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2路拳谱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5138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氏太极拳2路拳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陈氏太极拳2路拳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陈氏太极拳2路拳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陈氏太极拳2路拳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陈氏太极拳2路拳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氏太极拳2路拳谱Word文档格式.docx

《陈氏太极拳2路拳谱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氏太极拳2路拳谱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氏太极拳2路拳谱Word文档格式.docx

此要求,不但在预备式时,而且在整个拳套的每个动作都必须注意。

第二式:

金刚捣碓

①身体微下蹲,两臂微屈,缓缓抬起与肩平,掌心朝下(两手有合劲之意);

两眼向前平视。

②身体下蹲,随着重心下降,两手缓缓下落至腹前。

③身体略左转随即向右转,重心先向右而后向左移,同时两手向左划弧(右手先顺后逆,左手先逆后顺),右手屈臂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

左手置于身体左侧,掌心朝上。

④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移至左腿,以右脚脚跟为轴,脚尖翘起外摆,同时两手向右上方平捋(左顺右逆),置于身体右侧,右手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指尖向前,左手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前。

⑤身体向右微微下沉,重心控制在右腿,并将左足提起,在转换重心的同时,双手略向右上方棚出。

⑥身体略下蹲,左足尖翘起,以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45º

伸出;

双手仍外棚,与左足有对称之意。

⑦身体微左转,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掌踏实;

同时左手内旋向前棚(由顺缠变逆缠),手心向下,右手外旋向右后下方展开,而后随转体向前移至腹前(由逆缠变顺缠),掌心朝右,指尖向右后。

⑧身体左转,右脚跟步,以前脚掌着地;

同时右手向前撩起(顺缠),置于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

左臂屈肘向前挤出;

当右手撩起时,左掌先转腕上撩,再向里合于右小臂上(逆缠),掌心朝里,指尖向右。

⑨左手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右(离身体10厘米),右手变拳,上提于胸前,拳心向里,再向下落于左掌心内。

⑩左腿支撑体重,右拳与右足一齐提起(两髋放松);

左掌略下沉。

⑾右脚落地震脚,同时,右拳落于左掌心内,目视前方,面向南。

①何为金刚捣碓?

神话曰:

金刚神各修炼之精,如金如刚其手所持降魔杵,此势右手捏拳如杵之势,左手屈如臼之形,右拳落于左手心中,如石杵捣碓。

故名金刚捣碓;

此为象形也!

最后震足与右拳击于左掌心内,即表示这一拳式结束。

②缠丝劲是构成太极拳的核心,贯串于一切动作过程的始终,此势经过了五对不同方位的缠丝(里外、上下、左右、前后、大小),练习时要以身领手,达到上下相随,节节贯串。

如只注意手上的顺缠和逆缠,而不注意身法,就会适得其反。

③左足向左前方伸出,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轻而不浮(陈式太极拳凡是开步皆如此)。

④右拳落于左掌心内,与震脚要协调一致,劲整,气下沉,

⑤震脚的作用,是使全身的气往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环。

譬如,站立过久感到疲乏,而环境又不允许走动时,两脚以脚尖点地,将脚跟提起,再落下微震,这样运动数次,同样能收到恢复疲劳的功效。

另外,震脚的轻重,可根据练拳者的年龄与身体的强弱而定,但无论轻或重都必须使下沉的气整。

劲的整否,还可根据震脚声判断。

第三式:

懒扎衣

①双手分开,右手先向上,而后向下划弧,左手先向下,而后向上划弧,双手划至胸前交叉,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双手皆大逆缠转开,重心偏右,顺缠而合,重心偏左);

目视右前方,面向南。

②左腿微下蹲,同时提起右足,以足跟贴地向右横迈一步(身手自然配合);

目视右前方。

③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随转体右脚踏实。

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

左手内旋向下顺缠至左肋旁,五指叉腰,大指在后,四指在前,肘往下沉;

右手向左逆缠置于身右侧,掌心朝右前方,指尖斜向上;

