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基础知识初级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1717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脏病基础知识初级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肾脏病基础知识初级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肾脏病基础知识初级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肾脏病基础知识初级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肾脏病基础知识初级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肾脏病基础知识初级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肾脏病基础知识初级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脏病基础知识初级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肾脏病基础知识初级版Word文档格式.docx

(1)、肾小球滤过功能;

(2)、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调节功能、浓缩功能、稀释功能、分泌功

能、排泄功能。

第五题:

肾脏的组织结构?

肾脏的组织结构分为肾实质和肾间质:

1、肾实质由功能肾单位和集合管组成。

2、肾间质由间质细胞和疏松的细胞外基质构成

11月3日。

第六题:

肾实质的组织结构?

肾实质由功能肾单位和集合管组成:

1、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脏有100多万个

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体及其各段肾小管组成。

包括:

近端肾小管、髓袢的降支和升支,远端肾小管,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之内。

1)、肾小体由肾小囊(鲍曼氏囊)和毛细血管球(肾小球)组成,一侧与近端肾小管相接称尿极,另一侧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连,称血管极。

a、肾小球:

入球小动脉自血管极进入肾小体,并分成5-8个分支,每个分支各自形成一团毛细血管网,构成一个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小叶或

称节段,各小叶的毛细血管再汇集成出球小动脉离开血管极。

该血管特点:

入球小动脉较出球小动脉粗而直,出球小动脉细而长,使两者保持了相当的血管内压力差,从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静水压(球内压)高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毛细血管内压,以利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

11月4日

第七题:

肾间质的组织结构?

肾间质由间质细胞和疏松的细胞外基质构成:

1、肾间质位于肾单位及集合管之间的间叶组织,由间质细胞、少量网

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细胞外基质(ECM组成。

肾皮质主要由肾小体与部分肾小管组成,含间质较少,约占13%肾髓质含间质较多,

约占20%肾乳头部占30-40%。

2、皮质肾间质细胞:

主要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间质树突状细胞。

成纤维细胞位于相邻肾小管基底膜之间和管周毛细血管之间,可产生胶原纤维。

3、髓质间质细胞:

除有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外还有一种特殊表型具有分泌前列腺素的细胞。

4、肾间质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ECM、前列腺素、促红素等功能。

11月5日

第八题:

肾小球的组织结构?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共分三层:

1、第一层是内皮细胞层,由单层的内皮细胞(EQ组成。

内皮细胞体本身有许多直径为50-100nm的窗孔,从而能阻止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不能进入内皮下与基底膜接触,内皮细胞本身覆盖一层带阴电荷的唾液酸蛋白,阻止血液中带阴电荷的离子与物质滤过,从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的静电屏障。

该屏障能阻止带阴电荷的蛋白漏出。

2、第二层基底膜层(GBM:

基底膜分三层,由内疏松层、致密层、外疏松层组成。

GBh主要由糖蛋白,带阴电荷的硫酸类肝素和胶原W、层粘连蛋白、纤粘连蛋白(FNLN)等构成。

成人GBM厚度为310-370nm。

3、第三层为上皮细胞(足细胞)层,粘附于GBM外侧,上皮细胞有很多突起与基底膜接触,突起分三级,形成如指状,交叉相嵌,突起间的空隙称为裂孔(裂隙),其直径为4—10nm表面覆盖一层裂孔膜,起着选择性滤过作用。

其表面也覆盖一层带阴电荷的唾液酸蛋白,对大分子物质具有选择性滤过。

系膜细胞(MC,位于毛细血管小叶的中轴,邻近毛细血管内皮

和基底膜,主要由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组成。

系膜细胞支撑着毛细血管不被塌陷,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具有对血管收缩舒张与滤过面积大小的调节功能以及吞噬、分泌功能。

11月6日

第九题:

肾小球的滤过屏障?

