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15故事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合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1475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15故事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合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15故事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合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15故事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合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15故事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合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15故事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合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15故事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合集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15故事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合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15故事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合集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15故事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合集文档格式.docx

(2)什么是净慈寺?

瞧,这就是净慈寺,座落在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这个“慈”还是咱们要认识的生字,你是怎么记得。

(3)“晓出”是什么意思。

(4)一个简单的题目,就让我们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可见诗人的语言是多么简洁明了呀!

2.请你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送好友林子方离开杭州时写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3.请同学们,自由的把这首古诗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二)初度,读正确、读通顺

1.生字自由读古诗(提醒读书姿势)

2.谁想读。

(你的声音洪亮,读音准确;

你字音准确,读的流利;

你不仅字音准确,流利;

还读出了节奏,有点诗人的味道)

3.全班一起读。

4.刚才同学读的那么好,老师也想读。

(诗配乐朗读)你们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

5.谢谢你的夸奖,同学们想要读出韵味和节奏,就需要停顿符号来帮忙。

瞧,老师把他们请来了。

同学们自己先读,读好在和同桌一起读。

6.谁想读?

7.全班一起读。

你看,我们注重了诗的节奏、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多有诗人的感觉啊!

(三)感悟古诗,想象意境美

1.同学们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苏杭中西湖最美,你们想看看吗?

看了这西湖的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幻灯播放西湖美景图)

2.同学们发出了如此多的赞叹,诗人杨万里也和同学们一样发出了赞叹(出示句子)。

你知道了什么?

质疑

(1)发现“毕、竟”是两个生字,认识“毕、竟”交流识字方法。

瞧,他两还是好朋友呢?

(2)“四时同”什么意思(其他季节相同)

3.诗人是多么喜欢这六月的西湖呀!

让我们化身成为诗人再来赞叹。

4、是什么样的美景让诗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出示图)

(1)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莲叶、荷花的颜色。

(2)莲叶绿绿的,荷花红艳艳的,那诗人有时怎样描写这荷花和莲叶的。

(3)你有什么想问的或发现什么?

a“无穷碧”说明无限得绿,你能读一下吗?

b“别样红”特别的红,是什么让荷花这样的红,映照在阳光下,什么时间?

6.孩子们有了丰富的想象,诗句呀,就变成了一幅优美的画。

7.瞧,莲叶田田、荷花朵朵,这么美难怪诗人发出赞叹。

8.这样的美景,你想和谁一起欣赏呢?

那此时此景,杨万里最想和谁欣赏?

但林子方此时此刻却要远行,他多么不舍,让我们化身为杨万里,把这首诗送给朋友林子方(配乐)

9.同学们读的这么美,大家闭上眼睛,先想画面试着背诵一下。

四、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湖、莲、穷、荷”。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三个都是上下结构,注意上大下小和上下等宽的布局。

“湖”的三个部件要写紧凑。

2、教师范写,指导。

3、学生练习写字。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五、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更能把古诗读好,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还和杨万里一起去看了六月的西湖那美景让人沉醉。

西湖的游玩暂时结束,下节课我们将会去寻找更美丽的景色。

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完成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这首古诗,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本首诗歌的诗眼就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毕竟”。

“毕竟”既把诗歌要写的特定节令下的特定景色作了限定,集中在写“不同”,又突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

我抓住这两字诱导,提挈全篇,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风光不与四时同”,让学生知道夏季中有三个月,六月居末,荷花最旺之时,景色尤美。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

教学时,我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

在初读之后,我让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看图画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了解诗人写西湖六月中“毕竟不同”的“风光”,捕捉了西湖特有景物“莲叶”和“荷花”,写出了它们一望无际和亭亭直立的形态,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色彩,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写足了西湖的美景。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落实。

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

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

”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

"

如果此时,

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

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

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难点名称

阅读和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古诗的创作背景、古诗的意思以及古诗的内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学习古诗除了死记硬背,学起来比较生涩,但是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一定要通过有趣的、有效的教学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填写示例

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古诗文高度概括、精炼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不理解就会产生排斥心理,除了背诵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利用随文释意,读文感悟,激发想象力,理解古诗。

3.通过情景相融,讨论探究,体会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我们都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就要到美丽的杭州西湖看一看,让我们一同走进布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寺院保留至今,今天我们要去的西湖边也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寺院,他就是净慈寺,全称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我们的作者清晨从寺d中走出,要送别好朋友林子方,只见他满面愁容,忧心忡忡,这是为什么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走进古诗三四句,理解词语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在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两种景物,莲叶、荷花。

3.读古诗三四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字词解释:

接天,与天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映日:

在太阳的照耀下,别样,格外、特别。

红和碧是一组颜色相反的词语,形成鲜明对比。

二、品读诗意

同学们,你们觉得西湖此时的荷花为什么这么红艳?

