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2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4833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2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2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2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2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2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2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现代汉语2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2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2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他在那里干了三年了。

”这句话预设是:

他去年已经调离了那里。

“胡升华小时候可听父母的话了。

胡升华现在长大了,更听话了。

二、综合分析应用题(30分)

l.分析下面多义短语的结构层次(10分)

咬死了猎人的狗

咬 死 了 猎 人 的 狗         咬 死 了 猎 人 的 狗

  状      宾----------定-------------------中-

述   补  定   中-------述-----------宾-----

-述-----补---

2.分析下面两组句子意义上的差别(8分)

①a.近年来工人写的小说越来越多。

 b·

近年来写工人的小说越来越多。

②a·

虽然你没有来帮忙,但是我们还是按时完成了任务。

即使你没有来帮忙,我们也还是能按时完成任务。

①a·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工人自己写小说。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别人写关于工人的小说。

这句话是转折复句,没有来帮忙是事实。

这句话是让步复句,没有来帮忙不是事实,只是一种假设。

3.按照要求变换下列句式(6分)

①我们去戈壁荒滩,去雪山草原,还要到荆棘丛林中去。

(改成整句)

②大家说到雷锋,没有一个不佩服。

(改为肯定句)

①我们去戈壁荒滩,去雪山草原,去荆棘丛林。

   ②大家说到雷锋,人人都非常佩服。

4.分析下面一段话中辞格综合运用的情况。

(6分)

最撩人的是那一弯溪水,时而在道旁作小鸟依人,叮叮咚咚呢呢喃喃伴着游人的脚步轻歌;

时而如淘气的稚童,远远地躲身山弯,久久不肯露面;

而如铁骑奔腾,由山后直逼而来,汹汹然不可挡,忽又一急弯,欢笑着去了。

这段话使用了排比和比喻、比拟。

辞格综合运用是套用,排比套用比喻和比拟。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因为”和“因此”在用法上有何异同?

2.什么是主谓句?

举例说明它有哪些下位句型?

3.什么是相似点?

有什么作用?

举例说明。

4.什么是指称意义?

简要说明指称意义有哪些类别。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因为”和“因此”都是用于因果复句的关联词语。

“因为”秀于因果复句的偏句,后面要有“所以”相呼应;

“因此”用于因果复句表示结果的分句,相当于“因为……所以”的功能,后面不能再出现“所以”。

2.主谓句就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单句。

主谓句的下位句型包括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和形容词性谓语句三种。

例如明天国庆节、我们认真学习、衣服很漂亮。

3.相似点是比喻辞格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特征。

相似点是构成比喻的基础,本体和喻体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正是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点,这样才能联系在一起,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例如“桃花像火”,指桃花和火都具有红这一相似点。

4.指称意义就是词、勉励在一定语境中所代表的具体内容。

例如“我”是说话人自称,在不同的场合“我”表示的具体的人就是指称意义。

指称意义可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定指信息和不定指信息。

四、评改病句。

(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人们都在全神贯注地欣赏她的歌声。

2.美丽的三亚湾,阳光的灿烂,洁白的沙滩,海水的湛蓝,真是令人神往。

3.我按照老师的要求,把一本书买了回来。

4.无论遇到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方设法按时完成任务。

5.王师傅打发儿子到街上买了笔记本、三角板、圆规等文具。

评改病句(20分,每小题4分,改正2分,说明原因2分)

1.人们都在全神贯注地欣赏她的表演。

错误原因:

搭配不当。

“欣赏”与“歌声”不能构成述宾关系。

2.美丽的三亚湾,阳光灿烂,沙滩洁白,海水湛蓝,真是令人神往。

不符合整句特点,三个定中短语的中心语词性不同。

3.我按照老师的要求,把那本书买了回来。

不符合把字句的特点,“一本书”属于不定指信息,而把字句处置对象必须是定指的。

4.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方设法按时完成任务。

不符合条件复句规律,这是无积极合作,表示条件的分句要使用周遍性词语。

5.王师傅打发儿子到街上买了三角板、圆规等文具。

错误原因:

上下义词语使用不当,“笔记本”不属于文具的下义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

(2)试题

2008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凡是带宾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 B.助动词经常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C.副词不能修饰动词,不能充当谓语 D.介词、量词都可以独立充当谓语

