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228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互联网+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互联网+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互联网+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互联网+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互联网+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5月

云包装和云印刷是印刷包装行业互联网化的方向,我们认为云包装平台将颠覆行业生态圈,有助于龙头企业进行行业整合,实现行业的更有效配置,流量、服务、管理能力优秀者将胜出。

云印刷在国外已有成功先例,国内市场空间在三百亿以上,快速实现规模化、极致的客户体验和强大的资本支持是云印刷企业成功的关键。

机遇与困难并存,纸包装整合趋势难挡。

估算2014年我国瓦楞纸包装产值3,863亿元,前十大企业市占率不到10%,相比国外明显偏低(美国CR5>70%,澳洲CR2>90%,台湾CR3>50%)。

纸包装符合环保和循环经济、可塑性高、受益消费升级,设计和服务附加值将逐渐提高,这些给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而短期需求下行、运输半径短导致对管理能力要求高、向上游延伸难和人工成本上行为孕育大企业创造了环境。

我们认为龙头企业将通过产业延伸、收购兼并等提高市占率,而互联网也将助力它们进行行业整合。

云包装平台将颠覆行业生态圈,流量、服务、管理能力优秀者胜出。

纸包装存在产能过剩、大企业无法覆盖中小客户需求、受制于运输半径扩张难度大、行业整体设计服务能力弱的痛点。

互联网能够整合中小客户需求,解决开版门槛,消化过剩产能,并共享设计能力,行业存在被互联网改造的空间。

我们认为自营型平台盈利点更多,并且能够将生产与销售、设计、服务分离,兼顾各方利益,实现行业的更有效配置,是更可靠的云包装模式,而该平台也将成为行业新生态圈的核心。

搭建该平台的壁垒在于流量要求高(运输半径限制分拆了跨度较大的区域的订单)以及设计、服务和管理能力。

看好进军云包装的美盈森、合兴包装。

云印刷缩短产业链,改造商业印刷市场,看好模式成熟、资本充足的参与者。

受新媒体和经济下滑冲击,传统印刷行业增速下滑,2015年1季度规模以上公司利润总额负增长,企业纷纷寻求转型。

立足于中小微商业客户,云印刷的优势在于通过合版印刷模式降低成本,并能够缩短流通环节。

国外已有Vistaprint等成功模板,估算国内市场空间数百亿级别。

云印刷企业成功关键在于规模迅速扩大以降低成本、极致的客户体验以及资本支持,因此我们看好有先发优势和有成熟产品线的企业,如参股成熟境外云印刷公司的企业,如东风股份、美盈森。

一、机遇与困难并存,纸包装行业整合趋势难挡

我们估计2014年中国瓦楞纸包装产值约3,863亿元,是包装产业中最大的分类,与庞大的总量对比的是行业分散的现实,前10大厂商市占率不足10%,行业内没有收入超过30亿元的公司。

随着技术进步和下游客户集中采购需求的增加,行业规模效应逐渐显现,行业增速放缓、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拥有资本和技术优势的大企业有望脱颖而出,通过并购整合方式实现集中度提升,行业内必将出现收入100亿级别的公司。

1、我国瓦楞纸包装行业特征:

规模大,集中度低

瓦楞纸包装普及度高,应用前景良好。

在商品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包装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的统计,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包装工业规模总产值超1.5万亿元。

在整个包装产业中,纸包装凭借其成本低、可循环利用等特点成为主力军。

2011年,世界包装行业分类中,纸包装占比39%位列第一,同期我国纸包装规模占包装产业规模的33%(若剔除机械制造、包装印刷会更高)。

瓦楞纸包装则是纸包装行业中最重要的细分产品(占比60%以上),其特点有便于加工印刷、环保安全、原材料可回收利用等,应用前景值得看好。

估算2014年瓦楞纸包装产值3,863亿元。

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制品包装委员会刘寿生秘书长所述,2010年我国纸包装总产值约4,595亿元,按60%的占比保守估计,2010年我国瓦楞纸包装产值约2,757亿元。