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分为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

1、机械屏障:

有五层结构组成

(1)内皮细胞表面膜结构

(2)内皮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滤过孔

(3)基底膜致密层

(4)足细胞下间隙

(5)足细胞

2、电荷屏障:

在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表面均覆盖一层带阴电荷的唾液酸蛋白,基底膜内存有丰富的带阴电荷的硫酸类肝素,这两种糖蛋白,、氨基多糖,有力地阻止了血浆中带阴电荷的蛋白漏出,从而被称为电荷屏障。

11月7日

第十题:

机械屏障有哪五层结构组成?

1、内皮细胞表面膜结构

2、内皮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滤过孔

3、基底膜致密层

4、足细胞下间隙

5、足细胞

血浆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在形成原尿中,要通过内皮细胞滤过孔,其孔径大小为50—100nm基底膜致密层滤过孔径为50-70nm,最后通过直径为40nm的上皮细胞滤过孔。

以上三层共同组成机械屏障,该屏障对滤过物质有严格的选择性,只允许低于分子量为70000d

以下物质通过,所以滤过膜的完整性,是尿液正常的主要保证。

第^一题:

肾小囊?

肾小囊(鲍曼氏囊)是包绕在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外层的囊腔,其脏层(内层)为肾小球上皮细胞层,壁层为壁层上皮细胞,以及肾小囊基底膜共同组成,接收来自肾小球滤出的原尿,然后排入肾小管内。

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一侧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延续,另一侧在肾小球血管级处转换为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肾小囊基底膜,在血管级处融合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第十二题:

肾小管的组织结构?

肾小管是肾单位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肾小球一起构成完整的功能肾单位。

1、肾小管分为近端肾小管,髓袢(细段),远端肾小管组成,对终末尿的生成有着重要作用。

肾小管的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和基底膜组成。

2、近端肾小管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其细胞表面有一层密集的微绒毛(刷状缘)以提高重吸收面积,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酶,有利于重吸收与代谢功能发挥。

3、肾小管髓袢段由降支和升支薄段、厚段组成,细胞扁平,结构相对简单。

4、远端肾小管的上皮细胞为矮立方形细胞,细胞管腔面无刷状缘,细胞内腺粒体丰富。

11月9日

第十三题:

肾单位?

肾单位分两类:

1、一类为皮质肾单位,肾小体位于皮质浅层,髓袢短,血液供应充足。

2、另一类为髓旁肾单位,肾小体主要分布于皮质深层,髓袢长,可达肾乳头,血液循环较慢,皮质肾单位多于髓旁肾单位(7:

1)。

第十四题:

集合管的组织结构?

集合管是连接远端肾小管之间的管道,按其所处肾实质部位分为皮质集合管、外髓部集合管和内髓部集合管三部分,由数个肾单位的远端肾小管汇集而成,不属肾单位组成部分,其结构由主细胞(亮细胞)和闰细胞(暗细胞)两种立方上皮细胞组成。

总之,在解剖结构对肾小管的分布看,肾皮质中主要有近曲小管和远端肾小管;

而髓质中主要有髓袢和集合管。

11月10日

第十五题:

肾小球球旁器的组织结构?

肾小球球旁器,位于肾小体近旁的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球旁器位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壁之间,为变异的平滑肌细胞。

是肾素合成分泌的主要细胞。

致密斑是化学感受器,可感受尿液中钠离子浓度,从而可调节球旁细胞的肾素的释放。

第十六题:

肾脏的血液循环?

肾脏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肾脏接受来自心搏出量的20%远远高

于其他主要脏器,主要是与尿液形成有关。

来自心脏20%勺血液供应,

其中80%供应肾皮质,20淋应肾间质。

第十七题:

肾脏血流灌注特点?

1、满足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肾小球微循环网。

2、满足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管围毛细血管微循环网。

11月11日

第十八题:

肾动脉血液灌注?

