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2604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二)翻译第二小节:

【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

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

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三)翻译第三小节:

【评析】:

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尊重,又有对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

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

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

三、小结:

四:

习题二

第三课时

一、朗读并翻译第四小节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

分是粪;

不,是语气词,意为:

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

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

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

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

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

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

即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

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二、朗读并翻译第五小节:

【评析】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

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三、思考问题。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

礼'

孔子的人生态度:

积极入世;

勇于担当;

以天下为己任;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讨论完成课后联系

 四:

小结: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五:

作业 

写一篇600字的文章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

(孔子,文天祥,史可法,布努诺,西西弗斯,注意不同侧面)

六、板书:

《当仁,不让于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为学生,一年到头几乎天天都要跟老师打交道。

相信大家都非常关注自己的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跟同学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大家也一定非常关心:

孔子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

孔子的弟子们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呢?

二、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8

三、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

毁、逾、伤。

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 

(无以:

犹言“无用”,不要。

“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 

(于:

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 

(如之:

像这样,或不译。

其:

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2),阅读第三则,自己疏通文意。

1,几个熟语理解好并积累应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善诱。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主要是翻译时,注意动补句式。

3,这则内容有三:

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的手法;

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

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第二课时

一,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读一读语录,理一理思路。

二,学习第二部分“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阅读9—13则,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10则略过不看。

1,这几则里面,有几个后世常用的惯用语,注意积累:

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注意“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个特殊句式的理解。

三、学习第三部分“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学生朗读,疏通第4-8则。

1,理解好以下字词:

若,诲人不倦,当仁不让,割鸡焉用牛刀,莞尔一笑,子路不说,矢。

2,语意略说:

反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品性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句。

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 

导读法 

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

人世间的智慧有很多种。

孔子的智慧不是解析“1+1为什么等于2”的那种智慧,不是关起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智慧。

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

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孔子的生存智慧。

二、朗读并试背诵课文,复习本课基础知识。

三、品读课文 

,感悟人生。

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对应下列一个问题,分组讨论,列举相关事例,完成口头小论文。

并请各组代表总结发言。

每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1、选文中1、2则是孔子启示人们面对自己的无知的,其观点是什么?

2、选文3、4、5是关于哪个话题的?

3、选文8、9、10是孔子关于处理政事的思考,大家能从获得哪些启示呢?

4、剩下的6、7、11、12则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其实人们的呢?

教师总结1:

聪明的人应正视自己的无知,并努力解决问题以减少自己的无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应实事求是,而不能胡乱猜测,妄下结论。

教师总结2:

历史上知错能改,善于纳谏的事例很多,如:

唐太宗、刘邦等等。

教师总结3:

做事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快,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等;

“竭泽而渔”“焚林而田”。

教师总结4: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

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

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

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让我们汲取先贤的生存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布置作业:

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素材,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整理几篇。

【教学反思】 

孔子的智慧体现在现实社会中。

这节课设计为讨论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进行解读。

本文涉及的话题很多,故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很多同学都能够深入思考,踊跃发言,所举事例论据典型充分。

互相讨论交流,这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课后的小论文让他们及时巩固了课堂内容,为提高写作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是本堂课容量较大,同学们发挥较充分,所以内容没有按时进行完,以后会特别注意课堂容的安排。

《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1、翻译选段。

2、整理文言知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标准字音,听清断句。

2、学生自由诵读三遍后齐读一遍。

3、和学生一起明确文言知识并且翻译文段。

(三)文本解读:

(1)文章中有几个向孔子请教有关'

仁'

的问题?

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

的看法?

明确:

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颜渊、仲弓、樊迟、子贡。

有两个人阐述了对'

的理解,即孔子和曾子。

(2)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请大家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

(尽量使用实例) 

(整体感知文本) 

教师点拨: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

请大家根据一下三个问题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重点句)。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A、什么是仁?

B、怎样做才能达到“仁”?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5)教师和学生共同概括:

A、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

天下归仁;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6)身体力行谈“仁”

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具体的实例谈谈你对以上三个问题的理解?

或是不自觉的践行“仁”,抑或是某一言行悖拗了“仁”的内涵?

由此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纵放自己的欲望,而应该以礼来要求自己;

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学会爱人。

【素材积累】 

相关的名言及诗句

课外拓展:

1、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

的内涵。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

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

具体 

地来谈,就是'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

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

在孔子的语录里,'

仁 

'

的基本含义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又常常被表述为'

恕'

,或者'

忠恕'

2、如何才能够实现'

呢?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教学目标:

在探讨语段内涵的过程中,解读孔子的义利观。

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

鉴赏9、13则选文。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德尚义的传统。

人们把为了道义而不能推辞某种责任称为“义不容辞”,把基于正义而产生的愤怒称为“义愤”,把为了公众利益而从事的崇尚和大无畏的行动称为“义举”,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维护正义的人称为“义士”,把正义的战争称为“义战”,把为正义而战的军队称为“义师”……在孔子那里,“义”是一个具体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

那么,他是怎么说的呢?

二、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掌握重点词语

三、文意疏通,语段解读:

(1)第一则:

孔子认为财富“可求”与“不可求”的关键是什么?

(2)第二则:

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第三则:

在如此贫寒生活中,孔子乐的是什么?

(4)第四则: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5)第六则:

孔子的九思对你有什么启发?