瓦楞纸箱2010-2014年产量CAGR为8.8%,不考虑平均单价变动影响,我们估计2014年我国瓦楞纸包装产值约3,863亿元。

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与大规模相对的是我国纸包装行业较分散,前10大厂商市占率不足10%,相比美国CR5超70%、澳洲CR2超90%和台湾的CR3超50%明显较低。

造成我国纸包装行业集中度低的原因有:

1,起步晚,1995年才有专门的纸箱行业,之前纸箱生产仅作为辅业由公司的部门运作。

2,下游消费品行业集中度低于发达国家,大型纸箱厂难以顾及中小消费品企业。

3,由于运输半径限制,提高市占率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建厂,考验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我国企业管理能力低于发达国家。

4,资本运作、行业内并购整合少。

2、纸包装公司长期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符合环保和循环经济。

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纸包装作为可循环的绿色包装产品迎来机遇。

据统计,美国人均日产固体废品4.4磅,其中30%是包装垃圾,作为前两大包装材料,塑料回收率不到10%,而纸张回收率超过85%。

目前全球范围内OCC(废旧箱板纸)回收率大约80%,2013年回收使用率达到89%。

从消费层面而言,据RISI统计调查,全球89%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使用可回收包装的产品;全球73%的消费者称愿意为可循环包装支付额外费用;71%的受访者(83%的新生代)称产品包装是否可循环利用影响其购买决策。

随着纸包装品种的创新和我国消费者对于环境保护的进一步重视,纸包装产品有替代其他包装材料的趋势,瓦楞纸作包装以外的用途也将更广。

可塑性高是行业长期发展优势。

瓦楞纸板可塑性强,能够满足不同客户产品的定制化需求。

此外,产品延伸创新将是纸包装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已经出现超市货架、展示架、展台、办公用品、儿童玩具、广告牌、讲台、服务台、家具、垃圾箱、卫生柜等瓦楞纸产品。

纸包装的可塑性是其长期发展的优势,有较强设计能力和柔性生产能力的厂商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在竞争中处领先地位。

品质优化、设计优化和服务优化是未来趋势。

纸箱销售单价低,占客户生产成本比例较低,因此潜在的价格上涨空间大。

价格低廉和上涨空间使得纸包装公司的盈利性相对其在品质优化、设计优化、服务优化方面所创造的价值的弹性较大。

纸包装的运输属性向销售属性转移是必然趋势,我们认为消费升级将使得终端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包装,激励消费品生产流通企业更愿意为品质和设计较好的包装产品支付一定的溢价,最终,生产质量高、设计和服务能力强的公司将胜出。

3、行业困难孕育大企业诞生

与经济相关度高,短期行业需求下行,中小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纸包装行业下游是食品饮料、电子产品、医药、日化等消费品,因此瓦楞包装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

我们将2000-2014年的瓦楞纸箱产量增速与GDP增速做回归分析,得出显著正相关的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称2015年GDP增长目标为7%,按照回归模型对应的产量增速仅5.52%。

瓦楞纸箱行业本身产能过剩,外加经济低迷导致需求下滑,我们认为一些处于盈利边缘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

运输半径决定了全国扩张难度,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瓦楞纸单价较低,对运输成本较为敏感,运输半径一般为150公里以内,因此纸包装生产公司想要提高市占率必须进行全国产能布局,对企业资本实力和管理能力要求高。

目前我国生产基地分布较广的纸包装公司主要有外资的国际纸业、台资的永丰余和合兴包装(2014年年报披露共25个生产基地)。

对于未来国内纸包装生产的竞争格局,我们更看好管理能力已经被验证的合兴包装。

上游重资产,环保监管日趋严格,产业延伸难。

瓦楞纸包装行业上游是瓦楞原纸和箱板纸,行业内公司可分为综合纸箱厂和专业纸箱厂两种,综合纸箱厂采购瓦楞原纸和箱板纸,可同时生产瓦楞纸板和纸箱;专业纸箱厂采购瓦楞纸板,仅生产瓦楞纸箱。

