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里湖镇各村建村碑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4173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宁市里湖镇各村建村碑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普宁市里湖镇各村建村碑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普宁市里湖镇各村建村碑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普宁市里湖镇各村建村碑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普宁市里湖镇各村建村碑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宁市里湖镇各村建村碑记Word文件下载.docx

《普宁市里湖镇各村建村碑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宁市里湖镇各村建村碑记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宁市里湖镇各村建村碑记Word文件下载.docx

松溪村詹玉池收集编写

 

潮汕的建筑艺术颇具特色。

承袭历朝建筑形式,推陈出新,古朴典雅。

以巨木、贝灰、岩石、陶瓷等为材料,有防热、防风、防湿、防寇的功能,并突出南方木雕、石雕精致艺术品作为建筑物构件或装饰,美观巩固。

唐宋建筑历经改建,仅存基础或构件,明代以后,则有些保存整体。

 

第一节城寨桥道港关井泉

一、城寨

  【潮州广济门城楼】在潮州市东城垣东门之上,面临韩江,直对广济桥。

明潮洪武三年(1370)建。

系宫殿式建筑,灰、沙、砖、石、木、瓦结构。

分三层,各层皆五开间。

鼓磴式柱础,抬梁式屋架,桁数较密。

底层檐下拱头有木雕装饰,屋面为歇山顶形式,四面重檐,铺琉璃瓦,顶层栋脊两端饰卷草图案。

原楼内雕栏画栋,因历代修葺改建,今佚。

全楼仍保留明代宫殿建筑形式。

  【揭阳进贤门城楼】在揭阳榕城镇新兴路口。

进贤门是县城第五个城门,可通抵县学宫,故名。

城楼是全城更楼之一。

明天启三年(1623)六月落成。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重建。

民国26年(1937)建环城马路,城墙毁,残楼尤存。

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原貌。

城楼高20米,宽19米,门深8米。

1985年在城楼前置石狮2只,围以花圃。

  【古巷象埔寨】在潮州古巷镇古一乡。

寨方形,宽162.4米,深154.4米。

总面积约1.9万平方米。

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座厝,座座格局不相同”之说,寨内四通八达。

石拱寨门匾额“象埔寨”,上款:

“壬戍之秋”,下款:

“颖川群立”。

寨规模浩大,布局合理,保存宋、明、清年代建筑风格,其中陈氏大宗祠有宋代建筑特点。

  【普宁县衙】在普宁洪阳镇。

明万历三年(1575)知县刘钝卜营建县城于厚屿,同时在此建衙署,后经多次修葺扩建,至民国时期还沿用为县政府。

县衙主体系三进九厅式建筑物,系清代所建,风格庄重朴素。

  【三饶道韵楼古寨】在饶平三饶镇南联村。

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

系八角形古堡式楼寨,土木结构,周长328米,内围周长135米。

面积约1600平方米。

三进堂屋式,后进三层楼高11.5米。

寨内56屋门,门门不相对。

建筑规模壮观。

  【惠来石寨】在惠来城东3.5公里处。

明万历年间建。

花岗岩巨石垒筑,墙围高3.5米,寨后有了望台,寨内一直街三横巷,有石井一口。

  【尚书寨】在潮州铁铺镇尚书村。

明末清初建,寨内有清顺治九年(1652)石碑一块。

寨圆形,居民近百户。

建筑规整、匀称。

  【葵潭葫芦寨】在惠来葵潭东1.5公里处。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建。

墙高一丈二尺,周一百二十丈。

  【官塘长远楼】在潮州官塘镇象山村。

清康熙五十四年建(1715)系圆形楼寨,直径56米,房28间,二层楼式。

寨中心有族人公厅。

  【磷溪世德寨】在潮州市磷溪镇溪口八村。

圆形,直径40米,墙高7.2米,房24间,大门有“世德寨”匾额,落款:

“雍正十年岁次壬子仲秋谷旦”。

  【隆都永宁寨】在澄海隆都镇前美村。

清雍正十年(1732)建。

寨正方形,墙高8米,寨外有沟渠,构成水乡特点。

寨保存完好。

  【磷溪保定楼】在潮州磷溪镇岗湖乡。

清乾隆七年(1742)建。

寨圆形,直径56米,房8间。

  【官塘仪凤楼】在潮州官塘镇奕东村。

清乾隆十三年(1748)建。

寨圆形,直径47米,墙高7米,房24间,二层楼式。

  【三饶里秀楼】在饶平三饶镇。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建。

寨圆形,外周长183.6米,内周长73.5米,贝灰结构。

为二进三层楼,高崐10.75米,深18.5米,共有房32间。

  【铁铺八角楼】在潮州铁铺镇八角楼村。

据寨居民称,建于清嘉庆年间。

系八角形,三进楼寨,共有房27间。

寨门处立有清光绪三年(1877)的寨规碑记。

  【饶平东山墟】在饶平东山镇。

始创于明朝。

原有商店30多间,每日有来往运货的竹筏近百只。

逢一、四、七为墟日,有柴炭墟之称。

  【葵潭牛皮寮墟】在惠来葵潭镇五十三坎桥处,也称葵潭墟。

明清时一、四、七为墟日,有布、米、缶、薪、菜等街。

二、桥道

  【西胪乌岩石桥】在潮阳西胪镇乌岩寺前。

系石板筑成,基本完好。

明林大春《潮阳县志》载:

“唐大颠曾居乌岩寺,筑石梁架两山之间,高数丈。

  【贵屿桥】在潮阳贵屿镇华美村与南安村交界。

《潮阳县志》载:

贵屿桥始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南宋隆兴二年(1164)重建。

现桥面扩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长10米,宽3.8米。

  【和平桥】在潮阳练江下游和平镇。

始建于宋宣和二年(1120)。

相传宋大峰禅师首建桥16孔,乡人蔡贡续建2孔,全长30余丈。

原为石木结构,民国18年(1929)改建成公路桥。

1982年在北面加建的和平大桥,旧桥不再作公路桥用。

  【潮州广济桥】在潮州市区东门外韩江上。

原名济川桥,相传韩湘子曾在桥畔书刻“洪水止此”石碑,故又称湘子桥。

宋乾道六年(1170)潮州知军州事曾汪倡建,历50多年而成,名济川桥。

系一座梁桥和浮桥并存的平桥,久圮。

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集资重修,易名广济桥。

桥全长545.3米,分3段,东梁桥13墩,西梁桥19墩,中段造舟24只为浮梁,全桥面上立亭阁24座。

明弘治年间桥复圮于水,重修时增筑西梁1墩,减少浮桥6舟,重建亭阁20间,故有“十八梭船廿四洲”之称。

明崇祯十一年(1638),桥遭大火,石梁折,亭阁烬,梭船焚。

清雍正二年(1724)知州张自谦主持重修,铸?

