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297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docx

《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docx

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

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原则、一般方法与纳税筹划风险

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常常就会发现:

有些纳税人逃避纳税义务,受到了政府的严厉制裁,损失惨重,而有些纳税人则坦然、轻松地面对政府的各项税收检查,顺利过关,不受任何损失或惩罚。

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些聪明的纳税人(包括法律顾问)常常能够卓有成效地利用税法本身的不完善,顺利而又轻松地实现了规避纳税或少纳税而又未触犯法律。

考虑如何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合理纳税,就牵涉了两个问题:

如何进行纳税筹划的问题与纳税筹划风险评估问题。

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纳税筹划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和避税的基本原则。

一、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

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可以从纳税筹划的概念中体现出来。

关于纳税筹划的概念,一般人认为,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筹资、经营、理财等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支出,以谋求最大限度的纳税利益,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最大化;这个概念就基本等同于避税。

但我们公司一致认为,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从纳税的角度考虑,通过对投资、筹资、经营、理财等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和筹划,使企业朝着股东财富不断增殖的进程更加稳健、更快速。

在这个概念下,避税(也叫合理避税),是纳税筹划的主流。

纳税筹划的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

1、视角范围不同:

前者局限于某一企业,并且是局限于这个企业的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后者则着眼于股东财富的增殖,因此,它不局限于某一企业,更不局限于企业的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

前者着眼于企业的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最大化,后者着眼于股东财富增殖,二者的区别,是基本理念的区别。

那么,我们应该持有哪种基本理念呢?

请大家考虑。

有这么一个比方,如果有两个企业,目前所需要的投入都是70万元,经营期限都是10年,并且经营期限界满后都无任何残值;第一个每年能够给你带来现金流入10万元,第二个企业每年只能带来5万元现金流入,但现在有人愿意出资(现金)90万元购买。

你现在有、并且只有70万元可以用于投资,你会选择投资哪一个企业?

2、做法不一样:

前者因为考虑的是要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最大化,因此在做法上局限于如何做到少缴税;后者则考虑的是要使股东财富增殖更加稳健、更快速,因此,在做法上并不局限于如何做到少缴税:

有可能会去多缴税、也有可能会在税负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税种和缴纳方式等。

当然,如何做到少缴税还是主流。

如何做到少缴税,就是避税,也叫合理避税,是指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的巧妙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

二、纳税筹划的原则

(一)企业进行避税应注意避免四个误区

可以说,现在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税收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中,有许多老板都在问避税的问题,总是希望我们马上能给他一个可以操作的方案。

这里,我要说清楚的是:

并不是什么税都能避的;而且避税还是可能面临着法律风险问题,避税很难,经常是绞尽脑汁;尤其是事后来考虑避税的问题,成功率很低。

有四种老板,对我们来说是最伤脑筋的:

第一种是直接问我们:

能否帮他造查不出来的账?

第二种是认为:

他跟税务局某某长关系很铁,不用担心,没问题的。

第三种是当快要出事时,匆匆赶来:

要求我们帮他摆平这个账,过了这一关再说。

第四种是问我们:

你们跟税务机关的好吗?

是什么关系?

可以帮我们了难不?

我们认为,以上四种老板首先在认识上就存在误区,如果不消除这种认识误区,谈纳税筹划是没什么用的。

(二)目前企业进行避税应注意五个原则

对于纳税筹划,针对以上四种情况,我们希望企业最起码能理解以下五个原则。

1、并不是什么税都可以避的。

例如印花税就很难避,又如,房地产公司开发产品销售的营业税也很难避

2、不能为了避税而避税,如果纯粹为了避税,那么就可能得不偿失。

实际上,任何税收设计都是考虑到了成熟的商业环节中的大部分因素,如果硬要避税,企业为此付出的隐性成本可能反而比避税的收益高。

例如,一个房地产企业,如果将一些设计工作交给海外自己的关联公司来做,将设计费用定得很高,就可以转移利润。

但是,如果海外公司的设计水平不行,或者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按设计造出来的房子可能会造成滞销,那么这么做就是得不偿失了。

3、国家在发现税收的漏洞时,有权作出调整。

例如,许多企业都存在在关联方之间采用转移定价的方法。

但是,从税法上,国家有权认为一方卖给另一方的价格不合理,而对此作出调整,企业还是得把税补上。

4、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最好是在事前做好相应的设计,事后再来处理性质就不一样。

企业在业务成型后,再来考虑避税是相当麻烦的,而且也最容易演变成违反税法的行为,因此,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最好是在事前做好相应的设计。

例如,有家公司在深圳设有全资子公司,某年度母公司盈利2000多万元,而子公司当年没有任何收入,并且处置房产损失了1000多万元。

到次年的3月份,母公司进行纳税年度汇算清缴时,老板才觉得,不管母公司子公司,都是自己出钱设立的,这边要缴700多万元的税,那边亏了却不能退税,有些划不来,于是就叫会计拟草了些合同,造了子公司先将该房产划拨给母公司,再由母公司处置的账。

后被税务机关查出,亏损没抵成,反而被罚了款。

5、纳税筹划最好请专业公司来做。

目前企业的许多财务人员还无法胜任纳税筹划的工作,实际上,连许多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一些税务问题都弄不清楚,因此,最好请专业公司来做,这样违反法律的风险也会大大减少。

6、对于要不要与税务机构建立很好的关系(包括私人关系)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

但是,我们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不应当在于帮我们了难,而应当在于及时地、更好地获得了理解相关政策。

