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养护施工组织方案Word下载.docx
《市政道路养护施工组织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养护施工组织方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道路公交标志和标线》(GB5678-2009)。
2编制原则
2.1坚持以先进的施工设备保证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先进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2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工期,编制本工程的施工计划,并以此为前提配备施工队伍、机械设备、材料等,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3均衡生产、突出重点的原则。
根据工程的重点工序为管道施工,在合理安排工期、搞好工序衔接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管道施工,并在现场管理、施工技术和物资供应等方面重点保障,确保按计划工期完工;
其它工程按照均衡施工的原则,认真组织施工。
2.4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
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布置施工场地,优化施工工艺,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和周边交通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当地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认真保护好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认真做好防护工作,抓好标准化管理,搞好安全文明施工,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保持良好的施工状态。
三、施工总体布置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提前确定出要病害路面位置和标高,做好材料、机械准备。
2调查施工现场妨碍正常施工的障碍物和地下管线、电缆、光
缆等走向,加以保护。
3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坐标,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控制放线。
1.4制定安全文明保证措施,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采取适当的现场文明施工措施和环保措施。
2现场布置
2.1设立工程项目部
根据工程需要,由业务能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业务骨干组成项目部,全面负责该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2.2项目部机构设置
根据工程需要,项目部拟设立工程管理、质量检查、安全管理、材料、设备等五个科室。
全面负责工程安排、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以及材料、设备的供应等各项工作(项目部组织结构图附后)。
3人员配备
工程需要时随时可以增加人力。
劳动力计划见附表。
4主要机械设备的配备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需要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和车辆来满足工程的需要,具体机械配备见附表。
四、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
1.1提前施工放线,确保测设的准确性是施工的质量保证。
测量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每道工序的万无一失。
1.2测量仪器及精度
本工程采用全站仪及经纬仪进行平面位置控制;
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
采用高等级水准精度控制,环线闭合差f≤±
12L1/2mm(L:
单位km)。
2道路施工
2.1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病害路面挖除局部水泥稳定砂施工路沿
石修复局部沥青混凝土施工混凝土路面处理检查井起落铺设沥青混凝土
施工准备:
对施工中应用的各种机具进行检查,确保正常的运转。
清理下承层。
本次施工用水泥稳定砂及沥青混凝土拟从搅拌厂采购,自卸汽车运输,沥青混凝土保证出厂温度控制在130-160oC。
所有出厂的成品料必须附带出厂合格证,经甲方或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
2.2重点施工方法
2.2.1沥青路面处理
首先对与宽度不超过5mm的裂缝,首先应该清楚裂缝里的杂物及尘土,然后采用稠度较低热沥青灌缝,灌入到缝深的三分之二处后填入干净粗砂或者石屑,捣实后将溢出缝外的填料清除干净。
对于宽度大于5mm的裂缝,首先清除已经松动的裂缝边缘,然后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并捣实,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拌合料。
对于面层已损坏但是基层良好的病害,采用挖出面层的处理方式,具体处理方法首先挖出路面3.5cm的沥青面层,然后在基层上喷洒一层沥青透层油1.0L/m2。
并重新铺筑3.5cm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对于基层已经损坏的较重的病害,采用挖出一个基层的处理方式,具体处理方法:
首先挖出原路面3.5cm的沥青面层+16cm的水泥稳定砂基层,然后重新铺筑16cm的水泥稳定风化砂(含30%碎石)+3.5cm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与面层之间喷洒沥青透层油。
