O

(3)a.Cl2O具有强氧化性,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会燃烧或爆炸,a正确;

b.Cl2O易溶于四氯化碳,b错误;

c.氯气与空气混合稀释Cl2O,降低爆炸危险,c正确;

(4)HClO见光易分解,因此要避光,2HClO

2HCl+O2↑;

方法相较于用氯气直接溶于水制备次氯酸溶液的优点是制取的次氯酸浓度较大、无副产物等;

(5)HClO具有漂白性,使酚酞变色,可以设计实验为往褪色后的溶液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褪色的原因为①;

若溶液不显红色,证明褪色的原因为②。

9.纳米级PbO是大规模集成电路(IC)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性基础材料。

一种以方铅矿(含PbS及少量Fe2O3、MgO、SiO2等)为原料制备PbO的工艺流程如图:

[PbCl4]2-(aq)

PbCl2(s)+2Cl-(aq)ΔH<0

(1)“酸浸氧化”过程中被氧化

元素是:

______,该过程需要加热,其目的是______。

FeCl3与PbS发生反应生成[PbCl4]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检验滤液1中存在Fe2+,可取样后滴加少量______溶液(填化学式),观察到有蓝色沉淀析出。

(3)“降温”步骤中析出的晶体主要是______(填化学式);

滤液2中的金属阳离子有Na+、Fe3+、______。

(填离子符号)

(4)要实现PbSO4转化为PbCO3,

的最小值为______。

(Ksp(PbCO3)=7.4×

10-14、Ksp(PbSO4)=1.6×

10-8)(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煅烧”时,Pb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S(或硫)

(2).加快反应的速率(3).PbS+2Fe3++4Cl-=[PbCl4]2-+2Fe2++S(4).K3[Fe(CN)6](5).PbCl2(6).Fe2+、Mg2+(7).4.6×

10-6(8).PbCO3

PbO+CO2↑

【分析】用氯化铁、稀盐酸和NaCl对方铅矿进行酸浸氧化,滤液1中含有[PbCl4]2-、Na+、Fe3+、Fe2+、Mg2+;

对滤液1进行降温,反应[PbCl4]2-(aq)

PbCl2(s)+2Cl-(aq)ΔH<0,平衡正向移动,滤渣2为晶体PbCl2,过滤,用硫酸溶液与PbCl2反应生成PbSO4,滤渣3为PbSO4,再加入纯碱溶液,将PbSO4转化为PbCO3,滤渣4为PbCO3,煅烧PbCO3,发生分解反应生产PbO,据此分析解答。

(1)“酸浸氧化”过程中产生了滤渣S,PbS→S,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该过程需要加热,其目的是加快反应的速率;

FeCl3与PbS发生反应生成[PbCl4]-、S,则铁离子表现氧化性,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则离子方程式为PbS+2Fe3++4Cl-=[PbCl4]2-+2Fe2++S;

(2)检验滤液1中存在Fe2+,Fe2+与K3[Fe(CN)6]溶液发生反应

,生成

蓝色沉淀;

(3)根据已知:

PbCl2(s)+2Cl-(aq)ΔH<0,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产生晶体PbCl2,则“降温”步骤中析出的晶体主要是PbCl2;

滤液2中的金属阳离子有Na+、Fe3+、Fe2+、Mg2+;

(5)“煅烧”时,PbCO3发生分解反应生成PbO,化学方程式为PbCO3

PbO+CO2↑。

10.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用途广泛。

(1)已知:

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

4NH3(g)+3O2(g)=2N2(g)+6H2O(g)ΔH1=akJ·

mol-1

氨催化氧化:

4NH3(g)+5O2(g)=4NO(g)+6H2O(g)ΔH2=bkJ·

则4NH3(g)+6NO(g)=5N2(g)+6H2O(g)的ΔH=_____kJ·

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氨气可与甲烷制备氢氰酸(HCN)。

保持恒温,在体积为10L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H3(g)+CH4(g)=HCN(g)+3H2(g)ΔH>0,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min

t1

2t1

3t1

4t1

n(NH3)/mol

4

z

2.0

n(CH4)/mol

n(HCN)/mol

0.9

n(H2)/mol

4.5

①z=_____,0~t1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mol·

L-1·

min-1.

②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标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反应的ΔH不再变化

③若起始压强为pokPa,则在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为_____kPa(用含po的代数式表示)。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再充入1molNH3(g)、1molHCN(g),则平衡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④由实验得到v正(NH3)~c(NH3)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

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后,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x点将移动到图中的_____点(填字母)。

(3)垃圾渗透液中常含有铵盐,一种利用NH3和酸性垃圾渗透液发电的装置如图所示。

工作一段时间后X电极周围溶液的pH_____(填“增”“减小”或“不变”),Y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1).

(2).2.5(3).

