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959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解析版.docx

《届高三生物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解析版.docx

届高三生物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5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解析版

专题05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1.(2020·广东省化州市高三二模)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控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所有性状

C.一般来说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都可产生4种精子

D.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

黄色:

褐色=9:

4:

3

【答案】D

【解析】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毛色而不是所有性状,B错误;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即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2种4个精子,C错误;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

黄色:

褐色=9:

4:

3,D正确。

故选D。

2.(2020·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一诊模拟)某双翅目昆虫(XY型性别决定)的体色有黄色、淡绿色和白色,让白色雄虫与淡绿色雌虫杂交,得到的F1中雄虫均表现为淡绿色、雌虫均表现为黄色。

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白色=3∶3∶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昆虫的体色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B.F1雌虫与雄虫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C.若亲本雄虫与F1雌虫杂交,子代会出现3种体色

D.若F2中的淡绿色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白色个体占1/6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

让白色雄虫与淡绿色雌虫杂交,得到的F1中雄虫均表现为淡绿色、雌虫均表现为黄色,说明与性别有关。

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

淡绿色:

白色=3:

3:

2可知,该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假设该性状由A、a、B、b基因控制,其亲本白色雄虫为aaXBY和淡绿色雌虫AAXbXb,F1为淡绿色雄虫AaXbY以及黄色雌虫AaXBXb,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A_XBY、A_XBXb):

淡绿色(A_XbY、A_XbXb):

白色(aa__)=3:

3:

2。

该种昆虫的体色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由分析可知,F1雌虫产生的配子为:

AXB、AXb、aXB、aXb;F1雄虫产生的配子为:

AXb、AY、aXb、aY。

因此F1雌虫与雄虫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B正确;若亲本雄虫aaXBY与F1雌虫AaXBXb杂交,子代会出现3种体色,C正确;若F2中的淡绿色雄虫A_XbY和雌虫A_XbXb随机交配,AA概率为1/3,Aa概率为2/3,则a基因频率为1/3,因此子代中白色aa__个体占(1/3)2=1/9,D错误;故选D。

3.(2020·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二诊)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儿。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B.该病不可能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双亲可能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该病的遗传一定与性别无关

【答案】C

【解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儿,则可能是单基因遗传病,也可能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a×Aa→aa),也可能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A、B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则双亲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Aa),C正确;若该病位于XY的同源区段,XAXa×XaYA,则该病遗传与性别有关,D错误。

故选C。

4.(2020·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二诊)某雌雄同株的植株(2N=28)花瓣大小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且与A基因的个数有关,AA为大瓣,Aa为中瓣,a为小瓣。

植株甲(AA)与植株乙(aa)杂交,后代出现一株大瓣植株丙,其他均为中瓣。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植株的基因组需要测定1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B.植株丙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乙形成配子时发生显性突变

C.若植株丙染色体数目异常,说明甲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D.选植株丙和乙进行杂交,可判断植株丙出现的原因

【答案】C

【解析】植株甲(AA)与植株乙(aa)杂交,正常情况下后代应为Aa,表现为中瓣。

现后代出现一株大瓣植株丙,其他均为中瓣,说明发生了变异。

由于该植株属于雌雄同株的植株,且2N=28,所以该植株的基因组只需要测定1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A正确;植株丙为大瓣植株,含有AA基因,而杂交后代正常情况下应为Aa,所以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乙形成配子时发生显性突变,B正确;若植株丙染色体数目异常,说明甲有个别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后,A基因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异常,C错误;选植株丙和乙进行杂交,可判断植株丙出现的原因,若后代都是中瓣,说明发生了显性突变;若后代出现小瓣,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D正确。

故选C。

5.(2020·西北狼联盟高三一诊模拟)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进入老年后发病。

AD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位于21号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T/t)发生突变。

某家族的AD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Ⅲ-7是一名女性,目前表现型未知。

对下列系谱图的分析中不再考虑有任何变异的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D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5的基因型是TT或Tt

B.若Ⅱ-5为纯合子,Ⅲ-7一定会携带AD致病基因

C.若Ⅲ-7已怀孕(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她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3

D.用Ⅲ-7与一名家族中无AD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在备孕前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