2.2.2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
将原路面清洁干净后,在原混凝土板块连接及裂缝处加铺加铺玻纤格栅,然后铺筑3.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罩面层。
具体施工方法:
施工前对于原有路面应清扫干净;
铺筑时应将一端用钢钉固定然后拉紧,张拉伸长率为1.0%-1.5%,并用钢钉固定另一端,再按2m间距加打固定钢钉;
固定钢钉可用水泥钉,射钉,钉长5cm,顶部用3*3*3cm厚的铁皮做防脱帽;
玻纤格栅纵向搭接长度为20cm,并用钢钉固定,间距50cm,
玻纤格栅横向搭接长度为20cm,并用钢钉固定,间距为50cm。
喷洒一层沥青粘层油(0.5L/m2),然后铺筑3.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罩面层
2.2.3交通附属设施施工
施划常温型停车位标线及禁止停车标线;
增设热熔型减速标线;
增设部分损坏的路缘石;
对已损坏的34盏路灯灯头进行更换,并对灯杆进行刷漆维护。
2.3水泥稳定砂底基层的施工工艺
备料水泥稳定砂砾采用厂拌法施工。
厂拌采用稳定土拌和设备拌和,拌和设备经调试、计量检查并试拌,达到满意后投入使用。
使用中注意经常检查与保养拌和机械,保证拌和设备运转正常、拌和均匀。
拌和中控制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稍大1%-2%,以防运输和摊铺过程中有水量损失。
水泥稳定砂砾用作底基层时,集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不超过40MM;
水泥稳定砂砾用作基层时,集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不超过30MM。
并严格按设计及规范控制集料的颗粒组成及水泥用量。
2.2.5底基层基层施工
先在整平后的垫层上铺筑底基层,底基层铺筑完后对压实度、平整度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基层铺筑。
为保证基层的稳定性,基层尽可能做到一次平整,并保证基层的平整度及拱度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平地机摊铺,摊土机铺助,先初平一遍再精平一遍。
高程、平整度都达到要求后即进行碾压。
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和12-15T静力压路机,碾压至达到密实度要求。
碾压过程中,注意控制压路机行走速度。
底基层、基层施工中,注意按要求频率取留强度试块,做强度试验检验混和料生产质量。
底基层、基层施工完毕,进行早期养护。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不留纵缝。
横缝处理,第二次施工前,将头次施工的端部全部切除作成垂直整齐的接茬,压路机骑缝碾压,保证接缝平整密实。
基层铺装完成后,检查井、雨水斗的起落调整工作应同时完成。
调整后的检查井、雨水斗周围应用水泥稳定砂砾回填密实。
最后一遍整平前,宜用洒水车喷洒一遍水,以补充表层水分,有利于表层碾压成型。
切忌薄层找补。
整平完成后,碾压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和三轮压路机联合完成。
首先用振动压路机由路边沿起向路中心碾压,碾压采用大摆轴法,即全轮错位,搭接15-20厘米,用此法震压6-8遍,下层压实度满足要求后,改用三轮压路机低速1/2错轮碾压2-3遍,消除轮迹,达到表面平整、光洁、边沿顺直,路肩一同碾压。
碾压必须连续完成,中途不停顿。
压路机应足量,以减少碾压成型时间。
碾压过程中应行走顺直,低速行驶。
试验员应盯在施工现场,完成碾压遍数后,立即取样检验压实度(要及时拿出试验结果),压实不足要立即补压,直到满足压实度要求为止。
成型后的2日内完成平整度、标高、横坡度、宽度的检验,检验不合格的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翻浆、轮迹明显、表面松散、砂粒径超标等有外观缺陷的不准验收,应彻底处理。
标高不合适的,高出部分用平地机刮除,低下的部分不准贴补,标高合格率不低于100%,实行左中右三条线控制标高。
压实度、强度必须全部满足要求,否则应返工处理。
碾压完毕后的端头应立即将拌和不均或标高误差大,或平整度不好的部分挂线垂直切除,保持接头处顺直整齐。
水泥稳定砂砾碾压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早期养生。
养生是水泥稳定砂砾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直接影响结构层的成型强度和表观质量,拟设专人和专门设备进行养生。
养生期内应彻底中断交通,必须有切实禁止交通的强制措施,如设路障、专人看管等。
处于养生期间的路段,必须设置明显的标志牌。
2.4沿石更换安装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碾压结束后,即可以安装路侧石。
安装路沿石前,先由测量人员按照设计图纸利用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详细的测设放线,按每20米钉木桩控制,曲线处加密控制。
然后由操作安装人员按照测量数据栓桩拉线,铺设夯实基层,然后根据所钉边桩和拉线进行沿石基础砼浇筑及沿石安装。
沿石基础砼应振捣密实,并洒水保湿养护。
沿石安装过程中,保持侧石安装成型后稳固,并线直、弯顺、无折角,顶面平整无错牙,缝宽均匀,不超过规范要求。
施工中随时检查安装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立即拆除整修。
沿石安装完成后,立即进行背后砼施工,确保沿石的稳固。
2.5细粒式沥青砼面层的施工
基层准备应符合规范要求;
各种材料调查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
各种施工机具应做全面检查,应经调试并能使其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
机械数量、施工能量要配套,主要机械要有备用。
确定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