①右手展开指肚用力,左手叉腰,虚虚拢住,不可用力,用力犯硬,运转不灵。

②在即将形成懒衣时弓右腿,右掌逆缠旋臂向右展开的同时,左腿用力,但膝关节与髋关节皆不可蹬直(套路中任何动作髋部都不可挺直)。

③懒扎衣定式时,要调整全身,特别注意放松左髋,使盆骨端正,气沉丹田。

第四式:

六封四闭

①左手上举至胸前与右手接住劲,然后,身体略左转,重心由右向左移;

同时双手向左捋,左手置于左胸下,掌心向前下方,指尖向右前方;

右手掌心朝前上方,指尖向右;

目视右方。

②身体继续向左转,重心从背后由左腿移到右腿;

双手向左、向下、而后向上、向右划弧,置于左肩前(左手由逆变顺又变逆缠,右手由顺变逆),右掌心朝前下,指尖向左,左掌心朝右前,指尖向后;

③双手向右斜下按出,右手在前,掌心朝左前方,左手在后,掌心朝右后方,指尖向上;

同时左足跟步至右脚内侧,前脚掌点地;

目视右斜下方,面向南略偏西。

①两手由捋转按,要以腰脊为轴在左右转动时上体仍须正直,不要前俯后仰,两掌向右按时,以右掌为主、左拿为辅,气要贴脊背,档口要圆。

②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两手合劲于左胸前时吸气,向右推出时,深长悠缓地呼出一口气,当气呼完时,两掌恰好停止,此式以呼气为主,动作配合为辅。

第五式:

单鞭

①身体略右转,右掌外旋向里合(顺缠),左掌外旋向前与右掌配合(顺缠)。

②右手五指捏齐成勾手经左掌心内向右上方掤起,略高于肩,指尖向下;

左肘向左开到腹前,重心在右腿,身体微下沉。

③左足提起,以足跟内侧贴地向左横开一步,目视左侧。

④身体略右转,重心由右腿移于左腿,右足尖里扣;

随转体左手内旋向上屈肘于胸前,指尖略向上。

⑤身体左转,随转体左掌经脸前向左划弧(由顺缠变逆缠),胳膊展开,掌根微微下沉,掌心朝左前方,指尖斜向上,目视左侧。

⑥左掌根下沉时,右手微微向右,形成开劲(外开内合)单鞭式,目视前方。

①右手捏拢向上提时,肘易架起来,因此演练时要注意随着身体转正、沉肩、坠肘。

②单鞭成式,顶劲要领起,裆要开圆,髋要松,身要正,胸要虚虚含住,方能心气下降,气沉丹田。

第六式:

护心拳

①左手向上撩,右手向下甩。

②紧接着右手向上抖,手心向里,指尖斜向下,左手向下甩,右手心朝里,指尖向上,同时提起左足,目视左前方。

③左足跌下、随即右足提起,同时身体向左转、目视右前方,面向东。

④右足向右前方约45º

开出一步,足跟着地;

两手协调配合,目视右前方,面向东偏北。

⑤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足移向右足;

同时,左手由下向后、向上、向前划弧,置于左斜前方,手心朝前,指尖斜向上;

右手自上向里、向下划弧,置于右膝前,手心斜朝下,指尖斜向前;

目视右侧。

⑥身体继续向右转,同时两手变拳,左拳向右前方运转,屈肘置于身体右侧,拳心斜向里、目视前方。

⑦身体继续向右转,同时左拳向右划弧置于腹前,拳心向上;

右拳向上卷蓄,置于右耳旁,拳心斜朝下,目视向前。

⑧身体向左转,同时右肘向左前方击出,小臂竖起,置于胸前,拳心向里,左拳继续向里合,置于右肘尖下,与右肘形成合劲,拳心朝里。

①左手向下,右手向上,是欲上先下;

欲下先上的引劲过程,随即左手向上撩,右手向下甩,左足提起,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并且还要有节奏感。

②左足跌下之前,可以加上跳跃上纵,再跌下,注意左足跌下,右足即提起。

③身体先向右转,再向左转,随着转体右肘击出,要作到上下相随。

第七式:

斜行

①身体略向右转,重心移向左足,同时双拳变掌,一齐向下,左掌心斜朝下,指尖斜向下;

右掌心斜朝下,指尖斜向前;

②左足控制重心,右足抬起;