【答案】D

【解析】题意分析,患病的I-1号和I-2号结婚生出了表现正常的Ⅱ-3号个体,可知控制该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又知该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且为常染色体,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由分析可知,AD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Ⅱ-3号的基因型为tt,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Tt,则Ⅱ-5的基因型是TT或Tt,A正确;若Ⅱ-5为纯合子,即基因型为TT,Ⅲ-7的基因型为Tt,即一定会携带AD致病基因,B正确;Ⅱ-6号的基因型为tt,Ⅱ-5的基因型是1/3TT或2/3Tt,则Ⅲ-7的基因型为1/3tt、2/3Tt,若Ⅲ-7已怀孕(与正常男性结婚),则她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2/3×1/2=1/3,C正确;由于Ⅱ-5的基因型是TT或Tt,Ⅱ-6号的基因型为tt,可见Ⅲ-7可能携带AD致病基因,则Ⅲ-7与一名家族中无AD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故在备孕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错误。

故选D。

6.(2020·广东省惠州市高三调研)纯种黄色(HH)小鼠与纯种黑色(hh)小鼠杂交,子一代小鼠却表现出不同的毛色:

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

研究表明,H基因上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该序列有多个位点可发生甲基化修饰(如图所示)。

当没有发生甲基化时,H可正常表达,小鼠为黄色。

反之,H基因表达就受到抑制,且发生甲基化的位点越多,基因表达被抑制的效果越明显。

结合上述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纯种黄色体毛(HH)小鼠与纯种黑色(hh)小鼠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是Hh

B.基因型是Hh的小鼠体毛的颜色随H基因发生甲基化的位点的增多而加深(黑)

C.甲基化修饰导致H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产生了不同的等位基因

D.此实验表明:

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答案】C

【解析】纯种黄色体毛(HH)小鼠与纯种黑色(hh)小鼠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是Hh,A正确;由题可知,基因型是Hh的小鼠体毛的颜色随H基因发生甲基化的位点的增多表现型越弱,h基因越能表达而加深(黑),B正确;由题可知,甲基化修饰没有导致H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错误;此实验表明:

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D正确;故选C。

7.(2020·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联考)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羧化酶,导致不能生成苯丙氨酸而患病

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

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

【答案】D

【解析】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A错误;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羧化酶,不能将苯丙氨酸转成酪氨酸而转化成了苯丙酮酸进而患苯丙酮尿症,B错误;该病是单基因疾病,不能通过染色体检查确定患者,C错误;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D正确。

故选D。

8.(2020·广西桂林市高三二模)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种植一批高茎豌豆,自然状态产生的子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之比15∶1。

则种植的这批高茎豌豆中纯种的比例为()

A.1/2B.1/3C.1/4D.3/4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一批高茎豌豆在自然状态产生的子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之比15∶1,可知高茎为显性性状,可设该性状由D、d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由分析可知,该高茎豌豆自交后矮茎植株dd=1/16,可设亲代高茎植株中DD的比例为X,则Dd的概率为1-X,自交后代中dd为(1-X)×1/4=1/16,可知X=3/4,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一模)玉米(雌雄同株,单性花)和豌豆都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

现有玉米种子和豌豆种子若干,两种种子中均无隐性纯合子(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都占

,把种子都播种在大田中,开花后进行有关遗传学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玉米可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自花传粉时F1中杂合子占

B.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能进行自花传粉,此时F1中纯合子占

C.玉米可进行自交或杂交,F1中杂合子分别占

D.将题干所述两种玉米间行种植自然传粉,F1中隐性纯合子占

【答案】D

【解析】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是单性花,只能进行异花传粉,A错误;豌豆的花是两性花,自然状态下是闭花受粉,所以只能进行自交,

中杂合子占

,纯合子占

,B错误;

玉米的异花传粉可以是自交也可以是杂交,亲本中显性纯合子占

,杂合子占

,自交时

中杂合子占

,杂交时

中杂合子占

,C错误;两种玉米间行种植自然传粉,会进行自交和杂交,亲本为

AA、

Aa,产生的配子中A占

,a占

中隐性纯合子占

,D正确。

故选D。

10.(2020·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某男同学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对其家系的其他成员进行调查,结果记录如下:

祖父

祖母

姑姑

外祖父

外祖母

舅舅

父亲

母亲

妹妹

-

-

-

-

+

+

-

-

-

(“+”代表患者,“-”代表正常。

父亲及妹妹无该病致病基因)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该同学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于外祖父