牛列镇浮桥东西两墩,该桥历代较大修葺活动有24次以上。

1958年4月因交通需要进行改建,加固旧桥墩,新架19孔预制钢筋混凝土丁形梁,改去浮桥,增建3孔钢桁架及2个高桩承台式桥墩,作为公路桥。

1976年12月将桥面7米拓宽为11米。

  【凤塘万里桥】在潮州市凤塘镇东龙村前。

旧名李浦桥。

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

桥有4墩5孔,长42米,宽2.5米。

  【莲下雕刀桥】在澄海莲下镇槐泽村与槐东村交界处。

南宋年间建。

系5米长0.5米宽的花岗岩石桥,因形似雕刀,故名。

  【彩塘仙济桥】在潮州市彩塘镇乐村王公宫前。

元至大二年(1309)建,明万历四十年(1612)重修。

桥4墩3孔,长26.4米,宽1.5米。

  【惠来武宁石桥】在惠来县周田镇东武宁村附近。

元至元五年(1339)僧竹林建。

桥长19.5米,宽2.9米,由花岗岩石板筑成。

  【惠来公墟石桥】在惠来华湖镇东福村南,明成化十三年(1477)建。

桥13墩,长82米,宽1.6米。

  【惠来虎头山石桥】在惠来虎头山之东。

明成化十三年(1477)建。

桥长16.7米,宽1.31米,花岗岩石板构筑。

石桥为古道通衢,从潮州经潮阳出葵阳门至广州,正走此道。

  【金石神仙桥】在潮州金石镇辜厝村鸟巢铺。

明嘉靖十一年(1532)建。

石桥长约13米,宽1.7米。

有“神仙桥”碑记,可辨“嘉靖壬辰春三月……”字样。

  【登塘永平桥】在潮州市登塘镇枫树员村神头宫前。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建。

碑记刻“乾隆三十二年岁次丁亥十二月吉旦立”。

石桥长约6.2米,宽1.7米。

  【冠山跃龙桥】在澄海上华镇冠山村北。

明崇祯十一年(1638)建。

为5拱石桥,长80米。

桥西有“接龙桥”碑刻。

桥东有碑亭,碑记末刻“大明崇贞十一年辛已谷旦立”(碑有误,辛已为崇祯十四年)。

  【华湖市上下桥】又名马溪桥。

在惠来华湖镇堡内村东,上下桥相距50米,长各16米,明崇祯年间建。

  【文祠婆姐岭古道】在潮州市文祠镇下赤村婆姐岭上,岭腰古道上有永安门,系清光绪十三年(1887)建,岭下有石阶170多级,阶面刻许多神态各异、优美生动人物、动物、花卉图案。

建道年代佚。

三、港关

  【凤岭港遗址】又名岐岭港、旗岭港。

在澄海莲下镇西北,在凤岭之南。

宋代是约5000米长的弧形港湾。

现淤积为良田。

《潮州府志》载:

“凡来往客舟多泊于此”。

港岸有北宋的“永兴街”集市遗址,街上石匾刻“兴国丁丑”4字。

民国35年(1946)、1955年、1958年和1975年4次在港湾及附近发现大船桅。

1960年在港湾附近建炎大道出土1吨多重的生锚。

1982年发现宋瓷片。

  【澄海仙美溪】在澄海莲下镇虎丘山北,是一段古运河。

北宋哲宗年间

  (1086—1100)开凿。

  【樟林港遗址】又称南社港。

在澄海东里镇。

明天启三年(1613)辟为商埠。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弛海禁,樟林港逐步兴盛。

雍正七年(1729)设樟林巡检司。

船只来往频繁,航通福建、台湾、杭州、宁波、上海、山东、天津、日本、广州、雷州、琼州、越南、暹逻、马来亚、婆罗州和印尼等地,海船载重约150—200吨,樟林港是清代粤东商贸的最大港口,华侨多从这里出国。

樟林港全盛时有“八街六社”,面积约1平方公里。

清代建的藏资楼、观海楼(永定楼)、天后庙、风伯庙、巡检司等遗址及樟林扩埠的碑记石刻,至今仍在,1971—1972年在樟林港旧址的南洲、和

  洲河床出土2艘双桅红头船,一艘长39米5层,另一艘残长28米,舷旁刻“广东省潮州府领□双桅一百四十五号蔡万利商船”等字样。

  【樟林藏资楼遗址】在澄海樟林河尾仙桥街蔡厝内。

是明清时期樟林古港红头船停泊区。

  【潮阳龙津港遗址】也称前溪港口。

在潮阳棉城镇南端。

沿岸长约600米,包括新、老码头和龙进渡头3处遗址。

明代就有大船通往各地。

1968年围海造田,原港址废,港口外移。

  【饶平龙须港遗址】在饶平上浮山与紫云两乡交界。

明清时期港口水运货物进出甚多。

1957年围海造田,港口遂废。

  【妈屿潮海关遗址】在汕头港口妈屿岛。

清咸丰十年(1860)设址于现在妈屿宾馆,现存潮海关碑。

四、井泉

  【开元寺四界古井】在潮州市区开元寺附近。

昔开元寺占地近百亩,四界有井为记。

四井为:

开元古井(在开元寺街口)、新街头井(在新街头市场内)、弥勒佛井(在弥勒佛井巷)、广源街井(在广源街口)。

  【开元寺内古井】有二。

一在开元寺大宝殿东侧。

花岗岩石砌成,圆形,刻“道光癸已年(1833)重修”。

二在观音阁北侧后方。

圆形,经修葺原结构被复盖。

  【磷溪宋井】在潮州市磷溪镇。

井为石圈八角形,阴刻“至和三年丙申正月二日题”,北宋至和三年即公元1056年。

  【东门大井】在潮州东门街。

宋熙宁八年(1075)、元至正甲戍年(石碑记载)、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清乾隆四十八(1783)、清同治六年(1867)、清光绪十一年(1885)多次重修,皆有碑记。

原石井栏内圆外八角形,后加水泥盖板成三目井。

(考证,元至正没有甲戍年,元至元才有甲戍年)。

  【义井】在潮州市太平路义井巷口。

明永乐元年(1403)建。

井内圆外八角形,现加盖4孔水泥板。

井栏阴刻“义井第一泉”5字,井边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立碑,刻“海阳县正堂禁止军人等在义井之旁污洗严示”。

  【目镜井】在潮州市太平路梁厝港口。

井栏六边形,有双孔石板盖,又称二目井。

  【古莲花井】在潮州市西马路与西平路空叉处。

圆形,井栏镌“古莲花井”,井旁墙上石刻“光绪二年莲花井重修”。

《海阳县志》记该井“水涨时映崐日,俯瞰有莲花影”,故“莲井浮影”列为潮州内八景之一。

  【柘林七夕井】在饶平柘林镇海湾新围海滩上。

《饶平县志》载:

“七眼石,在柘林海中,有泉七眼,潮大则弥漫不可见。

潮退则泉涌出,其味绝甘”。

今日夜喷泉,实为温泉眼。

水温达100℃。

  河溪十八古井】在潮阳河溪镇牛田洋西南岸畔的峡谷间。

建于宋代,清乾隆十一年(1751)重修。

为地下引水渠道的18口竖井,现存地下渠道110米,竖井8口。

  【龙泉古井】在澄海塔山寺。

宋绍兴二年(1132)建塔山寺时已有。

井内宽1.42米,井旁有“龙泉古迹”石刻。

  【饮马井】在饶平下浮山乡南侧山下。

宋景炎二年(1277)许夫人率义军与元兵大战于百丈埔,此井为义军饮马处。

井宽0.8米,呈梭形。

  【饶平饶洋八角井】在饶平饶洋镇石井村前。

井呈八角形,井栏8块石板有浮雕8幅,井旁石碑刻“一鉴清泉”4字。

  【棉城九龙吐水井】在潮阳棉城镇。

据隆庆《潮阳县志》载:

“城中旧有古井九口,号九龙吐水”。

九井名衙前井、水门井、桃花仙井、东门井、塔馆井、旧街井、双忠井、甘泉庙井、市内井,均为元朝至明朝年间建。

除东门井现埋于中山路基下面外,余尚存。

  【西岩问潮泉(井)】在潮阳棉城镇西郊西岩寺内。

井脉通潮,潮

  涨泉升,潮落泉降,因得名,今尚存。

  【神泉通溪古井】在惠来神泉镇内,原盐知事衙署旁。

人们传说“古井通海”,即指此井。

  【神泉海角甘泉】在惠来神泉镇东南角。

系宋代海滩泉眼,明时为三面环海的陇滩泉井,水淡而甘,秋冬不竭。

环井有台阶18级,旁建碑亭。

  【小神泉】在惠来岐石镇南鸡仔山,孤立海上。

泉与海水只一小?

