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3076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2、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1、引导欣赏:

(1)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

(出示色轮)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

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作业:

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五课后拓展:

寻找邻近色的彩纸,用剪贴的形式表现色彩的和谐。

第3课美丽的纹样

2课时课堂

类型: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1、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2、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提出问题:

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2、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小结:

作业展评

第4课 

礼物的外套

1课时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1、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2、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包装纸、剪刀、胶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

二、讲授新课 

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

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四、作业讲评:

五、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第5课 

趣味文字

2课时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

一、组织教学引导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四、小结:

下节课继续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2、如何制作提示牌?

三、学生练习制作,教师辅导四、作品展示评比

第6课 

地球的新生 

1、认知目标:

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标:

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1、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2、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

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

A、画面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辅助说明)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

6、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7、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

8、小组汇报。

9、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三、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

“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四、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从小事做起。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刚才你们看了别人的作品或听了别人的介绍后如果有受到启发,有新的想法,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完善作品。

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节目再排练得更精致一些,下节课表演。

第7课 

古朴精美的华表 

1课时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

2、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

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工具

1、引导阶段

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

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

(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

“华表”到底是什么?

2、发展阶段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

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

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

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

天安门前的华表是干什么用的

第8课 

鸟语花香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3、增强民族自豪感。

1、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2、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国画用具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

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2)归纳表现手法:

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

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

增强学习信心。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第9课陶泥的世界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及点、线、面的组合。

橡皮泥、牙签、垫板等

第一课时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3)马家窑型(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

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三、玩陶

1、提问:

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

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四、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

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

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教材赏析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四、作业要求:

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五、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评

彩陶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纹饰的特点

瓷彩、瓷器装饰用彩,最早是在西晋晚期。

在当时南方的一些青瓷上,出现了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简单图案。

进入隋代,便已使用黑彩点画人物的发冠、眉毛、眼睛和衣纹。

到唐代,又出现了长沙窑的釉下褐彩。

釉上彩始于宋。

青花、釉里红和金彩则在金元时期崭露头角。

到明代宣德、成化时期,各种彩瓷相继出现。

如宣德年间出现在青花瓷器上的加红彩,成化时期出现的斗彩。

入清以后,景德镇创造了蓝彩和翠色。

康熙年间,具有我国陶瓷的独特装饰风格的粉彩逐渐形成,雍、乾时达到鼎盛阶段。

到清代中期,西方装饰艺术传到中国,洋彩开始使用。

中国绘画肇始于原始社会,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

原始社会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改造了自然,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

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古代祖先已由早期智人发展为晚期智人。

生产劳动和工具的制造,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既能进行物质生产又能相对独立地进行精神生产,这就为绘画的萌始准备了条件。

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刻着似为羚羊、飞鸟和猎人等图像的兽骨片,猎人以此寄寓猎获野兽的意想和愿望。

这种刻有仿生图像作品的出现,为绘画的产生揭开了序幕。

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有秩序的定居生活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掌握了制陶技术,并且在陶器制作和图案装饰的过程中提高和丰富了艺术造型的能力。

由于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先在陶坯上彩绘花纹后再烧制而成的彩陶。

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

在此之后的时间里人们又陆续发现了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多种类型的原始彩陶。

揭开了原始彩陶的面貌。

半坡型彩陶:

代表型陶器有大口圆底陶盆、折腹陶盆、细长颈陶壶。

代表器物有人面鱼纹盆,主要纹饰有:

绳纹、线纹、弦纹锥刺纹。

庙底沟型彩陶:

庙底沟型彩陶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范围比半坡类型大。

以深腹曲壁的碗、盆为主,还有灶、罐及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颜色黑多红少.文饰主要有花瓣纹,钩叶纹三角涡纹条纹和网纹。

马家窑型:

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

其风格较为旋动和流畅。

半山型:

旋涡纹的流动曲线和网格纹静止的直线形成了对比,大量运用了红色彩绘,产生了极强的节奏感。

马厂型:

显得粗犷庄重豪放.直线网纹蛙纹是其特点,具有简练刚劲的艺术风格。

半坡文化就是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

年代距今约6800~6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

半坡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原始社会。

居住区有壕沟围绕,以防野兽侵害。

房屋为地面和半地下式的,呈方形或圆形。

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

半坡人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和石器。

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则多从事渔猎。

半坡遗址博物馆现有陈列室三个,遗址大厅一个。

在这里,您既能看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

居住区中央有长方形大屋,可能是氏族集体活动的场所。

多种农具、渔猎工具的出土,反映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

半坡类型文化的彩陶上有较多的动物图像,描绘了奔跑的鹿、爬行的鼋(亦称蛙或龟)和伫立的鸟。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花纹是鱼类纹,数量最多,并贯串于半坡类型文化的始终。

半坡早期彩陶上鱼类纹的形象较写实,常见的是单独的鱼纹,多为平展的侧面形象,以直线造型,比例虽较准确,然略显平板;

中期彩陶上的单独鱼纹富于变化,因其造型系以直线与弧线相结合,圆点、弧线和弧边三角穿插运用,故使鱼纹显得活泼灵动。

其纹样格式,除平展式外,还出现了回旋、蹦跃等姿态。

姜寨二期遗址出土的尖底彩陶罐上的游鱼图像,夸张地表现出游鱼回首返泳的瞬间动态。

甘肃省秦安县王家阴洼半坡类型墓地出土的一件彩陶瓶,环绕腹部画着4条不同姿态的游鱼,或舒展平泳或俯冲疾下,或相对背向地屈身蹦腾,构图活泼,堪称原始绘画的佳作;

晚期彩陶上的单独鱼纹,采取了夸张变形的艺术处理。

鱼纹头部的变化最大,突出表现了张大的嘴和露出的牙,鱼纹变成上下对称的式样,而且鱼纹用弧条形统一造型,趋于几何形化,富有装饰性。

人面纹也是半坡类型的文化彩陶上的一种具有特色的纹样。

甘肃省正宁县宫家川和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各出土了一种在瓶腹上满绘着人面图像的葫芦形瓶。

人面獠牙突露,双目眦睁,威武猛厉,表现出超人的勇力。

船形彩陶壶 

人面鱼纹盆

庙底沟类型:

距今约6000年,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3省交界。

庙底沟型彩陶是因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而得名,它晚于半坡型彩陶。

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

此外还有敛口浅腹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或平底瓶等。

彩绘主要用黑或紫黑色,纹饰有几何形图案,如圆点、勾叶、弧线、三角带状纹、平行条纹、回旋钩连纹、网格纹等。

同时也有仿生纹和植物纹等。

庙底沟早期彩陶以自然形的鸟纹为主,鸟纹为影像式。

庙底沟类型文化彩陶上的文饰为鸟类图像。

在陕西省华县泉护村出土的彩陶盆、钵腹部绘着侧面鸟纹,长尾翘举,双翅展起,是鹊类的形象。

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庙底沟晚期墓葬中,有一件彩陶缸的腹部也绘着鸟含鱼的图像。

画面高37厘米,宽44厘米,占满了筒形腹部的一半,是目前彩陶上仅见的大幅画面。

鸟有长喙,高脚,短尾,通体白羽,是鹳鸟的形象。

鸟嘴叼着一条大鱼,鸟眼圆睁有神。

在鹳鸟的前方,画着一把立置的长斧,斧柄上绘着X状标号,可能是象征着权威的器物。

鹳鸟形象比例准确,神态生动。

这幅鹳鸟含鱼图是原始社会绘画的杰作。

半坡类型文化彩陶上的鱼类水族图像和庙底沟类型文化彩陶上的鸟类图像,大概都是图腾艺术的表现。

在与这两种类型文化邻近和交叉地区,彩陶上还出现了鱼和鸟相结合的图像,是半坡部族和庙底沟部族互相影响、融合而在绘画中的反映。

上世纪二十年代才被考古发掘出来的距今5千年左右的马家窑彩陶,代表了中国的彩陶文化。

彩陶是中国陶瓷艺术之源,中国书画艺术之源。

其历史文化收藏价值,高于任何陶瓷品种。

马家窑文化彩陶,在中原地区彩陶文化衰落后,仍继续发展数百年,创造了许多更为精美的花纹形式,留下了众多极其绚丽多彩的精美彩陶,将彩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马家窑彩陶,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主要作为考古研究对象。

