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考题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1420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考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马克思考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马克思考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马克思考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马克思考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考题2.docx

《马克思考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考题2.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考题2.docx

马克思考题2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题

1、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

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

A.唯一源泉B.基础C.全部内容D.最终目的

2、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

A经验论的错误B诡辩论的错误

C相对主义的错误D唯理论的错误

8、认识的客体是指

A观念本身B人的意志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D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对象

9、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应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相对性B阶级性C主观性D绝对性

10、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补充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1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3、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  

14、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6、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从感觉到知觉,认知觉到表象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唯物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18、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D.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19、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20、经验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实用主义的错误

21、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

A.唯物主义的 B.唯心主义的

C.主观唯心主义的 D.历史唯物主义的

理论联系实际题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

据此回答1—2题。

1、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

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②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④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06年9月1日人民网载文指出,社会上存在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甚至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有效制止,必然要侵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阻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在这种大背景下,胡锦涛同志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对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C.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团结互助、辛勤劳动、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与时俱进,将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成为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表明

A.认识依赖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上升到理性认识D.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

2006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据此回答以下5--7题。

5、《决定》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从事生产实践,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②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这种做法为了群众利益,符合群众观点④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晶和升华,它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

这表明:

A.《决定》是指导实践不变的纲领B.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C.科学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D.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7、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

强调以人为本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③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这是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道路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和高票通过了《物权法》。

《物权法》非常罕见地酝酿了将近十四个年头;史无前例地被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了八次;草案向社会公布,搜集到了数以万计的民众反馈。

回答8--9题。

8、《物权法》的立法过程表明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立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

B.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决定客观

C.经过群众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对事物发展有反作用

D.在我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不存在矛盾

9、《物权法》的制定和颁布是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体现了

①《物权法》是一个集民智、顺民意的成果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③认识来源于实践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当前,高校科技与农民的结合,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回答10--11题。

10、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的强烈需求,让教授们纷纷走出“象牙塔”,将先进科技送到农民身边。

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教授们的知识也找到了用武之地。

这表明

①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有指导作用②科学理论只有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③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④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正成为高校科研的着力点。

许多高校都把科研重点放到了解决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大批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

这说明

①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②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客观实际③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④科学实验可以提高人类物质生产的水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某市5名大学毕业生先后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到农村创业。

他们分别创办了万头猪场、肉兔研究所和种羊繁殖场,不仅事业获得了成功,为乡邻架起了通向富裕的桥梁,而且丰富了自己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了与乡邻之间的感情。

回答据此12--13题。

12、上述材料表明

A.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B.转变了择业观念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C.只有农村才是大学生成才的广阔天地

D.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13、5名大学生的成功之路启示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②青年要在实践中锻炼成才③青年应该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④青年要自觉地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2007年5月22日至23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

双方认为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大局和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这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

①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③把握因果联系,提高预见性④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

15、2006年6月《市场报》报道,浙江省某市生态环境“污”云笼罩,作为全国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006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要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以环境来优化经济的增长,加快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白皮书的这一要求①是人们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科学的发展观③既坚持了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又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④表明科学的发展观是对事物属性、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这句话说明

A.实践决定认识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D.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7、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是我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的时间,这种选举从哲学上看属于

A.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B.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C.政治活动D.科学实验活动

18、过去,人们偏重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现在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这表明

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③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可靠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

1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

这是因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出来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④实践主体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

①④

20、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

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1、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

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

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2、两个青年来到某城市,甲见到银行大厅里有免费提供的净水,商场里有欢迎顾客品尝的点心,他认为不用干活也能生活下去。

乙发现有些商厦店里虽亮丽,招牌却不干净,认为这是个机会,想和甲一起干这份清洁工作,甲嫌脏怕累,认为工作不稳定而拒绝了……三年后,拥有百人清洗公司的乙外出考察时,有人向他乞讨,他楞住了,这正是曾经拒绝过他的甲。

两个青年的不同命运说明:

A.命运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B.机遇的存在并不是客观的

C.偶然性的因素是决定性的D.主观能动性是主要的因素

23、漫画《物尽其用》说明,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 

A.运用抽象思维B.注重积累知识C.善于捕捉灵感  D.超越合理现象

24、有一道趣味智力题:

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

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

在这道趣味智力题中,能否得到正确答案,主要取决于

①逻辑思维的严密性②形象思维的随机性

③理性认识的创造性④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5、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

数字黄河是对原型黄河的数字虚拟,模拟黄河即在实验室建造原型黄河的模型。

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深化了关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  

①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

②理性认识可以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

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6、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

①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②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

③更好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检验④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7、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

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

附石式盆景把树木和山石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景物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盆景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

这表明艺术创作必须

A.注重量的积累B.运用合理想象C.提升感性认识D.重视实践作用

28、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

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变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

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敏感。

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

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①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9、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

A.目不识丁B.目不见睫c.目不窥园D.目无全牛

30、“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31、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这表明

A.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

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

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

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

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救脱险。

据此回答:

32、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由于他们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B.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分清主流和支流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33、小灵.小敏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34、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

A.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善于抓住重点D.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5、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好实际问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

A.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B.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C.通过实践发现新的规律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36、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许多人对此提出疑义。

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亲眼见到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

“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6℃。

白诗中的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海拔约1200米,比平地气温约低7℃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

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这表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B.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7、2001年,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38、“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这句名言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39、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41、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

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

后来发现DDT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

这一事例表明

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D.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42、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①医生治病 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 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C.③④ D.①④

43、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

“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

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44、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

这种思想 

A.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

B.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D.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45、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

“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

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

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老百姓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

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③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6、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

”这表明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4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48、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

“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

”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49、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了吴文俊.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提出的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

这说明

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认识中的错误

50、“十一五”规划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