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教育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1611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专业教育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学专业教育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学专业教育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学专业教育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学专业教育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学专业教育实施方案.docx

《历史学专业教育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专业教育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学专业教育实施方案.docx

历史学专业教育实施方案

历史学专业教育实施方案

铜仁学院历史学专业是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的新办本科专业,为确保本专业的顺利开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专业教育实施方案。

一、法律与政史系举办历史学专业的条件

1、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我系创建于1979年,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师资力量日渐雄厚。

近年来,我们一方面引进高学历人才,为本专业带来新鲜血液,同时又有计划的派老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学习,基本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职称高、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51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7名,讲师25名,硕士学历15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4人,涵盖法学、管理学、史学、经济学等学科。

能够担任历史学相关课程的教师有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0人。

学历结构层次为博士生2人,硕士10人,本科学历6人。

他们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较高的专业素质,也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教学水平日益提高

从开办的专业来看,我系1979年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1986年开办历史教育专业(专科),2002年开办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专科),2003年开办旅游管理专业(专科),2004年开办法学专业(专科)和经济管理专业(专科),2006年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2008年开办历史学专业(本科),已有30多年的办学经验;我系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曾多次受到院党委、教务处、学工部的表彰。

通过这些专业长期的教学和管理,既培养和锻炼了任课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又积累了办学经验,为我系历史学专业(本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我系本着加强人才引进和注重师资培养相结合的方针,一方面不断地引进人才,另一方面不断派出在职教师进修学习。

我们已经派出教师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省外高校及有关部门进修学习;此外,我们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教授来我系讲学授课。

不断加强对外协作交流,确保了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我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为铜仁地区各类学校、各级党政部门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

3、科研能力较强、科研成果日益突出

我系专任教师在潜心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分别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河北法学》、《现代法学》、《自然辩证法研究》、《高校理论战线》、《高校论丛》、《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及全国其他有较大影响的报刊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2011年我系教师在研国家级、省级、院级科研项目50余项。

这些教师中,有的曾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有的曾获得地区学术科研成果奖;有的曾多次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

总之,本专业已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完全能够承担本专业的基础课、主干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及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任务。

二、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

历史学专业按照学院八大素质模块进行课程设置,具体设置如下:

(一)政治思想和道德品格培养模块

课程群1:

政治思想课程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外政治思想史、中西文化比较

课程群2:

道德品格课程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群3:

政策类课程群——形势与政策、贵州省情教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热点问题、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二)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模块

课程群1:

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文选、史学概论、中国历史地理

课程群2:

历史文献学、中国经济史、明清经济发展史、台湾问题研究、亚洲问题研究、美国史、日本史

课程群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官制、中西文化比较、欧洲文明史、地方史、中国法制史、中国民族史

(三)人文基础知识培养模块

课程群1:

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古代汉语

课程群2:

梵净山佛教文化、铜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武陵山区民族民俗文化研究、国家公务员制度

课程群3:

儒家文化、美学、文化遗产学、艺术鉴赏、伦理学

(四)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培养模块

课程群1:

计算机基础、自然科学史

课程群2: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考古与现代技术、历史科学方法研究

课程群3:

多媒体应用与制作、科研方法

(五)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培养模块

课程群1:

普通话、三笔字、职业技能训练、见习、实习、军事训练、劳动课

课程群2:

应用文写作、历史教学论(含教材过关)、班主任工作原理、教育学、秘书学、公共关系学

课程群3:

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文献检索、申论

(六)创新素质培养模块:

课程群1:

毕业论文写作、口述史学

课程群2:

社会调查与统计、田野调查

课程群3:

学习心理与学习策略、读书报告会

七)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模块:

课程群1:

社会学、国际关系学

课程群2:

社区管理、公共管理、管理学概论、行政组织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课程群3:

演讲与口才、普通逻辑、行政职业技能训练、现代交际与礼仪

(八)身心健康培养模块

课程群1:

大学体育、心理学

课程群2:

《周易》研读、国学经典导读

课程群3:

心理素质与心理辅导技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历史学

(二)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文选、史学概论。

(三)主要课程简介

1、中国古代史(070211801)

总学时:

81总学分:

5考核方式:

考试

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讲授自远古至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除让学生了解历代王朝演变和时代变迁之外,还兼及政治、经济制度、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使其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面貌。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方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中华文明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过程,揭示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学习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的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领域中的主要活动和成就;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能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重大的历史事件与重要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精粹、科学分析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一门重要课程。

主要教学参考书:

(1)宋兆麟等:

《中国原始社会史》 文物出版社 1983年版

(2)金景芳:

《中国奴隶社会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3)杨 宽:

《战国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4)林剑鸣:

《秦汉史》(上、下)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5)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6)郭沫若:

《中国史稿》人民出版社 1976年版

(7)剪伯赞:

《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8)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 1984年版

(9)张维华: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 1993年版

(10)范文澜:

《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1)詹子庆:

《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2、中国近代史(070211805)

总学时:

54总学分:

3考核方式:

考试

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讲授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历史,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中外关系,乃至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等方方面面。

本课程围绕“帝国主义侵略与国内封建统治的压迫相结合,变中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以及“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维护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而进行英勇斗争”这两个主要线索,依据历史事实,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科学讲述历史的发展过程。

主要教学参考书:

(1)陈旭麓:

《中国近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郭延义:

《中国近代史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

(3)苑书义等:

《中国近代史新编》 人民出版社  1988年

3、中国现代史(070211806)

总学时:

54总学分:

3考核方式:

考试

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内容体系以1919年五四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史的上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下限。

整个课程讲授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到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终结的历史。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和特征,具备利用历史文献和实物进行教学和研究有关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努力培养出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精深、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师资等专门人才。

主要教学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

(2)《列宁选集》 1-4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

(3)《毛泽东选集》1-4卷 人民出版社  1994年

(4)《中国新民主主义》 4-1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史(070211807)

总学时:

36总学分:

2考核方式:

考试

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以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取得光辉成就的历史。

这段历史,也是中国通史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社会主义建设为核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外交等各方面内容,反映了新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和基本面貌。

这门课程注重叙述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变迁,阐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开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把我国建设成具有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而提供历史的借鉴和现实的启示。

主要参考书:

(1)何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励维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٠注释本》人民出版社 1983年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20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年

(5)朱宗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3年

(6)徐达深:

《共和国史记》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5、世界古代史(070211803)

总学时:

81总学分:

5考核方式:

考试

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包括世界上古、中古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三个阶段的历史,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上古史中的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中古史主要讲解封建制度由兴起到衰落的历史过程,以及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

本课程属于学科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教学参考书:

(1)路·亨·摩尔根:

《古代社会》(上、下) 商务印书馆 1977年版

(2)希罗多德:

《历史:

希腊波斯战争史》 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

(3)吉本:

《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 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4)蒙森:

《罗马史》第1-2卷, 商务印书馆 1994年版

(5)布克哈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商务印书馆  1979年

6、世界近代史(070211808)

总学时:

54总学分:

3考核方式:

考试

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世界近代史》讲述的是自1500年新航路开辟以来,到1900年共400年的历史。

着重阐述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同时也是世界打破隔绝状态,逐渐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整体的历史。

它以欧洲为中心,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线索,把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思想放在重要地位,综合考察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史进程,揭示人类历史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主要教学参考书:

(1)刘宗绪: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2)王斯德:

《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齐涛: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年

(4)【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

7、世界现代史(070211809)

总学时:

54总学分:

3考核方式:

考试

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讲述1900—2000年世界历史。

采用教材《世界现代史(1900-2000)》张建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课程共二十二章。

主要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及苏俄社会主义建设、2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的一般社会情况、3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下的西方社会及其法西斯主义的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东西方战后恢复及其经济发展、战后两大阵营的形成和美苏冷战对抗的基本态势第三世界的崛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及其经验教训、世界由两级逐渐转向多极的表现以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等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技能,并辩证地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认识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前进的必然性和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与艰巨性。

本课程应结合国际形势适当讲述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

 

主要教学参考书:

(1)[美]沃勒斯坦:

《现代世界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分裂》 商务印书馆  1995年

(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8、中国历史地理(070211705)

总学时:

54总学分:

3考核方式:

考试

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在人类历史的数千年之中,不仅自然环境中气候、植被、江河湖泊、海岸、沙漠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人文环境也有重大改变,以大地山川为基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仅形成各具空间特征的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根据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产生了行政区划、都邑聚落、道路关隘、民风习俗,以及伴随这一切而出现的人口、物资流动。

所有历史时期形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不仅停留在过去时段,成为解读中国地理的基础,而且直接影响到今天,成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是讲授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培养学生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基本科学理念。

主要教学参考书:

(1)侯仁之: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

(2)王 恢:

《中国历史地理》学生书局 1984年版

(3)史念海: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4)张步天:

《历史地理学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5)耿占军等:

《中国历史地理学》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0年版

(6)蓝 勇:

《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9、中国史学史(070211701)

总学时:

36总学分:

2考核方式:

考试

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古代史学、近代史学、现代史学和当代史学。

主要是讲授史家或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点的发展,历史文献的积累和发展,历史编纂和历史文学的发展,史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修史工作和修史制度的发展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史学的起源、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掌握各时期史学的特点、重要史家、史著及史学流派的基本状况,批判地继承祖国丰富的史学遗产。

包括听课、阅读史学文献、撰写论文、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参考书:

(1)瞿林东: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 中华书局  1994年版

(2)尹达主:

《中国史学发展史》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3)吴泽主:

《中国近代史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版

(4)仓修良:

《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5)吴怀祺:

《中国史学思想史》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10、西方史学史(070211702)

总学时:

36总学分:

2考核方式:

考试

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西方史学史是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环境中考察各个历史时期的史家、史著、史学思潮和流派等。

研究历代西方史学家对历史所作出的种种思考,了解自古希腊迄至现当代的西方史学。

纵贯西方古典史学、中世纪史学、近代史学和现当代史学的史学发展历程。

古典部分要求学生理解西方史学的源头,掌握古希腊、古罗马史学的杰出代表及他们的主要史学理论,树立初步的西方史学观念;中世纪部分要求学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的基督教神学史观,并对其做出客观的历史评价;近代史学部分要求学生了解近代西方史学的各个流派,理解各流派的主要思想和特征,掌握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历史哲学的发展、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历史主义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史学思想和观点,这些史学思想对我们的指导作用;现代部分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新史学的主要流派、掌握年鉴学派史学、马克思史学的新发展、社会科学新史学派、历史哲学的新走向、历史学的新领域和新方法等等。

主要教学参考书:

(1)郭圣铭:

《西方史学史概要》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年

(2)宋瑞芝等:

《西方史学史纲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9年

(3)郭小凌:

《西方史学史》 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11、中国历史文选(070211811)

总学时:

54总学分:

3考核方式:

考试

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和学习各种典型的历史典籍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同时也向学生介绍中国历史史料学和中国‍史学的发展概况,使学生基本了解中国史学名著的概况、体例和流传情况;掌握古汉语的基本阅读能力、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和常用字词句的应用;了解基本的古代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对史料的分析和认知能力,为进一步的古文教学、学术研究和从事古籍整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学参考书:

(1)张舜徽:

《中国史学名著题解》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4年

(2)阙勋吾:

《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

(3)管敏义: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7年

(4)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文献教研室编:

《中国古代历史文选》(上、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年

(5)所有授课时涉及到的历史文献,如甲骨文、金文、《尚书》、《诗经》、《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世说新语》等等

12、史学概论(070211707)

总学时:

36总学分:

2考核方式:

考试

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以及当今史学研究的新方法和理论以及史学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鉴别、考证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阅读历史文献;撰写历史札记;历史论文的能力;特别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史学研究品德,在学习中提高专业认识,培养人文精神,增强其对历史学的历史与现状的反思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

主要教学参考书:

(1)黎澍等:

《马克思恩格斯论历史科学》 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2)何兆武等:

《西方史学理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6年版

(3)贾东海等:

《史学概论》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4)姜 新:

《史学概论》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年版

(5)李振宏: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四、专业技能的培养

本专业主要培养历史学研究的综合性、复合型专门人才,能够为历史学的研究输送相关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在宏观以及人文个体事件上从事历史研究、考证和监测评估的能力,成为从事历史学研究和考证与实践的中高级人才。

故而应重视教学内容的适时性和实用性,重视实验环节及课程实习、假期现场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环节,以培养能够学以致用、满足社会实际与文化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一套理论和实践的技能中包括三大主要技能:

一是基础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技能、英语应用技能、专业基础实践技能;二是专业核心技能,包括掌握专业的课本知识、形成独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运用历史资源分析技能、研究历史方向的发展和规划设计技能;三是综合技能,包括分析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技能、沟通及表达技能、社会调查技能、养成独立的社会历史观。

(一)基础能力

1、英语应用。

具备基本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阅读相关的专业英文文献,阅读掌握国内外前沿的理论。

2、计算机应用。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了解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利用PowerPoint、Word制作幻灯片;能熟练进行文档处理;能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统计图表;具备信息资源分析能力;具备网络应用能力;熟练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史实分析与信息处理。

3、专业基础实践技能。

对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的识别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能够通过专业实践与现场实习,将专业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具体的生产、生活环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认知能力。

4、沟通及表达技能。

包括公关礼仪、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三方面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顺利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等工作,可以说这项技能是其他众技能得以顺利形成的必要技能。

5、社会调查技能。

运用科学的方法,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唯物史观中的某个方面的史实进行考察,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探索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断增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核心技能

1、历史分析技能。

能够完成对某一具体地方史实的分析工作并撰写报告,并能够对该项需求进行相应的策划;组织成员针对需求寻求对口解决方案,进行理论知识信息的推广;通过被推广对象的回访等方式进行项目推广的评价,最终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分析和研究的相应技能。

2、历史学发展研究方法。

在具备相应的社会历史调查技能的基础上(参见社会调查能力),还能具备文献研究能力、案例分析能力、掌握参与式研究的工具与方法,并开展相应的参与式培训。

3、社会历史资料分析技能。

能够完成对某一特定地方的历史资源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当地历史资源的禀赋状况、资源利用与开发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而对该地发展提出相应的策划方案。

(三)拓展能力

1、分析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技能。

能够完成对某一具体地域的社会现状及问题制定分析报告;在调研过程中,对于特定区域的社会、人文、经济等各方面能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具备更全面地服务当地社会的能力。

2、发展研究技能。

能够对于历史学理论研究中的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