之隔,海水位又高于泉水,而泉淡且甘。

  【玉峰古井】在揭西玉峰顶南侧。

古井泉水终年不绝,午时尤盛。

  【西湖处女泉】在潮州市西湖公园内。

原井旁摩崖石刻“处女泉”三字,“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后于原处改刻“凤栖泉”。

井现保留。

  【子母泉】在潮州市环城西路桥头。

井面复八孔水泥盖板成八孔井,井面壁嵌石刻“永龙泉”。

为潮城制腐的最佳泉水。

  【君子泉】又名瞰南泉。

在惠来靖海镇北瞰南山麓。

泉从石缝溢出,秋冬不竭。

水清甘润滑,久煮无锅垢。

  【龙井甘泉】在饶平井洲镇井东海龙宫前。

为沙滩上泉眼喷出之水,清冽甘甜。

  【涑玉泉】在饶平县黄岗镇北郊栖云山的天然石洞内。

清泉从石缝冒出,象卧龙吐水,四季清澈,洞顶有明嘉靖年间石刻“涑玉泉”和清乾隆、同治年间赞涑玉泉的石刻诗文。

  【灵汇泉】又称雨堂古井。

在普宁洪阳镇雨堂村。

井方形,边长4米。

井旁有清乾隆普宁知县萧麟趾撰并书的“灵汇碑记”和“灵汇泉”石碑。

  【河婆东心埔温泉】在揭西河婆镇东心埔村中心,周围系温泉区。

村寨外坑旁有大汤泉,用石铺盖成2米宽3米长的汤井,温高达摄氏83℃。

 里湖风景            詹玉池      一、里湖古八景     里湖八景是榕江,上社书院,龙门桥,关帝庙。

隐陀寺,大圣妈,下柴桥,妈祖宫。

            《八景颂》白云翠竹榕水蓝,金鲤上下飞梭忙。

上社书院溪边画,帝君圣显龙门旁。

钟声远处隐陀寺,圣妈出游未回还。

柴桥无桥姑母笑,湖地有福悦天颜。

(林半斤) 新池内隐陀寺        里湖风景        新池内隐陀寺记曰:

五峰之巅,榕江之滨,隐陀禅寺,胜地源长。

五峰名山,重峦叠峰,九十九峰逶迤东延,宛似苍龙摆尾,聚于里湖新池内村西部小丘,遂建斯寺,名曰:

隐陀,俗曰:

草庵。

乃天造地设,堪称圣地也。

 宝刹得天独厚,座南朝北,古时候风景幽美,东临双池,西眺金山,前有清溪,汇流榕江,后有绿竹,参天成荫,乃高僧潜心参禅净刹,隐陀之称意境雅谐。

  斯寺于明崇祯年间(1627-1644),郡人布政使黄琮、僧大项倡建。

清顺治己亥(1659),僧通晓募化重修,距今三百七十余载,历史悠久,构造独特,内分二进四厅八房十五天井,正殿神威浩荡佑黎庶,西殿佛光普照渡众生,东殿玄师弘善广济世,宝刹名闻遐迩,香火鼎盛,钟磬梵音,荡涤麈气,禅宗文化,弘扬光明;

前厅东侧有“伏虎井”,石虎,石雕浮屏八幅:

独坐翰林、锦堂富贵、威振三星、福鸣高歌等;

西侧有清乾隆年间普宁县令萧麟趾撰书“伏虎井说”碑记,文书隽秀,饱含哲理,传承文明,方便教化,浓缩里湖地方文化,独具风骚,隐陀寺遂成名胜古迹,载入清代普宁县志。

二零零六年成为普宁文化保护单位。

        普宁里湖隐陀寺内的“伏虎井”,建造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该井为八角井框,径约1米,高约0.8米;

用井盖盖牢,井盖上面雕一老虎,作踞立状,虎眼圆睁,神色怆惶;

井栏雕刻精美人物字画;

井旁边有一石板,上刻“自罹厥咎”,旁边一块石碑,碑文由清乾隆年间普宁县令萧麟趾所作。

  以前,这个地方叫隐陀寺,(今称草庵)。

古井就在隐陀寺寺门外,泉清水甜,是寺中僧人的食用水井。

清朝康熙年间,里湖南部山村,经常有一猛虎出没,伤害人畜,闹得村民不得安宁,常有猎人遍掘陷阱而不获,康熙辛亥年(1671年)八月十二日夜,这只猛虎又下山寻食,由于村庄关门闭户,猛虎寻无人畜,来到隐陀寺水井边。