1、肾动脉发自腹主动脉,在肾门处分为前后二支,再在肾窦内分成3〜

4条段动脉,继而分成叶间动脉,穿行于肾柱之间。

叶间动脉分支横

向走行于皮髓质交界处,形成弓形动脉。

2、弓形动脉均匀发生多个放射状分支伸入皮质迷路,形成小叶间动脉。

3、小叶间动脉发出侧支进入肾小球形成入球小动脉。

4、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形成5〜8个分支的毛细血管球(毛细血管袢),

数个袢支再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5、然后再分支形成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6、多个毛细血管网再汇集形成小叶间静脉再进入弓形静脉、叶间静脉,最后形成肾静脉。

7、髓旁单位的出球小动脉,以及由弓形动脉与小叶间动脉分支共同组成直小动脉伸入到髓袢和集合管周围,达到不同深度后转折而上形成直小静脉,汇入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再入叶间静脉和肾静脉。

11月12日

第十九题: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肾小球滤液的形成与:

1、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2、滤过面积

3、有效滤过压

4、肾血流量等因素有关。

(两岁婴儿的滤过率就达到成人水平。

)第二十题:

肾脏血流灌注量的特点?

肾脏血流灌注量占心排出量20〜25%较其他脏器的血流量多70倍,全身约1/5的血容量由肾脏滤过,肾血流灌注量中80%灌注于肾皮质,20%灌注于肾髓质。

11月13日

第二^一题:

肾脏有效滤过压的特点?

1、肾小球的滤过压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

促进肾小球超滤的动力;

二是:

对抗超滤的阻力;

具有超滤动力的有:

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血流灌注压)和肾小囊内超滤液胶体渗透压组成。

促使超滤阻力的有: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的囊内压。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二(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胶体参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

请注意:

在正常情况下,囊内压一般比较稳定。

当上尿路有梗阻时,小管液与终末尿不能排出,可引起逆行性压力升高,最终导致囊内压升高,从而会降低有效滤过压和GFR

同理:

在正常情况下,血浆胶体渗透压不会发生大变动(血浆白蛋白相对恒定),当出现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使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高滤过状态)。

11月14日

第二十二题:

什么是肾小球滤过率?

1、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形成超滤液一一“原尿”。

2、滤过率:

为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双肾生成的超滤液(ml)为肾小球的滤过率。

3、正常人的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125ml/min,双肾每天滤出原尿为

180L。

4、180L原尿中流经肾小管,其中99%的原尿被重吸收,终末尿仅占原尿的1%

第二十三题:

肾小管功能有哪些?

肾小管的功能是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

分泌H+、K+及有机酸;

排泄废物如尿素及有机酸等;

以及参与尿的浓缩与稀释,调节液体容量。

11月15日

第二十四题: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有哪些特点?

1、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2、对氯离子的重吸收

3、对水的重吸收

4、对钾离子重吸收

5、对钙的重吸收

第二十五题:

肾脏的分泌功能有哪些?

肾脏通过自分泌、旁分泌、胞分泌形式,产生系列内分泌生物活

性物质,以调节体内血压、水电解质平衡,钙、磷代谢等多方面起重要作用第一、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RAAS

第二、分泌前列腺素

第三、分泌激肽释放酶一一激肽系统

第四、分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第五、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第六、分泌维生素D3

第七、血管内皮功能在肾脏血流灌注的作用

11月16日

第二十六题:

尿毒症血液系统并发症?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促使慢性肾衰病情进

展,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第二十七题:

常见的肾性贫血原因有哪些?

1、肾性贫血是由各种因素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而EPO产生不足是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大约有90%以上的EPO由肾组织产生。

2、营养不良铁缺乏。

3、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

4、活动性失血。

5、红细胞寿命缩短

6、继发性甲旁亢致肾性贫血

7、铝负荷过重

11月17日

第二十八题:

滤过率下降与病情演变规律?