2.下列有关复句的表述,( )正确。

A.多重复句一般不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

 B.多重复句不是依据分句的多少划分出来的。

C.由三个以上层次构成的复句是多重复句。

 D.由三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复句是多重复句。

3.下列各种说法中,( )是正确的。

A.整句就是一组音节数量相同的句子。

 B.句意是肯定的,就是肯定句。

C.句意是否定的,就是否定句。

 D.所有的对偶句都是整句。

4.下列对句子的辞格的分析,只有( )是正确的。

A.“最可恨那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这个句子用了借代。

B.“看见这绿油油的麦苗,我就嗅到了面包的味道。

”这个句子用了夸张。

C.“他长得很像他的哥哥。

”这个句子用了比喻中的明喻。

D.“关心的是老干部。

”这个句子有两种含义,使用了双关。

5.( )对句子预设的分析正确。

A.“连他都考上大学了。

”这句话的预设是:

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

B.“他家现在非常富有。

他家现在有数十万元存款。

C.“已经是三月份了,天气还这样冷。

三月份不应该冷。

D.“他才二十岁,但却像个大人。

他是个成年人。

二、综合分析题(30分)

1.分析下面短语的结构层次(10分)

昨天下午已经派别人去了

2.分析下面两组句子意义上的差别。

(8分)

①a.这个问题我考虑得不成熟。

b.这个问题我没有考虑成熟。

②a.一个月就下了五场雨。

b.一个月才下了五场雨。

3.按照要求变换下列句式((6分)

①难道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运转的吗?

(变成肯定句)

②这祖祖辈辈的苦我们忘不了,我们也忘不了这世世代代的仇。

(变成整句)

4.分析下面一段话修辞格综合运用情况((6分)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短语和句子有什么区别?

2.动词性谓语包括哪些下位句型?

主要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是语境?

对语言运用有什么影响?

4.夸张和夸大有什么不同?

四、评改病句(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经过改进生产工艺,这种食品更营养,口感更好。

2.跑了一个下午,他把一本书买回来了。

3.我们要不断刻苦努力学习新知识,不要像滥竽充数的东郭先生,只会混饭吃。

4.这些小体积、威力大的炸弹,如果不及时处理,仍然有爆炸的危险。

5.他不慎跌入山洞被困一周,严重脱水,多亏采药人发现并报警,最后他奇迹逃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每小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B2.B3.D4.B5.C

二、综合分析(30分)

昨 天 下 午 已 经 派 别 人 去 了

  状          中

定   中   状     中

             连     述

            述  宾

①a.这句话的意思是已经考虑,有了结果。

b.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在考虑之中,尚没有结果。

②a.这句话有雨水多和雨水少两种含义,是个歧义句。

b.这句话只有雨水少一种含义。

3.按照要求变换下列句式(6分,每小题各3分)

①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

②我们忘不了这祖祖辈辈的苦,这世世代代的仇。

4.分析下面一段话修辞格综合运用情况(6分)

这段话使用了对偶和两个比喻。

辞格综合运用是套用。

1.短语是备用单位,是静态单位;

句子是交际使用单位,是动态单位。

句子具有表述性,既要表达主观意图,又要陈述客观现实,而短语没有表述性。

2.动词性谓语句包括述宾谓语、述补谓语、连述谓语、主谓谓语四种下位句型。

动词性谓语句的主要作用是叙述,有的也有描写作用。

3.语境就是言语交际的环境,语境的范围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语境仅指语内环境,广义的语境指语外环境。

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第一,规定了言语的含义;

第二,规定了言语的表达方式;

第三,有助于突出言语表达效果。

4.夸张以客观真实为基础,把事物的特征有节制地加以放大,使人认清事物的本质,有一定的真实性。

夸大则违反客观真实,使人感到虚假,不可信。

四、评改病句(20分,改正2分,说明原因2分)

1.经过改进生产工艺,这种仪器更有营养,口感更好。

错误原因:

“更”是副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营养”。

2.跑了一个下午,他终于把那本书买回来了。

不符合把字句规律。

把的后置成分所代表的事物必须是有定的。

3.我们要不断刻苦努力学习新知识,不要像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只会混饭吃。

成语典故使用错误,滥竽充数的是南郭先生而不是东郭先生。

4.这些体积小、威力大的炸弹,如果不及时处理,仍然有爆炸的危险。

“小体积、威力大”,前后结构不一致,不符合整句的特点,而这里需要整句形式,使前后成分形成对偶。

5.不慎跌入山洞被困一周,严重脱水,多亏采药人发现并报警,最后他奇迹得救。

词语使用不当,“逃生”重在逃,实际上他无处可逃,而是被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2007年7月

  1.下列各组词只有( )是兼类词。

A.喜欢渴望牵挂B.代表导演编辑C.讨厌仇恨鄙视D.启示理想端正

2.下列句子( )中的名词是不定指。

A.请把我要的磁盘带上B.他的朋友看他来了C.她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D.我上街买点东西做饭

