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4012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的对比。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找出导致香蕉腐烂的元凶是细菌与真菌,引出本课复习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授课:

第一部分:

初识细菌真菌

教师:

继续拿出腐烂的香蕉,提问全体同学,导致这根香蕉腐烂的元凶到底是细菌还是真菌呢?

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说明?

引出本环节复习任务一内容。

引导学生高效复习课本内容。

复习任务一内容:

自主阅读课本P66-P70找到以下5个问题答案

1.什么是菌落?

P67

2.归纳总结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不同特征。

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4.细菌与真菌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P70

5.细菌真菌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重点突破环节

重点突破一

出示重点突破一:

认识菌落,并且提问学生菌落的概念和不同菌落的特征,并且帮助学生从大小、形态、颜色三个方面总结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征。

学生:

回答教师提问。

出示不同菌落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判断不同菌落。

重点突破二

出示重点突破二:

并提问学生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出示制作米酒的过程,要求学生结合细菌真菌培养的方法,对酿酒步骤进行对应概括。

按照教师要求将制作米酒的过程与培养细菌真菌基本方法进行对应概括。

进一步提问学生:

从米酒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分析得到细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的基本条件是哪些?

思考后总结回答:

水、一定的温度、有机物。

第二部分:

再识细菌真菌

拿出腐烂香蕉提问:

导致香蕉腐败的细菌和真菌是如何来到香蕉上并且进行大量生长和繁殖的呢?

引出复习任务二: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内容限时5分钟

形态大小

结构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细菌

真菌

病毒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教师:

提问不同学生表格填写内容,并且帮助学生纠正和总结表格内容。

回答并且与教师一起总结表格内容。

难点突破环节

难点突破一

在细菌、真菌、病毒三类微生物中,真菌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多细胞的真菌。

出示难点突破一:

多细胞的真菌内容。

结合出示图片,进一步提问霉菌与蘑菇的结构与构成。

回答霉菌与蘑菇的构成。

与学生一起要点提示内容的学习:

1.如何区分青霉和曲霉。

2.多细胞真菌的构成。

3.营养菌丝的构成。

难点突破二:

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和对比。

先给学生2分钟时间识记三种微生物的各部分结构。

再对三种微生物结构进行对比和总结。

最后根据要点提示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内容。

1.细菌的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特殊结构鞭毛和荚膜,有的细菌具有有的细菌不具有。

2.细菌与真菌相比无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和动植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因此属于真核生物。

3.病毒与细菌真菌相比没有细胞结构。

4.细菌真菌病毒由于没有叶绿体因此只能营异养生活。

小试牛刀练习,检测学生对三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的掌握。

第三部分:

学以致用

一问题引入提出李老师想让学生认识到手上的细菌真菌数目较多,进而明白洗手的重要性。

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帮助李老师做到这些呢?

进而引导学生回顾如何检验洗手前后手上细菌数目的实验探究过程。

二出示对照实验设计步骤和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帮助学生突破探究实验中的难点。

1、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为什么?

2、为什么要有三套培养基的培养皿?

各做什么用?

3、为什么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

接种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三问题引入妈妈给小明煮了好喝的玉米排骨肉汤,放在锅里一天就坏了,请问导致肉汤变质的细菌是肉汤自然产生的吗?

引出下一个探究实验巴斯德实验。

出示巴斯德实验图片,针对实验过程提出以下问题

1.巴斯德煮沸肉汤的目的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

3.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得出了那些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结束之后和学生一起总结这些问题的答案。

借此突破巴斯德实验的难点内容。

四点评巴斯德实验的优缺点和改进方案

引导学生点评巴斯德的优点是设计了曲颈,缺点是缺乏对照。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最巴斯德实验提出改进方案1增加一组曲颈瓶,装上不煮沸的肉汤,进行对照实验。

得出结论:

导致肉汤变质的细菌来自肉汤本身。

改进方案2增加一组普通烧瓶,装入煮沸肉汤,进行对照实验。

导致肉汤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播放《巴斯德实验改进方案》微课对本环节进行总结。

本环节的设计思想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和提生物素养和能力。

第四部分师生一起总结概括本节课复习的主要知识。

借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第五部分达标检测借助习题检测本节课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球形杆形螺旋形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异养

分裂生殖

单细胞和多细胞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孢子生殖酵母菌还可以采用出芽生殖

球形杆形蝌蚪形

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

异养(寄生)

靠自己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合成新的病毒

《细菌、真菌、病毒》复习课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科思维基本建立起来,能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与之前内容联系起来。

例如细菌采用分裂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学生基本上就能知道分裂的过程和变化。

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能够快速整合。

但初二的学生也同样催生了一些不良的学习和思考习惯,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听课走神,与同学小组合作时不愿意与其他人一起合作等原因,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往往很简单的知识点就需要强调很多遍,但还是不能完全掌握。