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充分利用同类道路与同样材料的施工实践经验,并应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拌和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各种沥青及沥青碎石试验要按检查频率操作,为工程提供数字,来指导施工。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
采用自卸车运输,运料车配有保温、防雨、防污染的措施。
2.5.1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工艺
根据道路宽度,采用多幅摊铺。
摊铺机在作业前要全面试车检查,重点检查熨平板预热情况及电脑传感装置等,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抢修和调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全部施工设备机械性能处于良好状态,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摊铺机就位后,根据确定的松铺系数,给出摊铺层的松铺厚度,用多层木垫板垫起熨平板。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实际的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和以往实践经验确定。
调整摊铺机横坡度控制仪,使其与路面设计横坡一致,依据两侧基准线,将电脑传感器上的“弓”字架放置在张紧的钢丝线上。
摊铺机熨平板干板预热后就绪后,待运料车等足一定数量(根据摊铺速度、宽度、厚度、运距等参数,一般5-19辆)现场有专人指挥运料车喂料,开始输料器待两侧熨平板前喂足料后开始摊铺,以3-5m/min的速度均速前进。
每天施工摊铺开始运行2-3米后,检测人员快速检测横坡、高程、厚度等参数,以便及时调整摊铺机的工作状态,以便达到最佳的摊铺效果。
摊铺机的熨平手应始终注意熨平板的工作状态,若发现摊铺高程有问题时,需要重新调整摊铺厚度,但应在一定的距离范围调整,保证满足<
3%的碾压纵坡差,在摊铺过程中,尽量使用摊铺机的自动调平装置。
对于局部混合料碾压后明显离析、摊铺后有明显纵缝或是有拖痕的地方,由人工做局部处理或筛细料点补,情况严重时要清楚更换新料。
摊铺过程中尽量避免停机待料,停机时间过长,混合料冷却时应抬起熨平板,来料后重新开始施工,上下两层摊铺施工纵缝要错开15cm以上。
在摊铺过程中,料斗进料口应完全打开,摊铺机螺旋松料器应不停顿地转动,速度不宜太慢,并保持有不少于松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保证在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
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休整。
只有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用人工做局部修整或更换混合料:
横断面不符合要求时;
构筑物周边或接头部位缺料时;
摊铺带边缘局部缺料时;
表面明显不平整;
局部混合料明显离析;
摊铺机后有明显拖痕。
人工修整时要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缺陷较严重时,应予以铲除更换新料,工人不宜站在热混合料面层上操作。
2.5.2碾压
碾压段宜选择在30m左右,避免较长时未压实而油料温度降低难以压实,较短时平整度难以控制。
初压:
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裂纹,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前进时不挂振,后退时挂振,碾压速度25-35m/min,最大速度不得超过80m/min。
复压:
复压紧接初压进行,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往返振动碾压,碾压速度为80m/min,碾压两遍,根据摊铺层的厚度采用适当的振幅和振频,再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两遍,碾压速度为70m/min,最大不超过130m/min,根据碾压密实度情况适当增加碾压遍数。
复压要紧跟初压级性,复压应在混合料温度90Oc以上完成全部碾压工作,碾压遍数为4-6遍。
终压:
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速度80-100m/min,终压主要是消除压路机的碾压轮迹,追加混合料的密实度,同时修整路面的不平度,必要时局部碾压可加振。
碾压终了温度不应低于70℃。
碾压机械的停滞、加水必须离开新碾压段,在铺筑的混合料已冷却的路面上停机加水且选择在路边缘一侧,避免影响车道的平整度。
2.5.3注意事项
沥青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加盖蓬布,防止表面结硬;
随时掌握碾压温度,一般初压温度控制在120℃左右,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70℃;
碾压时压路机应自路边向路中碾压,三轮式压路机每次重叠宜为后轮宽的1/2,双轮压路机每次重叠宜为30cm;
碾压过程中压路机要均匀进行,速度要慢,调头时平稳,方向要渐渐地改变,不能在碾压段内左右游动,更不能停在某一点上打方向,以免路料产生推移。
碾压过程中,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不得在新铺沥青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或突然刹车。
摊铺过程中,如果发生不能连续供料的情况,摊铺机应将剩余混合料都摊铺完,抬起摊铺机,做好临时接头,将混合料压实,避免出现冷却结硬的情况;
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如遇到突然降雨的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摊铺,已经摊铺的混合料迅速碾压,如果碾压成型有困难,必须全部铲除掉;
路面未冷却时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开放交通应在路面冷却后方准开放交通。
2.5.4横向接缝的处理。
切缝。