嗯,老师也想到了三个方面:

1.有了碧绿的荷叶的映衬,将红色的荷花衬托的更加红艳了;

2.六月的西湖,天气晴好,在太阳的照射下,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湖的水滋养着这满堂荷花,那样美丽。

如此美丽的荷花不也正映照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嘛?

我的朋友啊,西湖如此美丽的景色,你怎么舍得离开呢?

杨万里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三、理解古诗一二句。

竟:

到底,四时: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里指除夏季以外的其他季节。

课件出示古诗全文的意思: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

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四、赏析,欣赏西湖美景,感受作者的不舍之情。

让我们再来欣赏西湖的美景。

这首诗通过描写莲叶、荷花,作者寄情于景。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用了“毕竟”两个字突出了西湖的六月的美景与其他季节的不同,让人想了解到底有多不同,诗的三四句是对荷塘美色的重点描写,荷叶连成一片,一直延伸仿佛无穷无尽,而在这满眼的绿色中,实在是一幅美景。

  面对如此美好的景色,作者想到美景无人同赏,通过对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习题妙解,背诵佳句。

背诵描写荷花的佳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采莲南塘头,莲花过人头。

3.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小结

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欣赏了杭州西湖的美景,与杨万里有了一次深情的对话,希望同学们不断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越来越美好。

15古诗二首-《晓初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

2.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在“六月中”和“四时同”,“无穷碧”和“别样红”两次对比中,学生体会古诗构思的巧妙和诗歌描写的意境有一定的难度。

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只要能借助插图和大胆的想象说出诗句大致的意思。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通过指导朗读,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夏日西湖景色的美好和景色的明媚艳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城山的白娘子吗?

有谁知道她是在哪遇见了许仙的呢?

(指明学生)

看来同学们都知道了,白娘子就是在断桥遇见了许仙,然后开启了一段旷世奇缘!

那你们知道断桥在哪吗?

师:

对啦!

断桥就在美丽的西湖河畔,在那里不仅有美丽的白娘子,还有碧绿的荷叶,红艳艳的荷花。

南宋的诗人杨万里就是在西湖看见一幅如画般的美景,然后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出示课题)

一、读好题目,理解诗题

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诗歌的题目,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题并思考)

通过读题,我们知道题目的中心字是“送”,那它一定是一首送别诗了,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是早晨;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那是谁送别林子方呢?

(课件出示:

杨万里,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

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

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国事,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杨万里写诗相送。

知道了题意,我们就来读读课题,课题比较长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掌握好停顿。

(教师领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我想同学们都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揭开西湖神秘的面纱了吧!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杨万里描写了怎样的一幅西湖美景的吧!

二、初读古诗,指导诵读

1.想要学好古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古诗)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注意带拼音的字,是本课的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先根据拼音读准字音,再把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两生读,评价:

读的很通顺,字音读的很准确。

2.读古诗的时候,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先听老师读一遍(师示范读)。

请同学们认真听,并划出停顿。

3.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诗,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诗的节奏。

可以拍着小手打着节奏来读,也可以用你们小组同学喜欢的方式,试着再来读一读古诗吧!

过渡:

学习古诗就是这样的有趣。

刚才同学们不仅读出了诗的停顿,还读出了诗的韵律美。

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写的景色。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一)学习前两句诗

1.师:

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这么美的景色有什么特别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再回到几百年前的那个夏日,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

2.师:

同学们读了古诗,一定有不理解的地方,请你们借助注释,想象画面,同桌交流的学习方式,先自主学习,然后老师提问。

第一问:

诗人在诗歌里描绘的是什么时候西湖的景色的?

有关词语:

六月中。

第二问:

看到西湖的景色,他发出了这个时候西湖的景色与其他时候的景色不同的感叹。

有关诗句:

风光不与四时同。

(1)“毕竟”的意思是“到底”,“六月中”呢看字面意思就是“六月时”,这句诗连起来就是说“到底是六月的西湖啊!

”。

(2)刚才我们分析了“六月中”就是六月时的意思,那同学们能猜一猜“四时”是什么意思吗?

是你们理解的四个时辰吗?

(同学们议论)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现在老师来揭晓谜底。

“四时”指的是“四个季节”,这样连起来就是“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3.师:

了解了大意后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想一想:

六月中旬的西湖和其他季节的西湖是不同的,这是把夏季西湖和其他季节的西湖进行了什么?

(学生答:

对比)

那我们来对比一下,西湖的夏季和其他季节到底有什么不同?

(出示四季西湖的图片)西湖一年四季的景色美不胜收,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只有西湖的夏季最美,因为六月的西湖有?

(荷花,荷叶)那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西湖的六月(学生齐读,注意赞叹的语气!