学科差距日益增大。

给本次的整体学习和复习带来了认知上的差距。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同时对于细菌真菌和病毒在结构、生殖、形态等方面对比的点也较多。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小步子快反馈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多给学生记忆和思考的时间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挑选很多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

《细菌、真菌、病毒》复习课效果分析

从课堂效果反馈来看学生对于细菌真菌病毒结构、大小、生殖等的掌握较好。

对于巴斯德实验和如何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真菌数量掌握一般。

从课后习题反馈来看学生对于细菌与真菌菌落的特征、细菌与真菌的培养方法、细菌真菌病毒繁殖方式掌握较好,基本上不出错。

从错题反馈来分析,发现学生对于细菌与真菌的结构对比依旧容易混淆。

实验探究题目掌握一般,学生对于对照实验和如何控制变量依旧存在疑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对比教学和实验探究题目的研究。

《细菌、真菌、病毒》复习课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生物的特征可将各种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

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类群。

本节课复习包括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一、二、三节以及第五章的内容。

横向比较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殖、大小等方面的主要特征,为进一步学习它们的作用以及人类对细菌、真菌、病毒的利用打下基础。

通过培养细菌、真菌的菌落,回顾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细菌、真菌、病毒》复习课评测练习

(  )1.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配制培养基 ②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③接种 ④高温灭菌、冷却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①④③②

(  )2.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

A.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冰箱

B.配制培养基→接种→高温灭菌→冰箱

C.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30℃恒温箱

D.配制培养基→接种→30℃恒温箱→观察

(  )3.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进行接种

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  )4.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真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组成的

C.真菌菌落上的“毛”是霉菌的菌丝

D.细菌菌落通常有鲜艳的颜色

5.如图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③的作用是储存遗传信息

B.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不含叶绿体

C.与真菌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D.此细菌和酵母菌一样都进行分裂生殖

(  )6.勤洗手是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

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在适宜的环境里,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

在这种情况下,10个细菌2个小时后将变成A.10×

2个B.10×

8个C.10×

32个D.10×

64个

(  )7.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A.芽孢是细菌在不良环境中形成的结构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D.芽孢和真菌的孢子一样都属于生殖细胞

(  )8.下列有关真菌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个体有大也有小B.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C.以现成的有机物生活D.通过分裂生殖繁殖后代

(  )9.如图是蘑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孢子的部位是A.①B.②C.③D.④

(  )10.下列有关细菌与真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B.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原核生物

C.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充当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D.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

11.(威海中考)“吃饭前要洗手”是小时候妈妈和老师就开始为我们培养的卫生习惯,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运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请结合图中他们的讨论内容,分析回答问题。

(1)“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

”请将这一问题转化成可以探究的具体问题表述出来。

(2)甲、乙、丙、丁4位同学所讨论的其实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具体操作环节,请用4位同学的代号,将他们针对的操作环节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甲同学提出“应该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在该实验中“接种”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4)乙同学提出“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处理”,其目的是。

(5)丙同学提出“培养细菌和真菌需要培养基,要问老师怎样配制培养基”,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因此,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有。

(6)丁同学的问题“最后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呢?

”指向了实验的结果,最终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

《细菌、真菌、病毒》复习课课后反思

生物复习课,与新课是有明显区别。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中考的趋势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强调以能力和教育价值立意,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本地实际和环境问题,考试涉及的内容比较广,信息量大。

因此,上好总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才能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

我重在让学生自已根据问题的引领自主复习,设计了自主阅读和讨论分析等环节,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是对关键问题进行点拨,使学生在复习这三部分内容时能形成知识体系。

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设计练习时,题型的选择上要侧重于有辩析作用的“选择题”。

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抓住学生常见的一些错误设计练习,这样针对性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本节复习课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还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中温故而知新,收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但仍存在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活跃度不够,对于学生的评价手段没有做到多样化。

《细菌、真菌、病毒》复习课课程标准解读

1.细菌真菌病毒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内容。

这些微生物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认识中是比较模糊和混乱的一个类群。

它们形态各异,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结构。

很多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记忆也是混淆的。

至于本章所涉及的内容却较为简略,这恰好给了教师和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发挥的天地。

可以设置表格对比、难点突破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疑问。

根据课标要求,同学们应能够描述几种微生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本节内容分为三个板块进行。

第一个板块讲述细菌真菌的分布,具体包括菌落和不同菌落特征、培养方法、细菌真菌生活必须条件等。

第二板块主要讲述三者在形态、大小、结构、生殖等易混淆知识点上的对比和突破。

第三个板块主要围绕探究实验展开,一个是探究把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分布,一个是巴斯德实验。

这几个部分的内容是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考察内容。

如此设计可以简化复习课的内容,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