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九则:

从这则选段,我们可以推知孔子之乐是什么?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体悟探究:

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直到今天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存在。

试就此谈谈你的感受。

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满。

孔子所执著处,小人多不屑;

孔子所淡泊处,小人多执著。

把孔子的观念发扬光大,对于治疗社会上一小部分人物欲横流,为谋取财利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或者殉身求利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教无类》

1、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2、领会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意义 

3、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 

1、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2、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 

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教育家,后世尊他为“万世师表”。

他关于教与学的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学习选文1,领会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 

1、“有教无类”的含义?

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2、“有教无类”的意义何在?

“有教无类”的思想及其实践,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

这为平民士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习选文3-5了解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了解孔子启发式教育的思想 

和他提倡的举一反三能力

五、分析选文6 

和7 

小结 

:

本文我们学习到了孔子关于教育和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育,注重学习与思考,这些都表现了他的人生智慧。

讨论 

你觉得在现实中,老师怎样做才是“有教无类”?

这一问是开放性讨论,主旨要讨论“有教无类”这一思想的现代价值,回答可以见仁见智。

要点:

在现实中,老师要做到“有教无类”的话,应该对个性不同、资质不同、经济不同、家庭条件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别不同……的学生,一视同仁地加以教育,而不能厚此薄彼。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本的大意,巩固文言词语和句式;

领悟孔子的学习观。

2、了解孔子的“好学”思想;

领悟孔子关于“学”的内涵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认识孔子的学习观,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

2、领悟孔子“学”内涵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读法3、合作探究法4、点拨法

[教学过程]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很少有人认真的思考过“究竟什么是学习”的问题,有人说,学习是学习者把外界的经验、知识、信息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也有人说,学习就是收集积累各种信息,并进行思考的过程。

那么孔子又是怎样认识学习的内涵的呢?

对于孔子的学习观我们该如何认识呢?

我们到底都该学习什么?

让我们一起通过品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来寻找答案吧!

二、回顾旧知,提出问题

三、品读鉴赏,解决问题

(一)初步品读,解决“why”的问题:

1、学生齐读1、2则,思考问题:

孔子认为人为什么应该学习呢?

一般的人都并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应该努力学习(当然,孔子还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2、那么,到底有没有“生而知之者”呢?

有,但非常少。

如据说白居易是婴儿时就能认识“无”字,皇帝生而神灵。

3、在第3则中,孔子以好学自许,你是否赞同呢?

明确:

赞同。

拓展:

在《论语》中,被孔子许为好学者仅三人:

孔子、颜回、孔文子。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其好学表现在

(1)好问。

韩愈在《师说》中说: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改过。

颜渊“不贰过”(3)善于发挥,不拘泥于从师所学之义。

子贡也曾赞颜渊为“闻一知十”者,自己仅是“闻一知二”者。

(4)一以贯之。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乐以忘忧。

颜回做到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二)合作品读,解决“what”和“how”的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有选择的进行品读鉴赏。

(4-11则)教师提出小组学习的要求

2、小组交流品读结果,教师根据品读结果进一步启发学生深思,适当拓展。

(1)品读第4则:

“仁、智、信、直、勇、刚”都是人们需要追求的美好品德,在追求这些美好品德的同时,孔子认为还需好学,那么怎样把追求这六种品德和好学结合起来呢?

在学习中完成对这些品德的定位和制衡,即应明辨是否去做,做到什么程度。

(2)品读第5则:

本则和第4则有什么内在的关系?

第5则是对第4则内容的补充,指出了“好学”的内容在于学礼,有礼则可以去除四种危害,突出了学礼的重要性。

拓展设问:

你所了解的人中,那些人做到了“故旧不遗”?

举例(参考):

朱元璋当皇帝后费尽周折要找到年轻时和他一起种田的田兴,和他共享荣华富贵;

汉光武称帝后找到同学严光叙旧;

韩信不忘漂母给他饭吃的旧恩,做了楚王后奉黄金千两给漂母。

(3)品读第6则:

这一则证明了学问的目的是什么?

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和知识,而是做人做事。

(4)品读第7则:

孔子对君子德行的要求有哪些?

尚俭、敏事、慎言、就道、正己。

子曰:

“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5)品读第8则:

从孔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颜回的好学表现在哪些方面?

由此可知孔子所说的好学的标准是什么?

(可联系第7则作答)

颜渊好学表现在“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衡量人是否好学的标准是人的实践行为和心理修养。

(6)品读第9则:

在这一则中孔子指出了古今之人求学的目的,你如何看待孔子的这一观点,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谈。

“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论语泰伯》。

这是孔子的感叹:

一般人跟他求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问,而是为了俸禄。

(7)品读第10则:

在孔子看来,追求学问中应把什么放在首位?

应把修养德行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呢?

(8)品读第11则:

从这一则中你看到了孔子的那些品质?

诗礼传家,毫无私心。

四、整理探究,提升自我

1、讨论:

结合本课内容,说说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说的?

学习有哪些具体的内涵?

对你有何启发?

2、作为当代的求学者,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好学”?

你认为培养德行和“好学”哪一个应该为先?

我们应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因为德为立人之本。

学习的具体内涵有:

尊贤、孝亲、忠君、信友、食无求饱、居天求安、敏事慎言、就有道,正己过、不迁怒、不贰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人、学《诗》以言,学《礼》以立……

五、评价自我,总结收获

围绕孔子所谓的“好学”这一话题,评价自己是否算得上“好学”?

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自己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继续延伸

阅读《史记•孔子世家》,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题,写一篇读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