1、肾脏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当GFR在50ml/min以上时,血肌肌酐正常;

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2、当GFR进一步下降到50ml/min以下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仅有乏力,

夜尿增多等表现,易被患者忽略;

3、当GFFR降至25ml/min以下时,患者可有明显的贫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适症状;

4、当GFR降至10ml/min以下时,患者才表现出典型的尿毒症症状;

5、肾小球疾病表现出明显的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少尿等;

6、肾小管间质疾病表现出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夜尿增多,而高血压相对轻少;

11月18日

第二十九题:

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

1、轻度肾功能损害

1)、GFR>

30ml/min时,大多数患者无主现症状或仅有的夜尿增多,乏

力和腰酸等。

辅助检查时可能合并存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肾小球疾病导致的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可伴有贫血和

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比较常见,以及少尿等。

3)、肾小管间质疾病导致的CRF者,更多表现为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和

夜尿增多,而高血压发生率较低,除非合并尿路梗阻或反流肾等。

2、中、重度肾功能损害

随着CRF进展,体内各种毒素的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患者可以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可以累及全身各脏器和系统。

第三十题:

常见的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有哪些?

1、水电解质、酸硷平衡紊乱并发症:

2、钙磷代谢异常与肾性骨病

3、消化系统并发症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5、呼吸系统并发症

6、血液系统并发症

7、尿毒症的感染并发症

&

神经肌肉系统并发症

9、皮肤病变并发症

11月19日

第三十一题:

水电解质、酸硷平衡紊乱并发症有哪些?

在慢性肾衰竭中,首先受影响的是水电解质酸硷平衡,当其紊乱程度超过了正常的最大代偿能力时,对生命有极大危险,以下情况如不及时

加以纠正可导致死亡。

1、水代谢失调

2、脱水

3、水容量负荷过重

4、钠代谢失调:

①高钠血症②低钠血症

5、钾代谢紊乱:

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

6、代谢性酸中毒

第三十二题:

低钠血症诊断标准是什么?

血清钠低于135mmol/L称为低钠血症,表明血清中NO浓度低,但体内总nO量不一定降低。

11月20日

第三十三题:

导致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稀释性低钠血症:

1、由于水过多,水潴留,引起血容量急剧增多,血钠稀释而致。

2、低K+血症,N6向细胞内转移。

3、使用高渗液体,细胞外高渗,促使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移造成,

稀释性低钠。

4、长期限盐,摄入不足,致低钠血症。

5、少尿时而迅速大量补液造成。

6、肾小管功能严重受损对Nh重吸收下降,致缺钠性低钠血症。

1肾小管受损,对醛固酮反应性降低,致重吸收能力下降造成失盐肾;

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肾髓质囊性病、多囊肾、止痛药肾病,及慢性间质性肾炎致CRF

2渗透性利尿加重失钠;

3呕吐、腹泻、多汗、过度换气均可导致Nh丢失。

11月21日

第三十四题:

低钠血症临床观察要点是什么?

1、血容量不足:

钠水丢失,导致血容量不足,致四肢凉,循环功能不良,重者血压下降,关键是,如果导致受损肾脏及肾动脉血流灌注下降,超出了肾脏自身调节能力会出现低灌注,肾小球内低下,低滤过,一方面尿少、高血压、更严重者会导致慢性肾衰急性进展(缺血,再灌注;

慢+急)在临床中应及时到位处理,否则很易进入不可逆转的肾衰后期,切记!

2、细胞内水肿:

低钠血症,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此时细胞内的渗透压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此时细胞内渗透压仍高于血浆,故血浆水

分由渗透压低的血浆区进入到渗透压高的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肿。

此时的临床表现除有血容量低,血压变化外,而细胞内水肿具体表现为皮肤粗燥、湿、凉而硬。

末梢循环下降、指尖紫纟甘、凉等。

3、低钠综合征:

由于脑细胞水肿,致颅内高压,相应带来的系列神经、精神并发症。

如精神萎靡不振,恶心,呕吐,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等。

11月22日

第三十五题:

高钠血症诊断标准是什么?

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145mmol/L。

第三十六题:

导致高钠血症主要原因有哪些?

1、CRF时,摄入的钠过多已超出残存肾能排出的钠,导致高渗状态;

2、终末期CRF残存肾对钠的调节能力完全丧失,尿钠排出减少,致血钠增高;

3、如果此时感染,发热、呕吐、腹泻、出汗、大量丢失水分,故可导致脱水和血液浓缩,伴有钠水潴留。

4、常规透析患者,同时伴有钠水潴留,容量负荷过重,极易诱发心力衰竭。

第三十七题:

高钾血症诊断标准是什么?