3.下列句子只有( )是复句。

A.据有关媒体报道,最近几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B.由于下雨的缘故,我校春季运动会只好延期举行。

C.因为两个人性格上合不来,最后还是分手了。

D.当敌人赶到江边时,红军已经渡过了金沙江。

4.下列说法( )正确。

A.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特点相同  B.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形状相同

C.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类别相同  D.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色彩相同

5.会话要遵循合作原则,而下面的会话,孩子的回答表明不想告诉妈妈真实情况,这里的会话,孩子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

妈妈:

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

孩子:

我体育考得特别好。

A.质的准则B.量的准则 C.关系准则D.方式准则

我和班长都来自边远的山村。

2.分析下面多重复句的结构层次(8分)

只要你认真负责,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事,不但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且还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3.按照要求变换下列句式(6分)

①这套词语浅显、内容丰富、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装演设计精美的科普读物,适合小学生阅读。

(变成短句)

②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

(变成肯定句)

我虽是一朵花,却扮不出烂漫的春色;

我虽是一滴水,却汇不成澎湃的江河;

我虽是一棵树,却组不成茫茫的森林;

我虽是一块石,却不具备泰山的巍峨。

1.实词和虚词有哪些主要区别?

2.比较下面两个复句的意义差别:

A.你这次考试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并不值得骄傲。

B.你这次考试即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并不值得骄傲。

3.某保险公司有一个广告标语是“一次投资,幸福一世”。

你觉得这个广告标语在句式使用上有没有问题?

为什么?

应该怎样修改?

4.为什么说文化是构成语境的重要因素?

1,她的听觉极为敏锐,哪怕是稍微的动静,她也能听出来。

2.即使我们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定能克服。

3.他浑身被敌人打得头破血流,没有一块好的地方。

4.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般都有一种怀旧的心理,喜欢回忆过去的酸甜苦辣。

5.他今年还欠款五千元,明年就好过一些了。

1.B2.D3.C4.A5.B

① Ⅱ ② Ⅰ ③ Ⅱ④

   并列 假设条件 递进

①这套科普读物词语浅显,内容丰富,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装演设计精美,适合小学生阅读。

②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人人都很佩服。

“我是……花,是……水”等属于比喻,一共使用了四个比喻;

“扮不出烂漫的春色,汇不成澎湃的江河”是比拟(拟物);

从句式特点看,使用了排比句式。

辞格综合运用是套用,在排比中套用了比喻、比拟。

1.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在语法功能上,实词可以独立充当句法成分,虚词没有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

第二,从意义上看,实词有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虚词主要表示某种语法意义,没有实在意义,比较空灵。

2.A句是转折复句,B句是让步复句。

转折复句正句和偏句的关系是已经实现的或已经证实的,A句说取得了成绩,是已经取得了成绩;

让步复句正句和偏句的关系是尚未实现或尚未证实的,B句说取得了成绩,是一种假设,并未成为现实。

3.这个标语在句式使用上有问题,主要是前后结构不一致,是散句,音节上也不匀称,念起来不上口,缺乏艺术感染力。

可以把它改为‘一次投资,一世幸福“或’投资一次,幸福一世”,这样前后分句音节谐调一致,变成了对仗工整的对偶句,语势上也比较顺畅。

4.第一,文化是个历史范畴,具有时代性;

第二,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地方的文化带有不同的地方色彩,对语言运用产生着影响;

第三,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之间有不同的文化特点,这对语言使用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她的听觉极为敏锐,哪怕是细微的动静,她也能听出来。

词性误用。

“稍微”是副词,不能修饰名词。

2.不论我们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都一定能克服。

这是无条件句,表示条件的分句要使用相应的关联词语。

3.他浑身被敌人打得皮开肉绽,没有一块好的地方。

“头破血流”与“浑身”在意义上矛盾。

4.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一种怀旧的心理,喜欢回忆过去的酸甜苦辣。

词义重复,“上了年纪”与“老”意思相同,不宜重复使用。

5.他今年归还欠款五千元,明年就好过一些了。

原句“还”可以理解为动词归还,可以理解为副词仍然的意思,产生歧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2007年1月

1.下列句子()中的数词表示序数。

A.教室里有六个学生在上自习课B.路上有三三两两的行人

C.每个月五号按时发农民工工资D.这三个问题下午继续讨论

2.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既、跟、同、与、及”既是介词,又是连词 B.“主要”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充当谓语

C.“井、并且”主要用来连接名词和代词 D.“沿着”是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

3.只能带非名词宾语的一组词()。

A.探索批评看见B.创作制造培养C.值得禁止引起D.阅览考虑寻找

4.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句子运用有毛病,不够严整。

A.芬芳的野花、阳光的灿烂、鸣唱的百鸟,构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B.生活是一杯酒,包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C.我冒着严寒,回到已经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

D.那样的日子、那样的风光、那样的故事,叫人难以忘怀。

5.从语义和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运用列举有毛病。

A.他把锅、碗、瓢、勺等放得整整齐齐。

B.结果,她和他获得了最佳男女主角奖。

C.各位来宾,各位领导、观众同志们,你们好!