7、避税不是偷税。

避税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到的现行税法,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与“不允许”、“应该”与“不应该”以及“非不允许”与“非不应该”的项目、内容等,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谋划和对策。

它要求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在不直接触犯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巧妙安排,来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目的。

最后,我们提醒有些企业,税收的环境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如果再用旧思维来看待税收,教训可能会很惨重,老板们应该抛弃做假账和拉关系的思想,尽量利用纳税筹划,合法经营企业。

三、拿什么来进行合理避税

合理避税筹划是每个企业的应有权利,但具体到各自的避税机遇却不尽相同。

经济因素、税收因素、管理因素、避税技能因素等等,都从不同方面制约着避税筹划的利益。

作为避税筹划的主体,除了要具备经营管理知识,还必须充分了解各项税收制度和掌握科学有效的筹划方法。

从目前我国国情来看,存在税种差别、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组织形式、经营项目、投资途径、营销方式、盈余分配、会计处理、内部企业之间、关联企业之间、申报整体单位之间等多种选择,这就为纳税人提供了广阔的筹划空间。

进行避税筹划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们选择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寻找税收政策的特定条款

避税筹划实质上纳税人主动利用税收政策的特定条款来实现减轻纳税成本的目的,纳税人可以寻找在税制设计或税收政策中的特定税收条款,并加以充分利用。

这些特定条款主要包括三类:

1、鼓励性条款。

国家为了鼓励或支持某个行业的发展,经常制定鼓励性条款,做出免税或减税决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优惠。

比如税法规定,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一年;等等。

2、选择性条款。

税制设计和税收政策中规定了不同的纳税处理模式,如果对一种纳税主体规定了二选一的纳税方法,纳税人就可以通过测算,选择一种纳税成本较低的纳税处理模式。

如根据我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建造变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如果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额20%的,应按其全部增值额按规定计税。

这一政策就规定了两种处理模式,即超过20%,不超过就不纳税。

根据这个条款,纳税人就可以结合成本管理和售价管理,通过加大成本、扩大不可售面积、或测算不同的售价与企业的实际利益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优的纳税方案。

3、差异性条款。

如手机销售商主要有以下几种:

跨国移动、跨国联通等电讯运营商;大中型商场手机销售柜台;手机专卖店等。

销售手机,一般应缴纳增值税,而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大中型商场手机销售柜台、较大的手机专卖店往往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规模小的手机专卖店等往往是小规模纳税人,二者适用的税率(征收率)不同,税负有差异。

一台进价为500元的手机,如果售价为1000元,则一般纳税人应当缴纳增值税85元,小规模纳税人则只须缴纳增值税40元,此时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划得来;但是,如果售价为600元,则一般纳税人只需缴纳增值税17元,而小规模纳税人需要缴纳增值税28元,此时则选择一般纳税人划得来。

因此,对于增值税而言,如果单纯从税负考虑,差价大的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较好,差价小的则选择一般纳税人较好。

(二)研究分析税制要素

国家在开征某一税种时,会对征税范围、税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时间等税制要素作出法律上的规定,而每个要素都会对企业的税负产生影响。

很多企业在纳税过程中,没有充分研究甚至忽略了这些税制要素,而通过研究每个税种的这些里最基本的要素和规定,往往就能达到避税筹划的目的。

(三)从计算公式上下功夫

任何税种都有税额计算公式,从公式入手,可以寻找合理、合法的减少应纳税额的办法。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虽然计税依据、税率这两个因素在不同税种中内容不尽相同,但采取的筹划方法都是从这两方面下功夫。

(四)适当进行主辅分离

比如某大型机械生产企业,生产的A类机械属大型笨重商品,一般运费占产品销售额的20%左右,以往做法,由该机械企业销售机械并提供运输服务,将运费包括在销售额中,全额按17%计算销项税额。

如果专门成立一个运输公司,独立法人,独立核算,销售的A类机械,销售额不再包括运费,运输由运输公司单独开票结算,而运输公司按3%的营业税税率缴纳营业税。

由运输公司单独开票结算后,这部分运费的税收负担从17%降到了3%,避税筹划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五)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纳税人如果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就可以享受好处。

因此,用足、用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就是避税筹划。

纳税人选择税收优惠作为筹划突破口时,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纳税人不能曲解税收优惠政策,滥用税收优惠,或以欺骗的手段骗取税收优惠;二是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政策,并按法定程序进行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放弃了应有的权益。

以上这些都是进行避税筹划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只有具体分析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纳税筹划的风险的考虑

(一)纳税筹划常见的风险表现

1、税收政策不稳定导致的风险。

我国税收政策经常有新的补充和调整,这一方面为企业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又给企业带来风险。

在筹划期间如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有税收政策设计的筹划方案,由合法变成不合法,由合理变成不合理,从而产生筹划风险。

2、法律层次低导致的风险。

纳税筹划的过程就是寻找那些影响企业应纳税额的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对税收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

从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涉及的税收可控制因素有限,大量的筹划依据(税收优惠政策、财务与税收核算差异等)以暂行条例、部门规章、红头文件等形式出现,缺乏统一性和严肃性。

这些行政规章、文件往往不够明晰,企业依据这些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开展纳税筹划,有可能因为对税法精神理解错误而导致纳税筹划失败。

3、对税收政策不了解导致的风险。

由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每一项优惠政策一般都有明确的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