同时身体略向左转,左手向上抖发,掌心斜朝前,指尖向上;

右手向左、向下甩,掌心斜向里,指尖斜向前,目视左前方。

③右足跌下,同时左足抬起,随即以足跟着地向左前方伸出一大步;

左手略前伸,右手略后展,协调地配合,目视左前方,面向东北。

④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左移,左手随着转体屈肘向下(掌心朝下)经左膝,变勾手上提,置于左侧,指尖向下垂,腕部略高于肩;

右手外旋(手心朝上)向上,内旋向里合,置于右颌旁,掌心朝里,指尖斜向上。

目视左前方,面向东。

⑤身体略左转随即向右转,右掌随着转体向前、而后缓缓地向右侧划弧、置于身体右侧,掌心斜朝外,指尖斜向上;

左手协调配合;

⑥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别注意调整右肩与左髋,以达到中定要舒逸,气沉丹田,目视前方兼顾两旁。

①动作可以加快完成,提腿跌足可以跳跃。

②左足向左方开步时,右足要控制好重心,要以腰为轴、协调一致转身,右手向右划弧,左勾手适当配合,不可向右跟的过多。

第八式:

回头金刚捣碓

①身体向左转,左勾手变掌,向左前方撩起,高于头顶平,掌心朝左前方,指尖向上;

右手轻轻地向左胁下推出。

②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右移,左足尖向里勾;

右手内旋向下屈肘置于额前,高于头平,掌心朝外,指尖向下;

左手由上向下,置于左膝外侧,掌心朝外,指尖斜向前,面向西南。

③以右足跟为轴,身体向右转180º

左足向右进一大步足尖里勾,两手自然配合。

随即重心移到左足,身体再向右转180º

随转体右足向外贴地扫半圈,两手配合向外开,目视左下方,面向南。

④身体重心移至左腿,随即右手外旋向下、向前,置于右胸前,掌心朝斜向上,指尖斜向前,左手内旋向上、向里,置于右肩前,掌心斜朝里,指尖斜向右;

目视向前,面向南。

⑤身体略下蹲,左手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

右掌变拳向里,经胸前落于左掌心中。

接着,右拳上举,同时右足提起,随即,右足落地震足,右拳击于左掌心中。

①左手变勾手上撩,右手由右向左时,身体稍向右转,随即向左转,是引劲过程,当重心向右足移时,连移带转身要互相配合。

②左足上步时要有含蓄之意,当左足一着地,急速转身,将重心控制在左足,要利用移重心和转身的惯性加快速度,互相配合,作到快而不乱,越快越好。

第九式:

撇身拳

①身体略下蹲,同时两手分向左右,掌心皆向上,指尖皆向里,紧接着重心控制在左足,右足向右侧横开一大步,两手以同样的速度向上、向里于胸前交叉;

②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随转体,右手略向里合于右肩前,掌心斜向里,指尖斜向上,左手屈臂向左划弧于身体左侧,掌心斜朝外,指尖斜向前;

目视左前方,面向东南。

③身体向下沉并向右大转身,以右肩向外挤出,同时重心移向右足,随转体,右手向下、向右划弧于右胯侧,掌心斜朝下,指尖斜向前,左手向右划弧于胸前,掌心朝右,指尖向上;

目视右侧,面向西。

④身体向左转,重心由右足移向左足,随着转体,左手外旋向下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斜向右;

右手外旋向上、向左划弧于左前方,掌心朝上,指尖向前;

目视左前,面向东南。

⑤重心向右移,腰向右转,左足尖向里扣,随转体,两掌变拳,右拳外旋向上屈肘于右太阳穴上方,拳心斜向外,左拳内旋贴腰向下扭,拳心斜朝下;

目视左下方,面向南。

①整个动作以转身扭腰为主,并且幅度较大,周身上下不易协调配合,特别是左右转体两肩注意松开,抓住以腰为轴节节贯串的运动规律,即可作到圆满顺随。

②最后扭腰时,右拳向上翻转,左肘尖向里合,左足尖向里扣三者要同时完成,拳、肘、足尖要形成一条斜线。

第十式:

指档

重心向左移,左手外旋向左,以拳背面向下打,同时右拳内旋向右上方弹出;