血钾高于5.5mmol/L,为高钾K血症

11月23日

第三十八题:

导致高钾血症有哪些常见原因?

1、多见于CRF终末期,少尿、无尿,钾排出减少所致;

2、钾摄入过多:

如补钾过量,输入大量陈库血,使用大量含K药物与食物;

3、药物所致肾排钾减少:

女口ACEI,保K利尿药(氨体舒通,氨苯喋定),非甾体抗炎药、B-受体阻止剂等;

4、代谢性酸中毒,破坏细胞壁ATP酶,促使胞内钾流入血浆;

5、有效血容量减少、重度脱水、休克、血液浓缩,致K、Na交换减少;

6、感染、手术、创伤、溶血、发热、组织破坏,组织内钾进入血液引起。

第三十九题:

低钾血症诊断标准是什么?

血清钾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

11月24日

第四十题:

导致低钾血症有哪些常见原因?

1、常见于慢性肾小管-间质性损害所致的CRF尤其是合并肾小管酸中

2、可见于肾后性肾衰竭(梗阻肾),解除梗阻肾后突然大量利尿时,使大量钾丢失;

3、CRF患者摄入钾不足,腹泻,呕吐,长时间使用排钾利尿剂(速尿等);

4、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导致低钾血症。

第四十一题:

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多见于肾小管重吸收HCO减少,分泌氢离子、酸化尿液能力减低,以及肾小球滤过酸性代谢产物减少。

1、肾小管重吸收硷储备(HCO)能力减少;

2、远曲肾小管可滴定酸的生成及排泄减少;

3、胺的生成与排泄减少;

4、肾小球滤过酸性代谢废物减少。

11月25日

第四十二题:

钙磷代谢异常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钙磷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

血磷升高,血钙降低及钙磷乘积异常。

(钙磷乘积<4.52mmol/L2为正常值)

第四十三题:

肾性骨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肾性骨病(肾性骨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骨矿化及骨代谢异常;

可发生于肾功能不全的早期和终末期肾病透析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病理类型及病理生理特征。

11月26日

第四十四题:

什么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

1、CRF早期即可出现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升高的幅度与肾损害

程度一致;

2、1,25-(OH)2D3的缺乏以及血磷升高致血钙水平降低是刺激PTH分泌的

重要因素;

3、CRF患者甲状旁腺细胞与1,25-(OH)2D3的受体结合力降低,对1,25-(OH)2D3出现抵抗,血中1,25-(OH)2D3水平下降,导致其对分泌PTH的抑制作用降低;

4、PTH的分泌是受CaT浓度影响,而慢性肾衰时,钙敏感受体减少,故不能再抑制PTH的分泌。

11月27日

第四十五题:

慢性肾衰时消化系统并发症有哪些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是尿毒症最早和最常见的并发症。

1、早期表现:

食欲缺乏,厌食,晨起恶心,呕吐,腹泻口中氨味等,容

易误诊为一般“胃炎”;

2、重者表现:

可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硷平衡紊乱,易患消化道溃疡(占60%终末期,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第四十六题:

什么是尿毒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患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病变早期,可无临床症状,但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大动

脉内膜一一中层厚度增加,并有粥样斑块形成。

慢性肾衰患者出现,动脉病变发生率超过50%明显高于正常人,

同时存在年青化。

11月28日

第四十七题:

导致慢性肾衰患者心功能衰竭常见原因有哪些?

1、心前性致心衰因素;

2、尿毒症心源性因素;

3、心后性致心衰因素。

第四十八题:

肾功能不全分几期?

K-DOQI慢性肾脏病分期

分期

肾脏损害

2

GFRml(min.1.73m)

I

GFF正常,但可出现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如尿检异常或肾脏组织学改变。

>

90

II

轻度慢性肾功能受损

60〜89

中度慢性肾功能受损

30〜59

IV

严重慢性肾功能受损

15〜29

V

ESR终末期肾脏病应考虑肾脏替代治疗

V15或需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