上游造纸行业资产重,2014年玖龙纸业和理文造纸的固定资产净值占总资产均超过60%;此外,中小造纸厂不具规模优势,受环保监管冲击,因此瓦楞纸包装公司向上游的延伸难度较大。

有规模优势的企业相比小企业对上游始终保持更强的议价能力,在上游采购方面具有优势。

人工成本上行,生产自动化大势所趋。

合兴包装与美盈森2011-2014年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之比逐年提升,以合兴包装为例(美盈森2011-2012年人员数量跨度较大),2014年其生产技术人员人均产出为62万元,相比2011年提高15万元,人均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人工成本占比仍然由3.06%提高至5.34%。

伴随人工成本提升,企业的自动化改造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资本实力强的企业在这方面有优势。

下游集中度提升,集中采购需求催生大包装公司诞生。

促进行业整合的一大动力来自于大型客户的集中采购需求,在下游产业,如食品饮料、家电IT逐步出现整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下游客户实现了全国布局,要求有全国布局的包装供应商与之匹配,通过集中采购降低综合成本。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包装产业集中度提升是大势所趋。

4、外延并购助力行业整合

正在前述的原因之下,近年来国内包装行业的兼并收购相关事件逐渐频繁,我们认为未来兼并收购将成为行业整合的重大催化剂,主要原因有:

1,通过收购可以快速得到客户资源,更快地进入区域市场,并且能够更快地在当地实现盈利。

由于瓦楞纸箱运输半径小(150公里),全国性大企业无法集中建造产能,必须在各个区域都建设生产线。

目前纸包装区域性企业多(尤其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且区域性龙头的客户粘性较高,进入壁垒大,这导致大企业进入速度慢,且无法分享该区域的纸箱需求增长。

通过收购能够快速进入区域市场。

2,由于客户需求由包装产品向包装服务转变,产业链外延能够大大提升纸包装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并购衍生产业,公司可以有效拓展没有经验的包装相关领域,进行交叉销售,充分开发已有客户的潜力,产生协同效应,并增强客户粘性;上游延伸能够有效控制成本。

从国外包装巨头的经验来看,国际纸业的业务除包装之外,还包含了打印纸和B2B分销业务;惠好在2008年部分业务被收购之前,业务涵盖了木工制品、纤维、林地、房地产、箱板纸包装和回收、美术纸领域;ROCK-TENN除包装外还从事回收和商品展示的业务。

可见,业务多元化是大型纸包装企业的特征。

从海外经验来看,并购助力北美包装行业整合。

1997年,北美纸包装行业的CR5为40%,经过公司自身发展及并购,2010年CR5达到了74%。

2011年,在国际纸业收购TempleInland,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得到提升。

国际纸业在1997年市占率仅7%,排名第四,之后通过一系列收购(UnionCamp、惠好、TempleInland),目前已经成为龙头企业(2010年市占率27%)。

除了本土的收购外,国际纸业还有海外收购项目,例如2010年收购爱生雅亚洲包装业务,2011年收购印度AndhraPradesh造纸公司实现了在印度造纸业的扩张。

二、自营型云平台将颠覆行业生态圈,流量、服务、管理是成功关键

纸包装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行业龙头合兴包装上市后布局了4年,在国内也不过有25个网点,依靠自建产能扩张速度远远不够,需要通过互联网模式创新来实现更好更快的整合。

1、纸包装行业痛点

产能过剩,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弱,经营风险大。

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制品包装委员会秘书长刘寿生在2015年纸包装高峰论坛上提及2014年行业内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倒闭”、“跑路”和“收购”,一年内收到这方面的信息比几十年的还多。

根据万得数据显示,2003-2014规模以上的纸与纸板容器制造企业净利率水平浮动区间为4%-6.5%,我们认为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应低于这个水平,亏损的风险较大。

2014年,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下降至2,388家,相比2012年减少了456家。

产能过剩外加需求增速下滑,中小纸包装制造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下游消费品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大企业无法覆盖中小客户需求。

由于纸包装产品都是定制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