D.先秦散文、汉代乐府,唐朝诗歌的成就都很高。

在美丽的大海边拾贝壳

①a.客人不来。

b.客人没来。

②a.这个问题,我考虑得不成熟。

b.这个问题,我没有考虑成熟。

3.把下面的句子变为短句(6分)

本着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能合并的会合并起来开,电话会能解决问题就用电话会,必须召开的会议尽量缩短会期的节约精神,我县今年取消了许多预定的会议,节约了不少资金。

4.分析下面一段话辞格综合运用情况(6分)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1.什么是表述性?

为什么只有句子具有表述性?

2.条件复句和让步复句的内容都是未实现或未证实的,二者有什么差别?

3.“他活了”可以变成否定句“他没有死”。

有人依此类推,认为“我们都喜欢他”可以变成否定句“我们都不讨厌他”,认为两句话意思一样。

这种说法对不对?

4.分析下面男女的会话,看看女的回答违反了合作原则哪一条?

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男:

你今年多大年纪呀?

 女:

今年的天气真热啊!

四、评改病句(20分)

1.多年的实践练就了他一双火眼金腈,哪怕是稍微的毛病,也瞒不过他。

2.这次考试场地临时改在市职工大学图书馆进行。

3.书籍就像一艘船,装载着许多货物.

4.经过打听,我才弄清楚,原来反对的是他。

5.开学了,我买了教参、练习册、铅笔、圆珠笔、三角板,量角器等文具。

1.C2.B3.C4.A5.B

2.分析下面两组句子意义上的差别(8分,每小题各4分,每个句子2分)

①a.“客人不来”说明客人的主观态度。

b.“客人没来”说明客观情况。

②a.“这个问题,我考虑得不成熟”说明已经考虑,有了结果。

b.“这个问题,我没有考虑成熟”说明正在考虑,没有考虑好。

本着节约的精神,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能合并的会合并起来开,电话会能解决问题就用电话会,必须召开的会议尽量缩短会期,这样,我县今年取消了许多预定的会议,节约厂不少资金。

这段话分别使用了比喻。

比拟。

排比修辞格。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是排比套用三个比喻。

“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是比拟。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表述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表指表达客观现实,与客观现实有特定的联系;

述是陈述主观意图,表达说话人的目的。

表述性是句子与非句子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因为句子足沿言的使用单位,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语言单位,所以只有句子具有表述性。

2.条件复句偏句和正句之间是是相承的关系,有了偏句的条件,就要产生相应的结果。

让步复句偏句和正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有了偏句的条件,并不产生相应的结果,结果与条件是对立的。

3.这种说法不对。

因为“活”与“死”是绝对反义词,没有中间状态,否定一方,就等于肯定另一方,所以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可用反义词加否定词构成。

“喜欢”和“讨厌”不是绝对反义词,二者之间有中间状态,否定一方,不等于肯定另一方,“不讨厌”并不意味着“喜欢”,“不喜欢”不等于“讨厌”,还有既不喜欢也不讨厌的状态存在。

4.一般情况下,会话双方要遵循合作原则,发话人说什么,说话人答什么,这样交流才能进行下去。

而在这一段对话中,女的没有就男同志的提问内容进行回答,而是说到毫不相干的天气,说话不切题,违反了关系准则。

女的回答的话语具有会话含意,那就是“不要问这个问题”,“我不回答这样的问题”,所以故意违反关系准则,转移话题。

四、评改病句(20分,每小题各4分,改正2分,说明原因2分)

1.多年的实践练就了他一双火眼金睛,哪怕是微小的毛病,也瞒不过他。

错误原因;

2.这次考试临时改在市职工大学图书馆进行。

主谓搭配不当,“场地”不能与“进行”搭配。

3.书籍就像一艘船,把我们送往成功的彼岸。

比拟不贴切,与前面的比喻呼应不当,比喻的意义没有突出来。

4.经过打听,我才弄清楚,原来大家反对的是他。

句子有歧义。

“反对的是他”施受关系不明确,容易引起不同的理解。

5.开学了,我买了铅笔。

圆珠笔、三角板、量角器等文具。

上下义词语用错。

“教参”、“练习册”与“文具”没有上下义关系。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词和词组合,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___上能搭配,二是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