(二)学习后两句诗

学习了一二句之后,我们继续来学习三四句,一起来看看究竟诗人杨万里在送别好朋友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让他发出如此的感叹呢?

(PPT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插图)

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接天莲叶“是什么样的呢?

大家大胆想象吧!

(学生自己想象,指明学生说一说)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你怎么就看见荷叶很多很多呢?

有同学说“接天莲叶”就是说无边无际的莲叶好像和天相接,可老师还是不明白,难道荷叶多得一层一层摞到天上去了吗?

当然不是啦,如果我们远远望过去,就与天相接了,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呢?

——无穷。

那“无穷碧”就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

(出示课件)是啊,湖中啊,满是绿色。

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绿啊从净慈寺外的西湖开始蔓延了,它一直蔓延到了西湖河畔。

(学生齐读,语速放慢,读出美的感觉)

同学们读得真美,那西湖上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

(出示课件)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可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呢?

原来“映日”的意思就是“在太阳的照耀下”。

那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早上的太阳),在早上太阳的照耀下,荷花变得更红了,“别样红”又是怎样的红呢?

(停顿一会,不必指明学生)“别样”就是“特别”的意思,就是荷花特别的红。

是的,在莲叶的映衬下才变得这么红的!

有了绿的映衬,红得更红了,有了红得点缀,绿也就更绿了!

颜色多么鲜艳,绿的更绿,红的更红,试着读读这两句。

(生:

指名读!

读时语速要放慢,读出壮观的感觉)教师评价

4.师:

听了同学们读的古诗,浮在老师眼前的画面非常的壮观,杨万里只抓住夏日西湖里的景物来写夏季与其它季节的不同,他通过哪两个字的对比,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呢?

(学生思考:

碧、红)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把这美好的景色留在心中。

 ⑶(配乐生齐读古诗)

5.师:

同学们别忘了,这是一首送别诗,可全是都在写西湖的美,这是怎么回事啊?

(学生思考,老师总结)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

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和朋友之间深刻的友谊,小朋友们你们理解了吗?

四、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

五、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

六月

风光:

莲叶——无穷碧

荷花——别样红

风景如画友谊深厚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这首诗,现在你们可以很快的填写下面的空缺吗?

不看课本你也能填一填吗?

快来试试吧!

晓出____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______中,

风光不与______同。

接天莲叶________,

映日荷花________。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对西湖开门见山的赞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极具情感色彩的描写。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河畔,通过对景色的极度赞美,委婉的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眷恋,同时表达了诗人希望这样的美景能让友人多份眷恋,早日再聚的美好期盼!

诵读和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荷塘景色吧!

(课件出示西湖六月荷塘美丽景色的图片)

2.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看到的美景吗?

3.多么美的景色!

真是令人心驰神往。

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这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开课伊始,用西湖六月美丽的荷花、荷叶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尽快引入情境,为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理解题目,了解诗人

1.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正确断句。

(课件出示断句的题目)教师范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学习生字“晓、慈”。

(1)“晓”是“早上”的意思,与时间有关系,所以是日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晓”吗?

(换一换:

晚——晓,浇——晓)

(2)“慈”也是本节课的生字。

你能给“慈”组词吗?

(慈祥、慈爱)你能用“慈祥”说一句话吗?

3.我们再来读一读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时间:

晓,早上。

地点:

净慈寺。

人物:

林子方。

事情:

送。

请你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4.简要介绍杨万里。

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

因为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

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

处处山川怕见君。

5.过渡: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中,看看杨万里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此环节意在指导学生读好题目,正确断句,相机学习题目中的生字,理解题目的意思。

同时,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介绍杨万里,使学生对杨万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听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教师强调:

“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4.指导读出节奏。

我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课件出示已划分节奏的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请学生自由地读一读。

(2)指名读。

(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5.出示本课生字:

晓、慈、毕、竟、映。

(1)带拼音拼读,去拼音读。

(2)抽读词语卡片:

知晓、慈爱、毕竟、倒映。

指导朗读古诗时,注意层层递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同时,初步学习本课的生字,通过词语卡片复现生字、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4.课件出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

(    )的莲叶

人们都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自由地读读这句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1)预设:

碧绿碧绿的莲叶。

①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抓住“无穷碧”来体会莲叶之绿。

②这翠色欲滴的荷叶真让人陶醉,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诗吧!

(指名读)

③教师引读:

站在西湖湖畔,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一碧千里,这真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

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这真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

(2)预设:

很多很多的莲叶。

①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了荷叶很多很多呢?

(接天)相机理解“接天”。

(接天:

与天相接。

②谁能通过朗读来展现莲叶挨挨挤挤的样子。

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

真可谓——(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

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色,不留一点缝隙,远远地伸向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