用3米直尺检查前段摊铺层的平整度,在符合规定处划线,用切缝机切割不符合规格的沥青混合料,切割断面保持平整,垂直。
摊铺机就位。
摊铺机在切好的施工缝上就位调整好预留高度,拱坡和初始工作角度等,就位前在每节熨平板下垫一块木板,其厚度为松铺厚度减去压实厚度,熨平板加热至100℃以上。
摊铺机起步。
将新运来的沥青混合料(第2或第3车料)倒入摊铺机料斗中,开启刮板运输带,螺旋分配器,使沥青混合料充满螺旋分配器,暂停2分钟左右,使接缝和熨平板进一步加热,然后开铺。
接缝处理。
用人工捡出热料中的粗骨料,使用沥青细料添补,使接缝处的集料平整,均匀。
横向和纵向碾压。
首先对接缝进行横向碾压,使新铺的沥青面层与前次铺的沥青厚度一样。
碾压时将压路机驶入已经压实的混合料上,并伸入新铺层,宽度约15到20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20cm,直至压轮伸入新铺层2/3为止,横向碾压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
碾压温度控制。
一般横向碾压控制在120℃以上为宜,纵向碾压温度控制在100℃以上。
3竣工清理
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清理,确保有个良好的环境。
五、质量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1质量管理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要求达到合格级。
在质量管理上,“以一流的技术管理,创一流的工程质量”,力求技术创新,管理到位,始终保持工程质量处于可控状态,要求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并一次合格。
2质量检查组织机构
2.1实行项目经理是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对工程质量负有技术责任,项目工程部作为工程质量的管理部门,施工现场由项目经理负全责;
同时在现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小组。
其质量保证机构见附图。
2.2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做到人人关心质量工作。
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方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本着为用户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质量、工期、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3质量检查程序
3.1开工准备阶段
3.1.1开工前对设计文件,操作规程、质量标准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所采用的施工程序、质量保证措施,组织施工人员全面学习和审核,审查其是否可行,是否符合设计、技术规范和工作规程的要求。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在施工前解决。
3.1.2每一分部分项工程由分管工程师向施工员进行技术交底,每一工序由施工员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作到心中有数,并严格执行。
3.1.3严把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关,对原材料坚决贯彻“自检与监理抽检”的原则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全部清理出场。
进场原材料、成品料、半成品必须持有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单,并认真作好材料的“台帐”工作,原材料进场要按质量标准检查验收,保管中防止损坏变形。
不同规格的材料不得混放。
作到不合格的不采购、不验收、不使用。
3.1.4施工测量、放样工作做到复核,满足规范要求的精度。
3.1.5编制工程试验计划。
依据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规格、型号、产地和批数,编制送验、复验计划。
依据施工方案和所需砂浆、混凝土的数量,编制各单体构筑物的有关材料的试验计划。
使每个试验人员都能够了解各种材料、各个部位应作何种检验和试验,不发生漏检现象。
3.1.6实行目标管理:
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严把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关,实行质量跟踪检查,对关键部位实行旁站监督,确保各部位工程质量合格。
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各部位工程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施工控制计划,并将该计划报监理工程师,以便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监督。
3.2施工阶段
3.2.1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的形成阶段,是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工序质量的检验流程,坚持自检、专检、交接检,坚持上道工序达不到合格标准,下道工序不得开工。
3.2.2遵守监理大纲的要求,严格监理程序,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工序验收”制度是质量控制的“精髓”。
每道工序开工前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方可开工;
本工序完成经自检合格后,再报请监理工程师对该工序检查验收。
对监理签发的有关文件,要认真整改落实。
3.2.3严格执行隐蔽工程的验收制度,作好隐蔽前的检查的隐蔽记录,质检员审核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3.2.4实行质量责任制,各施工人员负责各自的分部分项工程或工序的质量。