C.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D.若妹妹与患该病的男性结婚,子女不患该病

【答案】A

【解析】该男子的父母均不患病,但儿子生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但根据该男性患者的家系,不能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父亲及妹妹无该病致病基因,因此,该遗传病一定是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由于该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母亲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外祖父,B正确;由于该遗传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C正确;由于妹妹无该病致病基因,若妹妹与患该病的男性结婚,子女不患该病,D正确。

故选A。

11.(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高三联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

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

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从能量流动分析,大熊猫食性的进化可以减少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约为57.1%

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

【答案】C

【解析】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种群中BB基因型频率等于B基因频率的平方为36%,Bb基因型频率=2×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48%,bb基因型频率等于b基因频率的平方为16%。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正确;大熊猫由最初的食肉进化成食竹子,缩短了食物链,减少了能量的损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分析可知,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约为1/2×48%/(36%+48%)=28.6%,C错误;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雌性个体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基因频率的平方,因雌雄比例1:

1,则XbXb基因型频率为1/2×40%×40%=8%,同理雄性个体XbY的基因型频率为1/2×40%=20%,D正确。

故选C。

12.(2020·湖南省湘潭市高三模拟)下图为甲、乙两家族关于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乙家族所患疾病为伴性遗传病,且两家族均不携带对方家族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控制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在遗传时能自由组合

B.在甲家族中,Ⅲ-8的基因型与II-6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C.若甲家族中的II-6与乙家族中的II-4婚配,则生育的男孩中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2

D.若乙家族中的Ⅲ-8与正常女性婚配,则生育的女儿均患乙病、儿子均正常

【答案】C

【解析】根据甲家族中II-5与II-6生了正常的女儿Ⅲ-9号个体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表示),II-5、II-6的基因型都为Aa;乙家族所患疾病为伴性遗传病,根据乙家族中II-4号女患者的儿子Ⅲ-6号正常可知,乙病不可能为隐性遗传病,故确定乙病的具体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用B表示),II-4号女患者的基因型为XBXb。

根据遗传图谱分析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控制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在遗传时能自由组合,A正确;在甲家族中,II-5与II-6生了正常的女儿Ⅲ-9号个体,故II-5、II-6的基因型都为Aa,Ⅲ-8的基因型为1/3AA、2/3Aa,与II-6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B正确;根据两家族均不携带对方家族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知,甲家族中的II-6的基因型为AaXbY,与乙家族中的II-4aaXBXb,两者婚配,先分析第一对:

Aa×aa→1/2Aa患病,再分析第二对:

XbY×XBXb→男孩中出现XBY的概率为1/2,则生育的男孩中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2×1/2=1/4,C错误;乙家族中的Ⅲ-8的基因型XBY,若乙家族中的Ⅲ-8与正常女性XbXb婚配,XBY×XbXb→XBXb、XBY,则生育的女儿均患乙病、儿子XBY均正常,D正确。

故选C。

13.(2020·吉林省高三二模)研究人员在家蚕中发现一种新的体态类型——短体蚕,用这种家蚕与正常体形家蚕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F1

短体蚕

正常蚕

实验一:

短体蚕×正常蚕

788

810

实验二:

短体蚕×短体蚕

1530

790

A.可以通过连续自交多代的方式获得纯种短体蚕

B.短体蚕自交后代出现正常蚕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实验一中F1个体随机交配,F2中短体蚕:

正常蚕=2:

3

D.实验二中F1个体随机交配,F2中正常蚕占4/9

【答案】C

【解析】由杂交组合二数据分析可知,体形为短体的是显性性状,且显性纯合致死,正常体形为隐性性状,A错误;短体蚕自交后代出现正常蚕是等位基因分离所致,B错误;实验一中F1的短体蚕基因型为Aa,正常蚕基因型为aa,故F1产生的配子中1/4A、3/4a,F1个体随机交配,由于显性纯合致死,后代中短体蚕:

正常蚕=2:

3,C正确;实验二中F1短体蚕基因型全为Aa,正常体形蚕基因型为aa,故F1产生的配子中1/3A、2/3a,F1个体随机交配,由于显性纯合致死,后代中短体蚕Aa:

正常蚕aa=1:

1,D错误;故选C。

14.(2020·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一模)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有效减小各类遗传病的发病率

B.检测胎儿的表皮细胞基因可以判断是否患血友病

C.生殖细胞中一般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答案】B

【解析】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有效减小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A错误;胎儿体细胞基因都是一样的,检测胎儿的表皮细胞基因可以判断是否患血友病,B正确;生殖细胞中也可以表达常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性染色体上有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也有决定其他性状的基因,如红绿色盲基因,D错误。