这时皓月当空,泉清见底,饿虎伸长脖子,想下去吸水,不料重心一移,前脚一滑,跌下井中。

平时逞威恃强,残害人畜的猛兽,在这跬步之井内,无法张其爪牙,活活淹死。

隔天,隐陀寺之小僧晨起汲水,发现井中有只死虎,大惊失色,报告老僧,老僧叫村民打捞上来。

人问其虎死缘由,老僧为迷惑村民,使人们信其“法力”,答道:

“只因吾灵寺之内,五百阿罗汉,有降龙伏虎之法力也。

”自此,小井被取名为“伏虎井”。

  乾隆年间,普宁县令肖麟趾曾至此游览,写下《伏虎井说》、立石刻文,树于蟛旁,肖认为“伏虎非神功法力,乃是虎自为也……井之间,跬步之内,已隐有无限坎险之地,皆足以制其命,虎特蠢然耳。

若谓吾言不然,请视此井。

”今石刻碑文完好无损,伏虎井已填没,只剩下井栏石,上面雕刻有古代人物塑像。

           二、乌石拦河闸  普宁榕江乌石拦河闸原榕江乌石拦河闸始建于1959年12月,翌年2月竣工,然闸简陋,日久老化,险象环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共普宁县委县人民政府(今中共普宁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新闸,并于1992年7月成立工程指挥部,9月13日举行开工典礼,1993年5月落成。

新闸位于老闸下游100米处,上游集雨面积1134平方公里,按20年一遇设计和50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分别为2660秒立方米和3500秒立方米。

洪水位分别为20.355米和21.413米,引水流量12.5秒立方米,蓄水位17米(黄海高程),配套电脑控制室,增建2台机组的水电站一座,装机容量400千瓦,年发电量80万千瓦时。

新建乌石拦河闸是普宁水电建设规模较大,准度较高的工程项目。

工程总投入人民币2500.6万元,劳动工日25.2万个,水泥3900吨,钢材6725吨,木材550立方米,完成砂土22.1万立方米,石方4.4万立方米,混凝土15万立方米。

筑闸引榕,效益显著,受益引榕灌区11.3万亩农田,解决30万余人口及工、副业的用电和用水,并将对全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起着重大且深远的作用。

        三、封源伯公        封源伯公位于普宁市里湖镇东南方向二公里的长美大肚篮山。

封源伯公原名浮桃庵伯公,始建于宋朝仁宗宝元(1038)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其改名与宋朝左翼将军杨文广带兵清剿浮桃庵野和尚有关,这其中有着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

  相传北宋仁宗宝元年间,有一祖师云游至此,发现黄坑都长美村大肚篮山青山绿水,峻美灵气。

因此在大肚篮山南侧坡地兴建一庵寺,取名“浮桃庵”,并任住持。

为增加浮桃庵地气、灵气,住持还募资在浮桃庵山的出水口处兴建一伯公宫,取名“浮桃庵伯公”。

由于浮桃庵住持诚心奉佛念经,引来了大批香客。

善男信女还诚心给伯公上香祈祷。

据说,第一任住持三年后就年老去世,寺内和尚争当主持吵架,各不服气而散伙。

  庆历2年(1042年),不知从何方来了一伙野和尚,足足有三十多人。

住持者年方三十,肥头大耳,贪色好酒。

一众野僧白天假正经,夜晚就喝酒吃肉。

见有单身而来的年轻女香客,就强行掳入禅房幽禁,日夜轮奸。

更有甚者,对母亲带年轻女儿来上香的,经常用花言巧语,骗取母亲相信女儿被鬼魂缠身,任其带女儿到暗房“念咒驱魔”,实施禽兽行为。

还有的经常外出寻花问柳。

如民间流传的有一年中秋夜,一野僧从浮桃庵外出,想到榕江北畔金坑乡一相好寡妇家共度良宵。

上金坑渡船时,刚好渡船上已有二位乘船人,一是在里湖书院读书要夜归回家的秀才,一是奉母命要送油粿、月饼到金坑外婆家的妙龄少女。

划船渡伯见上来一个野和尚,双眼色迷迷看着少女。

为转移其注意力,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