第十一式:

斩手

①左足控制重心,右足向左上步,以足尖点地于左足前,同时右拳向下屈臂于右耳旁;

目视左手,面转向东。

②紧接着,右足跟落地,右拳向下砸,左拳急速向上带与右拳对称,同时左足向右后插步(偷步);

目视右前方,面向北。

指档、斩手连打两拳皆以拳背面向下打,发力短促,因此在发劲前必须调整好身法,只有柔和的屈蓄,才能使劲力顺达于拳上。

在发右拳时,注意重心落于右足,左足偷步要轻灵顺随,当身法稍向下沉时,拳即突然发出,这样劲力容易集中。

第十二式:

翻花舞袖

身体向左转并跳跃转身约300º

两足落地,两拳随着跳跃向上,又随着两足落地向下击,右拳为主在腹前,左拳为辅在背后,目视前下方,面向东偏南。

①此势的跳跃,因转体300º

又不加助跑,难度较大,要抓住“斩手”右拳下击的时机,作欲上先下的屈蓄。

②当双足离地后,周身迅速放松,双足落地,拳向下击,落髋塌腰,方能达到重心稳定,并且发拳有力。

第十三式:

掩手肱拳

①右拳外旋向上绕一圈收于右胁前,拳心朝上;

左手变掌外旋向上、向前,置于左前方,掌心朝右前方,指尖斜向上;

同时提起右足,随即右足落地震足,左足提起向左前方伸出,以足跟着地;

目视前方,面向东南。

②紧接着,身体突然向左转,重心由右向左移,同时右拳随转体内旋向前(略偏右)击出,拳心朝下,高于肩平;

左肘以同样的速度向左后击出,左手收贴于胁旁;

目视右斜前方。

第十四式:

腰拦肘

①提起右足,同时右肘下沉,右拳收于胸前,拳心向里,左手配合着向前伸出,目视向左。

②接着,右足落地震足,在右足尚未落地时,左足提起,同时转身约90º

③左足向左前方伸出,当左足着地,身体急速向左转体;

随转体右肘向左前方击出;

左手以同样的速度迎击右肘,目视左前方,面向西。

此势右肘向左前方击出,要借转身和重心移动的惯性,动作要松活、迅速、于脆。

提起右足时为收,开左足发右肘为放,即要有节奏,还要注意连贯。

转身要轻发肘要猛。

第十五式:

大肱拳小肱拳

①右拳变掌略向右引,接着,身体向左转,左足尖向外摆,重心移向左足,右足提起(面转向南)向右侧伸出,以足跟着地;

随转体右手内旋左手外旋向左划弧,协调配合,左手置于左前方,高于肩平,掌心斜朝外,指尖斜向上;

右手置于身体右侧,掌心斜朝前,指前斜向右;

②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足,左足向右斜后方插(偷步),随转体,右手内旋向左经胸弧形向上,屈肘置于右前方,略高于肩,掌心斜向外,指尖向左上方;

右手外旋向下、向右置于腹前,掌心斜向上,指尖斜向下;

③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左移,随着身体左转,右足向右横开步,足跟着地;

左手内旋向上划弧于左前方,右手外旋向下划弧于右胯前。

以上动作重复三次,连插三步。

④身体向左转略180º

重心向右移,同时右足尖向外摆;

左腿提起,向前上步,足跟着地。

右手内旋向上,经胸向右划弧,屈肘于额侧,手心向前,左手外旋向下、向前于左胯前侧,手心向上,目视左方。

⑤接着身体先向右转再向左转,重心向左移,左手内旋向右经胸前向左划弧,屈肘置于左前方,掌心斜朝外,指尖斜向右;

右手外旋向下、向左划弧置于腹前,掌心斜朝左,指尖斜向前,同时右足向左斜后方偷步;

随即左足向左横迈一步,足跟着地.左手向下划弧于左胯侧,右手向上划弧于右前方;

目视左前方。

①此式连续偷步和两手上下、左右划弧,要协调一致,控制好重心。

②注意髋部保持一定的弯屈,但不要过于低,使动作勉强。

第十六式:

玉女穿梭

①左足尖向里扣,身体向右转90º

左手向上划弧于头左侧,掌心斜向前,指尖斜向上,略高于头;

右手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斜朝上,指尖斜向前,目视前方,面向东。

②紧接着,左手向下,右手向上于胸前交叉,两手坐腕,指尖斜向上,右手心斜朝左,左手心斜朝右,身体略下蹲;

目视前方。

③右足向前方快速上步,左足迅速促步,这样连续上三步,促三步,两手自然配合,没有明显的动作,目视前方。

向前促步时,腰必须塌下,髋必须坐下,身体自然正直,并且不得有突高突低的起伏,右足伸出要轻,左足促步要重,左足踏地右足即起,动作要快、稳、整。

第十七式:

倒骑龙

①重心前移于右足,同时右足尖外摆,身体向右转180º

随着转体左足提起,左手先向前,再向后划弧变勾手至身后,手心斜朝上,指尖向后;

右掌先向下,再向前伸出,掌心朝左,指尖向上,目视向前,面向西。

②身体向下蹲左足着地,随即右足促步,当右足踏地左足即上步,这样连续上三步,促三步;

目视向前,面向西。

此式转身时重心要变化快,在左手向前伸时左足提起,并且有里合之意,上下相随。

第十八式:

①左足上步足尖向里扣,重心移至左腿,随即右足提起,身体向右转略180º

同时右手内旋向上、外旋向下划弧变拳收于右胁侧,左手外旋向上、向前划弧,置于左前方;

动作与第十三式“掩手肱拳”相同。

第十九式:

裹鞭裹鞭

①重心移至左足,足尖翘起,以足跟为轴外摆,同时右足提起,左手变拳与右拳交叉于小腹前。

②身体向右转约270º

右足落地震足,随即左足提起,向左侧横开一步,两拳一齐向上,外旋向左右两侧、向下砸击,置于两膝旁,拳心均向上。

重心配合着向左移,身体向下蹲;

目视向前兼顾两旁,面向北。

紧接再重复两次。

③右足提起,左足外摆,身体向左转略180º

(面向南)再连发三次。

此式连续发劲六次,虽方向不同,发劲的要领完全相同。

第一次都是转身后发劲,第二、三次都是盖步后发劲,但要在一足尚未落地另一足即起,双拳向上时稍慢,向下砸时,要快,要猛,要重,注意要随着身体下蹲松肩沉肘;

将劲力顺达于梢节,不可用僵劲和拙力。

第二十式:

兽头式

①身体先略向左转即向右转,重心控制在左足,随着重心转移,右足向右后方撤步;

同时右拳向上、向左、再向下、向后划弧,置于右胯侧,拳心向左,左拳内旋向后,再外旋向上、向前,置于左前方,拳心向右;

②接着身体向左转,右拳由下向后、向上划弧置于头右侧,高于耳平,拳心向里;

左拳外旋向下于左膝前,拳心向上;

同时左足收于右足侧,足尖点地;

目视向前,面向西偏北。

此势虽不发劲,但蓄而待发,为下一势发劲作好准备,虽身肢屈蓄,仍要保持不丢不顶八面支撑的身法。

第二十一式:

披架子

身体微右转,左足向左前方伸出,紧接着,身体急速向左转,重心速向左移,左臂向左前方发劲,右臂向右下方以同样的速度发出;

目视左前方,面向西北。

左臂向左上方发劲要猛并有上撩之意,同时左肩向后打(包含着背折靠),右臂向下发出与左臂要协调对称。

第二十二式:

①重心右移,两掌变拳,左拳向下划弧至左膝上方,拳心向上;

右拳向上、向左划弧至腹前,拳心向下;

目视左方。

②动作与第十二式“翻花舞袖”相同,惟跳跃转身90º

第二十三式:

动作与第十三式“掩手肱拳”相同,惟方向相反。

第二十四式:

伏虎

①身体略左转,右拳外旋向左上方,右肘略沉,拳心向上;

左手变拳在左侧自然配合;

②身体随即下蹲并向右转,随转体左拳外旋向后、向上,再向右划弧,置于左上方,拳心朝里;