(4).AB(5).1.5po(6).不移动(7).c(8).减小(9).2NO

+10e-+12H+=N2↑+6H2O

热化学方程式①:

mol-1;

②:

由盖斯定律可知,由

①-

②可得目标方程式4NH3(g)+6NO(g)=5N2(g)+6H2O(g),则ΔH=

kJ·

(2)①2t1时,生成4.5mol氢气,由方程式可知,消耗氨气为1.5mol,则z=4mol-1.5mol=2.5mol;

0~t1min内,生成0.9molHCN,则生成2.7mol氢气,故平均反应速率

②A.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相等,又容器容积不变,则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发生变化,故当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时,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相等,则随着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发生变化,故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即气体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反应的ΔH只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与反应是否发生,以及反应的程度无关,故当反应的ΔH不再变化时,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故选AB;

③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H3(g)、CH4(g)均消耗2mol,可列出三段式:

,则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2mol,设平衡时,气体压强为xkPa,恒温恒容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之比,则

,解得

,平衡时,各气体的浓度为

,则化学平衡常数为

,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再充入1molNH3(g)、1molHCN(g),此时,各气体的浓度为

,则平衡不移动;

④反应NH3(g)+CH4(g)=HCN(g)+3H2(g)ΔH>0,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c(NH3)减小,故选c点;

(3)X电极上氨气失去电子生成氮气,电极反应式为

,则X电极周围溶液的pH减小,Y电极上,硝酸根离子得电子生成氮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NO

+10e-+12H+=N2↑+6H2O。

11.Ag2[HgI4]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热致变色示温材料。

(1)Hg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且与Zn同族,则基态Hg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

(2)单质Hg在过量的Cl2中加热可生成HgCl2(熔点280℃,易升华,俗称升汞),则HgCl2的晶体类型为____。

(3)HIO3酸性强于HIO

原因是_____,IO

的立体构型为_____。

(4)含有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体与同一中心离子(或原子)通过鳌合配位成环而形成的配合物为螯合物。

一种Ag+配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PPh3=

1mol该配合物中通过鳌合作用与Ag+形成的配位键有_____mol,该配合物中处于同周期的三种非金属元素,电负性最小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其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

(5)Ag2[HgI4]在低温条件下为四方晶系结构,晶胞参数分别为apm、bpm,a=β=y=90,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若Ag2[Hgl4]晶体的密度为ρg·

cm-3,则NA=_____mol-1。

【答案】

(1).5d106s2

(2).分子晶体(3).HIO3中的非羟基氧数目更多,使得I的正电性更高,羟基更容易电离出H+(4).三角锥形(5).4(6).B(7).sp3(8).

×

1030

(1)基态汞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5d106s2;

(2)HgCl2熔点280℃,易升华,则HgCl2为分子晶体;

(3)同HIO比较,HIO3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多I的正电性高,导致O的电子向I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易电离出氢离子,酸性较强,

的价电子对数为1+3=4(孤电子数+

键电子对数),所以为sp3杂化,立体构性为三角锥形;

(4)由结构图可知1mol该配合物中通过鳌合作用与Ag+形成的配位键有4mol;

B、C、N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B<

C<

N,所以电负性最小为B,价电子对数为4,所以为sp3;

(5)I原子有:

个,Ag原子有4个,Hg原子有2个,体积

,所以NA=

1030。

12.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一种一线抗肿瘤药物,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苯胺(

)容易被氧化。

(1)B的化学名称是_____,C→D的反应类型是_____,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

(2)C的结构简式是_____,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

(3)G与

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例是______。

(4)F→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

①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含苯环,与F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②核磁共振氢谱有6组峰,峰面积之比是3:

3:

2:

1。

(6)步骤⑤的还原法称为克莱门森还原法,下列反应均属于该还原法。

(ⅰ)

(ⅱ)

(ⅲ)

则克莱门森还原法的反应特点是______。

【答案】

(1).硝基苯

(2).取代反应(3).羟基,酯基(4).

(5).保护苯胺不被氧化(6).1:

2(7).

(8).

(9).可以将连接在苯环上的酮羰基和醛羰基还原为亚甲基,而羧基不被还原

(1)B

,化学名称是硝基苯;

C→D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NH2中的H被

取代;

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酯基;

故答案为:

硝基苯;

取代反应;

羟基,酯基。

(2)C的结构简式是

,步骤③的目的是保护苯胺不被氧化,防止副反应发生;

保护苯胺不被氧化。

(3)F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G与

发生开环加成得H,结合H得结构可知,G与

的物质的量的比例是1:

2;

1:

2。

(4)F→G的化学方程式是:

酯化反应;

(5)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①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含苯环,与F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1,说明该同分异构体中有苯环、羧基、氨基、结构简式为:

(6)由给出反应可知克莱门森还原法的反应特点是:

可以将连接在苯环上的酮羰基和醛羰基还原为亚甲基,而羧基不被还原;

可以将连接在苯环上的酮羰基和醛羰基还原为亚甲基,而羧基不被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