作为收藏家的收藏品,也仅只有二三十余年的历史。

最初收藏彩陶主要是美术学院的师生、文化学者,他们在去甘肃、青海写生、调查之余,顺便下乡带回一些彩陶作为艺术教材及艺术装饰品。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陶瓷收藏家介入彩陶收藏之后,仅仅十年,据马家窑文化研究中心专家提供的材料表明,精品马家窑彩陶十年来已涨价百倍。

马家窑文化彩陶以砂制和泥制红陶为主,并用黑彩在陶器上绘制出颜色群,线条流畅的图案、花纹,装饰性很强。

其制作比较精致细腻,工艺精湛、娴熟,构思巧妙。

较常见的有水波纹、网纹等,且各类型的彩陶有其主要的花纹。

其在造型上,也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器形有碗、钵、盆、罐、壶、瓶、杯等。

叶形纹铃,高9.2厘米,腹径6.8厘米,底径3厘米。

1991年广河县祁家集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橙黄陶。

通体施黑彩,柄部绘弦纹间圆点纹,腹部绘叶形网纹。

器型呈单节长柄葫芦形,腹中空,内置小陶丸或石子,摇之,沙沙作响,此器应是原始的摇响乐器。

格锯齿纹罐,高34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2.1厘米。

1973年广河县地巴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施黑、红彩,口内绘垂弧纹,颈部绘一周锯齿纹,腹部用黑、红复彩绘二方连续的大菱格纹,内填十字纹和圆点纹。

菱格纹是半山中期的典型纹样之一,这件彩陶是半山类型中的精品。

旋纹罐,高50厘米,口径18.4厘米。

1956年甘肃永靖县三坪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细泥红陶,通体磨光,敛口,口沿外有四望,口沿、肩、上腹部分三层绘旋纹和水波纹。

此罐造型巨大,比例匀称,纹饰繁缛瑰丽,线条流畅,动感强烈。

是马家窑类型彩陶中的精品,被誉为“彩陶之王”。

半山类型的彩陶比马家窑类型年代稍晚,为公元前2605年至前2350年。

常见的纹饰有旋涡纹、波折纹、网纹、方格纹、葫芦形纹等。

旋涡纹是半山类型彩陶最具有代表性的纹饰,大多数纹饰带有锯齿纹,使用黑红两彩,正是半山类型盛行的风格。

半山葫芦纹彩陶双耳壶 

半山棋盘纹彩陶双耳罐

马厂类型彩陶:

该类型是在半山期类型彩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器形上,两个类型有相似之处,但仍有自己造型的特色。

早期以双耳罐为主,中期彩陶壶大增,且由肥变瘦,颈部逐渐加长,腹微内收。

晚期则出现了素面敛口瓮等新的器物和折肩的作风。

图案逐渐简练,形成刚健的风格。

马厂蛙纹彩陶罐 

马厂蛙纹彩陶罐

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花纹以几何形纹为主,但有一种特殊的神化了的人形图像。

半山早、中期彩陶上的人形图像较真实具体,两腿分开地叉立,手臂扬起,有的人形图像的周围有谷、糜类的种子,表示神人正在撒种。

半山晚期和相沿发展的马厂早期彩陶上的人形纹,逐渐分解,或无头,或无下肢。

马厂晚期彩陶上的人形图像已抽象化,肢节和爪指增多,多以人形的某一部分来示意地表现,人形纹愈来愈被神化。

青海省民和县加仁庄出土的偏口壶的腹部上,画着一正一倒的两个人形纹,在人形纹的四周漾起多圈波纹,正列的人形纹的面部似人,而倒列的人形纹的面部却似水族动物,是人格化的水族动物形象。

可以看出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上的人形纹,不是现实生活的人,而是赋有神力的超人。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物,它是我国远古时期一种杰出的美术工艺品,因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及科学研究价值,从而具有了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是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过去生活方式的钥匙。

具有很深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

第10课 

诗情画意 

课时:

课堂类型: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1、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2、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

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揭题:

诗情画意

(二)新授 

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

(1)师:

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

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

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三)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

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

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第一课时:

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

完善构图,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