右手向下、向右划弧,置于腹前,目视左前,面向北略偏西。

③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随着转体,右拳外旋向上划弧,置于头右侧,略高于头,拳心朝里;

左拳随着转体先向外掤,再向下划弧于左膝内侧,拳心朝里,两拳合住劲,右腿全蹲,左腿仆下,足尖里扣,目视左前方,面向西北。

此式为缩身法,一手护头,一手护膝,目视向前,使对方感到无隙可乘。

第二十五式:

抹眉肱

①重心向左移,左足尖外摆,身体左转,随转体右足提起,右拳收至右肩前,拳心斜朝下,左拳也配合着向里收,目视左侧,面向西南。

②身体继续左转,右足落地震足,随即左足提起向左前方(面已转向东)上步,同时右拳收于右胁旁,拳心朝上,左拳也配合着略向左转,目视向前。

③身体迅速向左转,重心迅速移于左足,随转体右拳变掌突然向前发出,高于肩平,掌心向前,指尖向上;

左肘以同样的速度向左后方击出;

目视向前,面向东。

此式从右足提起到落地,再提起左足,紧接着右掌发出一直是转身配合着步法一气呵成,转身要稳,发掌要狠。

第二十六式:

黄龙三搅水

①右足提起,左手叉腰,接着右足落地震足于左足前(面转向东北),随即左足提起向左后方撤步,当左足着地,身体即向右转,重心同时向左移,随转体右掌外旋向下划弧,掌心斜向上,指尖斜向前,右足收于左足旁,足尖着地。

②重复两次,连撤两步。

③右足提起,左手内旋向左上方伸出,高于耳平,掌心朝外,指尖斜向前;

右手内旋向里叉腰;

目视右前方;

面向北。

④身体向右转180º

同时右足落地震足,随即左足提起向左伸出。

左手外旋向下于左前方,掌心朝前;

目视左侧,面向南。

⑤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随转体,左手向右、向上(内旋)经胸前向左上方划弧,掌心朝外,指尖斜向前上方;

同时右足跟步,落于左足旁;

目视左侧。

以上动作重复两次。

①左右手随着转身自外向里,由上而下划弧向里收,要沉肘松肩。

②在转体180º

时,要以转体为主,同时步法协调配合。

第二十七式:

左冲

①左手外旋向下,右手向前,两手于腹前交叉,接着两掌变拳向上屈臂置于胸前;

同时左足提起,目视左侧,面向南。

②身体略下沉,左足向左侧迅速蹬出,同时双拳变掌向左右发出,高于肩平,掌心斜朝外,指尖斜向上;

第二十八式:

右冲

①身体略下蹲,左足落地,足尖外摆,两肘同时配合着向下沉,紧接着身体向左转180º

重心移向左足,随转体右足向前上步,足尖点地,目视右侧,面向北。

②两掌自左右向腹前合住劲,两臂交叉,随即两掌变拳上提置胸前,右足提起,目视前方。

③身体略下沉,右足向右侧迅速蹬出,同时双掌同左右同时发出,高于肩平,掌心斜朝外,指尖斜向上,目视右侧。

左冲、右冲,主要是左右两足为发力点,两手向左右发出协调配合。

在发劲之前要落髋塌腰,保持八面支撑的身法,一足蹬出,另一足控制好重心,使气仍有下沉之意,不可浮起。

第二十九式:

①左足里扣,身体向左转略90º

右足收提,同时右手外旋变拳向后划弧于右胁前,拳心向上,左手外旋向前划弧于左前方,掌心向上,随即右足落地,左足提起,目视左前方,面向东。

②动作与第十三式“掩手肱拳”相同。

第三十式:

扫堂腿

①身体迅速向右俯身,重心移于右足,右拳变掌,两掌随体右转在右足前按地,右腿全蹲,左腿伸开向右扫半圈略180º

面向北。

②身体继续向右转,同时重心移到左足,左腿屈蹲,右腿伸开向后扫半圈略180º

目视右方,面转向西略偏南。

此式是俯身按地左右腿先后扫出,须快,但快而不乱。

第三十一式:

惟方向相反。

第三十二式:

全炮捶

①身体略右转,重心向右移,左手变拳外旋向左前伸出,拳心朝上,右拳内旋向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