故选B。

15.(2020·闽赣鄂三省十二校高三联考)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X0型,0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

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

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的群体中,不会存在复眼异常的雌雄个体

B.若要测蝗虫的基因组,应测定10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C.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

1

D.萨顿通过观察雄蝗虫体细胞和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0,雌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X。

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群体中不会出现XX的个体。

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但含b基因的卵细胞可以存活,故群体中不会出现XbXb的个体,但可以出现XbY的个体,A错误;根据题意,若要测蝗虫的基因组,应测定12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B错误;杂合复眼正常雌体(XBXb)和复眼异常雄体(XbY)杂交,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XbY产生的配子中只有含Y的能够参与受精,故后代均为雄性,且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

1,C正确;萨顿通过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观察体细胞和精子细胞、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的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

故选C。

16.(2020·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一模)如图甲是人类某遗传病的家系谱,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

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结果见图乙。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2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

C.酶切时需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D.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由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Ⅰ1、Ⅰ2正常,Ⅱ1患病,因此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XAXa和XAY,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各占1/2,B正确;酶切时不用DNA连接酶,C错误;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各占1/2,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XAY,因此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XaY=1/2×1/4=1/8,D错误。

17.(2020·山西省大同市四中高三模拟)氰酸是野生型三叶草产生的一种有自我保护作用的化学物质。

用两株偶然得到的无法产生氰酸的三叶草植株(突变株1和突变株2)及野生型三叶草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得到如表结果:

杂交

F1表型

F2表型

突变株1×野生型

有氰酸

753有氰酸,247无氰酸

突变株2×野生型

无氰酸

1342无氰酸,452有氰酸

突变株1×突变株2

无氰酸

1180无氰酸,270有氰酸

已知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与氰酸合成有关的两对等位基因中的某一对对另一对存在抑制效应,所有植株均种植在同一自然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株1的产生是因为体内与氰酸合成有关的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是纯合子

B.长时间来看,突变株1与突变株2杂交后代形成的种群中无氰酸个体将占大多数

C.突变株2的产生是因为与抑制效应有关的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基因型为AABB

D.若突变株1与野生型杂交组的F2中B的基因频率为50.2%,则有氰酸植株中纯合子占1/3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A(a)与B(b)之间存在抑制效应,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有氰酸,突变株1与突变株2杂交组F1均为无氰酸,且F2性状分离比接近13:

3,故可推知该组F1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无氰酸,可推知A对B有抑制效应,则突变株1、基因型应为AABB、aabb,但仅由此组无法进一步确定对应关系。

由以上分析可知,突变株1、2应为突变纯合子,且A对B存在抑制效应,又由图表杂交结果可知突变株1与野生型(aaBB)杂交F1均为有氰酸,F2中有氰酸:

无氰酸的值接近3:

1;突变株2与野生型(aaBB)杂交F1均为无氰酸,F2中无氰酸:

有氰酸的值接近3:

1,故可推知突变株1基因型为aabb,突变株2基因型为AABB,A、C正确;由题干信息知:

氰酸是野生型三叶草产生的一种有自我保护作用的化学物质,长期来看,无氰酸个体可能会因无法自我保护而大量减少甚至消失,B错误;突变株1与野生型杂交组的F2中,含有B基因的个体为aaBb和aaBB,表现为有氰酸,设纯合子为x,则2x+(753-x)=(753+247)×2×50.2%,可得X=251,占有氰酸总数的比例为1/3,D正确。

故选B。

18.(2020·山西省临汾市高三模拟)人类中成年男性秃顶较为常见,这是因为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女儿全部为非秃顶

B.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儿子全部为秃顶

C.非秃顶女性的一个体细胞中最多可以有2个b基因

D.秃顶男性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最多可以有1条染色体含有b基因

【答案】D

【解析】分析题文描述可知:

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在男性中,BB表现为非秃顶,Bb和bb表现为秃顶。

在女性中,BB和Bb表现为非秃顶,bb表现为秃顶。

非秃顶男性(BB)与非秃顶女性(B_)结婚,所生女儿(B_)全部为非秃顶,A正确;非秃顶男性(BB)与秃顶女性(bb)结婚,所生儿子(Bb)全部为秃顶,B正确;非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当该女性的基因型为Bb时,一个有分裂能力的体细胞在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后,该体细胞中含有2个b基因,C正确;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其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当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最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