3.2.5认真实行技术复核制,质量三检制(自检、互检、专业检),建立工序的交接检验制度,做到已完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开工。
3.2.6施工现场建立质量例会制度,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定期召开各种质量例会、质量现场会、质量专题研讨会,把握工程质量动态,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及时通报情况。
3.2.7通过自检、互检、抽检将质量情况反馈到项目经理部,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并以此制定更合理的保证措施,确保优质、低耗、高效完成工程施工。
3.2.8施工资料必须与施工同步,施工资料及报检单填写应规范,字迹工整清晰,杜绝错报、漏报及不经复检而报检的现象。
3.2.9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凡参加施工的生产人员,都必须经严格的技术培训,达到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用的技术水平,并熟悉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后方能上岗。
4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1进入汛期前,应全面勘测施工现场的地形、天然排水系统及原有排水管取得泄洪能力,结合施工排水要求,制定汛期排水方案。
4.2对施工现场较近的原有雨水沟渠进行检查或采取必要的加固防护措施,以防雨水流入施工沟槽内。
4.3雨季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完成,尽可能减少降水对施工的影响。
4.4为保证边坡稳定,边坡应放缓一些或加设支撑,并加强对边坡和支撑的检查工作。
4.5雨季填土应经常检验土的含水量,含水量大时应晾晒。
随填随压实,防止松土淋雨。
雨天应停止土方回填。
4.6在施工初期,抓紧时间备料,以免因雨季施工,造成进料困难。
4.7施工基层时,特别注意天气变化,集中施工力量,缩短施工段落长度,在降雨前完成碾压施工。
4.8沥青路面不允许在下雨时进行施工,一般应在雨前结束施工。
进入雨季施工时,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施工员每天应关注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加强工地现场与沥青拌和厂的联系;
施工中如突然遇雨,要立即通知搅拌厂停止供料,同时现场加紧碾压,尤其是初压,尽量减少雨水的渗入;
现场应尽量缩短施工路段,各工序要紧凑衔接;
汽车和工地备有防雨设施,并做好基层及路肩的排水措施;
下雨、基层或多层面层的下层潮湿时,均不得摊铺沥青混合料。
对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
六、工期目标与工期保证措施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充分发挥各专业工种配套齐全、机械化水平高的优势,做到三快:
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
做到准备工作充分,计划安排科学、执行计划有保证,突出重点难点,兼顾一般,在尽量全面展开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地完成该项目的施工任务。
1工期目标:
按时完成合同工期要求。
2工期保证措施
2.1早进场、早准备、早开工。
接到业主的中标通知后,立即开展本项目所需人员、设备、材料等的准备工作,抓住工程开工前的“时间差”,组织进场,熟悉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和桩位复测,为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2.2为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确保按期完工,组织精干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配备先进、充足的机械设备,备有足够的富余设备。
2.3加强宏观控制,严格控制各分项工程。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以各分项工程为控制目标,从设备和施工队伍的配备上,都要严格挑选。
施工队伍的配备要专业化,使各工序衔接紧凑,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同时在人员、资金、材料、设备上优先保证重点工序。
2.4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各级领导,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签订责任状。
以日计划保旬计划,以旬计划保月计划,确保各项工程按计划完工。
完善奖惩制度,提前完工有奖,延迟完工受罚。
落实好按劳分配的原则。
实行不同形式的计件工资、计时工资,以经济为杠杆,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产效率。
2.5不断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科学安排施工计划,搞好各工序的衔接。
及时进行技术革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施工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采取目标管理、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式,使施工组织更加合理。
在施工中要对实施性施工组织中的有关工序衔接、劳动组织、工期安排等,适时调整,不断优化,使其更加合理、可行。
在施工中,根据施工总体计划的要求制定各分项工程的详细施工方案及进度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据此施工。
运用计算机进行工程形象进度管理,及时将形象进度分析成果提交项目总工,并根据各分项工程的特点及质量、工期要求选择最优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